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1:32: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地理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地理说课稿4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没有水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资源是相当的重要。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的问题却十分严重,缺水、水污染和浪费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难点:

  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点: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

  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法指导: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以关于水的谜语导入本节课。

  (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与水有关的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提问)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多媒体动画显示地球上水体的比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对水资源的紧缺有了深刻的认识。) (承转)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话,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 (承转)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课件展示)资料1:图片“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不足”

  资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量大小居世界前几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从人均水资源状况来看,中国人均水资源是巴西的1/16 ,俄罗斯的1/10,加拿大的1/50,美国的1/5,印度尼西亚的1/7。

  (提问)资料反映我国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地理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引导)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

  (课件显示)漫画就地取“材”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教师承转)除此以外,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漫画“熟视无睹”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树立节约意识)

  (提问)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答)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承转)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投影展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你从图上读出了什么信息?我国的降水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对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之间的联系。)

  (提问)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会造成什么影响?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投影: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功能。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承转)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在空间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课件展示)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呢?

  (投影)“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介绍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工程的决策、投资、功能、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承转)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展示)“节水标志”(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它的含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总结)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水资源,我们只有像爱惜掌上明珠一样爱惜它,人类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以节水惜水为立意,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提醒大家珍惜水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本课小节。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

  资源,我们只有做到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四)、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

  第三节 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上:南多北少。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最精彩的概括,又能体现文章的灵魂。“水是宝贵的资源”用彩色表现出来,是想体现水的宝贵。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用红色表现出来,意在树立学生节约水资源和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理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 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四大地理区域》。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地理区城》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2、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

  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

  2)通过读图、析图、观察提高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所以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法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

  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读图观察、综合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铁岭?(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总结去的地方与铁岭有何不同?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在这里同时也进行了乡土教学,顺便也夸耀了铁岭这个北方“黑土地.,米粮仓”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通过这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我国地理差异》的教学,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学生谈到很多区域划分:行政区划、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人口地理界线、??等等,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间经常发生思维碰撞,想起一个又一个,老师则在这里顺便带领学生复习,纠正偏差并追问划分依据,从而总结区域划分是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的)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地理学者把我国分 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生看图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

  板书:第1课 四大地理区域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时,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板书:1、四大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的依据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板书):2、四大区域的界限

  (学生活动)展示图5.2中国四地理分区图,让学生读图,完成1、2两题,汇报答案。 接下来探究: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到A、B、C三条线,看看这3条线你熟悉不,回忆一下。这里属于旧知识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大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我们仔细观察下面几组图片,思考、回答图片后面的问题

  1、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线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2、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

  3、观察界线C的位置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界限的吻合情况。在学生发现界线C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十分吻合之后,再判断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

  区及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小组活动,探究)

  小组总结汇报后教师总结。

  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板书):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 素

  (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过渡)在区域的分界线中,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板书:二、秦岭-淮河一线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 让学生看图片朗读文字。

  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图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还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学生活动)得出结论.

  (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它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板书: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 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 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

  课堂练习:展示习题在大屏幕上,学生抢答.

  板书设计: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的名称

  2、四大区域的界限

  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

  二、秦岭-淮河一线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地理说课稿 篇3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动,上课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障碍上:学生应多关心实事及善于积累一些生活细节;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点学生不难理解,难在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设问:同学们都过地球的.图片及从电视上看到相关视频,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你从太空中亲眼看到过吗?

  插入视频资料:20xx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参与进课堂中来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习】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地理说课稿 篇4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广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第 章第 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对 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 对 进行 等;

  能力目标:通过 的学习,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地理学习的独特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对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农村教育的特点,我将采用地理教具、地图册辅助教学,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xxx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环节。

  (3)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5)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谢谢各位老师。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精选地理说课稿9篇01-06

地理说课稿八篇01-03

精选地理说课稿5篇01-05

地理说课稿三篇12-31

精选地理说课稿六篇01-17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