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周长

数学说课稿周长

时间:2022-01-10 21:52: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说课稿周长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周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数学说课稿周长六篇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1

  一、 说教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在学习探索圆的周长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 (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2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湘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 3.14B.π 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 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 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四、点评

  这节课,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整合,使课堂信息量加大,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拔,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不同形状的树叶1—2张。

  五、学具准备:要求学生采摘树叶1—2张,直尺、量绳、红领巾、五角星、正方形和长方形、梯形等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六、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用演示:用学生平时最常见的澡盆口的一周展示周长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像这样围澡盆口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接着演示2张幻灯片,突出图形不同周长也随知改变。

  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知。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呢?(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方法),如怎么测量出一片树叶的周长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再演示第3张纪灯片,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知。

  3、让学生指出身边的不同图形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如红领巾、课桌面边线、课本封面的边线。

  4、描一描,让学生描一描自带的树叶周长。

  5、量一量,量同学们自己的腰围、头围,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6、试一试,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同学观察图形,并试着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体现算法多样性。

  7、继续演示幻灯片,让学生在方格纸里分辨不同图形的周长。

  8、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交流。

  七、教学时间安排:

  预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探索知识20分钟,尝试训练5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小结2分钟。

  八、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平面上的图形都有周长,如:澡盆、课桌面、门框、课本封面、红领巾等等。像这样围成这些图形一周的总长是它们的周长。九、设计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想法教学过程的安排,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很好地把握学生主动思维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和情感的体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4

  一、说教材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五、说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说特点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5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9—70页例1,练习二十五中的习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具准备: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吹塑纸一张;用两根9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剪刀一把;教师用钉子板一块,细尼龙绳一根。学生准备火柴盒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一张,细线一根。

  四、教学过程: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5个标上序号的不同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上的哪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生:第2号和第5号图形是长方形。

  师:其他的呢?

  生:其他的都不是。

  师:第1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

  生:因为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对。长方形应该有四条边,四个角,而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那第3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看?

  生:因为它的对边不相等。

  师:第4号为什么也不是长方形?

  生:它的对边虽然相等,但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那么,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生(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还有,有四条边。

  师:应该说,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很多学生跟着教师说]

  师:[出示钉子板,演示]现在老师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方形。谁来指一指,哪是长,哪是宽?

  [一学生上前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长方形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有两个长和两个宽。

  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有多少厘米?

  生:[齐]不知道。

  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齐]要用尺量。

  师:[用米尺量长方形的上面一条边]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是28厘米,那这个长[指下面一条边]是多少厘米?

  生:[齐]也是28厘米。

  师:宽是多少?

  生:[齐]不知道。

  师:现在老师也来量。[用米尺量左边的一条边]宽比长短7厘米,那宽是多少厘米?

  生:[齐]21厘米。

  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还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现在先来看,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老师用一根细绳从这个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开始,绕着长方形围一周。[边说边演示]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生:[齐][读板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绕这个长方形一周的长。

  师:[出示绕长方形一周长的细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齐]要量。

  师:[用米尺量这段细绳]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8厘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带来的线沿着火柴盒的四周绕一圈,[教师演示指导绕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绕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说出量的结果]

  生:火柴盒面的周长大约是17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这课本面也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沿着课本的四条边摸一摸,这长方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沿课本的边摸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我们课本面的什么?

  生:[齐]周长。

  师:这课本面的长是哪条边?[学生指出课本面的长]好,现在我们再来摸一遍。从长方形的这个长开始。

  生:[齐][用手沿着课本面的长、宽、长、宽的顺序分段摸一周,边摸边说]长、宽、长、宽。

  师:是不是摸了一周?

  生:[齐]是的。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跟它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见学生没有反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再一起摸课本面的四条边]这是一条长,这是一条宽,这又是一条长,这又是一条宽。这一周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齐]两个长,两个宽。

  师:这长方形的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你们把剪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看能不能把你们带来的线,绕着这个长方形纸围一周?

  [学生用线沿长方形纸的周长想围上一周,但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师:[注视几个学生的操作]怎么样,不容易围吧?那就请你们用尺来量一量,看看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学生们改用尺来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纷纷回答: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师:现在用尺来量,就很快量出了长和宽。有的时候,我们要求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难,就可以利用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跟周长的关系,量出长、宽,想办法计算出周长来。

  师:[出示长方形吹塑纸教具,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有个长方形,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在图形的长、宽旁标出长度]。老师又用铁丝围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比在长方形吹塑纸上]大家看,这一段[指长方形的长]铁丝多少厘米?

  生:30厘米。

  师:这一段[指长方形的宽]铁丝是多少厘米?

  生:18厘米。

  师:现在我们把这根铁丝展开。[将铁丝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将铁丝拉直,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段是长方形的长或者宽。教师在每段铁丝下面分别板书:长、宽、长、宽]

  师:大家看,[指着拉直的铁丝和下面的板书]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齐]长加上宽,再加上长,再加上宽。

  师: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教师板书]

  师:[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老师又用铁丝围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框架比在长方形的吹塑纸上]现在把它从对角剪开[用剪刀把长方形框架剪成 和 两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这一部分铁丝是这个长方形的几个长和几个宽?

  生[齐]:一个长和一个宽。

  师:这一段铁丝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加宽的'和。[将这段铁丝展开,粘于黑板上,下面板书:长加宽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长加宽的和?

  生:[齐]有两个。

  师:[将另一段铁丝也展开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长加宽的和”后板书:“的2倍”]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的2倍。用这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又该怎样列式呢?注意,要把长加宽的和先求出来,要先算加。

  生:(30+18)×20。

  师:等于多少?

  生:等于96厘米。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可以有两种方法:这是第一种方法[指“长+宽+长+宽”],这是第二种方法[指求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两种方法都算了长方形的几条边的和?

  生:[齐]四条边的和。

  师:哪四条边的和?

  生:两条长,两条宽。

  师:计算结果呢?

  生:都相同。

  师: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长+宽+长+宽。

  师:按照刚才摸的顺序,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那第二种方法呢?

  生:是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以2。

  师:[出示长方形木板]这里有个长方形,请哪个同学来量一量,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生:[用尺量后说出]长53厘米,宽40厘米。[要求学生根据量出的数据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两人板演。订正后再了解用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计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并报出结果]

  师:刚才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86厘米。现在这个同学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长也是186厘米。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都是正确的。我们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用第一种方法,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计算比较繁。用第二种方法,先要算出长加宽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号,但计算比较简便,你们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方法。现在请看课本第7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先请你们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量课本,有的说长是18厘米,有的说长是19厘米,有的说长是18厘米多一点,有的说长是19厘米不到一点。教师根据学生量的情况,统一成长是18厘米,宽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长,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周长是多少?

  生:[齐]周长是62厘米。

  师:[再要求学生量练习本的长、宽,并统一成长是19厘米,宽15厘米,算出周长后填在书上的表格里]练习本的周长是多少?

  生:68厘米。

  师:[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后]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应该先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长和宽。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学生纷纷回答]请同学列式把周长算出来。

  生(l):8+5=13(厘米),13×2=26(厘米)。

  生(2):(8+5)×2=13×2=26(厘米)。

  师:[边板书,边说]能列综合算式的,应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这是道应用题,还应该答题。[学生补答,教师把例题解答板书写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至第70页。并说明课本上“也就是长加宽的2倍”这句话意思不清楚,应改成“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在课本第70页第一行“加宽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这一节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生: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长方形周长怎样计算?

  生(1):用长加宽,再加长,再加宽。

  生(2):还有一种方法,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齐]长和宽。

  师: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

  生:[齐]可以量出来。

  师:如果只直接告诉其中的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

  生:要把另一个条件先求出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第4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大家看第4题,问题是“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这实际上是要求什么?

  生:[齐]求足球场的周长。

  师:请把题目看仔细了,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就先要把它求出来。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平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数学说课稿周长】相关文章: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03-12

精选数学说课稿周长3篇01-22

数学说课稿周长八篇01-21

精选数学说课稿周长4篇01-23

精选数学说课稿周长四篇01-22

【精选】数学说课稿周长四篇01-30

【精选】数学说课稿周长3篇01-30

周长的说课稿03-10

【实用】数学说课稿周长四篇01-14

【精华】数学说课稿周长四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