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7:14: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艺术》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的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等,是学生在学习《小贝壳》、《美丽的风帆》后,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海滩、海面走向更为神奇的海底,从而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学情分析: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前,我着重调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学情信息:

  1、闽南是一个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区,学生生活在海边,对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们听过、见过、吃过甚至抓过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思维运作以形象为主体,对于“动作”和“形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并且学生也初步学习了用肢体、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事物。

  三、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A、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的奇异景观

  B、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2.能力领域:

  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B、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海底生物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领域: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

  B、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计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确实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艺术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只能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和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变小魔术,揭示课题

  好奇之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张白色的纸,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五秒钟之内把一张白纸变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这样的引入,来极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课题。

  (二)探索海底的奥秘

  1、让学生模仿潜水员的潜水动作,在感觉中走入海底,产生亲切感。动作表达能力不仅是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受艺术、掌握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作来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动画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让学生说说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课堂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4、让学生随机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动作,把握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的创作打好形象的基础,更为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三)深入认识海底生物的特征

  课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海生物进行比较:

  a、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想想它们和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b、让学生欣赏海洋动物身上花纹特点。

  c、认知色彩。通过课件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个性的美;在比较各个生物时,渗透美的鉴赏。

  2、作品欣赏。我特搜集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用点、线、面等表现的海生物,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四)在创作中内化学生的艺术素养

  1、方法渗透。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在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创作材料。

  2、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观察和学生个性的独特把握,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以丰富的色块、线条等来表现海底生物。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合作训练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绘制对象、手法及对象大小。

  b、根据生物的形象考虑装饰的图案。

  c、进行具体的撕、贴、画等。

  3、作品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品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时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五)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海底世界是这么的美丽多彩,你会去破坏它吗?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引发学生反思与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破坏的,有责任去保护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与升华。

美术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第九册第六课《美术中的比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在这个环节我分3部分向大家说课。)

  1.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欣赏的分量。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一、二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2)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六)板书设计。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么?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

  【这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主要欣赏3个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1)展示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

  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黄金比例的建筑典范。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通过宽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举例生活中的书本、国旗等都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本这个环节分2部分,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指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 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

  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美观独特。。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花瓶。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环节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花瓶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美术中比例知识

  黄金分割比例: 1:0.618 近似值:2:3 3:5 5:8 ...

  总之,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有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巧妙的创意来熏陶学生丰富课堂,以动手实践为课堂教学的训练手段。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部分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学画山水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画山水画》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

  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学画山水画。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 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溪山行旅图》范宽

  2、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画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法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板书)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引出本课课题《学画山水画》(板书)。

  3、在欣赏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尝试体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进行描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没有顾虑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体验中国画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导课环节通过赏析名家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之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出课题。用时 分钟。)

  (二)、探究学习

  1、欣赏教师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思考问题:(1)造型特点(2)技巧运用 (3)表现手法(4)感受(5)如何表现。

  通过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2、多媒体展示、欣赏山水画技法。

  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表现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山水画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点苔、树木的画法、水的画法

  3、出示教材技法点击。

  (1)学生讨论如何表现

  (2)教师对墨色、运笔及点苔进行指导示范。强调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运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性。

  4、引导创作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老师及时表扬,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笔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浓重淡轻等。

  (探究学习环节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教师的作品,并对表现技法有一定了解。通过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时 分钟)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学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并把同学们创作的过程拍摄下来。

  (学生在创作环节,我提示学生应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现等问题,还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曲,使学生在优雅的境界中,创作出美德画作。用时 分钟)

  (四)、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从不够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优点,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审美眼光和创造精神。

  我还会将同学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拍摄并保存下来,记录他们成长的经历,学生会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美术创作的兴趣,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拍摄记录下来,记住他们成长的经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用时8分钟)

  (五)、课后拓展

  1.欣赏全国知名辉县籍画家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美术说课稿 篇4

  热气球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飞行工具。有着非常艳丽的色彩和图案。本活动,就是让幼儿大胆想象,用鲜艳的色彩、线条、形状等来装饰热气球,同时了解其外形及用途。

  中班幼儿已经知道热气球是圆的,但对于热气球整体外形和用途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认真观察过热气球的图案。他们虽然已经会自己选择颜色并均匀涂色,也掌握了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绘画的能力。但是还不会自己想象用线条和形状等图案进行设计和装饰。

  根据教材和孩子的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活动目标。知识目标是:了解热气球的外形和用途。能力目标是:尝试用鲜艳的色彩、线条、形状装饰热气球。情感目标是:感受热气球的美丽,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尝试用鲜艳的`色彩、线条、形状装饰热气球。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及任务,根据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制作了孩子喜欢的多媒体课件,用帮助喜羊羊和伙伴设计装饰热气球的情景贯穿,使孩子们在整节活动中都兴趣高涨。

  本活动,我以“回顾外形——描述想象——观察欣赏——创作绘画——欣赏评价——了解用途”六个步骤展开活动。

  第一个步骤猜猜说说,回顾热气球的外形

  我使用了情境导入法和比较法。我用“喜羊羊和小伙伴要乘坐特别的旅行工具去旅行”的情境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导出热气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说一说热气球的特征,并对比和普通气球的不同。

  第二个步骤大胆想象,描述要装饰的图案。

  这个环节我创设了“喜羊羊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旨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想法设计热气球。

  第三个步骤观察欣赏,感受热气球的美丽。

  这里运用的是观察法。幼儿观看各种图案的热气球图片,目的是为了激发其创作灵感,观察线条、图形、图案以及色彩在热气球上的运用。为幼儿下一步骤的设计装饰做好铺垫。

  第四个步骤动手绘画,尝试进行装饰创作。

  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环节。鼓励幼儿在此环节大胆作画,把自己对热气球的美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五个步骤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同伴作品。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其他小朋友装饰的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第六个步骤是观看课件,了解热气球的用途。

  此环节旨在使幼儿了解热气球的多种用途。并以探索热气球更多的奥秘为延伸结束活动。

  反思我的这节活动,我通过设置情境使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孩子们兴趣浓厚,并且活动中没有用教画和范画来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只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敢画愿意画就好。所以孩子能设计出多彩多样的热气球,很好得完成了活动目标,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美术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从本学期开始,新教材里有了多了名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绘画作品,直接与大师作品对话,更好的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对活动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感受名画构图、色彩、线条的同时,我又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画,本次活动我们以“红色中的和谐”作为欣赏内容,《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作品非常符合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活动中试图打破幼儿的视觉习惯,让他们感受冷暖色的对比,从而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水平。

  但对于大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冷暖色的对比稍有困难,因此,我把此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幷能尝试把冷暖对比色运用到幼儿绘画中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准备的材料有“课件马蒂斯的作品”、“空白的画——《家》”。课件制作巧妙、颜色鲜艳,冷暖对比强烈,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提高了观察兴趣。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并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幼儿看名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画面中所运用的.冷暖对比色以及动静对比等内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集体交流、教师小结,让幼儿理解作品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冷暖色的运用,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知与讲述。

  二、分析与解释。

  三、幼儿作画。

  四、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感知与讲述中,我直接出示名画让幼儿观察,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幼儿说说画里有些什么,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建立幼儿已有经验与新学习内容的联系。让幼儿初步与大师作品直接主动对话,他们潜在的艺术潜能被调动了。这些问题比较简单,可让幼儿自由讲述,我不做任何评价,只要孩子能说出就可以。本环节中发现孩子们还是比较积极去观察的。(上课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

  在第二个环节分析与解释中,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首先让幼儿说说看到画中很多红色的感觉,然后在再通过提问“画画的人除了用红色还用了什么颜色?”引出冷暖对比色在作品中的运用。接着让幼儿找找画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色?在幼儿充分讲述后,我做了一下总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使幼儿加深印象。动静对比环节中,我请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哪里用了直线,哪里用了曲线。然后再谈谈看直线和曲线的不同感受。

  为了加深幼儿对直线和曲线动静对比的认识,我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上课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欣赏活动不能只注重对一件作品的欣赏,还必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从而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欣赏经验。因此,我在介绍画家的同时,又请幼儿欣赏了马蒂斯的其他作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大量运用强烈对比色彩的风格。

  第三个环节是幼儿作画,我设计的是,出示一副未涂颜色的画——《家》,并问幼儿“小朋友你自己的家漂亮吗?”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再通过欣赏色相环,引导幼儿把对作品中冷暖色调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涂色作品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力。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多数孩子颜色涂的还是很有创意的。

  第四环节结束活动,我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老师,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过程中发现的积极还是不足)

  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高高的楼房》 课时:1课时

  本课属于“形状造型”学习领域,在学习了圆形组合造型的基础上,学习用方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生活中的方形物。本课和前几课的联系非常紧密,都是学习方形与日常生活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讲授时顺带着复习之前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高楼基本全部是用方形可以表现的,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突出方形叠加的效果,像搭积木一样把楼房建造起来。只是单调的方形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在方形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基本形的拓展,让学生对建造楼房感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阶段,但同时也是自律性比较差,容易分神的阶段。要在整节课中不断的有惊喜,才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三.教学教法

  1.创设意境

  由于学生所在环境的限制,没有跟多机会能够见到高楼大厦,所以在做时就要加入大量的高楼图片,让学生先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用去郊游的假设场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众多的图片和欢快的音乐中,学生能够领略到如郊游一般的愉快心情。在放松的心境中去学习,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

  2.游戏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教学中加入“搭高楼”游戏的环节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训练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小组为单位也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组员之间的配合,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启发创新

  画高楼时,在方形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用其他的基本形。教师利用游戏环节的高楼做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如何用不同的形状改变高楼内部的结构。

  绘画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在黑板上做示范讲解,添加动物或者植物外形的变换,开阔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任意发挥,把高楼变得更奇特。

  4.讲评拓展

  最后把所有完成的作品贴到背景画中,组合成一幅集体作品。请一名学生讲述自己的高楼并互相点评。结束时加入两纲教育中的民族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24

美术说课稿06-24

美术说课稿04-0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中班美术说课稿04-03

《电脑美术》说课稿07-14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

美术说课稿模板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