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2 03:02: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5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第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对比较枯燥。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于理解。

  第二说学生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第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第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文章总体结构:总—分—总。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说教法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六说学法

  结合新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学法。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2.通过讨论协作梳理课文。3.通过做小导游的片段作文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第七说程序

  由于这是一篇篇幅很长而又比较重要的文章,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三个课时,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具体的课时安排。全文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游踪介绍。重点:说明顺序、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解落实重点段落。重点: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文按空间顺序说明时该如何寻找立足点。

  第三课时:课文知识、能力及其情感培养的拓展以及对课文做小结。重点:学习写作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据以上设计,今天我就来说一说,第一课时的具体安排。总的安排了九个教学步骤,如下:

  (一)导入: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宫博物馆的珍品图片激起学生对故宫的好奇,从而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读音。

  (三)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2.学生自主介绍通过朗读课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宫。3.演示课件,总体介绍故宫及简略介绍故宫四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四)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1.根据图片及课文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2. 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理清参观顺序:天安门—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五)完成课堂活动:根据图片和课文(5—8自然段),写一段导游词,介绍太和殿。

  (六)理请课文结构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与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相照应的句子。2.课文首尾照应,都是对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描写,而中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体描绘,由此可见,课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七)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业: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试着由北向南,从神武门进入,介绍一下故宫博物院。

  2.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3.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最后我们来说板书设计,很容易看出,我们朗读的部分分别是课文总说的两部分,而具体分析的则是课文分说的部分。分说部分则又是按作者的游踪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的,而且我们做活动的部分正是课文写得最详细的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很容易得出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如若能够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以上设计,那就为后两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三单元是事理说明文的区域,共选编了五篇文章,《核舟记》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雕刻家王叔远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但有不局限于这些,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设计思路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及本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及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强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理解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2、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都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读、查、译、诵”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再辅以查工具书,同桌互译等方式“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实际,我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变讲解为主为自学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运用“读、查、译、诵”的方法预习,教师印发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资料一份。

  (二)、教学设想:本文文字比较浅显,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及古今词义的异同现象加以归纳。

  (三)、导语:1.请学生在一长2.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内写十个汉字,要求笔画清晰。(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检查预习情况1、请几位学生朗读全文2、请几位学生翻译课文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与纠正。

  3、对文中的古今词义的异同现象及一词多义加以归纳并投影出示。

  (五)、作品赏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1、集体朗读课文。(使他们的认知经历了从语言文字到形象生动的表象,再到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

  2、思考并讨论。①、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层次应怎样划分?②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在那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③、在介绍核舟时,作者使用了怎样的顺序和那些说明方法?④、纵观全文,王叔远雕刻核舟的技艺“灵怪”在那里?(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六)、总结全文:对照板书,让学生回顾全文,接着再齐读一遍课文,最后说:“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比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一下它的有关情况”

  (七)、作业布置:

  介绍一事物

  五、说板书设计:

  舟(正面) 船舱(中间)上箬篷,下小窗(16个字)[来源:]

  核

  舟 (主体部分) 游览者(船头)佛印右,苏轼中,鲁直左

  记 舟子(船尾) 一人仰面啸呼状,一人俯听茶声然

  舟(背面) 提名(14字)篆章(4字)

  (这样设计板书,使得学生对课文的说明顺序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体现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根据需要,有时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③难点: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重点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课文时重点以赵州桥为例,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为学生做出范例;有关卢沟桥的部分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讲解。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

  这样做可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误读比较,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和误读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此环节的训练题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以增强直观性)。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同学能到黑板上给我画下来你印象当中的桥?(生到黑板画桥,由此引入本课)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多媒体图片演示赵州桥。

  预习检查: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一环节可用多媒体检测)

  课文导读:(多媒体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作者分别从那些方面为我们这两座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

  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卓)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上述的说明方法学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找不到,在这里需要教师强调。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步骤、说板书。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的合作去获得成功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我用我县新推广的“四步探究”教学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2、方法目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②说明文的分类、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④说明的方法等。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

  五、说步骤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用猜谜语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思维拉到课堂中来。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思考,把不理解的内容以小纸条的方式提出来。这属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3、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多媒体投影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如: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引导、学生讲解、充等互动形式,逐一分析解决,形成系统的答案。

  4、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把体现本文目标、重点、难点的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争取让学困生回答有关字、音、词等容易的问题;中等生回答答案能在本文中找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需深入思考、归纳整理的问题。

  5、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片段作文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即学即用,达到巩固知识和重构知识的目的。

  六、板书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独拱)

  中国石拱桥:

  卢沟桥(联拱)

  解放后:长虹大桥飞跃发展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价值: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解决办法:多读。)

  (3)如何更好地对残疾人表现出我们的关爱,进行一次爱的教育。(解决办法:直观事例,震憾心灵,发散思维,奉献爱心。)

  2、教学难点:

  (1)莎莉文老师如何教“我”感受“爱”。(解决办法:设置活动,亲自体验,根据文本,重点理解。)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

  (三)教材处理。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四)资源分析。

  1、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心理的了解。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残疾人,但通过各种媒介对残疾人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课外收集搜集海伦及残疾人奋斗成才的资料。学生易把这群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别人的帮助这个外因也必不可少。

  3、学生参与帮助残疾人的经历。

  4、学生自已在成长过程中受他人重大影响的经历。

  5、教师收集《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观音》演出的成功因素与海伦成才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需要四个手语老师的帮助。

  6、教师已有的电影《漂亮妈妈》的材料,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7、爱心歌曲《爱的.希望》及手语操。所任两个班的学生均已学过,能引起共鸣。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1、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1)探索教学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思路为:自主探索——>感性材料——>观察分析——>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直观教学法:展示有关画面、电影片断、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3)模拟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深入体会。

  (4)竞赛法。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发散其思维。

  (5)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2、对不同学生的启发、诱导方式:

  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中差生。本课主题学生虽易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通过搞小活动及放映电影,深入浅出,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分析问题时难度较大,老师适当点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设计:

  初二年的学生既保持了初一年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活跃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学习重在学会主动去探索。

  1、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善于与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2、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

  4、模拟实践,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当家作了课堂的主人,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进来,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三)手段选用。

  1、教学媒体设计:

  (1)有关画面展示:海伦生活照、《千手观音》照、邰丽华照等由大屏幕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2)所剪辑的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两个片段,触动学生心灵。

  (3)音乐播放:《爱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手语操,以烘托课堂“爱”的氛围,结束教学。

  (4)有关文字: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

  2、学生活动设计:

  两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一是盲人认识具体事物,活动二是教聋哑人认识抽象事物。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爱心歌曲的感受。

  三、教学程序:

  总需时间:45分钟。

  附:教学过程流程图

  活动导入——速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电影片段欣赏,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播放爱心歌曲。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春酒》说课稿07-15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1-06

八年级语文《老王》说课稿03-1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课稿07-04

八年级语文滹沱河和我说课稿06-29

八年级语文《端午鸭蛋》说课稿08-12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03-14

八年级语文《马说》说课稿03-14

精选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九篇01-18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