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01:40: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是按照“讨论怎样养蚕——观察蚕卵——观察蚁蚕”的思路编写的。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蚁蚕和蚕卵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本课教学设计了如下活动:一、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二、观察蚕卵和蚁蚕,初步领略生命的伟大。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养蚕热情高,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能结合养蚕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本课教学准备运用瑞博形式授课,四年级学生计算机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设计的瑞博课中穿插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了解蚕的一生,知道如何养蚕,掌握科学的记录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观察蚕的一生的过程,观察和描述蚕生长发育中的一般现象,能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尝试体验瑞博授课的特殊形式,运用瑞博课的优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辅助学习。

  (3)能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用语言描述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6)通过了解×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确立的三维目标,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认识蚕的一生,知道如何养蚕,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如何养蚕,并坚持记录

  五、说教法和学法

  ①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而且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是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针对瑞博课的独特的优势,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因素融为一体,并结合本科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交流等方法,成分运动瑞博课的特殊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至于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对生命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展示交流中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获得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总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②1、教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而不断变化。针对瑞博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采用的是讲述法。而学习蚕的一生时,老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资料让全体学生共享,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控制计算机,生生、师生交流讨论,建构蚕一生的相关知识。

  2、低年级的学生爱玩,爱表演,因此本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自主、互助、合作地学习知识,既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又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手脚也得到了解放。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等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对数” 作为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共分2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对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是对数运算及对数函数的基础,又能加深指数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中职校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二、说目标。)

  二、 说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对数的概念。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理解对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

  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增强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协调合作意识、自我决策能力。

  提高学习对数的兴趣。

  4、重难点及确定原因

  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难点:对数概念。

  三、 说教学方法

  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

  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四、 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及时间分配

  (二)、教学过程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学生已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的基础上,以花岗岩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并通过课文资料初步了解不同的矿物在形态、性质方面有着差异,从而引发学生对岩石的组分——矿物的关注,为下面的两节观察矿物特性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科学概念:

  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以及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2、资料了解一下矿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花岗岩中三种矿物的形态、并把它们和三种矿物晶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面: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教学方法是“引探—合作”教学,并同时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根据材料独立进行探究,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获得信息、经历过程。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和预设,打算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谈话导入;观察花岗岩;观察研究物;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来展开。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你想过没有,不同的岩石颜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岩石的`组成。板书课题。

  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探求新知的欲望,自然地引申到新课的教学中。

  (二)观察花岗岩

  教师为学生每组提供一块岩石,问:认识这是什么岩石吗?学生辨认这块岩石是花岗岩。

  教师提问:请你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教师指出,这三种颗粒都是矿物。利用课件播放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矿物标本,谈话:请大家观察比较,花岗岩中的颗粒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学生比较、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组成。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多种岩石的观察,得出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这一结论,显得更科学。利用对照、比较,学生对矿物的观察更为细致,这为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进行说课。

  一、教材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2节内容。本节课在Excel软件环境下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在初中阶段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炼与深化,目的在于引导如何确定任务需求、建立数据表、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即是要使学生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并针对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使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数据的常用操作手段。

  使学生掌握常用图表(柱形图、饼形图和折线图等)的用途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据表,并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形成分析报告。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表格的建立和分析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由课标的规定、本节课的任务共同决定的,目标的确定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利用Excel处理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图表呈现表格数据的分析结果、表达意图。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因为表格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

  难点的确定是因为学生在利用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时,对图表的合理选取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抽象性。

  二、说学情

  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学会了数据表格的建立。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将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很难感受到课堂上学的知识,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所以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三、教法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采用了实例分析、任务驱动、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高一年级文明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最终形成报告的能力。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对过程及结果展开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四、教学过程

  实例引入

  通过实例“某校高一年级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从纪律、卫生和礼仪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如何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准确的分析报告,以便我们能快速地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入新课

  首先开门见山的指出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新课的讲授过程按照这四个步骤进行,符合学生的实际,过程衔接自然,教学环节自然,学生的参与性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课堂小结

  明确目的:创建表格信息目的是什么?

  建立表格:在建立表格中我们简单的学习了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计数)

  分析数据:在对形成的数据,我们又学习了利用Excel形成图形,去对比数据方面的差异。

  形成报告:通过对表格信息的加工,最终得出结论。

  在我们整个操作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对Excel的一些功能的学习的过程,从学习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有些问题利用Excel来处理的很多优点。

  拓展练习

  创建高一年级一、二、三班连续三次考试成绩的数据表:

  求出各班的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这三张表创建一张总分汇总表,并在汇总表的基础上做折线图,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探讨,最后形成报告。

  一个小节给同学们明确了表格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利用学习互动论坛寻求帮助。在整堂课中教学设计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围绕主题任务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是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精神温故知新,又是导学探究实践评价拓展的教学策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全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在鞋店的悲惨遭遇,并苦苦哀求爷爷带他脱离苦海,回乡下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和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描写细腻,结尾以暖境衬哀情,催人泪下。

  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1.文章以凡卡写信为主线(准备——写信——寄信——梦境),穿插回忆了他跟爷爷在乡下的快乐生活。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基调是“苦”;插叙回忆的内容,基调是“乐"。写信和回忆相互映衬,使凡卡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起来,我们从文中不仅仅能读到中9岁凡卡的悲苦生活,还能读到他的童心孝心和懂事。他虽然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但是他还记得要圣诞节的礼物,喜欢小动物,还知道嘱咐爷爷代他问候别人……他始终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但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帝和爷爷的身上。上帝虚无缥缈,爷爷连自身都难保。由此可见,小凡卡注定死路一条。而结尾处的暗示也正好应证了这一点,满怀的希望和现实的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不由让人深深悲叹。这种构思缓和了文章的悲剧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2.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卡为写信作准备的描写,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写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

  二、说目标

  本单元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主题组编教材,其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外国名篇名著,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语文的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目标,而且本体性目标必须占主要。

  本文写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到社会制度的黑暗,非常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目标和人文目标定位在感悟人和人之间的冷血自私摧毁了美好,鼓励学生给予爱,创造和谐。我认为这更切合学生实际,也更具有实际意义。鉴于以上种种,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掌握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并对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间无情冷血所带来的罪恶。学会关爱他人,创造和谐社会。

  3.通过重点句段的学习,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确定为:通过对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三、说结构

  本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旁逸斜出,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按照读通——读细——拓展的结构,分两个课时来展开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趣,让学生充分感悟,内化语言,指向语用,落实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契诃夫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说教法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简约高效,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的媒体介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展示凡卡的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展示契诃夫以及他的小说封面,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在感悟结尾暗示的表达技巧的时候,我设置了悬念:这封信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地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另外,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学文的感受。

  2.对比阅读法。感悟作者对比反衬这种表达方法的妙处的时候,我让男女生对读,在对比朗读之中,表达的妙处也显而易见,老师只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就可以了。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资料,处理信息。课中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思考发现,获得感悟和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2.讨论交流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最后讨论凡卡的信到底能不能送达。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说过程

  本文分两个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分清哪些是写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的内容。细读回忆部分的文字,从中感悟凡卡乡村生活的快乐,为第二课时感悟悲惨的学徒生活做铺垫。

  第二课时细读写信内容,抓住重点段落感悟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凡卡深深的同情。通过对比阅读,感悟作者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乡村生活,这种表达的妙处。推荐阅读篇目,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初识凡卡。

  展示课本插图,认识本文的主人公,简单说说对凡卡的第一印象。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检查预习,感受多元文化。

  分别出示课文中的人名、钱币单位、重量单位,学生认读,结合注释理解。拓展学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铅笔单位和重量单位。

  学生在认读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为读通课文铺垫。

  2.学习生词,感知词性。

  出示一组词语:犘平 揉皱 蘸墨水

  撇嘴 搓烟叶 打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易错的生字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把字写漂亮。因此,我重点学习“犘平”的读音,指导书写“蘸”“撇”。让学生观察,找找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形成词性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服务。

  3.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篇幅很长,必须让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旨,实现长文短教。因此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凡卡做什么 。(一边写信,一边回忆)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信,哪些内容是写回忆。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很够很快地把课文读成四个部分:写信前——写信中——寄信——梦境。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会迎刃而解。

  (三)文本细读,感悟凡卡之“乐”。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凡卡回忆了哪几件事情,从字里行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并在旁边用一两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边读相关文字,边说自己的读文感受,感受到凡卡在乡下跟爷爷一起守夜,一起去砍圣诞树的快乐。

  重点教学凡卡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砍圣诞树的时候,爷爷怎样和小凡卡逗乐,想象小凡卡看到野兔或其他小动物的时候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落实语言训练。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爷爷对凡卡的疼爱,和生活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拓展契诃夫原文选段,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凡卡的快乐,甚至会发现凡卡之所以会写信原来可能是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的功劳。

  ……忙得最起劲的是凡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就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

  最后梳理得出凡卡在乡下的快乐来自于爷爷的疼爱,来自于朋友的关爱,甚至于来自于泥鳅的可爱乖巧,哪里有爱那里就是春天,哪里就有快乐的笑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四)激发兴趣,鼓励阅读原文。

  前面补充阅读的部分,给了学生不小的震撼,原来凡卡在乡下还有一个朋友,这种发现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开放的结尾,把课堂向课后延伸,扩大了课堂容量。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细悟凡卡之“悲”

  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实现长文短教,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课文中直接写凡卡学徒生活的一句话: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学生可由此想开去找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第八自然段,使教学既有点,又有面,从而点面结合。

  第8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细节描写细致到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蓝本。在细读的时候,学生自主阅读发现作者从挨打、挨饿、睡不好三个方面来描写凡卡的悲惨生活,然后细读挨打的内容,抓住“揪”“拖”“揍”“捞起”“戳”“打发”等动词,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内心的同情和愤慨,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写,凡卡还可能受到那些折磨,注意动词的使用。这种课堂小练笔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习得语言。

  在感悟的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凡卡的内心世界,他在鞋匠店里,从老板到伙计都打他,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从而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孤苦,也理解他一次次哀求爷爷带自己离开的迫切心情。多么可怜的孩子!在此基础上引读凡卡向爷爷发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的文本内容。因为前面情感的积淀,学生的朗读就会水到渠成,情感丰满,不需要生硬的朗读技巧。

  (二)对比阅读,感悟表达技巧

  1.男女生对读,悟对比描写之巧。

  男生读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女生读第13自然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思考如果去掉回忆部分的内容,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由于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凡卡在城里生活孤苦无依,受尽折磨。那么凡卡在写信时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是表达的必然,符合人物当前的心境。在对比朗读中这种苦乐的感受会更深,更明显,从而明白对比反衬的表达之妙处。

  2.师生合作梳理全文,悟结尾之妙。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读后让人心疼,心碎,更加突出了凡卡的可悲,明白凡卡的生活只有死路一条。有了前面充分的铺垫,此时学生心中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鼓励动笔给凡卡写几句话,或者写一写学习本文后的内心感受。

  (三)走近契诃夫,拓展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拓展阅读不能泛泛地说,要推荐具体的篇目,简介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因此在本课的结尾处,隆重介绍本文的作者契诃夫,向学生推荐他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这位短篇小说大师。

  七、说效果

  本说课稿,我紧扣新课程标准,努力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应该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都能有所得。

  1.异域文化微风拂面。如圣诞节的相关风俗,了解外国货币和重量单位。

  2.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第二课时中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仿写,学习作者动词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次是学生写感受,这种小练笔,内容以文本为出发点,又超越了文本,跟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

  3.表达技巧感悟得法。感悟作者对比反衬和结尾暗示的表达技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对比阅读,自主讨论等方法化解了难点,明白了这种表达的妙处,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以后的习作中都能够很好地运用。

  4.情感熏陶真挚到位。感悟凡卡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聚焦重点句段,实现长文短教,文本细读,获得情感体验,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读悟互促,落实情感目标。

  【点评】

  《凡卡》是一篇传统的精读课文,文章篇幅很长,文本之中可教的东西很多,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课堂拖沓。张老师的这篇说课稿,紧扣新课程标准,抓住重点段落,有点有面,很好地达成了课时目标,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得。

  一、教材处理得当,目标定位准确。

  一堂好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见解颇有独创性。在此基础之上拟定教学目标,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将本课的人文情感目标定位在“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并对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间无情冷血所带来的罪恶。学会关爱他人,创造和谐社会。”这一教学目标比“感悟社会制度的罪恶”要简单,而且对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聚焦语用训练,重视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说课稿的设计理念很明显地指向语用教学。张老师创设情境,设计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细读文本后,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仿写,鼓励学生写出阅读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训练了语言。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在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同时,学生获得了一些习作的表达技巧,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习作。

  三、紧扣单元主题,注重拓展阅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旨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说课设计,张老师处处致力于此,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了解俄国的民风民情。另外,张老师在两节课的结尾处开放的设计,都着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在外国文学的殿堂中尽情玩赏。

  总之,本说课稿依标扣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重视对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本说课稿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向生活敞开一扇大门,把课堂向课后延伸,增大课堂的容量。

说课稿 篇6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青春期。

  2、能力目标: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3、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1、教学重点: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两个目题。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带来的困扰,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和自我认同,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关注外在身体的发育变化到关注内心成长,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从学情的.角度看,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身体外形,心理和精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习掌握正确面对身体变化的态度,学会调节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方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体验参与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与自身经验相结合,进行探讨,生成主要观点,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本课一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导入和三个环节。

  出示任务:猜一猜,这是什么词?

  提示一:请学生观看世界各国语言中(俄语、德语、泰语、芬兰语、法语、韩语等)的某词,并猜测其含义。

  提示二:“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_____。”(李大钊《时》)

  小结:在中国文化中,“青”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在五行中,青还与春季有关,因为春天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此时的草木茂盛,颜色青绿,这正迎合了青的勃勃生机,所以春天也被称作“青春”——青色的春天,生长的春天。而在人的成长中青春一般指10-20周岁的青少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来看看《悄悄变化的我》。

  环节一:品味青春——成长的美好

  出示任务:我来比你来猜——关于青春的歌曲或影视作品

  反馈指导:教师需提前讲清游戏规则:每次抽取一人描述员到讲台前查看作品,其他同学猜测作品举手发言;描述员运用简洁语言描述,口头只能提示关键词(不能出现所猜字),可以辅助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述。(与青春有关的作品:歌曲《青春修炼手册》TFBOYS、歌曲《同桌的你》老狼、电影《致青春》、电视剧《你好旧时光》等)

  请学生品读歌词《青春修炼手册》,进行提问:

  1、这首歌哪几句歌词特别触动你?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

  2、这首歌反映了青春的哪些特点?你与歌词中描述的样子有哪些类似或不同的地方吗?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青春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这些关于青春的作品,都很阳光、美好、浪漫、让人怀念,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我们正漫步在这最美好的青春季节。而在这个时期,我们也在经历这种种美好和变化,比如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内心也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一起赶赴这场与青春的约定吧。

  环节二:正视青春——成长的变化

  出示任务:成长的变化之一:过年了,我们和亲人相聚时,他们是否看到你上中学后外貌发生的变化?反馈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身体的变化?然后请学生欣赏青春期教育公益视频《成长的烦恼》并思考体会。[相辉1]

  出示任务:成长的变化之二:你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我不喜欢爸妈干涉我的事情,可是我遇到麻烦时还是希望他们出现;初中后,我有心里话不愿意和别人讲了,其实我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我;我从小开始学习击剑,但是现在在初中新班级班会上,我却不敢上台表演“亮剑”了……

  请学生思考自己有过类似的问题吗?说明具体事例。

  鼓励学生多思考,然后结合公益广告《青春修炼手册》第6期讲解,探讨青春期容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小结:伴随生理的发展,同学们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更加丰富。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候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自我调节呢?下面通过《青春产品说明书》一起来探索下更好度过青春的方法吧。

  环节三:畅想青春——成长的期望

  20xx年的第一天朋友集体刷屏晒18岁,晒18岁体现了人们什么心态?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集体怀念18岁,怀念青春。

  为学生讲解故事背景,

  请学生思考:猜测产品说明书里包含了哪些内容?

  结合故事及说明书内容请学生思考并感悟。

  请学生小组合作(4-6人一组)自编“13岁青春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青春的生理变化,青春的心理矛盾,13岁青春产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或“维修指南”,其他内容可自拟……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变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掌握解决心理矛盾的方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更好地度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虚度青春。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针对孩子这与特点,我运用了故事引发孩子兴趣、请小朋友帮忙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利用游戏这一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轻松获得知识、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主要考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把数学融入到故事、情节、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说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根据《纲要》这一精神,结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了解几种常见飞禽的本领,激发幼儿观察、探索飞禽的兴趣。

  3、技能目标: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1是5。在本次活动中,我还大胆的尝试利用二次比本领的机会,让孩子在理解5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向孩子渗透顺数、倒数、单数、双数等粗浅的数学知识,加大了难度,给孩子一定的挑战。

  说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我准备了必须的图片,方便孩子直观的了解数的形成,为孩子获得知识提供必要的辅助。

  说教法和活动过程:

  活动分成5大环节:

  首先,老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向孩子介绍燕子、猫头鹰、啄木鸟这几种飞禽在吵架引出本次活动,由于孩子平时缺少对飞禽这方面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以老师的介绍为主,孩子的'讨论交流为辅。

  第二个环节我运用了情景感染法:请孩子们帮小鸟们比本领这一情景,让孩子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重点了解5的形成,难点是比较4和5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运用的是游戏探索法:《规程》指出:“幼儿园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利用手指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手指用起来比较方便,游戏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而且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带孩子玩一玩,进行巩固复习。

  第四个环节我运用的是逻辑推理法:让孩子第二次为飞禽们比本领,在这一环节运用了猜测、推理、点数、验证的方法,向孩子初步介绍顺数、倒数、单数、双数,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掌握,只是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然后我变了一个小魔术,把四副挂图折叠起来,装订后变成了一本绘本,可以让孩子随时翻看,讲一讲,说一说,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最后我运用的是交流提升法:“开心聊吧”,在活动中孩子对飞禽有了一定兴趣,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飞禽,讲一讲它的本领,鼓励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绘本,或者利用早间区域活动时间和小朋友合作来画绘本,做好了可以用来讲故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动口能力,还能复习数学知识,一举多得。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3、情境再现,练习表达。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