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9 02:38: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的第三课《分享的快乐》。 一、 说教材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本课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能体会到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的交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创设情景、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品德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整节课的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感知分享

  1、教师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物品。

  2、交流: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收获呢?

  3、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因为有了自己切身的体验,可以自然地理解书中“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学

  生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

  活动二:我们共享用——体验分享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1、我将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2、联系图片情景,让学生自选生活中“互相帮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表演。表演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通过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与“被帮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自编、自演,既可体现学生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表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合作、交流、表演等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学生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2、活动结束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采访的结果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采访的过程也是与别人分享快乐的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与人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是课堂精华的体现。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分享的快乐

  感知 分享 体验 共享

  (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总的思路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学生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讲张、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课生动再现“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内容,介于秦统一和汉统一两次大统一之间,为后面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它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得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基于以上分析的认识,我主要采用魏都区实施的“3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

  (三)学习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秦的残暴统治和大泽乡起义,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从而导致秦朝二世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起义”“破釜沉舟”的来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亲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理解秦朝被推翻现实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

  难点:秦暴政对农民起义爆发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教学理念

  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梦的舞台。

  教法:以情景体验历史,以探究认知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根据“3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和学生的实行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3.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激趣是很重要的。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先出示英语单词“china”,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中国”还有“瓷器”与“秦朝”。大家知道瓷器是很容易破碎,那么,秦朝的通知哦是否也像瓷器一样很快灭亡了哪?回答是肯定的,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灭亡,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秦朝灭亡的一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二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构建了两个教学平台,其中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我通过第一个平台来完成。

  平台一:精读细找,梳理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如下:

  1.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出示以下四个问题:

  ①秦朝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找出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领导人。

  ③说出大泽乡起义的影响。

  ④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

  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巡堂指导,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谈谈自主学习的收获,互相释疑。

  请两四个小组代表发言,让他们把小组的学习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进行适时的评价和补充,起指导点拨作用。

  【效果】:这四道基础性问题,难度不大,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互相补充与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学,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全班内分享学习成果,使这些基础知识再次得到了强化与巩固,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同伴互助互学效果明显。这一平台的构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

  对本课重、难点的学习,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平台:

  平台二:深化认识,巩固拓展。

  教学流程如下:

  (1) 欣赏情境剧《大泽乡起义》

  出示以下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起义、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约法三章等

  目的是营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因为有了平台一“梳理基础知识”的铺垫,加上情景剧和史料的情感冲击,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疑问和看法。

  (2)老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地鼓励学生。

  (3)学生共同筛选出最想了解的问题,利用学生人力资源,师生共同解决。

  【效果】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这个环节掀起了整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质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本课知识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得以进一步的落实和延伸。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我由衷地欣赏他们,激励他们,师生的感情表现得非常融洽,课后还让人回味无穷。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立足历史,服务未来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既能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想,去说,也能联系事时政治,说出了许多让我惊喜的看法,学生在想、在说的过程中,热爱国家的情感得到升华,民族责任感出油然而生。

  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在这环节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为学校历史社团开设的《回顾历史》栏目拟一份有关大泽乡起义的广播稿。”通过写广播稿的形式,对本课进行一次完整的归纳。

  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并派出代表进行作品展示。

  【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通过这种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既达到了归纳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个性,对重点内容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四.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本课的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师抓住关键要素构建有效平台,充分交出了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讲”、“想”、“做”等各种感官,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点,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学生兴趣高,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小组合作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参与面非常广,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板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 表现

  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秦朝灭亡: 刘邦、项羽

  以上是本课的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应系统、直观、简洁。我采用结构式板书,简洁明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掌握本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的,为以后学习角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够画出他们,并且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同学们展示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紧,并询问同学们这条线可以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的线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示范呈现图形以及引导学生回顾线段有哪些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和射线、直线的联系性。)

  (二)探究新知

  1.射线、直线的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册教材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安排。

  (1)从生活现象引入。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在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结合文字介绍: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图形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地延长。

  (2)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在学生对射线有了形象感知以后,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配合这句话,教材画出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涂上红色;其中一个端点保持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射线的表象。

  教材用类似的方法,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成了直线。

  以线段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及时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射线、直线、线段是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也是不同的概念。以线段为参照认识射线和直线以后,及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种图形的本质特征。

  (设计意图:经历就是经验,经历过程就有体验。《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经历学习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等。)

  2.探索直线、线段有关的一些规律。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经过一点画直线,经过两点画直线,在画直线的活动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给出课本中的图片:A点与B点之间有一条折线、一条线段和一条曲线,比较这三条线的长度,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这些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新增加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并认识,而不是硬加给他们的'知识。教材重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但举了两个实例,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与直线、线段有关的一些规律。)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头说出一道题: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师先示范,先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线段和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口头描述的题目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采用动手作图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作图能力。)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直线和射线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而作业环节,我会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的前提下,去思考角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对新知识学习的顺利进行有着促进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表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垂线和平行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说课稿 篇4

  《从垃圾入桶开始》这一活动主题来自教科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一-—“我身边的环境”中的第一个话题。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因此,本课通过室内室外的综合性活动,跳出平时全堂室内上课的模式,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寓教于活动中,因地制宜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的环境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从而初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

  2、品德与行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

  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提起糖葫芦学生都比较熟悉,但是糖葫芦的制作却很陌生,对于旧时的传统手工艺学生更是不熟悉。因此鼓励学生提前要预习,自主阅读,提前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新凤霞的成长经历,增强对课文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环节。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情感,从课文中受到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理解,整个课堂主要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初读设境,把握条理清楚的叙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让孩子们看歌曲《冰糖葫芦》的MTV,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继而产生一种好感。然后围绕冰糖葫芦歌曲和图片进行谈话,从而进入课文。

  2、学习略读课文需要发挥同学们自学的本领,我们可以看看课题上方的自学提示,看看里面给我们提了哪几个要求。

  指名回答,相继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写了哪几件事?

  2、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和实在?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3、我为什么要在这个“牢”字下面加上着重号呢?因为这个词不好理解,而理解了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明白了。谁来给这个字组个词?(牢固、牢房)

  你觉得在这里,它应该选哪一种意思?(牢固)那“万年牢”的意思就是——(东西很牢固,用很久都不会坏。)

  这个词在文中真是这个意思吗?什么东西“万年牢”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自学提示里的第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老师给个小建议:你可以概括一下相关段落的大意。

  2、检查字词:

  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把儿、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多种形式认读。教学“巷”字。

  出示图片,理解文中“把儿”指红果和海棠的茎。

  3、交流反馈: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指名交流。(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相机板书:做糖葫芦、做生意

  第二板块:深读课文,品味三写“万年牢”之妙。

  过渡:在描写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中,你一定能看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是啊,父亲是如此认真和实在,原料考究,过程讲究,他做出的糖葫芦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一处“万年牢”)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一—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默读第2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默读第3、4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引导学生理解:此处的万年牢就是指糖葫芦的质量好。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请你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看看在父亲做生意这件事中,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和实在。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凭着良心做生意,这样的生意叫做——(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阅读第6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父亲走正道的词语。(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相机板书:认真实在、诚信

  C、在大字号里相对轻松、赚得多的工作,父亲做了不到一年就辞去了,继续过上了走街串巷的辛苦日子。作为女儿的新凤霞肯定不能理解。当年幼的她缠着父亲询问为什么的时候,父亲会怎样回答女儿呢?请你发挥想象,为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父亲又开始走街串巷卖糖葫芦了,赚的钱却没有在大字号里赚得多。

  “我”仰起小脑袋,()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去构思,去创造。任务驱动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铭记在心。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彻底的人文熏陶。学生所写的内容,是他对道德的一种判断,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与道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通过对空白点的挖掘,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课堂并落到实处。王崧舟先生说过如何来烹调语文味十足的课,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词是的,诵读是的,练笔也是的。)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4、师小结:是啊,一个万年牢的人就是像父亲那样认真实在。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数学。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数学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

  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渝中区肖家沟小学的音乐教师唐厌青。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自己的事自己做》,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乖娃娃真能干》中的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首短小精炼,活泼而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流畅动听,非常适合学生演唱,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受到品德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抒发对母亲、老师以及长辈的爱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学会用流畅而欢快的声音歌唱,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协调合作能力,我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创编歌词和运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受到劳动就是美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流畅而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为创编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律动与游戏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声像的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叮当”,让他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体验教育,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者最光荣,劳动就是美的艺术空间,将音乐审美的基本理念渗透贯穿于课堂之中。在教学中,我不再是遵循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是把音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以身边的现实生活和人物为依据,直接拉近了学生的情感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很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分组交流和合作中,探究性的创造学习,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表现。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唱新歌和创编活动这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针对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师生共同律动《我有一双小小手》开始本课。这种活动的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紧接着,我会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自制的“小叮当的故事”的录像,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特点,使抽象的说教变得形象化、音效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录像我会问同学们:“小叮当都做了哪些事?你们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然后,告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才是能干的好孩子,老师重播课件,让学生分小组,用动作来表演“小叮当的故事”。

  “小叮当会做的事你会吗?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劳动吧。”教师带着学生律动表演《自己的事自己做》,顺利过渡到新歌的学习。在律动过程中,我将播放范唱音乐的课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为学唱新歌做好铺垫工作。接着,我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用“啦”分句模唱歌曲旋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孩子们真能干,老师把夸奖你们的话都编成了儿歌,请跟我一起读一读吧!”然后一边拍手,一边分句朗读。再以比赛地形式,请男同学读第一段,女同学读第二段,学会后,完整地朗读一遍儿歌,并给予同学们充分的肯定。随后,老师范唱,做接唱游戏,老师唱一句“自己的事自己做”,学生重复这一句的最后三个字“自己做”,这样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歌曲旋律的特点,记熟歌词,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完整地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大家除了会做歌曲中所唱的事情,还会做什么?你们能把这些事唱出来吗?”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创编歌词的活动环节。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手段。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将把音乐教学与语文、舞蹈表演相联系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我让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表演,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其个性和创造才能,尽情发挥想象力。然后每个小组上台展示创编成果,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师评。音乐课程评价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价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当每组表演完后,我与学生都会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互评。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了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后我将请一位表现突出的同学领唱,其它学生齐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我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都是音乐。并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艺术的启发和感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音乐审美的体验。通过小组的学习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发挥了集体协作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实践中提高了能力,培养了乐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使他们懂得了在家应该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不依赖父母;在学校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受到劳动就是美的教育。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