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5 22:54: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笔算除法》例1即《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认识除法,三年级接触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学生后续学习数的运算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需要对学生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法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中。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证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算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其重点要学会笔算除法中如何试商、以及商的书写位置的确定。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在本课中,我创设了为希望小学捐书这样的一个培养学生爱心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景。将90本书分给不同的希望小学,每个学校分30本,那可以分给几个学校。学生口算可以给出答案,进而引出如果老师在多捐出2本,共有92本,可以捐给几个小学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讲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发现,操作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笔算的.方法。

  (1)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2)有同学想到用笔算,并能列出除法竖式,可是对于竖式计算确遇到难题

  这是我会提出问题,分给三个班,够分吗?并引导他们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得到商和余数,并尝试让学生写出除法竖式。基于是学生的探究结果,总结出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小结,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要写在个位上;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如果图书在清点的时候少了3本,只剩下89本了,那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小学呢?以此来强调利用估算试商时,如果不够分要进行调商。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计算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练习内容,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第一层次,是每道例题后面的“做一做”,使学生把握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层次,设置我是小法官的练习,使学生在改错的练习中,通过说出错误的理由,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第三层次,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层次是提高练习,通过密切联系实际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比较迁移,归纳小结。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并再次强调商的书写位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你想给希望小学的朋友分享的书籍每人两本,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加载书中。下次带来给老师,我邮寄给他们。并计算一下我们可以总共可以捐出多少书,可以怎么分配这些书呢?

  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与人分享的好品质,又可以讲数学应用到生活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意在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接受新知。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剪剪画画贴贴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本课是以半圆形变化为契机,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添画,使学生在剪剪画画贴贴中把感受到的,听到想到的事物表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带有个性的作品。教材中还出示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其中之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大胆进行创作。

  说学生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剪贴画兴趣颇高,但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还不够,容易使画面孤立。由于见得少,接触的少,在用半圆形添加变化时候,想到的东西比较局限,有时候会特别容易受到课本和别的同学的影响,从而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另外由于本节课需要用到剪刀,我有意识让学生带圆头的塑料剪刀,并且在课前进行安全教育,禁止学生持剪刀等学习工具玩耍打闹。

  说教法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哑剧表演”、“变变变”、“小乌龟比美”等一些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不断调动学生剪、贴、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评述能力。

  说教学目标、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景物。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用不同方法对半圆形进行改变。

  2.如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纸、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小摆设等。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方便胶、绘画工具等。

  教学评价

  1.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反映他们对此课评价点的理解。

  2.能否愉快地参加制作小组活动。

  能够对活动进行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能否在造型和色彩搭配上有独创性。

  能否大胆地在同学面前讲一讲有关自己作品的故事。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唱《小学生行为规范》拍手歌,目的在于活跃学生气氛,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并且加强德育教育。

  2. 引导阶段

  [课件]下面图形中都含有的形状是?(生:)

  [板书]半圆形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半圆形。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景物是半圆形的呢?(生:)

  [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找到的半圆形景物、动物和物品。

  3. 发展阶段

  [课件]用绘画方法对半圆形进行改变。

  添画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对半圆形的添画。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还能用什么方法对半圆形进行改变?(生:)

  教师做倾听状,我听到有声音在说我更美,我更美。

  [课件]两只剪贴小乌龟谁最美?(生:)

  师总结:色彩鲜艳的小乌龟更美。

  [课件]半圆形剪贴。根据这些剪贴形象,如何添加背景?启发学生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

  [课件]欣赏教师剪贴画。

  出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小摆设,请会做的同学上台表演哑剧。引导学生讨论半圆形立体玩具的`制作方法。

  [板书]制作步骤:对折、画、剪、粘贴。

  强调使用工具安全,注意环境卫生。

  [课件]播放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半圆形进行改变。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进行美术创作。

  4. 展览展示

  相互评价作品,讲讲自己喜欢某些作品的原因。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时的思路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教师进行鼓励表扬,及时表扬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5. 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6. 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下课。

  课后反思

  剪贴画的活动很受学生的喜爱,同学们剪贴添画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各种形象。在粘贴的过程中颜色搭配不够协调,有的做的太小,画面效果有些空洞,教师及时作了点评,为下一步的作业打好了基础,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回忆想象出生活中出现的半圆形景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发现许多东西都可以用几何形体来概括,从而对绘画有深一步的认识。

说课稿 篇3

  一、说课标、教材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全套教材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构建的,构建的基础是活动。各学段教材的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而五年级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摆的研究》是《时间》单元的一课。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本课之前,学生在《机械摆钟》里对于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而本节课则针对什么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展开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获取科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发现关于摆的科学规律。基于我们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我能探究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2. 我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我能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学习重点:

  我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学习难点:

  在对比实验中,我会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将在课前作如下充分的准备: 教具使用:铁架台、长短不同的线绳、钩码等

  无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表述上,我们都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给学生 “我能行”的积极的暗示。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已经进行了

  两个半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好在学习小组已经基本形成,各自都有明确的分工,在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中已经有较大的进步,只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读写说方面,读写已经比较自如,但说的方面比较弱,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之类的表述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学生说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对学生说的指导还将继续。

  三、说教学模式

  “三性五步”是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学校独有的教学模式。所谓“三性”,即导学性、展示性、活动性;“五步”即引入门,学习窗,体验室,思考台,延伸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三性五步”教学模式在这节课的具体运用。

  1.引入门

  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荡秋千是学生常玩的游戏,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上课伊始,先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荡秋千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个小朋友荡得快吗?这样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勇于猜测,而且形象的认识了摆的组成。

  2.学习窗,体验室

  基于科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将这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其实这两个环节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入理解。这部分分四步完成:

  (1)老师先出示摆,让学生认识摆锤、摆绳,并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接着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受认知水平或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说一些较笼统的话,教师在指导时则要将假设具体化。这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

  (2)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进行两个实验: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实验,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及注意事项,老师再加以补充说明对比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使学生意识到在实验中会控制无关因素,从而保证所要研究的问题客观、公正,从而突破难点。

  其次,学生小组分工,开始实验验证,并填写实验记录单。记录单设计了每个实验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减小了误差,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并且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明显长短不同的两根线,可以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3)通过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大胆进行汇报。汇报的时候老师注意学生是否科学地表述,适时进行说的指导。

  在第一个实验结束汇报展示中,启发学生,期待能够发现有的组得出的数据不一样,从而引起主动探究的兴趣,成功进入第二个实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明显长短不同的两根线,有第一次实验的基础,这个实验可以适当放手。

  (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完成板书。

  从实验的准备到进行,到实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引导学生经历“确定研究对象---设计完善实验---合作实验验证---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快乐,这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的实质所在。

  3.思考台

  这个环节实质上是达标检测。这里设计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一说,其实是这节课的实验结论,也是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科学概念。第二个问题是引入门的两幅图,哪个小朋友荡得快?第三个问题你能想办法让这位小朋友荡得更快些吗?第四个问题让走快了的摆钟慢一点。这一环节与引入门的前呼后应,是在学生探究出科学规律之后,让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关于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好科学,就能时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4.延伸桥

  这个环节相当于拓展延伸。这里设计一个思考题:这是两个绳子长短、摆锤轻重都一样的'摆,安装在相同的支架上,它们摆动快慢会一样吗?学生有刚才实验的经验,会觉得摆动快慢一样。然后老师演示,结果是摆动快慢不一样。这个结果跟学生刚刚实验得到的结论有出入,学生会惊疑万分:为什么会这样?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这时宣布这是下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来,又带着问题离开,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期待下节课会早点到来。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每节课都追求的境界。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1.教法。秉承课标理念,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四、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节课,我们结合科学课的实际,下发了实验记录表,这有利于学生有条理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课堂上,将实验记录单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且利用多媒体出示引入门和思考台的内容,直观形象省时,而且有利于全班交流。

  接下来说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部微型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板书力求将本科重点浓缩于方寸之地,并且使用双色笔,突出重点。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是我们追求完美的努力体现的过程。今天的课也一样,有遗憾之处。以后我们的课堂要尽量淡化教的痕迹,加强学的空间。

  以上是我们对《摆的研究》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画青花》是一节二年级的“设计运用”课,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单元中美术活动之一,以优秀、古老、复杂的传统艺术——青花瓷做为主题,用极其简练、直观、富有儿童趣味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等方式,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课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美术设计运用和创新求变创作三者巧妙的融合,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和创作感受艺术、文化、历史留给我们的绚烂光彩。

  教学目标:

  围绕着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三维目标,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和装饰之外,以及对称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图案设计中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如何能让学生创作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

  学情、学法分析: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很高,思维活跃,但注意力较易分散,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教学中,老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游戏法、观察法、启发引导法和情景创设法。通过舞蹈欣赏、观看短片、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面则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课堂生层,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环节开展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结合舞蹈音乐、贯穿人文教育的美术教学活动。整个教学主要分为感知阶段、分析阶段、创作阶段、评价阶段和拓展阶段。具体流程是:导入舞蹈《青花》——渗透人文知识——探索设计技法——欣赏开拓思路——设计造型图案——师生互动评价——艺术延伸生活。

  导入舞蹈《青花》。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学生进行欣赏作为导入,以奇妙的舞蹈艺术创意吸引学生的眼球,顶盖和底座两个青花瓷的道具中间,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激发学生对于青花瓷的艺术联想。 这样一个导入很好的切合画青花这一主题,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美结合了到美术课堂当中。

  渗透人文知识。首先我编辑了一个青花瓷制作过程的短片。通过短片的播放,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制瓷奥妙以及我们江西景德镇引以为傲的制瓷历史,将人文情感的培养和制瓷认知相结合。

  然后以欣赏青花瓷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装饰的特点,从造型、图案两个方面出发。除了引导学生认识造型对称之外,出示一些青花瓷造型上的一些小点缀和吉祥图案的欣赏,为学生在之后的创作提供一些设计素材。

  探索设计技法。学生已经对青花瓷从人文到造型都有了认识和了解,那么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图案、瓷器造型。将是这一环节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部分。本环节以游戏和讨论的形式开展。

  首先是图案拼贴游戏。老师现场演示,将纸对折,在一边画好花瓶的一半,沿边剪下。然后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空白花瓶,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将空花瓶添加装饰的图案。老师提供一些剪好的花纹、图案,请同学们来自由组合,由四组同学完成。学生通过添加图案的游戏,认识青花瓷的造型和图案设计的形式,了解装饰的几个部分:瓶颈装饰、瓶口装饰、瓶身的装饰和瓶底的装饰。简单了解图案设计中的单独纹样、带状二方连续、故事叙述几个基本样式。为后面的设计创作提供基础。

  然后是学生互动讨论。请学生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奇特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学生讨论环节是最能体现课堂生层的部分,为了避免环节的开展浮于表面,及时抓住学生在讨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以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讨论达到预设效果。

  欣赏开拓思路。出示画青花作品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绘画工具创作的青花画作品,和美丽的图案设计,打开学生在绘画表现上的创作思路。

  学生设计创作。创设情景“青花瓷艺术展”, 出示7个宽1.3米、高90厘米的“古董展架喷绘。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作品摆到展架空挡处,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还将播放古典音乐,烘托课堂气氛,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作中的闪光点。

  师生互动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中比较难开展的一个环节,一是课堂气氛难控制。二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评价不易达到预设效果。针对这两点,进行评价活动时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创设法和 “三星”评价法。以“青花瓷艺术展”情景创设来进行作品的展示,烘托了评课堂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评价的热情。设计一个围绕造型星、图案设计星和创意星三个方面的“三星”评价法,并以板书的形式将这三星分别出示在黑板上,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效果。

  艺术延伸生活。在教学最后的这个拓展环节,向同学们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运用如:青花瓷器的玩具、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这些新奇的图片,能够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到,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寓教于乐,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环节实施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难点,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力求整个教学层次清晰,环节开展扎实有效,让孩子们在愉快和充满趣味的美术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美术技法,体现美术学科的特有性质。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两首》中的第一篇《氓》,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把教学目标设为: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诗歌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学生诗歌欣赏的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氓》是一篇叙事诗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另外《诗经》主要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所以难点在于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法。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熟悉课文,培养学生语感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在分析完课文后再次让学生根据诗歌感情的变化朗读课文,让他们走入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讲授法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字词,语法,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感情基调的转换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提问法,提出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诗歌使用了那些写作手法,又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用这两个问题点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提出女主人公她被遗弃责任在谁?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五.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我通过我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我通过和学生讨论女子婚姻失败的原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