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2-06-28 11:47: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九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2、通过清扫教室,使教室变得整洁,使学生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3、懂得做值日是为集体服务,是每个同学应尽的职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真做好值日,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课前准备:

  1、: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师准备一张红旗榜,一个班级保洁公约。

  2、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组标志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联系实际学习榜样)

  1、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我们班的教室,看看今天我们的教室哪里干净?哪里不太干净,还需要再整洁?是谁把教室打扫得这么整洁?

  2、平日里,你是怎样做值日的?我们哪个组的同学做值日最认真,做得?小组交流,选出我们班的优秀值日生

  3、选出的优秀值日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真做值日的。可以一边介绍一边进行情境模拟。

  二、教学新课。(讨论交流,开展评比)

  1、在平时做值日时,有没有出现过这些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录像:放学了,同学们准备做值日)

  (1)组长说:“张某,你来扫地。”张某用手摸着头想:我喜欢擦桌子,可是组长让我扫地?做值日的过程中

  (2)一个小朋友洒完水,想: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做完值日,其他小朋友都走了,只剩下最后两个小朋友了

  (3)一个小朋友在招呼另一个小朋友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有关,这个小朋友说:“窗户还没有关,我?”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班里卫生靠大家,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值日做得好。我们给他们插面红旗。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红旗榜”请各组组长把自己组事先设计好的小组标志牌贴上去。看看哪个小组红旗多。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好值日,更重要的是做好值日后,保持教室内的整洁,你怎样保持室内整洁?小组讨论,交流。

  4、总结汇报,注意以下几点:

  (1)手工课后,地面有纸怎么办?

  (2)用转笔刀削铅笔,铅笔屑怎么办?

  (3)午餐后,餐盘怎么办?

  (4)桌椅乱了怎么办?

  (5)用完教室里的扫除工具怎么办?

  5、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干干净净真高兴。为了能使我们每天都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保洁公约”。小组讨论,分组制定

  6、把各小组制定的公约集中、整理,形成班内的“保洁公约”,共同保持教室清洁。

  三、总结

  教师讲述:在值日劳动中,虽然我们自己受了一点累,却换来了教室的整洁,使同学们有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每天的劳动,不仅为大家,也为自己,为集体带来了好处。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为了使我们的教室更美,我们想一想,怎样把教室装扮得更美?同学们自由组合结成小组,讨论一下,把自己组的建议写下来,并且准备一些装扮教室的材料、物品。教后感:

  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发挥;并鼓励孩子们尽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主意,想办法,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清洁整齐,让他们真正感觉到集体的事大家做,而且都愿做、敢做、能做!促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进步成长。我随时注意在活动中教育孩子,现身说法,用事实说话,让孩子真正地在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改正缺点,在活动中发现优点,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真正地做到在活动中成长。

  “我是小小保洁员”这个环节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的调整。本来,“小小保洁员”是安排在“装扮我们的教室”的前面,但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到装扮我们的教室后面说服力会更大一些。因为,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以后,教室肯定会比较乱,肯定会有需要大家整理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再来现场讲解,体会小小保洁员的作用,意义会更有说服力。我将这个环节放到这里,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学习,自主成长。果然,这样的效果比干瘪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同时,我在这个活动中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以及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等等方面的引导。还注意对平时的卫生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

  学生在上完这一环节以后,真的变了很多。从后来他们的讲究卫生,注意班级的环境保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样的转变。这说明,我的调整和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

  活动,是孩子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的、最深的感受。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真正的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能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孩子们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甚至他们会让我们感动!在这次的课中,学生们本来就喜欢活动,再加上又是自己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他们更是热情高涨,所以,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能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真的从这节活动课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也通过《品德与生活》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时间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成长!

  总而言之,让我们多为孩子们准备一点活动吧!让我们多为他们提供一点舞台吧!因为──活动,是孩子的成长舞台!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解说,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剖析从众》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怎样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 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 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 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众两重性的认识依据:它针对性强,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既有现实教育义, 又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难点:从众两面性的认识依据,从初中生的现实表现看,他们都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一)说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 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 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 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有——

  1.快乐教学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会以富有趣味的 导入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过 程中,我会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和思想 的交互,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将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重难点。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论,这样既能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状态;又能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方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一方面,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 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上课后,我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我帅不帅?”让学生作答并统计,我估计统计时还有一些同学在举手,根据这种情况,引出有的同学内心认为我并不帅,但看到其它同学都在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从而引出从众现象。

  (这种导入既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自然地回 到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约32分钟)

  1、什么是“从众现象”?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 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 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 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 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 头……

  (这两个笑话不用屏幕展示,由我给同学们讲,这样增加课堂趣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 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从众现象。

  (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上找出并理 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从众现象主要表现? 从众现象 心理从众 多数人怎么想,自己 就跟着怎么想 行为从众 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书和从众的含义很 容易就能得出。我只是在此引导一下即可。) 想一想:下面哪些现象是心理从 众,哪些现象是行为从众?(用屏幕展示,让同学感知并作答。)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 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 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 买这种资料。

  材料三: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 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四: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 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小组讨论: 从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小品情景

  1.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 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 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 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2.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 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 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

  3 、从众的两重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 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 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 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 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 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 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 飞翔。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集体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

  3、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同学 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 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 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的恶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和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

  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 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 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 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 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 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 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 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课堂小结

  结束:故事 《农夫和驴》的启示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做完买卖, 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 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 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 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他从驴背 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 “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四)、课后作业: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 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1. 什么是“从众现象”?

  2. 从众现象的表现有哪些?

  3. 从众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从众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一)从众现象含义

  (二)从众表现形式 心里从众 行为从众

  (三)从众两重性

  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

  消极影响

  1、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

  2、阻碍个性发展

  3、导致违法犯罪

  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本课通过体察家人、为父母做事等活动,让学生学着回报家人的爱。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两个: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到父母及家人的爱更不知道怎样去回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难点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将准备调查表、向日葵评比表、以及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

  (三)家人因我而欢乐

  (四) 我为家人添欢乐

  (五) 美丽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环节具体设计及理念。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开心果”,由于孩子们都喜欢朋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我紧接着又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这个让学生把“开心果”与家人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了“开心果”的含义。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回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这样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紧接着第六个问题我会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引出下一环节。

  (三)家人因我而欢乐。我设计了一个谈话,以三八妇女节为题,我会问: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学生会回答送了)我又问:你想知道你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家长讲)之后我会顺势引出课题: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这时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

  (四)我为家人添欢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在第四个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录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1)爷爷闷了(2)奶奶病了 (3)爸爸下班 (4)妈妈洗衣服对这四个题目讨论后学生可以选一组进行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学生]进一步懂得如何给家人带来欢乐,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美丽的向日葵 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回忆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丽的向日葵.激发了学生主动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后开心果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六、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爱家、爱人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七、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家人的爱,懂得去回报家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包括四课:《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和《平安回家》。本单元的设置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一直是我们老师探索的内容。而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也因此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新朋友新伙伴》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学生预设

  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这样的角色都会感到陌生,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上原本陌生的课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调动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加深彼此了解;学会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⑵技能目标: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在“我的朋友”和“做名片、交朋友”的活动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喜爱之情;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爱,团结友善。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了“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然后,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至于怎样教会学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我将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上的丁丁的行为的评价来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找朋友》;制作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

  学生准备:名片大小的纸卡,水彩笔。

  二、说教法

  1.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丁丁的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体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

  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片的示例”、“丁丁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竞赛激趣

  以游戏“我的.朋友”直接导入。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那就请你说一说:开学两周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得多。”

  【竞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结交新友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选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水彩笔,你可以照着你的胸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让班级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制作名片。

  【乐曲声中做名片,陶冶性情;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⑶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丁丁的故事,让同学说一下丁丁的哪些做法会交到新朋友,哪些做法不会交到新朋友,要是他想要交到新朋友他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丁丁的行为,从中体会到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看过丁丁的故事后,请同学说说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教师提问,深化主题。学生们在看过故事之后总结概况“怎么做才能成为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以此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会成为一个受大家都喜欢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请你在课后去认识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下节课老师要看看谁认识的新朋友的。”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2.板书设计

  新朋友新伙伴

  我的朋友

  做名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习: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德育中“社会道德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孝道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促进同学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涵养同学的道德。引导同学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意识,树立“心系他人”的奉献意识。

  ㈡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家长对自身的关爱,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激发同学爱家长和尊敬家长,进一步加深对家长的感情。

  2、通过“谈”、“辩”、“观”等系列活动,体会家长爱的伟大,教育同学要孝敬家长。

  3、激发同学发奋学习,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㈢重、难点分析: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引导同学理解“家长的爱”,进而认识“关爱家长”也是子女的家庭责任,并在学习中发生“践行”的欲望,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活 动 流 程 图

  活动流程图

  教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出示“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入一个温馨的世界,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名人的母亲 B平凡人的母亲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十月怀胎” B情景续演

  活动四:视频观赏-《垂直极限》选段

  三、悟明情理 指导行动

  活动五:讲文品情,辩析明理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四、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进一个温馨的世界。

  2、设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出示课题《感恩家长》

  “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氛围,展示充溢亲情与关爱的图片,不只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下了课堂基调。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一、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讲“名人的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朱德的母亲、胡适的母亲等。

  B看“平常人的母亲”的行为,课件展示。(设问:从她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作答,教师稍作点评)(引言:我想很多同学都会记着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淳淳教诲,也记着自身的家长为我们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活动一的设置,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做情感蓄势的准备。由人和己,激发同学的讲述欲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性。

  活动二的设置:目的在于唤醒同学的感恩情愫,同时也拉近同学与家长的心灵距离。

  三、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二、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体验互动——“十月怀胎”

  (1、事先准备20斤装的布沙袋两只,水盆两个;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组体验,每组一男一女;3、系上布沙袋,经历“行走—系鞋带—上楼梯—端水”四个体验步骤;4、让同学谈感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B情景续演

  “星期五下午,同学学小华兴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双休日作业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网,玩个通霄”。于是丢下书包,打开电脑。岂料父亲站在门口……

  (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样说,怎样做?假如小朋友不听你的,你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活动四:视频欣赏-《垂直极限》选段

  设问:影视中的父亲为何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德育课源于生活,这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同学亲身体验,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同学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感知。让同学在家长的角色中去体会家长的辛苦与难处,进而反思自我。以达到弱化小朋友与家长间的隔阂,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的目的,让小朋友对“家长的爱由“表象的感知”过渡到“深层的理解”层面。

  活动四: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同学对家长的爱的理解,引起同学心灵的震动。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动

  活动五:读文品情,辩极明理

  A让两位朗读水平高的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谢母亲(或父亲)》为题的习作,并请两位作者谈谈写作感想。

  B辩析:

  1、同学甲说:“我们现在还小,家长关心保护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等我们长大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干回报他们“。

  2、同学乙说:“孝敬家长就是让家长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给他们买高贵的营养品、金银首饰,让他们衣食无忧。”(设问: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做?同学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此环节,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同学提供宽松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意在为同学提供独立考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反思中领悟,在辩析中获得践行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视频欣赏:《黄来女带父求学》

  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资料引入课堂,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进而意识到自身对家长、对家庭的责任。这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情感体验的过程。

  五、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同学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话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

  让同学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家长的爱,发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德育课的教学尤为注重同学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用图片营造情景、谈话联想情景、角色互换身临其境,通过自主体验,提高同学的认知。

  2、典范暗示法:同学的认知行为除自身领悟的途径外,典范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中,通过视频人物、身边同学的引导,激发同学“践行”欲望。

  四、设计过程反思:

  一节好的德育课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合理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充沛地发掘生活资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学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时刻引导同学的认知,使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富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课必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是明理,而课外是践行,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 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 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 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 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 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 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 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 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 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 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 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 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5-6 分钟) 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 5-6 分钟的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 ,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 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 片的展示, 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 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 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 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说我家 (30-35 分钟) 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 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 庭、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 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 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 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 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关作品) ,告 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 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 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 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 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 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 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 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 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 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 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2-3 分钟) 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 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 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 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8

     教材:山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十六课

  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宪法的基础知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学生明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渗透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对比、归纳。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对宪法还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将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人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重难点服务,结合平时学习养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把宪法与普通法律去对比,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阅读 发现问题

  讨论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对比分析 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我认为学生看书阅读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形象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结论。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阅读书本,发现新知

  看书P84-87页,让学生了解今天学习什么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阅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要过于依赖教师。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阅读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学会合作,不要孤身作战;学会配合,树立团队精神。

  (三)、对比讲解,巩固新知

  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相比较普通法律而言,从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法律,并针对十届八大五项会议通过的两部法律来讲解。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对比,可使所学问题简单化,并在对比中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的体现中学时政化特点。

  (一)、从内容上看

  宪法 普通法律

  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 局部性的某一方面的小问题

  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

  《物权法》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

  法律

  《企业所得税法》

  (二)从法律效力上看:最高法律效力

  母法 子法,不能与宪法抵触

  基础

  以宪法为准

  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

  (三)、制定修改更为严格:

  专门的委员会 普遍法律

  2/3、3/4通过 1/2

  朗读相关链接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的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启示?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式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A宪 法:全局、大问题

  1、 内容上

  B普通法律:局部、小问题

  A宪 法:最高法律效力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法律效力

  B普通法律:以宪法为准

  A宪 法:更为严格

  3.制定修改

  B普通法律:严格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程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参与意识是否积极主动,参与面是否广,看他们是否能通过阅读发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合作讨论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否围绕重点问题获得新知和自我学法,通过教师的态势语言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自我探索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思维策略、思维水平、思维品质

  2、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学习中,通过阅读能否提出问题,讨论能否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政治课的自信心、主动性,通过课堂观察,对于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当然对于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纠正。

  3、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特别注重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生成,而不是死记硬背,探索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与错的学习评价,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9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号考生。(鞠躬)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出处:《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高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题属于政治中的政治生活。本课题主要讲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本课题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打下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了解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对比及归纳能力,自主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明确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定义、功能、作用。这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难点: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二、说教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比较强烈,思维逻辑性较强,对于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情感易偏激。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让同学们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引入课题和教学,是同学们对该课题产生兴趣和思维拓展,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2、合作讨论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使得同学们培养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本课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学会以下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有所感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们养成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方法。

  四、说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两会:共商国是同舟共济》,问题设置:感悟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党制度?针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初读课文,逻辑分析,辅以案例,整体感知

  然同学们通读课文,对只是有一个了解,然后我采用案例教学,比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支持共产党等案例来进行一个讲解,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能得到其他党派的支持。

  (三)重点精讲,小组讨论。“执政参政,特色鲜明”这部分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我设置的问题是:

  a.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有哪些?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团体?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是什么关系?

  b.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特色”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政党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讨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以选派代表方式回答所设问题,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同学们通过探究生成的知识可能比较散乱,不完整,此时,我会适当进行点拨、强调,做及时有效的总结。

  (四)辩论提升,突破难点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内容,我打算采用“小组辩论学习法”。问题设置:“某次关于政党制度的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国应该实行西方多党制,各党派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可以防止独断和腐败。同学乙:我国不应实行多党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也不容许实行多党制,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多党合作。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在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深刻体会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树立起坚持我国这一政党制度的信念。最后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归纳总结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而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显著的优越性。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的最后做一个小结,再给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做一个逻辑性的分析,针对于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让大家反思一下,如果中国不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维护。

  五、说板书设计

  是什么(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为什么(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怎么做(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对我的说课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尊敬的各位评委,本堂课是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07-09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2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08-12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04-21

【精选】思想品德说课稿四篇12-31

【精选】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12-30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思想品德说课稿九篇01-17

思想品德说课稿十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