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说课稿

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2-01-04 05:07: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说课题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联系的含义

  2.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情景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阅读《太子丹赠手》故事,分析说明,手和身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争整体,否则都不能发挥其功能。所以让学生重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讲议结合

  第一部分是重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和讨论法等突破重点。设计情景,事例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从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让学生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得出结论

  青蛙错误的把头顶上的天空,当作整个天空。而盲人们错误的把部分象当作整个大象。说明他们都错误的把部分当作整体,那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入第一个知识点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让学生了解张网捕雀典故

  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麻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来捕雀,结果一个雀也没有捕到。

  学生探究活动:

  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说思考: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这说明了那些哲学道理?

  2.(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让学生分析,“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而得出结论:

  (2)二者相互

  影响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讲述“三个老师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论的启示,方法论的讲解,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升华。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让学生再思考:我国为什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学习完整体和部分,让学生列举出整体和部分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关系,老师再列举一个“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的例子,过渡到第二部分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采取学生探究,教师总结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之前已经讲过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可直接给出。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讲述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遥远;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优化原则。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可以再调起高潮,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三个和尚挑水,让学生从愉快的歌声中,明白一个道理:

  “三个和尚没水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了1+1<2的效应。所以,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最后依据本课知识结构,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明确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设计这课的意图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语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学思想简单化,让学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识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思辨能力。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思想

  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传球技能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领悟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说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篮球运动是《全日制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选修教材,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球类项目,主要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也反映一个队的进攻战术水平,因此必须重视传、接球技术的学习。本节课是高二学生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复习和新授课。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快速就比较困难。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耐久跑作为副项内容,能够发展和提高体能,增强心肺功能: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中传球的高度和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四、说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的体育课教学中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有一定学习,但是技术动作不规范,有些同学持球手型也不正确,因此在进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前,首先要对原地练习进行复习,纠正动作,巩固技术,再进行行进间的教学。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直观演示、讲练结合、分层次教学法以及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行进间的技术结构,同时简化技术难点、降低技术规范,使全体学生快速掌握该技术动作。

  学法:采用模仿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合作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六、说教学过程:(请看教学流程图幻灯片)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也就是激发学生活动动机,①集合整队,宣布本课内容,②准备活动,调动身心, 通过各种跑和篮球操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篮球有长时间的身体接触,熟悉球性,培养球感,提高对球的控制力,但准备活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技术。时间大约控制在8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是发展学生活动能力部分。是由两个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是复习巩固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接球技术、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另一部分是耐久跑。第一部分又有四个环节组成。时间大约在20分钟内。

  1、练习方法:

  (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包括:

  A、两人对传

  A、两人对传

  目的:通过练习,复习原地技术动作,纠正错误。持球时,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侧后方,手心空出,两肘自然弯屈于体侧,将球置于胸前。肩、臂、腕肌肉放松,两眼注视传球目标,身体成基本姿势。传球时(图),后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转,同时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弹拨,将球传出。出球后手心和拇指向下,其余手指向前。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

  (1)手型不对:方法是反复练习持球动作,并且自己随时注意纠正

  (2)两肘外张:方法是两肘加紧垂臂

  (3)光两臂用力:方法是练习全身协调用力

  动作要点: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

  B迎面上步接传球练习

  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参加者排成纵队,①持球面向纵队站立相距57m。②上步接①传来的球,做急停后,再回传给①,然后跑回原来队伍的后面。接着③上步接①传球再回传给。依次反复练习。传一定次数后,轮流替换①。

  要求:上步接球手法正确;接球后要平稳,①传球的力量要柔和。

  目的:为行进间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做铺垫。

  (2)行进间传接球

  A、两人行进间传接球(幻灯片)

  我将先配合学生做完整的示范,再进行简明的讲解,讲解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侧身跑。

  2、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去。

  3、球的落点:在体前一臂距离左右。

  目的:通过该练习,使学生初步体会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动作,并且注意手型和传球高度。

  B、拓展:两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

  这个练习我将进行分层次教学。首先我将要求学生两个人推进到篮下后右侧的同学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也可以直接投篮,或是运球后再投篮。但是前提是不能走步。而对于部分层次较差的学生我对于她们的要求可以不投篮。

  在学生练习时,对学生掌握的传、接球技术动作应及时做出评定,肯定正确动作,对错误动作采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法。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错误集体纠正,个别的错误单独纠正。

  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进一步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在移动中对球的判断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另外耐久跑阶段,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所以本次课我的设计是采取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这个游戏跑就是“传递火炬”练习,因为今年是奥运年,这段时间各大城市又是在传递奥运火炬,所以设计了这个“传递火炬”的练习。主要方法是全班分成人数两等的两个队,有①队排头手拿火炬开始饶篮球场地的端线、边线或中线慢跑,②队排头饶另一方向慢跑前进,若两队交叉,则①队排头将手中的火炬交给②队排头,①队排头交接火炬后则跑到队伍的.尾端,①队的第二个同学则变成①队的排头,②队排头与①队再一次交叉后将火炬交给①队的新排头,以次类推,直至所以的同学都交接火炬。

  ①

  ②

  第三部分是课的结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调整阶段,包括:集合整队,放松练习。主要是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律趋于平缓,采取舞蹈形式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的街舞,引用典型的句子“踢石头、砸两下,推墙门、顶宽上”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身心也得到了调整。另一方面是师生评议,讲解本次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说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有四:

  1、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构建快乐体育的和谐效果。

  2、以游戏“传递火炬”的形式,来完成耐久跑的练习,这也是本次课的最大亮点,利用当前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形象的句子来完成街舞的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身心也得到了发展。

  4、由于学生的层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说教学目标达成度与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得到了满足,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35-150次/分,练习密度40-45%。

  九、场地器材:

  1、篮球:17个

  2、篮球场1块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电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第一节,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的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着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说教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等。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或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从而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互相交流 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电阻单位。 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类比方法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 ,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说教学流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导体和绝缘体,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围绕“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这个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设疑问一: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铜导线和铁导线的电流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

  设疑问二:想一想: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车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3、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家欧姆 ,展示各类电阻器的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展示常见电阻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安全教育。

  4、运用类比方法 引导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举几个例子,把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

  附:例子(1)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车队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流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 ,一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要求学生讲解下列问题,逐步概括出结论。

  ①换接不同电阻时,由电流表示数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你怎样分析得出的?

  ③我们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变?想一想结论该怎样叙述?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样。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

  5、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强调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6、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巩固知识

  7、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高中说课稿 篇4

  本文选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微子》。全文虽然篇幅短小,仅有134个字,但却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两家的基本主张,可谓言有限而意无穷。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使学生既准确掌握基本字词句,又能较为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本课的一大难点。

  就基本字词而言,本文的许多地方也不易理解——因语言的长期演变,使得一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远远不同于先秦时期,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如“丈人”、“仕”、“道”等。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的考查,所以课堂上需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之积极思考、准确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

  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准确掌握实词‘为’、‘仕’、‘道’;虚词‘其’、‘而’、‘以’及词类活用”,将难点确定为“对儒、道思想的准确阐述”,教学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能准确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阐明儒道思想的.分歧,使学生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高考命题原则,培养其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中以“文言八字教学法”为原则,以学生阅读、翻译、讨论、背诵、练习为主要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以纠正。

  1、读。正确的诵读是准确理解的基本前提。所以授课之初,首先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对需要强调或学生读错的字音及时加以纠正。然后让学生再读全文,体味人物语言的语气、节奏及思想感情。

  2、讲。对本课涉及到的重点实虚词,尤其是那些已发生了重大语意变化的词语,须教师明确讲解。如、“丈人”“仕”“道”“而”“其”等。做为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之能准确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仕”在《论语》中多为“做事”而非“当官”。

  3、译。这一环节主要起疏通文意的作用,让学生结合注解及老师所讲到的部分字词通译全文。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每生一句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先读一句,然后对句内重点字词加以讲解,最后翻译全句。

  4、评。对学生的译文教师及时给以评价,指出其译文的优劣所在,并给以明确指导,出示最佳译法。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5、析。采用译一段分析一段的方法,配以合适的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能进入角色,体悟人物的心理及思想;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思考题,充分展开讨论,将深奥的儒、道思想寓于形象幽默的讲解之中。

  6、背。传统的文言文教法以背诵为主,是有其道理的。古语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一个人能将一篇倒背如流,充分体味,把握语气、节奏,久而久之,必会对内容准确理解。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忙,用于背诵的时间不多是事实,但我们还是应该倡导他们多读多记,尤其像本文这样短小精悍的,更应力求做到当堂背诵。

  7、总。新授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总结,这是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内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全篇内容教授完毕后,专门设计了一个环节,即按高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分类总结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给学生明确出示学习文言文及总结所学文言文知识的基本途径。

  8、练。“只说不练是假把式”,为让学生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必须通过合理的练习,对所学知识强化巩固。为此,布置作业一环,要求学生阅读并翻译同样选自《论语》的其他篇章。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课题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为一段体,3/4与3/4的变换拍子,含变宫的六声徵调式,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正性的区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显是跳进、后半句曲折级进,旋律既有开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细致委婉的抒情咏叹。每句都已结束音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别结束于“2 1 6 5”四个音,增强了音乐的延伸流动。其中,前三乐句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即前乐句的落音与后乐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进行方式,在音高上有衔接递进的关系,给人一种连续不断的感觉。

  另外,它虽然标为“小调”,结构也确实是较典型的小调体,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风格,这样,它的体裁属性也有了两重性,人们也因此将它视为山东民歌风格的代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歌词、旋律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歌曲中那些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歌词、旋律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我校学生在入校之前在声乐方面是零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视觉图像法、聆听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另外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尤其注意合理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在我校大部分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欲望与能力并不是太强,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1、学生通过听唱感知,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2、在歌唱实践中去接受知识。3、通过课堂活动及团队相互竞争消化知识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

  不管是教学分析、教法、学法等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我们做个词语接龙游戏怎么样?

  山外有山—山内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关。

  万家灯火—火光烛天—天壤悬隔—隔年黄历—历历在目……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后面衬词的演唱及“鱼咬尾”创作特点讲解做铺垫)。

  师:我们刚才做接龙游戏有什么特点呀?

  生:后面的成语第一个字和前面的成语最后一个字相同。

  师:那老师给同学们演唱一段旋律,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做过的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 后面的乐句第一个开始音和前面的乐句最后一个音相同。

  师: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叫做(鱼咬尾)创作手法。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段音乐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师:《沂蒙山小调》,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

  为配合八路军打击反动地方武装“黄沙会”而创作,后经改编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

  师:你们有谁知道沂蒙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

  给几个选项:A.四川 B.山西 C.山东D.河北

  生:C山东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去过沂蒙山?给我们介绍一下沂蒙山。

  生:没有

  师:既然大家都没有去过,那么听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沂蒙山吧(老师可以大致介绍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胜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沂蒙山上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层层的梯田,一间间石头垒成的小屋子,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情。

  二、欣赏、学唱《沂蒙山小调》

  1、欣赏ppt(沂蒙山风景配上此曲)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随着《沂蒙山小调》的歌声,走进沂蒙山,看一看那里的好风光,听一听这首优美的歌曲,同学们并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山东沂蒙山的景色。

  (2)、这首歌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优美、抒情

  (3)、请大家看着谱子再次聆听本首曲目。

  师: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亲切优美

  师:这首曲子是几拍?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生:3/4 4/4,齐唱(板书)

  师: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样?

  生: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中速(板书)

  补充: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 承 转 合四句体的结构,每句都以结束音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师学唱谱好吗?

  教师跟伴奏范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音乐演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学生跟伴奏演唱

  师:“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几拍?

  生:六拍,

  师: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衬词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优美婉转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国民间音乐中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板书)

  (5)、分组跟唱(钢琴伴奏)做一下接龙练习。

  一组唱第一乐句(起)

  二组唱第二乐句(承)

  三组唱第三乐句(转)

  四组唱第四乐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学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提示学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师范唱曲子,学生最后齐唱。

  三、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改编第三段歌词

  学生作品:红枣那个红来哎,桃花香,万担那个棉籽哎堆成山。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师:欣赏下面几首歌曲,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沂蒙山小调》有什么不同?

  欣赏《黄土高坡》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点,节奏上突出现代生活气息,歌颂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文明,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爱怜。

  师:欣赏《青藏高原》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颂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热情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师:欣赏《美丽草原我的家》回答问题。

  这是一首赞美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歌曲?

  生:这是一首赞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对比填空

  师: 请将下面有关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陕西汉族、山东汉族)、感情气质(热情朴实、宽广嘹亮、高亢粗犷、亲切优美)的词语填入下表。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并结合对歌曲《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欣赏,体会了山东汉族、陕西汉族、青藏高原、内蒙古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情气质的区别。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今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经典的小调体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东风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辈听众。如何能把“我”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变成学生的喜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小调体裁民歌风格的认识和体验;二是通过不断的咏唱和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所具有的独特的山东民歌风格特征,这部分内容是本科学习重点。再则,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学生自己的发现,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这是我在多次教学中的体会。最后,还要留给学会表现和反馈的机会,以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认识和体验,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不断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之能有效地进步和成长。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课的内容:

  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

  ∣ →学:听、练、论、创、演。

  ↓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2、积极思维;3、协作互助;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高中说课稿】相关文章:

2023高中说课稿01-07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高中体育说课稿07-21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高中音乐说课稿04-27

高中物理说课稿04-27

高中美术说课稿12-07

高中绘画说课稿07-06

高中政治说课稿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