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5 21:50: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第10~11页内容。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具有数数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应切实学好。教材创设“数松果”的现实情境,通过轻松的、自然地情景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索、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教材设计的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既有学生喜欢的.游戏,也有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熟悉。

  三、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五、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让学生复习一下乘法的意义,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的含义,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离不开乘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并自主编制口诀,发现规律熟记口诀。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引导学生编出1×5和5×1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尝试编写2×5和5×2, 3×5和5×3的口诀、而4×5和5×4、5×5的口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大胆编写。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熟记口诀。

  3、拓展练习。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我会填。(2)我会写。(3)我会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设计灵感。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二、说目标

  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苦思——启发——决定”这样一条文路。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苦思——启发——决定”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

  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区别许多园主和老太太卖葡萄法方法的不同,并体会到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之处。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已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为是我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将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寓于语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五、说过程

  第一环节 感受苦思

  这个环节我抓住“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到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学生充分感悟的情况下,紧扣“焦躁”一词,承上启下,引出“启发”的内容。同时品读“焦躁”这个词语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 体验启发

  这个环节是课文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抓对比”就是抓住“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对比,通过抓“吆喝”和“无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的词句的对比,在读中体会两种卖葡萄方法的不同。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创设情境“如果你刚好路过这里,你更愿意买谁的葡萄?”,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了解到老太太卖葡萄方法好在哪里?促“联系”,就是从许多园主的做法联系到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为游人设计;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联系格罗培斯观念的转变——让游人自己设计。这一联系也突破了“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这一重难点。因为考虑到学生直接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写话练习,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 作出决定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体会格罗培斯路径设计的良苦用心。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测量温度》是一节科学活动课,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缺乏具体的观察和较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性目标:初步认识常见的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2、能力和技能目标: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情感和社会性: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对测量温度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认识温度计,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把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测量、记录温度的方法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具:1、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2、电脑课件:flash温度计。

  学具: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指导法、讲解演示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做一做、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活动: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两杯温水。

  教师在两个杯中分别交错加入冷、热水,使其水温接近,再请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比较出它们温度的不同。

  自然引出温度计这一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引导幼儿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重点)

  1、讨论: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通过讨论,引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操作flash温度计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反复操作课件,使温度计的.红柱子上下移动,指导幼儿练习认读、记录温度。可先由教师示范记录,再由幼儿练习认读和记录。

  环节三、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难点)

  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测量,掌握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比较出两杯水的温度。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不再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能把水温计拿出来读数,这样做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到解决办法。

  (3)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体会水温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分别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讨论: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老师小结: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发明的。

  环节四、游戏:热胀冷缩。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

  师: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师幼一起设计“热胀”、“冷缩”的有趣动作,做一做、玩一玩。

  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并自己设计有趣的游戏动作,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情感,使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轻松和趣味。

  环节五、知识拓展,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1、请幼儿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是测量什么温度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

  2、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玻璃管、液柱、数字刻度)

  以水温计为例,引导幼儿认识其它常见的温度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的用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到更丰富的层面。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练习测量天气温度,开展“小小天气预报员”等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说课稿 篇4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小橘灯》,它是沿海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七课。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橘灯》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本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关系和培养学生吸收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1、了解作者冰心。

  2、引导学生跟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三、该课重点难点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2、体会冰心“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模仿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改写本课的结尾。

  四、该课教法与学法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并尽量注意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准确的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3、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写作的感悟。

  4、体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该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借介绍作者引入)

  大家有听说过冰心这一作家吗?谁有读过她的作品呢?(给点点时间学生小议)她是我国文坛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当代作家,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早期作品以提倡“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为主,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对旧中国的控诉,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大家想不想学一学她的作品呢?(想)好!那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小橘灯》,看一看作者作品提倡“爱的哲学”中的那一种呢?

  (据心理调查表明,上课至少5分钟之后,全班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这说明,教师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从每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做起。从介绍作者开始导入,既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她提倡的“爱的哲学”在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和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又节省了时间,一举两得。)

  2、自读课文从内容、情节、情感、主题方面整体感悟本文

  1)作者围绕“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先后写了那些事情?

  2)你从这些事情可判断出谁是主人公吗?

  3)你觉得主人公怎么样?

  4)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又是个发现式的学习过程。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找成绩好的同学个别提问,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都要大力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着重的讲解,分析,板书。)

  3、比较阅读并模仿改写

  (1)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朱自清的《背影》,回想该文浮现画面,想想《背影》采用的是什么顺序?试跟《小橘灯》比较一下。

  ——《背影》采用是倒叙,《小橘灯》采用的顺叙。

  (2)谁还记得《背影》的开头,将它跟本文的结尾比较。

  ——《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位置虽然不同,但都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由第一册的《背影》入手,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并和《小橘灯》进行比较,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识,进一步熟悉了新的课文,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并在写作上受到一定启发,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铺垫。)

  (3)模仿《背影》的开头改写《小橘灯》的结尾。

  ——以竞赛的方式,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最后老师表扬做好的小组并明确:“我与小姑娘离别已经十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那盏小桔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作文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在课堂中进行小作文训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一种重要途径。再是考虑到课进行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较累了,以竞赛方式活跃一下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4、齐读课文(流利且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文章总体上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抒情的语句出现,在细读完课文以后,请将这段抒情性的文字找到,并体会一下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小黑板出示)

  (教育学认为布置的作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适中。所以布置这作业也从这点出发,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主。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悟“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主旨。)

  2、阅读作业:

  熟读课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熟读课文,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七、板书设计:

  小橘灯

  冰心

  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故事情节:初遇——探望——怀念

  主人公:小姑娘

  文章主题:爱儿童小姑娘:可爱

  作者的情感:爱

  (这样的板书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做笔记。)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课《凝固的动感》。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确定这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画面和优秀雕塑作品,教师对这此画面和作品进行讲解。本节课中,我想加一点内容: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雕塑,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结合他们的学龄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 初步了解雕塑的制作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利用一些实物,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雕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确定了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实物,动手制作雕塑。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快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造的快乐,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播放一些精彩瞬间,如体育赛场上、抗震救灾中那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欣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把这些精彩瞬间铭记呢?(学生回答后,引入“雕塑”一词)

  (二)介绍“雕塑”一词的含义

  教师介绍雕塑的含义和分类

  (三)欣赏雕塑作品

  1、展示一些实物雕塑,让学生亲身感受,亲眼所见雕塑,从而加深对雕塑的理解

  2、视频展示《走向世界》、《崛起》、《永恒的运转》、《抛铁饼者》、《挑战》、《接力》、《中国女排》等作品的图片,然后教师对这些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四)讨论、交流

  学生3—5人一个小组,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五)动手制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素材,制作一些简单的雕塑。

  (六)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说出自己的创意理念,师生均可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作一总结。

  总之,这堂美术课通过精心设计,通过欣赏作品,讨论交流,动手制作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4页和第95页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做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节课是本册内容的总结与应用,让学生生活中收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运动会”这幅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

  (2)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获取知识,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生活情境中渗透环保意思,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4)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5)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说本届的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提高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说教具、学具准备

  小学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情认识,本节课我接住以下教具学具辅助教学。多媒体电脑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思想: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管制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说教法策略: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除乘法、除法、统计等方面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1) 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运动会为主体,以统计运动会的体育用品为主线,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统计的方式和方法。

  (3) 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体育用品统计的方法。

  (4) 学习方法合作化。在《趣味运动会》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难点、突破难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五个环节:情境导入、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和总结评价。

  (一) 情境导入

  我会设问:在学校里会开展很多的体育活动,你最熟悉的是什么项目?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项目?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参加运动会吧。

  (二) 互动解疑

  1. 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途中有哪些运动项目?

  2. 填一填

  先调查你们组同学喜欢哪项体育运动,再填入表中

  活动

  跳绳

  拍球

  跑步

  踢毽子

  人数

  3. 如果要为你们组准备体育用品,你打算买什么?花多少钱呢?

  4. 二(1)班准备用40元买三种体育用品,请你设计两种买法。

  5. 王老师花72元买体育用品,他可能买哪些体育用品?

  (三) 启思导疑

  提问:(1)在运动会上,你收获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实践运用

  (1)报名编组

  24人报名参加50米赛跑,怎么分组?

  提示:弄清有几条跑道?

  (2)体操表演

  36人参加体操表演,请你设计一种队形,提示:可以用一个’O‘代表一个同学。

  (五)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 板书设计

  为求突出难点,做到简洁明了。充分反映本节课的内在的知识结构。我设计如下:

  趣味运动会

  1. 买一个皮球的价钱是卖一个毽子的几倍?

  9=3=3

  2. 买三个沙包需要多少钱/

  2=3=6(元)

  3. 参加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8+6+4+12=30(人)

  4. 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比扔沙包的多多少人?

  12-3=9(人)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具准备

  五、说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堂小结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形》,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步骤以及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形》这一课选自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这节课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形和修饰图形的方法,其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①认知目标

  A、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图形的方法;

  B、学习绘制图形、修饰图形的方法;

  C、了解图形修饰的各种效果;

  ②能力目标

  A、通过学习在PPT中插入图形、修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B、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治情操;

  C、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及绘制图形的方法

  难点:组合图形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创设情景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我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授课时教师布置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不强调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探究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塑造有创意的作品,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本课中创设了自我展示这一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任务驱动法),以任务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及终结阶段的`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引导作为教学的责任。

  l、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否让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课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播放一段学生们熟悉的音乐--《机器猫》引出利用PPT绘制的机器猫,这个机器猫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新知识。这时教师讲解:其实它是利用幻灯片中插入图形、修饰图形的功能完成的,你们也一样可以绘制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神奇的一招吧!不到几分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这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2、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

  任务1:自己动手试—试,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碰到问题以后再来解决,尽量让学生讲解,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插入图形的方法,因为这部分是新授部分,所以教师首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请同学们去重复做一个插入不同的图形过程,这时候教师可以请能够完成的学生介绍方法并演示,然后点拨小结插入图片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打开PPT,插入空白演示文稿;

  第二步:在视图中的工具栏中找到绘图;

  第三步:点击自选图形中想要的图形;

  任务2:修饰图形

  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修饰自己绘制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索设置填充颜色、设置线条颜色、修改线型、设置阴影、设置三维效果的方法。

  (1)、学生修饰自己绘制的图形

  (2)、个别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看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解决了问题,不断获得了成功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x,逐步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强迫他们学,而是让他们置身于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

  任务3:图形的旋转与翻转

  在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来掌握旋转或翻转图形的操作方法。

  (1)、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旋转和翻转图形的操作方法

  (2)、请学生为片中的小人制作另一条腿

  3、课堂小结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本事?(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②、教师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归纳总结;

  在PPT中使用绘图工具栏的方法与WORD相同。使用绘图工具时要先画出图形再进行修饰,否则所有修饰工具都呈灰色显示,无法使用。

  4、发挥想象,扩展思维

  在这一环节中,我留给学生较长的一段时间,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组合创作,可以试着绘制机器猫,也可以自行创作,并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能力;

  5、德育渗透

  这一环节我展示了一组机器猫图(一哭、一笑),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将哭与笑的机器猫进行转变。紧接着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通过时光穿梭机,我们得知第二天天空将洒落很多金豆豆,同学们说说他俩谁会捡到呢?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出示动画,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再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保持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五、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切合学生兴趣点,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性强,为共同的任务积极协作,整节课充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氯气说课稿12-07

燕子说课稿12-09

《亡羊补牢》说课稿12-09

排序说课稿12-09

《洗澡》说课稿12-10

祝福说课稿12-11

麋鹿说课稿12-11

《军神》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