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03 09:33: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着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僵化的教学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方向,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教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和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调动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达成的水平。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品味语句,想像体悟

  图文对照,指导背诵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根据本课教学特点,我设计以下板书:

  天空像孩童

  三亚落日像大红灯笼

  像跳水员

  大海

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②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③体会“山路漫歌”的立体美。

  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

  品味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

  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第三、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和同学们在电视或广播中接触过的演唱会、音乐会大不相同,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呢?我们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这三种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

  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分两步来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讲析重点

  第一步: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在内容上的侧重点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

  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能够明确:

  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传歌盹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课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第二步,我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

  自古以来,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风俗美,这种风俗美与特定的环境,当地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风俗美与特定环境、’当地人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让学生精读“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设置三个问题,突破难点。

  第一个问题:“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分析出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地域环境。

  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后明确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我设置的第三个问题是: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设置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能在想象中身临其境,真正体验在这种宛如画卷的环境中,当地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欲望,赶马女孩子热情、奔放、好歌的性格的形成和环境有着根本的联系。从而学生会真正体会和思考: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主要是因为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美,这种歌会的风俗也代代相传下来。

  (四)巩固运用

  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品味之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设置了当堂的口头作文,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民俗,并试着分析这种民俗形成的原因。

  (五)归纳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介绍云南民俗风情的散文,我所确定的重点、难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还能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1、推鉴课外阅读书:《沈从文散文选》

  2、写一篇介绍家乡民俗的作文。

  四、时间安排

  启发导入2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

  巩固应用10分钟归纳小结2分钟

  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质疑、反馈矫正,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外貌神态人物美

  山路漫歌:花鸟人环境美

  村寨传歌:场面特点目的风俗美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要你量量它的容量,我们首先会想到拿出软尺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再拿测得的数字进行计算,这样一来会用不少的时间,有人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说这话的人有一个节省时间、测量数据又准确的办法:往那个空灯泡里斟满水,再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就能知道它的容量。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在他众多故事中的其中一个——《爱迪生救妈妈》。

  文本分析: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30课。这个单元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在家中光线昏暗的条件下,他用镜子聚光,使手术成功进行,救了妈妈的命。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同时,也令一位聪明可爱、善发现、爱动脑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本文在故事中渗透科学常识,告诉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肯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自主观察,认真书写汉字。但是在词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另外,文中出现的同音字、多音字,以及难理解的词语,还应在读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本文的导学设计中,我将践行这一理念。紧扣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在品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展开想象,与文本深刻对话,并随文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导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设定了以下4个导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体会情况危急,感悟爱迪生形象。

  4.激发学生从小形成在生活中爱动脑、善发现的意识。

  导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领会人物品质。

  导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结合导学的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课导学目标的落实。在导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和爱迪生一起去救妈妈。

  一、【自主学习,质疑初探】,课前完成

  1、圈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查字典的方法,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2、把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

  3、给田字格的生字组两个词。

  4、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第一课时

  (一)【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导课前诵读爱迪生的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志者,事竟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导入文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2、板书课题,读课题。指导认识“迪”字,和“油抽”字比较区别,相机指导书写“油”。(学生用课堂练习本当堂练写两遍)

  3、自由读文,勾画自己没见过的词语

  (三)、【汇报展示,释疑点拨】,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

  1、检查字音

  (1)、教师检查全体组长、副组长认读生字情况,起立齐读,相机纠错。

  (2)、组长、副组长各负责检查2名同学认读情况,如有不会认读的情况,马上教读。

  2、检查字形

  ①形近字口头组词

  捡-检,谈淡-炎,斤诉-斥,困-团,性-姓,堂-常, 阑-闹

  ②找朋友组字(连线)

  氵 忄 尸

  屈 光 留 吾

  3、检查词语

  一溜烟似的 明晃晃 亮堂 夸奖 阑尾炎

  恍然大悟 斥责 委屈 检查 来不及

  又急又气 急忙 急得团团转

  (1)、男女生轮流认读出示的词语

  (2)、根据孩子的出错情况进行点拨:

  一溜烟似的:“溜”这是个多音字(这里读四声),“似”也是个多音字,在文中和“的”连成词语读翘舌音。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生练读)

  明晃晃:这里的“晃”是多音字,单个字读第三声,连成词语组成了ABB结构,在读的时候读音要变化了。当第一个字不读第一声的时候,后面两个读第一声,如“明”读第二声,连起来就读明晃晃(míng huāng huāng)(生练读)。当遇到第一个字是第一声,那后面就读它本身的音。如:金(jīn)灿灿(càn càn)(生练读)

  亮堂:这些生字把它放到词语中,有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堂”单个的读第二声,放到词语中读轻声。(生练读)

  及、急:读音一样,意思不同。(出示课后“我会填”的前一句:上医院已经来不 了,爸爸很着 。)

  急得团团转:用填空练习题的方式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得”的后面是对前面.

  “急”的补充说明,如课文中还有“疼得直打滚”,生活中常说汽车慢得像蜗牛。相机指导书写“团”字。(学生用课堂练习本当堂练写两遍)

  4、释疑“急性阑尾炎”:

  (1)、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阑尾在我们肚子的右下方,形状就像半条蚯蚓,其中一头跟盲肠相连。因为阑尾很细,而且盲肠里的细菌还常常喜欢袭击阑尾,所以就会引发阑尾炎。它发炎时非常疼痛,一旦穿孔还能夺去人的性命。突然发作的又非常厉害的阑尾炎就叫急性阑尾炎。

  (2)、接着指导书写“炎”字。(学生用课堂练习本当堂练写两遍)

  (四)、【朗读课文,梳理大意】,带着以上的理解,再读课文时侧重了解故事情节

  1、自由朗读

  2、小组合作完成,用文中的词填空:

  ()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岁那年,妈妈得了(),医生决定在()做手术,可是房间里(),没法做手术,大家急得()。爱迪生想出了办法,用()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起来了,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了。

  3、汇报

  三、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导入新课】

  1、用课堂练习本听写:油灯,团团转,发炎,又急又气,来不及

  2、孩子们给老师念听写,学生对照板书纠错

  3、加深印象,齐读词语

  (二)【探究点拨,引领感悟】

  今天继续学习《爱迪生救妈妈》,解析题目,关键字在“救”,围绕这个“救”字提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救?②怎么救?

  1、为什么救?妈妈怎么了,体会“急”

  ①肚子痛。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疼的句子“在床上直打滚”,想象一下,平时自己身体有疼痛时候的感觉,看见过别人疼的时候的表情,满头大汗、脸色发白,眼睛闭得紧紧的??

  ②急性阑尾炎。了解过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③手术遇到困难——房间里光线太暗。找出第3自然段体现出“着急”的`词。(环顾四周、迟疑、摇头、团团转)指导朗读,读出“急”来。

  ④爱迪生是怎么做的?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他动作的词。(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 ⑤爸爸的反应:又急又气、斥责

  2、怎么救?

  ①回忆电视里看到过的手术室里的无影灯。课件出示图片

  ②启示:手术时需要把光聚在一起,而镜子可以反射光。课堂上不能亲自做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更直观。

  ③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爱迪生却想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肯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④此时爸爸的反应: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结合前面的“又急又气、斥责”,对比体会。

  ⑤医生夸奖爱迪生:“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练习说话: 爸爸一把抱起爱迪生说:“儿子, 。”

  妈妈摸着爱迪生的头说:“ 。”

  小伙伴竖起大拇指说:“ 。”

  3、课堂延伸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灯电话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一生中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他认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志者,事竟成”。(再次回到课前诵读的名言)

  (三)【指导书写,正确美观】

  检查、斥责、夸奖

  1、仔细观察,我要注意:“检”的木字旁别写成木,左窄右宽;“查”字是木+旦,把

  木的竖写短些,旦压扁点;斥字的点不能丢。

  2、教师范写。

  3、我能把这些字书写正确美观。完成课本上的书写。

  (四)【盘点拓展,训练反馈】

  1、巩固生字,概况文本

  妈妈得了阑尾炎,

  大家急得团团转,

  爱迪生,救妈妈。

  一溜烟,奔出门,

  爸爸斥责真委屈!

  捧着镜子把光聚,

  恍然大悟众人夸。

  2、完成 “我会填”:

  

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的是长春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五板块的第一课《古朗月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古朗月行》节选自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古题诗,诗中介绍了作者小时候因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作“白玉盘”、“瑶台镜”。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孩童时期对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语言质朴,富有童趣。本文处在教材第五板块,主题是有趣的夜空,承担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任务,本篇文章是这一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对于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落实本学段、本册、本板块的教学目标,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把古诗作为识字、写字的载体,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转向大屏幕) 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重点认识“古”字的偏旁“十”及指导“行”“飞”的书写,能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及同桌间合作、交流,记住字音、字形。引导学生采用“读拼音”、“问老师”等方法识字音,用“数笔画”“加一笔”等方法记字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激发想象力,体会夜空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堂,识字最为重要。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合体字和新部首,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就落在部首“十”、合体字“行”的认识及书写上。

  四、教学环节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落实重难点,我设计了 (转向大屏幕) 四个大的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情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出示一则谜语让孩子们猜,再一同欣赏月亮的图片,说说自己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顺势引出“李白小时候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古诗。激发兴趣,把孩子引入语文的殿堂,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知识。

  (二)授之以渔,识记字音

  “音形义”三位一体是中国汉字的'最大特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读准字音,是学习汉字的第一步,只有会读了才能更好地记忆,理解和运用,所以我把解决字音放在首位。让学生听范读,圈生字,教给他们运用“读拼音”、“问老师”等方法记字音,再同桌考读,最后由老师检测。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锻炼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

  (三)发挥主体,巧记字形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这样落笔时才扎实。所以,记准字形尤为关键。本课知识点多,容量大,字形很有特点。“古”、“行”和“台”字是这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合体字,而部首、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含义,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因此,我把这三个字作为讲解重点。先让学生自主记字形,同桌间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再总结方法,引出部首,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含义,指导重点字及重点笔画的书写。出示字理图,直观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指导学生用“假如我会飞,我想飞到……”句式说话,不仅巩固“飞”的字音字形,还进行了句子表达练习,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四)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古诗是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载体,本诗中李白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表达也是指导学生朗读,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的有效载体。 因此本环节,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了解“李白把月亮看作了什么?”“为什么把月亮看作白玉盘和瑶台镜?”让学生体会小时候的李白天真有趣的一面,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情趣。 以上是我对《古朗月行》这一课初浅的认识与设计,接下来我将展现我对教材的理解,践行我的教学设计,此过程中,一定会与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诚恳地希望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让我的羽翼更快地丰满起来,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1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结构上的`探究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三、笔画上的探究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得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义上的探究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杜威也主张在做中学,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有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