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02 09:44: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说明

  我所执教的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二、说教法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来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来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武夷山》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文章中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教时安排为两课时,本次教学为第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词句的训练是本册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所以在整体设计时,尽量去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多个环节的激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武夷山的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从而也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按正确的书写要求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教法、学法

  1、搜集资料法。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因离学生生活的地理位置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借用可利用的条件上网搜集有关描写武夷山的图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对武夷山充满一种无比喜爱之情。

  2、自主识字法。二年级的学生已拥有多种识字方法,因此,在识字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各显其能,然后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对生字进行检测,这样努力做到在活动中识字。

  3、多种读书法。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对武夷山的喜爱用几句简单的语句是说不清的,因此,我带着学生反复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武夷山的无比喜爱之情。

  4、以图促情法。这篇课文配有奇山秀水的画面,教学时充分发挥画面的作用,让学生借此画面,充分地感受武夷山的山美、水美。

  六、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询问学生:春天来了,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让学生把生活中所见到的美景说出来,这样让学生充分孕情,再用富有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这样做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识字之前,播放一组有关武夷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武夷山的美,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用学生与字交朋友的方式自主识字,同时出现不同颜色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颜色的喜爱自选词语朗读,学会积累词语。

  (三)多种朗读,感受景美。

  对武夷山的喜爱之情是整篇课文的情感线,语句中流露出的山美,水美定下了课文的基调,因此,目的把学生带进一个与课文相和谐的氛围,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寻找自己爱读的自然段读一读,然后与好朋友分享这份读书的快乐,力求达到最好的读书境界,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

  板书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具环节,它要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借用风景优美的画面与简笔画想结合,进行板书,给学生呈现难忘的一幕。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介绍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山美、水美,最后浏览武夷山的方式及游人的感觉,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使识字与读文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做到通过教师的激趣、小朋友们自主学习的读书过程中充分感受武夷山的美,进而加深对武夷山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小朋友能在创设的情境中,大胆一去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学习的兴趣始终很高,形成人人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但是怎样充分地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真正地让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对话,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敬请在座的领导、同行专家们帮忙指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大纲》和教材:

  本课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认字规律,培养学生的难音字的识别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自主与合作结合,在“音节找朋友游戏”“学做积累果”中,让学生认识字、读准音,并学会整理出难音字练习“有意记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阅读《祖国多么广大》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是认读“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中的字词和短文。 教学难点是在“音节游戏”和“做积累果”中掌握难音字的识别和整理方法。要做到的教学突破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整理和识记难音字的巧法。

  本课的教学准备有课件,“我的发现”中的6个生字块;“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块,还有音节游戏的拼音字母块和一册生字中的《难音字表》、“难音字积累树”(用于示范教学)。

  二、说学生实际:

  一年级学生才入学不久,好奇心强,对手工、游戏、创新思维等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在一册的语文学习中打下了一定的拼音基础。所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容易。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技巧,还必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特别是对“难音字”的区别,是整个低段语文教学的维点。我从一年级趣起,就注重和加强了学生对“难音字”的积累和巧记。本梨时就是根据教材内容,专为学生设计的一堂“巧积难音字”的课。希望大家听后提出保贵意见。

  三、说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演示。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属观察法、演示法教学。

  2、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一些巧记法,打牢拼音和汉字基础。它属启示法、模仿法教学。

  3、设计兴趣式作业。展示《难音字积累表》和“难音字积累树”,鼓励学生学会手工和操作。它属操作法、练习法教学。

  4、体现合作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的设计,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自由学习记忆。它属讨论法、读悟法教学。

  5、拓展创新式思维。引导学生做各种知识装饰物的活动等,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它属创新法、联想法教学。

  6、注重情感式育人。本课中“祖国多么广大”的理解,贯穿着“爱祖国”的教育。它属情感法、朗读法教学。

  7、进行游戏式指导。生字块、词块的开火车游戏和“音节找朋友”的游戏,是学生表现儿童年龄行为特征的最佳手段。它属游戏法、提趣法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会发现“加减法”,巧认字形 (完成“我的发现”和“我会认”)

  1、汉字可真奇妙,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汉字的许多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看谁最会发现。(师出示课件⑴内容:第111页的“我的发现”)

  2、在书中画出生字。

  3、出示生字块“厂、甲、申、句、兄”,齐认读字和音节。

  吴老师提醒大家,“申”字是翘舌音和前鼻韵,要读准。现在大家来当小老师,我当学生,请小老师们提醒我的拼音认读吧!

  4、做“字找音节朋友游戏”。(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5、出示课件⑴,大家发现了什么?(第一组减一画成新字;第二组加一画成新字;第三组加两画成新字)

  6、举例说说,大家是怎样巧记这些字的?(“鸟”去点成“乌”……“日”加撇成“白”、里加竖成“田” ……“口”下加八成“只”、上加“十”成“古” ……)

  7、小结过渡:生活中巧记汉字的方法很多,如编顺口溜、字谜等,大家多去观察发现,就会记住更多的字。

  〖环节二学会发现“难音字”,巧连字音(完成“我会连”)

  1、下面的学习内容更难一点,我相信,什么困难也难不倒大家的!请看课件②的难音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这些字属“难音字”?

  字( zì ) 志( zhì ) 南( nán ) 兰( lán ) 深( shēn )

  生( shēnɡ ) 今( jīn ) 京( jīnɡ )

  (师板书)──记少不记多 。

  难音字: zcs n en in

  2、生按上面四种字母,学会积累出课件⑵中的“难音字”。

  (板书)

  zcs 字 n 南 en 深 in 今

  3、带有这四种字母的难音字还有很多很多,你都积累了哪些?

  4、独立完成书中112页的“我会连”的题。(师投影展示,把“难音字”积累在板书中:祖 藏 总)

  5、师示范出题中“难音字记号”,生照着学做记号。(师投影展示)

  〖环节三练习积累“常用词”,读准字音(完成“我会读”)

  1、各小组自由认读第112页的“我会读”内容,找出词中的“难音字”,并作上记号。

  2、抽生交流找出的“难音字”,并积累在板书中──( zcs )尊 ( in )心。

  3、检查学生做“难音字记号”的情况。(师投影展示)

  4、分组开火车认读“词语卡”。

  5、小结拓展:大家学得真快,请选个词说句话,看谁说得好。各小组自由认读第112页的“我会读”内容,讨论找出词中的“难音字”,并作上记号。

  〖环节四积累运用“难音字”,读背短文(完成“读读背背”)

  1、各小组自由认读第112页的《祖国多么广大》,讨论找出文中的“难音字”,并作上记号。

  2、抽生交流后,出示课件⑶《祖国多么广大》订正。

  3、看课件⑶,练习有感情朗读,大家读懂了什么?(抽生自由说后师板书)

  祖国广大──春 天大兴安岭──雪花飘舞长江两岸──柳枝发芽海南岛上──盛开鲜花

  4、自由背诵,并交流记忆方法。(看板书、记地名、想景物……)

  5、小结过渡:生活中背诵的方法也有很多,大家去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会更快更准。

  〖环节五学习装饰“难音果”,巧积易记(完成“拓展训练”)

  1、我按今天的方法发现积累了一册的“难音字”,把这些字做成了“难音果”,挂在了树上,放家中观赏。(师出示自做的“难音果积累树”)

  2、请大家评一评“积累树”。(花美、字美,为盆景添了色增了辉。又把难音字挂盆景中,便于在休息时观赏和常记,盆景把家变成了知识屋。)

  3、我做的方法是这样的:(板书:“难累果”──找、贴、挂)

  ⑴ (师投影展示一册《难音字表》)找出“难音字”。

  ⑵ 用圆硬纸块贴上“难音字”,穿上挂绳,做成“难音果”。

  ⑶ 把“难音果”挂盆景中。

  4、布置作业

  ⑴ 找二册生字中的难音字,填入表中,还可把积累出的字,自编出顺口溜来记忆。注意不要有字重复。

  ⑵ 有兴趣的学生,回家制作“难音字积累树”,以后举办一次有关装饰物的展示会。

  〖环节六创新思维引导。

  语文的知识很多,我们可根据这种方法,发明和制作出无数的装饰物,如谜语积累花、古诗积累条、多音字积累牌、新闻积累袋……放置家中,会让你的房间更美观、更富有知识的情趣。

  五、说板书设计:

  难音字 zcs 字 祖 藏 总 尊 n 南 en 深 in 今 心

  祖国广大──春天;大兴安岭──雪花飘舞;长江两岸—──柳枝发芽;海南岛上──盛开鲜花。

  “难音果”──找、贴、挂

  【教学反思】

  本课时注重了学生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以“游戏”“创新思维”的智力开发为主,拓宽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度,为 学生掌握“难音字”提供了巧记的捷径。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的容量过大,还可精简一些,让课程的知识紧跟“难音字积累”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以此方法,去自学《语文园地六》的前四项内容。如这样改进后,本课的教学会在学生“积累难音字”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突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灵活运用,去发现和寻找“难音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雪孩子》是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19课。这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让每个人都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本篇是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这对教学是一种挑战,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能力:会认10个字,会写3个字,学偏旁“子”字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难点

  由于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因为学生首次接触不注拼音的课文,因此难点确定为借助图画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力还不够。孩子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三、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教学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我还采用了指导观察法,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加深情感体验。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一再提醒我们: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方面我让学生尝试自主识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快乐地学习。而对于部分拼音学习还不扎 实的学生,建议他们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猜读、跳读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导入——新授——运用的思路进行。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练习巩固,指导书写,并拓展延伸。据此,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详细阐述。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成功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学生会说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是课文哪段内容,然后进行指读第一自然段。

  接着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问学生兔妈妈在堆什么。学生会说堆雪孩子。顺势我板书“雪孩子”,并指导认识“孩”字。

  紧接以一个问题引入第二段:兔妈妈为什么要对雪孩子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段,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板书“小白兔”,学习“让、起、玩”三个字”。

  最后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们想读一读吗?”调动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图文并茂,自读课文。

  为了突破本课没有注音的难度,在初读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明确学习任务,让孩子仔细看图3——8,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交流不认识的字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3、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不是单单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了的,因此,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重要。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这样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4、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在自悟。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一系列读的活动,让孩子把课文读通读顺,巩固了生字学习,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然后进行评价读,让学生参与评价,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样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情感,又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架设探究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5、细读重点,品味情感。

  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高兴吗”,引导学生读好“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很开心”一句,并鼓励学生用“又、、、又、、、”来说短语、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问题“雪孩子融化了去哪里呢?”,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云为什么很美。也许学生会说因为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做了一件好事,也许会说雪孩子飞到天空中,因为他心地善良。如果学生说的不理想,教师总结:当小白兔家里发生火灾时,雪孩子冒着危险勇敢救出了小白兔,这种舍身救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通过创设“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办”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一方面感受雪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习它乐于帮助别人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

  6、答疑解惑,拓展延伸。

  教师问学生:雪孩子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你们想知道雪孩子怎样变成白云的吗?然后播放课件演示雪与云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气,最后变成了白云。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化?有的学生可能说到: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就烧化了,变黑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7、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作业一:让学生编个小故事《雪孩子回来啦》,进行思维拓展,既积累了语言,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作业二:流利地复述故事。主要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既点明了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6-12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7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