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2-01-02 09:00: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教师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教师说课稿合集七篇

教师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小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从学生共有的暑假结束说起,围绕节假日来展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安排节假日和周末,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是体会国庆和中秋这两个重要节日的所包含的意义,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对中秋节的印象,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中秋节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了解中国及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并感受共有的节日与传统。

  二、说学情

  二年级小学生性格活泼,形象思维能力强,并且有过中秋节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但是因为年纪尚小,对中秋节的认知更多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不了解中秋佳节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体会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感受合家欢乐的美好亲情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

  【行为与习惯目标】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提升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养成正确对待中秋节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

  【难点】

  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以上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过程得以更好地呈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良好的导入可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朗诵儿歌进行导入:“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悠悠,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并且提问,这首儿歌描绘了哪个节日的景象呢?

  学生结合线索回答:中秋节。

  我会先进行总结:“同学们都知道这首儿歌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然后我会抛出疑问:“中秋节是不是与儿歌中所描绘的一样?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次中秋节。”

  【设计意图】通过猜儿歌的设计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快速与本课主题产生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1.中秋的日期

  【活动一】看日历找中秋

  在新课讲授环节首先需要帮助同学知道并且了解中秋节的日期,我会请同学们看手中的日历,找一找什么时候过中秋节?并用铅笔圈画出中秋节的日子。

  同学们根据日历的标注圈出中秋节的日期农历八月十五。

  我会再次提问: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在这个日期?我们为什么叫它中秋节呢?

  同学们可能会得出类似于“秋天的中间”的答案,我会根据答案进行补充,通过讲授阴历阳历的相关介绍“农历是我国特有的历法也叫阴历,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制定的。从前的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亮从缺到圆再到缺经过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十天左右,所以就规定这段时间为一个月。而一年有四季每一个季度包括三个月,每年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在秋天的中间,八月十五在八月的中间。而中秋节的中表示中间、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间,所以这个节日叫中秋节。”并且配以板书,进行过渡:“知道了中秋节的日期,我们去看看中秋节大家都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日历既提高了自主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2.中秋的习俗

  我会出示教材上购买月饼、全家赏月、点亮灯笼、海外华人过中秋的图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图片画面。

  学生回答:图一呈现的是爸爸带着儿子去超市购买月饼。图二显示的是一家人团圆在船舱内赏月共渡中秋。第三个图爸爸妈妈带着孩子点亮圆圆的灯笼,企盼团圆。图四是海外华侨通过击鼓的方式欢庆中秋。

  我会先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买月饼、赏月、挂灯笼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也可以通过击鼓等其他方式来欢度中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景。”

  我会再次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过中秋时都会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全家一起吃月饼赏月,看中秋晚会等。

  二、中秋节团圆夜

  【活动二】情境创设体会团圆

  我会进行过渡:“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我们一起去看看为什么要过中秋节?”我会播放“嫦娥奔月”动画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体会情感,“如果你是后羿,看着自己的亲人远离天边会是怎么样一种心情?”

  学生回答:难过、悲伤、思念。

  我会先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看到家人远离自己会伤心难过、悲伤痛苦、思念不已。

  我会请同学阅读教材15页的故事,概述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度过中秋节。

  学生概述故事:全家为了迎接爸爸回家过中秋,精心准备,可爸爸很晚才回来,好在最后还是全家团圆一起赏月吃月饼。小主人公是既开心又担心爸爸不能回来,并且希望以后中秋都能全家团聚。

  我会根据同学回答再次提问引导: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与书本上的故事,同学们再次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吃月饼?以前后四人小组展开五分钟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出:因为一些事情,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一家团圆的去过中秋,与亲人分离异地的感觉是孤独的,充满思念;全家团圆过中秋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期盼,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对于合家团圆的美好期盼,而中秋的月亮格外圆,月饼也是圆圆的形状、甜甜的口味,既体现了百姓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与体现。

  再次进行过渡,“同学们理解了中秋节所蕴含的美好情感,那么我们秋天还有没有其他的节日?这些节日又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感知可以引导同学将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人物去体会情感,更好的理解思念之情与团圆之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1.重阳节

  【活动三】欣赏图片感知重阳

  我会通过讲授法展示重阳节名字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做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再次展示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图片,引导同学思考重阳节的习俗。

  同学们回答: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欣赏菊花的习惯。

  2.秋天不同民族的的特色节日活动

  我会进行过渡“我们国家地域辽阔,秋天,很多地方不同还会举行一些有特色的节日活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的图片)这两幅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节日呢?”

  学生回答:苗族的赶秋节、藏族的望果节。

  我会再次提问:他们的节日有哪些特色的活动?

  师生总结共同回答:苗族过赶秋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还推选秋老人祝福大家。藏族过望果节时,人们一起围着田地打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藏戏表演,射箭等活动。

  我会再次进行过渡:秋天的节日包含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很多大诗人就写过关于秋天节日的诗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笔下的秋天节日是怎么样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请同学朗读诗歌并体会情感。师生共同总结出,古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著名古诗词加深理解古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团圆的向往。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尾声我会进行小结: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依次回答:知道了中秋节名字的由来与日期,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们过中秋时的美好情感,知道了重阳节与祖国其他民族关于秋天的节日。

  拓展作业环节,我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搜集重阳节蕴含着哪些美好寓意。

教师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说教法和学法: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 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利用课前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已学的古诗,采用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给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接着,教师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看与老师比谁能读的更有味。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古诗提问,教师简要进行归纳,明确学习目标。

  二、 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学生初次接触课文,兴趣浓厚。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把课文中的字词的音读准,读通读顺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采用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在初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采用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

  三、 精讲古诗,理解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再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3、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我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四、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一读2~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依依不舍”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一个“原幕重现”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受学生情感的影响,我设计了一个古诗今唱的环节,旨在让课堂更轻松,更愉悦,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清唱,以达情感的共鸣,使语文课堂更具艺术性。

教师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角的表示。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与构思。

  一、教材分析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也是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后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因此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难点是正确理解角的概念。教学关键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描述以及四种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类比、转化、猜想等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概括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能力,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拓展能力。

  目标制定的依据: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采用以学定教,当堂达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以下两方面得到体现:

  1、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尝试、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达到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统一。

  2、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是: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点悟;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根据学情有的放矢;体现操作性,不笼统抽象,尽量具体直观;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练习,反复强化,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课堂组织形式上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个体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达到独立思考与适当交流的统一;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达到教师讲与学生思、学生练的有机统一;课堂练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达到学法于课内,提高在课外的有机统一;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采用“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迎接挑战。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给我们的共同形象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角。那么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图形组成呢?试着给角下定义,让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怎样给角下定义。

  教师巡回检查,看看学习参与活动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第一种定义。此时,给学生分析角的组成元素,组成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公共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并介绍角的表示符号。通过学生的活动,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种定义这个难点。然后,投影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辨别图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请说出错误的理由。既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义。

  第二:启发探究,启迪思维。

  教师出示了由一个端点引发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数角,进而探究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 角, 表示顶点的字母要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单独一个角;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4)用数字表示一个角。

  并分析这四种表示方法的易错点。在例题的处理中,强化了学生对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检测出了学生的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组动画,演示了锐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样由一条射线沿其端点旋转形成的过程。这样,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给角下第二种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种定义,也体现了多媒体对课堂教学带来的独特魅力。

  第三:强化训练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第四:当堂达标

  教师通过出示一组检测题,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通过训练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组习题中,后两道训练角的表示方法的习题,这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的。

  第五:小结深化,建构认知。

  通过对学生的做题及发言情况进行点评,由此小结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

  第六:布置作业,实践创新。

  在课外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必做题,一道选做题,一个数角的课外探索题,鼓励学习探索数角的规律。这样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再见!

教师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略)

教师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单手肩上传球选自人教版水平五篮球基本技术的内容,该动作的教学重点在于蹬地、扭转肩、挥臂和扣腕动作。单手肩上传球教学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学习单手肩上传球动作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有了相关的篮球胸前传球传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教师在课前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喜欢集体练习项目。在教学中设置集体性比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个人、团体以及个人与团体的关系。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在该学段处于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明显。

  四、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理解单手肩上传球动作的应用方法与时机,85%能够做出传球技术动作并能够合理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感知及控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转体引球;向前甩臂、扣腕将球传出。

  【难点】

  传球时腰腹与臂、腕、指协同用力。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法

  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良好的开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开课之初首先进行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课堂常规是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使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在课堂常规后进入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知道快攻战术?

  对,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进攻队以最快速度,力争在对手立足未稳之际,合理、果断地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其实快攻按照其传球的长短分为长传快攻、短传快攻。今天老师就学习长传快攻的传球方式——单手肩上传球。提问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需要我们坚强的意志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准备部分

  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不受伤,保证学生的安全,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准备部分我将安排三项活动,首先第一项为游戏—传球接力。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成四路纵队站立,第一名同学将球经头后传递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球经胯下传给下一名同学。当到达最后一名同学时,该同学抱球跑到第一名同学前面,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跑到终点游戏结束。第二项为徒手操分别进行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腰部绕环等练习。第三项为专项篮球操练习腰绕环、膝绕环、8字绕环等。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热身的同时与专项相结合,不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也为新授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本部分

  下面进行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将从教师示范、总结讲解、循序渐进练习、优生展示、游戏竞赛几个环节展开:

  1、示范动作,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问传球时发力顺序是怎样?身体姿势是怎样?这样的做法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讲解

  在讲解动作时注重简洁明了,我会这样讲解,传球时,以(右手传球为例),传球时以(右手传球为例),持球时,肘要与肩平行,大小臂角度应达到90度或90度以上,传球时,利用蹬地、转体、挥臂、甩腕将球传出。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

  3、体育课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讲解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直接参与、直接体验,这样才能学会技术,体验快乐。下面进行我的练习环节,

  (1)两人一组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传球,体会用力过程。

  (2)对墙传球相距5—6米传球。

  (3)两人一组相距6—7米进行面对面传接球练习。

  (4)两人一组相距6—8米进行面对面传球,一人站位固定,另一人左右移动进行传接球。根据同伴移动速度,把握好传球时机,控制传球的落点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技术表象后,采取循序渐进和逐层深入练习,符合水平五认知水平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更加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同时在练习中加入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环节极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5、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6、在课的最后为了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我会进行辅助教材素质游戏接力——推小车。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2人为一个小组,在距离20米的的两个端线处,一人充当小车,一人做推车人。到达端线后交换返回。时间最短小组获胜。在游戏中强调安全的同时,并在游戏中运用本节课的动作的要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在一节课学习的尾声,让同学们充分放松是很有必要的,为了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同时也让学生精神逐步放松,我将播放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带领同学们做拉伸放松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围城一个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同时伴随着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安排学生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篮球40个、录音机1台、标志物10个、磁带2盒、篮球场。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教师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一个快乐的信息技术教师,快乐是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我最大的优点,大家常说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说课将我的快乐传递给在坐每一个人,希望大家时时都快乐。事事都开心。我今天快乐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演示文稿》,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是省编教材初中第二册(下)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根据《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这个主题创意,初步制作好演示文稿之后,在初稿中使用艺术字提高标题的可读性,插入声音音效,增强表达效果,使用模板、背景等技术提高版面质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围绕演示文稿的制作展开的,前面已经学习了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对幻灯片内容的具体充实和美。,同时也为后面的幻灯片动画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艺术字和声音的插入与编辑,模板与背景的应用。确定的依据是因为艺术字和声音的插入与编辑都是幻灯片修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他们插入和编辑后的效果都直接影响到修饰幻灯片的整体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模板可以方便、快捷的统一演示文稿的风格和外观,设置恰当的背景可以是幻灯片生动丰富,所以我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 声效的设置。确定的依据是插入的声音大都是事先编辑好的歌曲,可控性差。初二学生知识合理运用的能力有限,有时会出现把不该出声的出声,结果造成整体效果杂乱无章。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知识和能力方面:经过前面powerpoint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步骤,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生理和心理方面:初二的学生对于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使用艺术字,以提高标题的可读性

  会插入声音音效,增强表达效果

  能使用模板、背景等技术提高版面质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修饰的必要性,并知道从哪些方面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尝试、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修饰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修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发展目标

  ⑴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四、依据理论,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教学中穿插创设情境法、提问引导法、分层教学法和赏识教育法。通过“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取适当的分层教学,并及时给予扬长性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

  五、结合学情,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我根据初二学生思维特点,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合作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声效的设置,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积极营造信息技术课堂“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六、整合资源,说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课件。

  『素材准备』:上节课制作好的幻灯片初稿。一些背景图片和声音文件

  七、情感互动,说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打开上节课制作好的白色背景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最简单幻灯片,我再通过大屏幕投影插入了艺术字和声音、使用了模板、背景等技术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幻灯片。让学生说说喜欢那个演示文稿,并找出不同之处,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如何修饰演示文稿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反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揭示任务一:插入艺术字

  提出对于文章的标题和每一个页面的小标题能不能进行设置达到更好的效果的问题。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会说使用艺术字进行修饰。然后告诉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自主学习完成幻灯片中标题的设置,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A、与同学交流

  B、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上述操作之后,我让学生找到绘图工具栏中的“艺术字”按钮

  问学生:你能够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艺术字按钮改变一下艺术字的格式?试一试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我说:可能有的同学在观看老师播放幻灯片时有音乐,并且注意了在“插入”菜单中有“影片和声音”,是的,背景声音应用于幻灯片时,会达到特殊的效果,让幻灯片声情并茂,可以烘托气氛,从而引出下一个任务

  揭示任务二:插入声音

  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试着将准备一些声音文件加入到幻灯片中,并体验一下效果,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下面三个问题练习。

  ①你如何做到播放时不显示声音图标

  ②你能区分声音自动播放与单击时播放的`用途不同吗?各适合用在什么地方?

  ③如果让一个声音文件在多张幻灯片放映时连续播放,你能找到相关位置吗?

  建议学生小组内互相协作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既聪明又细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通过问题:我们现在所有的幻灯片都是白色的底版,非常单调,我们有没有办法快速的改变所有幻灯片的底版

  揭示任务三:应用设计模板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介绍,自主学习完成应用模板的设置,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应用模板前后的变化,提示学生要选择与主题相配的模板,防止选择的模板不当影响主题的展示。让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示范讲解,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后有一个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让任务没有完成好的同学进一步掌握方法。

  我说:应用设计模板后,每一个模板的背景是固定,如果不满意这个背景我们也是可以修改的

  揭示任务四:设置背景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自主学习完成图片作为背景的设置,同时提醒大家注意,除了图片可以做背景,还可以设置背景的颜色,过渡、纹理、图案等特殊效果也可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平展,巩固创新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同学利用上面的操作方法,完成幻灯片的修饰。小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作品,班内展示各组的作品,每组派一个学生说出作品的设计构思。通过全班共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饰的灵活、合理的运用。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插入艺术字、加入声音、使用设计模板和使用背景的方法,使得我们的幻灯片作品修饰得更加漂亮和实用。这样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体验,尝试,主动探究不同的操作带来的不同的效果。提醒学生要灵活、合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5、知识的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修饰幻灯片的一般制作步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老师制作的《四季图》的初稿进行修饰设置。

  八、步步清晰,说板书

  修饰演示文稿

  (一)、插入艺术字

  (二)、插入声音

  (三)、应用设计模板

  (西)、设置背景

  九、优化教学,说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次教法),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整合的问题。本课在注意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习外,同时注重语文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形成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的整合,如观察、倾听、述说、演示等。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5、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十 、分析教学,预评估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我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本堂课学生的兴趣应该相当的高,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积极主动,同学之间友好互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不但锻炼了语言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完整、和谐的个性发展。

  美国诗人罗伊娜说过:“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我相信我已经将快乐充满你的内心,此时你是不是认为我的说课内容是个美妙的产物呢?请用您高高的分数肯定一下这个产物吧!谢谢大家!

  最后,我把自勉的几句话再次送给大家:

  请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你的学生去尝试;

  请用微笑的目光鼓励你的学生去创造;

  请用赞许的目光评价你的学生提素养;

  请用高高的分数再次肯定我的说课内容。

教师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过西气东输为例”是高中必修三的内容。主要是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节课主要是探究西气东输的原因。本节内容即是对“必修三”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也让学生学习了有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比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水南调(东北地区)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工程线路的了解较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实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疑惑。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西气东输的主要线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省级行政区

  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原因。

  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知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为:

  西气东输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谈话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我会用语言营造情境,通过描述,我国某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为有效的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之所以采用情境导入方法,是因为能够把课文内容放在大的背景下面,为之后的教学铺垫,进而也能自然地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主要是学习西气东输的原因,但是在学习原因之前一定要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根据我们的所闻所学,能否举出几个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案例。

  (1)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会补充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还有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本“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气点与终点分别是哪里?

  (2)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3)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学生读完课文中的第一段内容之后,让学生回答所找到的关于问题的答案:

  (1)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终点:上海。

  (2)经过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经过的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以上的材料分析法可以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由于西气东输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读图、讨论突破重点。

  (1)首先引导学生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xx年)”图表,思考: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有什么特点?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通过学生分析,与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条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2)随后再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图5.3探讨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②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A.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B.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因为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C.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D.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天然气相比煤炭有很多优势

  通过分析最终能够得出第二条原因: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在分析完上述两条原因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分析第三条原因即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主要是带领学生分析下面两个问题:

  ①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②开发利用现状。

  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就能够快速得出:

  ①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为主;20世纪80年代:“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以上我采用的地图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形式,提高学生交流、总结的能力,并且有效的突破了本结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分析完西气东输的三条原因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会让学生继续思考活动讨论题目,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这个环节这样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夯实所学知识,提升语言交流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同时让学生下课思考并预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七、说板书设计

【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通用的说课稿12-13

教师说课稿11-14

教师面试说课稿02-21

大班教师说课稿11-02

教师说课稿【热】02-21

优秀教师说课稿02-17

教师说课稿(15篇)11-25

教师说课稿(精选15篇)11-25

教师说课稿精选15篇11-29

语文教师说课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