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8:24: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内容、特点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部分(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部分(4、 5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这篇课文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的意思。②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并积累词语。③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因此本课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4、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课件《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②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5、说学法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概念,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教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的意识。

  ①读说结合法:读是吸收,说是表达。从读到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

  ②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设计及设计理念

  ( 设计理念)

  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第一环节: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本节课用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引出“荷花”(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通过介绍荷花,欣赏荷花,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荷花。(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高雅脱俗……)

  设计意图:

  情境是“纽带”,是架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知识衔接的纽带。基于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引入古诗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人笔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美,然后说荷花、赏荷花。这种用古诗创设情境既可解决北方的学生因“荷花”离生活远而不了解荷花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荷花美,表达荷花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触发了学生语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环节:初步阅读,激活语感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教师板书: 闻 看 想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应与低年级的“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有所不同,也应与高年级的“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有区别。本课采用“运用字典、注重自学、读中巩固、练中落实”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安排课内预习,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

  第三环节: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二)、自由诵读喜欢的部分和小伙伴交流。教师适时抓重点语句和学生一起讨论、品读。

  1.第一段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学生指名读、评价读。

  2.第二段课文。

  a.(课件荷花图)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b.学习写荷花形态的句子。课件理解“小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语。

  教师板书:才展开 全展开 花骨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c.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d.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挨挨挤挤”;学生练习用“像……”说比喻句。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e.学生体会“冒”的神韵,能不能把“冒”换成别的词?想象荷花的心情、情态……

  f:学生背诵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

  (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鼓励学生寻找引发探究的切入点,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发跳跃的阅读思维,激活学生的多元感悟。)

  注入情感,培养兴趣,关注“学习的另一半”;以读为本,重视语文积累的过程性,引导学生经历语言积累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以达到一定的语文积累;课标还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训练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激发语言思维,使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融合。

  此外,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

  课堂是生活,教学是风景,文本是体验,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自主的,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是跳跃的。力求让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自主研读,拓展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扣问文本中感悟,在走近作者的心灵中感动。

  第三环节: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学生自由用“荷花! ”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的有效引领,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品读与联想与情感的结合,会使学生的体验不断丰富。)

  第四环节:拓展作业,积淀语感

  布置课外作业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加强片段练习,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建立课文框架认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说课稿 篇2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般规律,通过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教学、改编、创编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了解幼儿舞蹈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和幼稚园舞蹈教学的基本纲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根据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并懂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培养学生在幼稚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幼儿舞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学方法时,还要懂得在什么样的舞蹈教学中该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合理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一原则,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选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练习的方法和采用录音磁带放伴奏音乐来辅助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有关“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稚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舞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介绍舞蹈、教练舞蹈和复习巩固舞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幼稚园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根据

  幼稚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5.思考题:在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准确、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镜面示范,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镜面示范?也就是在教舞蹈时,教师该背向小朋友,还是面向小朋友?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 修)的第 章“ ”的第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 )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 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 )打下基础,所以

  (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 () ;

  特点之二是:()。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 提出问题

  新课教学:提供条件 学生探索——引导分析 提出新异——探究方案 探索解决方法——对比归纳 得出结论

  反馈发展:运用新知识 解决新情——布置作业 能力迁移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 ( ),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 ),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 演示,创设探索(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 ) 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

  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第三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 说教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 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 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五、 说学法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高考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理解高考的重难点及试题的难易程度。

  六、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巩固练习”、“走近高考”三个版块。

  1、基础知识复习

  由于本节知识相对较简单,内容明了,在课前教师布置了复习的作业,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采用提问和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分别复习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首先学生回答能量流动的概念并从概念推出能量流动的过程。在复习过程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让学生以概念为主轴,按照“输入、传递、散失”的顺序复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同样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传递效率同时带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并拓展讲解生态金字塔的形态和意义。最后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复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研究意义。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

  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穿插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各版块中,选取了一些和本节知识密切相关且难度适中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复习完能量流动的过程后,选择了如下习题:

  七、 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板书列举了本节的知识结构框架,可以使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概念:

  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

  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流入分解者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四)、研究目的: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九、 作业布置

  在课堂上将发给学生的练习题选取一部分进行精讲,剩下的一部分留作课后作业。

  十、 课后反思

  这节课复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设计时就定下了以复习知识为辅,以做题为主的方针。在几位老师的建议下,上课时适当压缩了复习的时间,精简了语言,所以这节课留给学生做题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符合原先的设计。此外在复习的方式上也加以了改进,主要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好。

  这就是我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分析

  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材料。《纸的观察》这一课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纸”的第一课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观察一张白纸。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事物外部特点方法。在这一部分就要引导学生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点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学生在相互倾诉、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自主构建新知识。

  第二部分:是比较两种不同的纸。当观察完一张白纸,面前出现另一张不同的纸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进行比较观察,这时,观察方法也进行了递进。在此环节纸的色泽、光滑度、厚薄、软硬等性状是学生认识的主要方面。其中。比较纸的厚薄不仅仅是用手摸,还引入了测量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观察纸的纤维。从不同纸的不同点自然引入相同点-----纸纤维。把纸撕开来,观察撕开的纸边,就能发现毛茸茸的纤维。再把纸揉成团后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这些很新鲜的观察活动会激发学生不断的拓展观察事物的方法。对于新的发现学生会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并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为下一课——造纸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观察、认识纸的基本特征,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让学生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测量等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认识纸的基本特征,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测量等过程。

  四、说教学策略

  一、始终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

  二、主要采用观察、比较、科学测量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力求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进行观察探究,并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陶冶情操。

  五、说教具准备

  白纸、牛皮纸、放大镜和直尺、一本语文书和一个笔记本。

  六、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是以观察、探究为核心,为了让学生能进行细致的观察,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用纸制作的折纸、剪纸,然后问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一张张平凡的纸不仅能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也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于纸你想知道什么?在学生提出种种猜想后出示课题:纸的观察。这样安排,为学生提供了感兴趣、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二)科学探究

  1、观察一张白纸的特点

  在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我就引导他们进入第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观察一张白纸: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白纸”,我一边拿出白纸,一边向学生交代今天的学习任务:“请大家观察这一张白纸。那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它呢?”学生说出了用闻、摸、看、折、听等观察方法。这样的`引入任务明确,开门见山,既节约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再激励性的让学生估计一下自己能一口气说出多少个纸的特点。

  (2)紧接着我把观察要求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哪个组能找到关于纸的更多的特点,把观察到的特点简单、迅速的记录下来”。于是,学生们用讨论的方法进行观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依靠任务,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主动探究,找出一张白纸的十个或十个以上的特点。

  (3)观察之后汇报交流结果。每人汇报完后,其他学生针对他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再补充。学生们很有能力,对白纸的形状、颜色、气味、透光度、光滑度等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我在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的同时适当的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方法,要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这样处理,学生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来进行观察、思考、交流,显现出出色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比较两张纸的不同

  (1)在对白纸的观察交流结束后,让学生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纸都有这些特点。在他们对新问题产生好奇后出示牛皮纸“你知道这是什么纸?现在你们手里有两张纸,你会怎么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比较观察后开始观察不同纸的不同点。

说课稿 篇6

  《绕绕涂涂》一课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中的第三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从中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作为一年级入学后的第三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用线画出自己所要表现的形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本课的创意源于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传统节目――绕线团。它使儿童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直观的感受到了线与形的关系。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在导入时,我采取以小猫绕线的故事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听小猫玩线团的故事……,你听过这个故事麽?认识直线、波浪线。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这一课时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游戏的教学情境,出示"直线""波浪线"请同学们认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很认真。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这种导入形式。由于这两条线都是学生认识并熟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愉快地体验了成就感。

  接下来我适时出示 "螺旋线",做为教者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这条线叫什么,而是让学生根据线的外形请同学们为线起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儿童认知都是从图画开始的,儿童没有图画是不可想象的,几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离不开图画,通过图画认识字,通过图画来学算术,儿童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刚拿起笔就喜欢涂涂画画,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绘画创作,不仅可以开启幼儿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因此,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美术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们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想像。甚至有的同学没有被我叫到就自己跑到我的旁边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上产生了一个小^***。

  紧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新知。在欣赏图片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他们都能准确的说出图片上的内容。还说自己喜欢那幅画,为什麽?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首先我用螺旋线快速画出:太阳、房子、小乌龟……一边画一边让学生根据物体逐渐出现的形状猜猜我画的是什么!例如:在我画小乌龟的时候,有的同学根据我所逐渐呈现出来的形状猜到,太阳、球、绵羊、骆驼……

  在竞赛当中,我适时引导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猜的对,猜对的最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又无目的的画一些形状让学生想像一下这些像什么?为什么?还像什么?这样再比一比谁的想像力最丰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并不单独提问某位学生而是让学生随时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想法交流,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交流过程中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并融合到自己的想法。就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画的像一个"棉花糖"本来他的想法已经很好,但是另一名学生说:"不,老师我认为像恐龙形状的云彩"。通过这名学生的提醒,其他同学立刻又联想到青蛙、太阳、苹果……就这样通过猜想游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有意、无意中学会知识。在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教师适时出现了第三个游戏:"小组竞赛 "由各组选代表用螺旋线表现物体,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并贴到黑板上,限时2分钟,比一比谁画的最好、最有想像力。由于加入了时间的限制使每名学生都燃起了参赛学习的热情,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兴趣。

  最后,我出示范画:太阳公公生气了,它没有朋友,怎么办?请你用新学的绘画方法为它添加朋友。而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动手绘画并剪下来贴到黑板的画面上为太阳公公添加朋友。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绘画,积极踊跃的为太阳公公添加朋友并为画面想出了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爱想象,儿童对外界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感,接收能力很强,形象思维能力也很强,小小的脑袋瓜里充满了好奇,塑造各种形象,也引发了各种想象。)作为一名老师就要鼓励儿童发挥他们的"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要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扩散思维",不要附加太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力。我们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也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这正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说课稿 篇7

  一、说理念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刚好是高二化学必修教材中的第三章铁和铁的化合物中的专题课,因此,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席位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在设计这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人人参与,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铁,是已经发现的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化合物也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普遍的物质,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大纲的重点,还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在这节课中,其难点在于对铁及其铁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应用,因此掌握这节课就是要掌握这些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掌握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如钠、镁、铝等金属的认识和应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将获得的知识在问题中得到应用。

  3、情感与创新,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和探索,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实例引导”的教学反复市,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体现出来。同时,我采用“反馈教学”的方式,设计大量的练习,不断反馈学生掌握所授知识情况,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样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题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五、说学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的是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又表及里,又浅入深,使他们能更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使他们听得明白,思考透彻,说得清楚,写得明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考题,测试其获得知识的速率和效果,学生可以首先跟着我的脚步走,接受我的灌输,然后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系统得联系前后知识,顺着学生想知道新课题的内容的心理来引入。

  2、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划分清楚,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将难点变简单,掌握重点。

  (1)铁的化学性质,同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和产物都不同。

  (2)铁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同铁单质的比较,不同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也不同,且抓住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采用课堂实验的形式。

  (3)不同家台的铁离子的检验

  这些情况应该明确地提出概念,分析性质变化的过程,在里的同时,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讨论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

  3、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增加课堂互动性,反馈教学信息,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之,这节课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实例引入和反馈教学及其他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性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的宗旨,设计该教学方案,我想,通过本节课,100%的学生都能充分掌握所授知识。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 ]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二、说学生、学法、教法

  学生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一年级的孩子们天真活泼,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三、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标》特别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课标为依据,针对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

  说教学设计的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从看优美的画面,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贵港市东湖公园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的特写上,让学生夸夸荷叶;优美的音乐继续,教师激情导入新课;荷叶是夏天

  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或两遍课文,然后复习生字和由生字连成的词,把较长的句子多读读,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放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一部分同学读一部分同学表演等等)。小组间的比赛完以后进行评议,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请小朋友用‘是’说句子,说说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或者“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理清重点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书:

  14 荷叶圆圆

  图 文

  小水珠 摇蓝

  小蜻蜓 说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荷叶

  五、说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眼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还充分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积累了词汇;体会文章情感,感受到池塘和谐的美,体会了青蛙、水珠、蜻蜓、鱼儿的欢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DNA是遗传物质”是第一节“遗传信息”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通过介绍遗传物质特点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课程标准要求这部分教学内容达到B级,所以教材用事实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说学情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面,对遗传已有所了解。但是学生的这些知识,概念比较模糊,不成系统,对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也并不了解。在能力上,学生通过生命科学第一册的学习,已经对探究性学习有所熟悉,相关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已初步形成。这也为本节课化解难点,进行探究建立了有效的能力保证。但学生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尚未形成,还需要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课堂中也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如今信息科技日益发达,学生们早已通过多种渠道获悉了DNA是遗传物质,因此会对这一问题不屑一顾。如果碰到这类情况,可以直接问他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从而引出作为遗传物质所需具备的特点和实验证明方法。

  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2)学生知道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学生能说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基本结构,并能描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分析“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由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认识到生物的统一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学生通过学习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说设计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的普及,学生对于DNA是遗传物质的概念其实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序,我将教材原先的结构体系稍加修改,摒弃直接的概念灌输,将其转化为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素材,着重体现出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通过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的假设、分析和讨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走上”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的认知方式,学习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把知识的传递优化为科学的探究,让课堂充满活力,落实生命教育理念。

  说教与学的过程

  1、 情景展示,问题引入

  教师首先播放各种生物亲代与子代的录像,设问录像中的子代为何能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或者说是什么决定的?然后师生共同分析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联系,把目光聚焦在染色体上。通过让学生回顾染色体组成,设问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蛋白质呢?抑或都是?

  2、 特点分析,比较剖析

  为了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将DNA和蛋白质做对比来推断,通过参看书上对应的表格,比较同种生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不同种生物间的DNA含量特点。学生通过对比推断DNA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教师指出最后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直接证明。

  3、 材料探究,过程展示

  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遇到的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教师这时设问生物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既然都含有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你能试着说出几种生物吗?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很多,课本上介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则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实验之一。然后通过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讲出噬菌体结构和繁殖过程。

  4、 合作讨论,分组探究

  要想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就要把他们区分开来。怎样证明只有噬菌体DNA进入而没有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菌呢?在整个探究过程的初始阶段,学生可能无从着手。教师这时可以做出必要的提示或恰当的引导,如教师引导学生找出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怎样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教师可让学生设想一些方法,回顾学习光合作用时用到的同位素示踪法。分别假设两种侵染情况下,用同位素示踪法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设计了一份学生练习,让学生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分别假设三种侵染情况下,用同位素示踪法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逐步带动学生主动进入探究过程。

  5、 反馈运用,归纳整理

  从实验得到: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繁殖过程中,联系亲代和子代噬菌体的物质是什么?子代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是由什么物质决定的?假设第三种侵染情况,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结论。并归纳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5个步骤。(感悟严谨的探究过程)表明噬菌体是通过DNA控制后代性状的,也即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6、 拓展设计,知识梳理

  是不是所有生物都象噬菌体一样,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呢?教师介绍几种人类生活中常见的RNA病毒,结合时事介绍甲流病毒。学生认识甲流病毒的结构后,思考能否也用实验来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然后通过学生整理,教师归纳,小结本课。

  说教学效果

  这是一堂以学生探究为主的课,与教材原有设计有较大的突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我这堂课的最大收获。

  课中我花大力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的环节,让学生们在已有认识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未知,得出结论。这些都让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可谓非常有效。设计的学生练习纸,既能辅助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还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来看,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这能从练习纸中体现出来。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能了解科学家的整个研究过程,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熟悉,相关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学生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

  说改进设想 为了达到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体验科学思维这一目标,在整堂课的讲授过程中,刻意加重了学生自主分析、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个人认为这是我这堂课比较成功的部分之一。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一、前半部分讲述遗传物质的特点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举例,做好引导,而不是一味平铺直叙,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除了用图示,最后也可以用动画形式,让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感觉更加直观生动。

  三、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应该更灵活一点。比如在课中学生有回答不到点上,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小学生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平时也经常看,因此动画片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们平时看动画片时,只是关注到动画片的内容、情节,而忽略它的知识性。教学如果只是针对书本上静态的二维动画画面进行评述,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除了书本上列举的动画片之外,教师还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本节课可从美术的角度让学生走进动画片,赏析动画的“画”和探究动画的“动”。通过欣赏经典的动画作品,让学生去了解动画片的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感知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等,了解“动画”“拟人”“简化”“夸张”“反复动作”“连续动作”等概念和专业术语。并从知识建构的角度,让学生既从动画片的情节上看了热闹,又能够从造型艺术的审美角度去赏析动画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叙述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重点难点:

  4、重点:对本课的内容发生兴趣。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主要特征。

  5、难点: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应该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动画片的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

  2、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如vcd、图片等供学生欣赏。

  3、课前也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供上课讨论、欣赏。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播放《名侦探科南》片头歌曲,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

  B、多媒体出示课题《迷人的动画片》,由小天使带领大家一起进入课堂。

  2、发展阶段

  a、提问“你们知道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吗?”知道学生看课本图片。

  B、多媒体出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C、欣赏vcd《迪斯尼》精彩动画片段。

  D、多媒体出示,欣赏一组动画片。找一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E、逐一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画片,同时欣赏vcd动画片段。介绍过内外优秀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过去和现在我国动画片在国际中的地位。在欣赏过程中知道学生观察动画片的特点。

  F、多媒体播放vcd《动画片的发展历史》

  J、提问“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动画片,它有什么特点吸引你呢?”引导学生发现动画片的特点。

  H、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多媒体出示“色彩、人物、内容”三个方面,并逐一欣赏图片和动画。

  I、最后总结出动画片夸张变形的特点。

  3、实践尝试设计一个动画形象。

  4、课堂小结。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氯气说课稿12-07

燕子说课稿12-09

《亡羊补牢》说课稿12-09

排序说课稿12-09

《洗澡》说课稿12-10

祝福说课稿12-11

麋鹿说课稿12-11

《军神》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