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00:08: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学习跳竹竿,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要求协调、合拍。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欢快活泼,极富舞蹈的韵律。结合歌曲的教学,学生欣赏和学习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会赞叹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创造美的艺术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要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本课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习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下面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我设计的是:听听动动——感受音乐。我先出示一副竹子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有哪些用途。接着引出竹子制作的乐器,并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熟悉一下竹子制作的乐器的音色。然后由竹子导入,跟学生说竹子还可以作为舞蹈的道具,请学生观看《竹竿舞》片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把带来的竹竿拿出来请学生跟我学“开”“合”的动作,并且加强难度,让学生跟着伴奏音乐做这个动作。在做这个动作时双手握拳一对一面对面敲击凳子,为后面学习竹竿舞作准备。

  第二部分是看看想想——体会音乐。我以自己的名字“琼”导入,介绍海南的简称就是“琼”。让学生感觉很新奇,然后简单介绍海南的风土人情,接着请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海南盛产哪些水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再让学生欣赏海南风光图,同时播放伴奏音乐,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欣赏完海南的美丽风光后我对学生说海南不仅风光秀丽,海南的音乐更是别具特色。由此引出歌曲《跳柴歌》,接着我介绍歌曲背景,说明歌曲是来源于黎族的“竹竿舞”。随后由我跟着伴奏音乐范唱歌曲,问问学生有没有感觉这段音乐很熟悉?学生会发现跟他们前面听过的音乐是一样的。我再请学生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接着分析歌曲的曲名和歌曲的特点,并请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学生在疑惑曲名为什么叫“跳柴歌”时我跟学生解释说明其实《跳柴歌》就是黎族的“竹竿舞”。然后我让学生找歌曲中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找的时候同时请学生跟着我轻声哼唱歌谱。这样后面在学习歌谱的时候学生不会感到很困难,然后师生接口唱歌谱。在歌谱学会之后我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歌词慢慢融入歌曲教学中,学生会比较喜欢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接着分组演唱歌词,我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我用一根竹竿敲地,提示唱歌声音要跟竹竿敲地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富有弹性。接着引导学生让自己的仪容看上去很美,声音也很美,并带着这种美跟伴奏演唱歌曲。在歌曲没什么问题之后请学生设计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敲击凳子,并说明伴奏的时候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第三部分是跳跳赛赛——表现音乐。我指导学生分组练习音乐游戏:跳竹竿。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还得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再分组表演,师生互动,我参与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敲竹竿。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最后总结归纳。我这样对学生说: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们的家乡——江阴也很美。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这么繁荣的城市,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请同学们好好学习,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最后在《跳柴歌》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国歌,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音乐《卖报歌》说课稿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二胡曲《赛马》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乐曲由热烈奔放的第一乐段、悠扬柔美的第二乐段、以及再现乐段组成。

  本学期的学生学习这一首曲子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在一年级学过《草原就是我的家》、《我是人民小骑兵》、《挤奶舞》,三年级上学期学过《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等,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基本的舞蹈动作已有一定的了解。并经过长期的课堂常规训练,学生已养成专注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我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等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本课的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意境地和情趣。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初听感受、情景引入、分段感受、完整表现。在这些环节里,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式的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二、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

  今天这一节课,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每个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习,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总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完成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湘江文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课的《小雨沙沙》

  一,说教材

  从教材来看,《小雨沙沙》是一首简洁、明快、流畅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歌曲宫调式,一部曲式,二四拍,全曲分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X︱XXX︱的节奏,生动地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声;而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根据大纲和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确定了三点教学任务。第一,通过游戏来复习音高dms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音符组成的各种节奏;第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要发芽与雨露密不可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的观察事物;第三,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并利用音乐形象向学生进行美的情操的陶冶。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四,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猜谜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说学法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

  首先,在音乐《春天来了》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步入教室,师生围坐好。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氛围里。

  在发声练习中,我采用了发声曲《模拟动物叫》,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大组,一问一答,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不刻意的去强调什么口型、气息、位置等该怎么样,而是从直观入手,让学生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把小猫、小鸡、小狗等几种小动物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不自觉中学生的嗓门就打开,这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最终达到情意的表现。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曾说把具有音乐感知的耳朵称之为“音乐的耳朵”.因此,为了能使小朋友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奏教学中,我采用听音乐伴奏,学生动手拍一拍的游戏来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学生边用耳朵听《幸福拍手歌》同位之间边跟着节奏打节拍,这种结合平时小朋友们所玩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形象化,趣味化,又直观化,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即使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在这种直观性的学习中,也能很轻松的掌握.然后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比一比看谁拍得最好,台下的小朋友做评委,并给拍得最棒小组奖励小红花,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迫切渴望参与,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以上节奏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障碍。

  我采用猜谜激趣法来引出课题.迷面是:“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当学生猜出是

  雨后,课件展示下小雨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全身心的去感受雨声.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边看小雨和种子的动画边听歌曲《小雨沙沙》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并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而“在说话”处要略强,让学生体验到歌曲中声音力度的变化来把握节奏和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我让学生搓揉塑料袋发出“沙、沙”声来模拟营造下小雨时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使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现了歌曲的意境并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课件传出优美旋律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来启发学生急切想唱的心情!

  接着启发性提问:“雨的声音有大有小,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小雨是细细的,种子喝着甜甜的雨水多高兴啊!它说话的声音会怎样呢?我们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唱呢?”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轻松的把握歌曲中活泼亲切的情绪。

  利用课件让学生采用男女分组唱,小组分组唱,边拍节奏边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唱歌曲.

  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春天里,除了小雨和种子很高兴以外,还有谁一样高兴呢?”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并以舞蹈、歌唱等不同的形式把它们自己所讨论的内容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用音画启迪美的想象力,并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一环节,轻松一刻。我让学生到电脑前简单的动手操作《打扮春天》的游戏,这样把课堂推到另一个高潮.休息的同时,陶冶他们对美的创造和追求。

  游戏结束后,全班跟着音乐齐唱歌曲《小雨沙沙》

  最后课堂小结:让学生讨论,种子的长大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小朋友们也像一棵棵种子,你们的成长离不开谁呀?引出父母、老师、祖国等。教师再小结,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听音乐《小雨沙沙》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依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依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依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

  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

  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小学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07-04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04-11

小学音乐说课稿(精选15篇)11-15

小学音乐说课稿精选15篇11-16

小学生音乐说课稿12-27

小学音乐《大鹿》说课稿07-09

《卖报歌》小学音乐说课稿07-10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