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1-12-30 17:54: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教师说课稿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教师说课稿汇编五篇

教师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 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知识目标:学生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活动1【表演小品,情感体验】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假如你是范小伟,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你想对给你起外号同学说些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2【情景探究,运用知识】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活动3【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我会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些问题: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小蓉把钱带回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小蓉和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板书)换位思考的实质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4【案例分析,运用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自评互评——巩固提高

  讲解过理论知识后,预留10-20分钟,演讲巩固,演讲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环节四 回忆拓展——小结作业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辛苦了!

教师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第两框的内容。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根据上节课掌握的矛盾特殊性原理,来掌握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二、说学情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本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

  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培养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难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

  我向学生展示格里膜斯维特火山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此火山喷出的是不是火焰。设疑:火山喷发喷出的一定是火吗?

  我总结:我们发现这张图片中火山喷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冰块,原来是因为附近有个冰川,挤压通过火山口喷出。这奇特的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首先是连连看活动

  我通过PPT出示连连看题目:

  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么安排这些职工的工作?(连连看)

  “吹毛求疵”者 民事调解员

  “谨小慎微”者 产品质量检查员

  “一团和气”者 突击手

  “求胜好强”者 安全监督员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进行人员与职位的匹配,并说明原因。

  通过连连看活动引出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用连连看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此环节采用探究教学法,首先出示材料: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

  出示课堂探究问题: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可能一部分同学对材料中四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所以我出示探究提示,说明四个学生的特点:

  孟懿子:鲁国最有势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时候不仅用鲁公(诸侯)的礼仪,甚至还有用天子礼仪的时候,这就叫僭越。(礼仪要求: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僭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

  子游、子夏:孔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礼节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孔子唯恐他们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用这话来警示弟子,让他们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因此不应该求之于外,要求之于内心。

  学生进行探究,并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一哲学道理。(注:根据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通过讨论、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本环节通过小组对抗赛大比拼的形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让学生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以及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

  通过学生举例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取学生总结的形式,并进行补充和说明,回顾本课内容,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授课结束后,我会给学生设置一个写作型作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写出自己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感受,从而领悟并掌握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重要性。

教师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单手肩上传球选自人教版水平五篮球基本技术的内容,该动作的教学重点在于蹬地、扭转肩、挥臂和扣腕动作。单手肩上传球教学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学习单手肩上传球动作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有了相关的篮球胸前传球传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教师在课前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喜欢集体练习项目。在教学中设置集体性比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个人、团体以及个人与团体的关系。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在该学段处于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明显。

  四、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理解单手肩上传球动作的应用方法与时机,85%能够做出传球技术动作并能够合理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判断、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感知及控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转体引球;向前甩臂、扣腕将球传出。

  【难点】

  传球时腰腹与臂、腕、指协同用力。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法

  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良好的开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开课之初首先进行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课堂常规是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使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在课堂常规后进入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知道快攻战术?

  对,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进攻队以最快速度,力争在对手立足未稳之际,合理、果断地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其实快攻按照其传球的长短分为长传快攻、短传快攻。今天老师就学习长传快攻的传球方式——单手肩上传球。提问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需要我们坚强的意志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准备部分

  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不受伤,保证学生的安全,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准备部分我将安排三项活动,首先第一项为游戏—传球接力。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成四路纵队站立,第一名同学将球经头后传递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球经胯下传给下一名同学。当到达最后一名同学时,该同学抱球跑到第一名同学前面,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跑到终点游戏结束。第二项为徒手操分别进行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腰部绕环等练习。第三项为专项篮球操练习腰绕环、膝绕环、8字绕环等。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热身的同时与专项相结合,不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也为新授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本部分

  下面进行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将从教师示范、总结讲解、循序渐进练习、优生展示、游戏竞赛几个环节展开:

  1、示范动作,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问传球时发力顺序是怎样?身体姿势是怎样?这样的做法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讲解

  在讲解动作时注重简洁明了,我会这样讲解,传球时,以(右手传球为例),传球时以(右手传球为例),持球时,肘要与肩平行,大小臂角度应达到90度或90度以上,传球时,利用蹬地、转体、挥臂、甩腕将球传出。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

  3、体育课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讲解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直接参与、直接体验,这样才能学会技术,体验快乐。下面进行我的练习环节,

  (1)两人一组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传球,体会用力过程。

  (2)对墙传球相距5—6米传球。

  (3)两人一组相距6—7米进行面对面传接球练习。

  (4)两人一组相距6—8米进行面对面传球,一人站位固定,另一人左右移动进行传接球。根据同伴移动速度,把握好传球时机,控制传球的落点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技术表象后,采取循序渐进和逐层深入练习,符合水平五认知水平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更加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同时在练习中加入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环节极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5、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6、在课的最后为了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我会进行辅助教材素质游戏接力——推小车。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2人为一个小组,在距离20米的的两个端线处,一人充当小车,一人做推车人。到达端线后交换返回。时间最短小组获胜。在游戏中强调安全的同时,并在游戏中运用本节课的动作的要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在一节课学习的尾声,让同学们充分放松是很有必要的,为了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同时也让学生精神逐步放松,我将播放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带领同学们做拉伸放松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围城一个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同时伴随着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安排学生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篮球40个、录音机1台、标志物10个、磁带2盒、篮球场。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教师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我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微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书中的实验可见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通过电动机做功,利用电灯发光来增加感性认识,利用投影电流表和电压表来增加可见度,并采用先猜想 再实验 最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即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还通过微机动态显示研究电路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最后介绍一度电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渗透节能意识。

  为了巩固电功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题的训练(练习题另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

教师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吸收》,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学习食物的消化,为下一节课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是: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做出如下安排:3分钟导入,2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

  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对此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具体做法是

  (一)导入新课

  我和学生共同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接下来让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

  我趁机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有哪些因素有关?馒头进入胃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消化与吸收。

  这一导入的过程学生温习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了铺垫,且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体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使他们迫切想知道馒头变甜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了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针对导入时提出的探究问题馒头变甜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体会,学生不难做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确定实验变量,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找不足,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将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如下:将装置放在37摄氏度水浴中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检验是否变蓝。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得到如下结果:对照1组不变蓝,实验2组变蓝,3组部分变蓝。

  根据实验现象共同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意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 人体消化系统的学习

  试验结束后我提出导入的第二个问题,馒头进入人体内发生了变化,其他营养物质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型,并自主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身体上找出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位置,并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我此时要巡视指导,解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接下来是学生的交流展示, 我认为这是设计本节课较为精彩的时刻,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将给与学生很高的及时性评价,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我会引导学生共同概括总结出消化系统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并着重指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通过概括总结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适时引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总结提升

  新课学习结束,我会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形成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引导学生解读三大类营养物质消化曲线。

  (五)课外延伸

  课后我会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更多与食物消化有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和各途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