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4 18:34: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合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的作文评讲。

  一、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写一件童年时有情有趣的事;

  二、注意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针对以上要求,我觉得上好作文评讲课,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上好作文指导课,帮助学生回忆童年,选择素材,指导学生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让学生享受“拾贝”的快乐;二、上好作文修改课,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自己二次修改定稿;三、批改作文,对所有作文进行题材、内容、表达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两篇相对写得好的作文,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还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一找出来,归类整理,选一篇写作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以供课堂上学生修改。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年珍藏着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每个人忆及童年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乐趣。而本次习作要求之一是“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因此,我把这堂作文评讲课的情感目标定为享受童年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快乐。

  技能目标为

  1、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弄清修改的理由和方式,培养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以往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对作文评讲课,或不重视,或先念一两篇优秀作文,再不点名地批评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今后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

  殊不知,作文评讲课其实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指导,是以学生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习作案例为出发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好比教练在实际操作中现身说法,是最具人性化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容轻视的。

  因此我决定对作文评讲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作文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而不只是“写作尖子”频频亮相;作文评讲课充满民主气息,面对作文,师生平等对话,其至可以争鸣;作文评讲课在形式上新颖生动活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赏析”与“修改”,具体分为五大板块:一、榜上有名;二、佳作亮相;三、精彩片段;四、咬文嚼字;五、七嘴八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播放乐曲《童年趣事》,教师谈话创设情境:童年,

  2、回忆本次习作要求。(即评价作文的标准)

  (二)、佳作亮相,体验成功

  1、学生陈铭朗

  《逞强喝酒记》。师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写的事情有趣吗?你觉得他那里写得最好?”教师及时地随机地点拨、总结。

  2、“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有趣?”马上采访陈铭,教师归纳总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有效提炼素材。

  3、学生吴晨阳朗读《童年趣事——拔毛记》。采访吴晨阳:“在这篇作文,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觉得哪里还有缺憾?”

  4、教师总结:刚才的两篇文章,当然不能说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们之所以认为陈铭和吴晨阳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内容真实、表达自然、有趣。这是这两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而且两位同学所写的事都是生活中极普通、极细微的小事,这也很值得表扬。当然,还有不少同学的作文也有这个特点。比如说,汪贝同学写的抓鸡的经过也是情节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徐乐同学写他去抱小猪而被猪妈妈追得狼狈不堪;刘强同学写他为了不让妈妈把压岁钱收走而挖空心思藏钱;徐蕾同学写自己偷学妈妈化妆;袁昌瑞同学写自己被狗追;梅子莹同学写的抓小老鹰等等,这些同学的文章都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们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份童趣!”

  (三)、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十几位同学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四)、七嘴八舌,评中导改

  根据学生事情写不具体的问题,找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屏幕出示。

  病文:

  一天,妈妈硬要我去上幼儿园。我死死地抓住床单不放,还大吵着:“我不去,我不去!”豆大的泪珠划过脸颊,落到了床单上。“你为什么不去幼儿园呀?”妈妈用温和的语气问我。我一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突然,我灵机一动,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耷拉着脑袋,眼睛都快闭上了,只张开了一条小缝,然后用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今天不舒服,你不要送我去上学好不好?”妈妈一听,急了,马上改变了主意,说:“那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

  学生讨论,并修改片段。教师相机点拨。

  (六)、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

  2、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

说课稿 篇2

  同学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第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快乐学习。

  第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与健康》内容中基础模块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技术,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运球技术,是学习其他高级运球技术的基础,为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教材要点:五指自然张开,压迫球的顶部,运用手掌将球向下压的动作(不可用“拍”的方式操作)。运球时,眼晴要正视前方,不可看着球。根据教材安排,体现本教材强调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原地运球动作方法,并能完成相应的原地各种运球的基本动作技能。

  第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运球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努力使95%以上的学生全力投入篮球运球的项目活动中。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及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第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本运球技术动作

  难点:变换运球时手对球控制能力

  第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为初中学生,虽然存在差异,但这些学生对篮球项目都有着一定兴趣或希望自己在篮球运动中有所发展,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第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第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一)引起注意阶段: (4分钟)

  1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二)激发兴趣阶段: 热身阶段 (2分钟) 绕篮球场慢跑2圈。

  关节活动:1、头部运动 4*8拍 2、肩部拉伸 4*8拍

  3、手腕、踝关节运动4*8拍

  (三)新授知识阶段: (20分钟)

  1、原地运球

  2、指出重点与难点。

  1、教师讲解、示范各种运球技术动作及注意点。 2、学生分组结合球做有球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学生代表做正确示范 5、查看课堂反馈意见

  6、如有反馈意见及时召集学生作进一步讲解并继续分组练习 7、安排各组进行展示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

  (四).兴趣提高部分:分组展示 (10分钟)

  小组长牵头,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运球技术作小组集体展示,要突出有新意

  目的:同学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术,体验篮球带来的乐趣,放松心情。

  (五).恢复调整阶段 (4分钟)

  1、边做好放松练习,边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 2、宣布下次课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3、安排归还器材。

  第八,场地器材:

  室外篮球场2片,篮球40个。

  第九,预计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预计:35 % 运动量预测:平均心率110次左右,最高175次左右。 学生对篮球本身兴趣比较大,因此学生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参与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课件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学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 交流心得。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对教材的全面解析,我按照以下六个教学环节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浩瀚的大海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海洋里一个庞大的动物,它是谁?”由学生引入课题《鲸》,教师板书课题,同时播放鲸的图片,让学生回想作者从几个部分来介绍鲸的?分别写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板书。

  (二)自主读书,质疑。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或跳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你不懂的或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用笔划一个小小的问号。(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课件出示问题:“读了课文,你对鲸有了什么了解?”(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①找出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

  吃食、呼吸、睡觉、生长都是关于鲸的生活习性的问题,每一种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这四自然段课文,找一找画出来。

  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同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③小组合作学习。

  2、学习鲸的庞大

  过渡:从作者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鲸的食量可真大呀!也说明了鲸非常大。鲸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说)相继引导学习第一段。

  ①课件出示短文: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我国曾捕获过一头鲸,长长的身子,大大的嘴,舌头也特别重。(短文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

  ②与原文比较。

  ③演示。

  ④朗读。

  3、教师小结:

  (四)了解进化过程,进一步感知说明方法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你知道鲸属于什么动物?

  ③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 ④你们知道什么发生变化吗?画出有关的词语。

  ⑤齐读本段。

  (五)升华情感,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1、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知道了同学们对鲸都特别感兴趣。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鲸的资料,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配乐,师读)

  2、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

  3、教师总结: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形象的刻画了鲸的特点。特别是先后三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鲸形体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吧!

  (六)小练笔

  挑选你最喜欢的鲸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它。

  四、说作业设计

  搜集你喜欢的海洋生物,结合今天学的说明方法,以“自述”的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征 大

  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进化过程 陆地 浅海 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睡觉 生长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组织了这次比赛,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农夫辛勤耕耘。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喜悦同时得到提升。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

  (1) 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上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画面、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本次信息技术大赛有生上课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 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政治事件、历史材料、地理知识的相互交织。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与政治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合。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前一节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另一方面,它又是后一章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二)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2、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突破】1.结合生活具体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学生的身边的直接经验的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更好的感知和接受课本的知识。

  2.从具体的案例中引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并加以对比,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重难点;特别是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在教学的设计上大胆的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以具体的历史人物经历为支撑点,构建国际人口迁移的完整过程;以具体的古代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

  (三)学情分析与对策

  1、知识方面: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但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能力方面: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但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比较欠缺。

  3、态度、情感、价值感方面:作为90后,学生们自小生活比较安逸。在这一课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口迁移案例,试图激发他们当今学生比较缺乏的开放、自由、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使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轻松快乐但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我在使用传统的讨论法,对比法的同时又努力体现自己的亮点。

  1、预先案——教学案——巩固案模式。

  利用预习案将课前自学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状况。

  利用巩固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相衔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2、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在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案例呈现中,我先后思考了三种表现形式,最后还是决定使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竹简。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让学生们无形中接受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也适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后面教学思路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我的新课导入。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第一轮有生上课恰逢端午节放假后第一天上课,我在导入新课时果断的放弃了原来精心设计的开场,以端午——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导入本课课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课堂。

  【设计理由】

  整个导入过程约3分45秒左右,整体略微有点长。但在我看来却很有必要。拉家常一样对学生的端午生活的问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离骚》更是高中学生高一阶段的必背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作为人类已知可能最早的人口迁移,不仅体现出人口迁移的历史悠久,更在时间的轴线上对后面一系列时间段的人口迁移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对于动态画面的捕捉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快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可谓“环环相扣,一举数得”。

  (二)新课教学设计思路与流程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设计1】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设计2】实例分析:通过做题更好的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在做题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2、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方案1】以欧,亚,非三个具体的人物真实经历为线索,探究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2】以国际务工信息广告为材料分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3】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为背景,讨论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设计4】以知情下乡视频和自身经历为案例,对比分析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

  我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又将每一个活生生人物的最终命运穿插其中,激励学生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材的把握上都存在着不足。在此,真心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家乡的水怎么了》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我的担心与发现”中的的第一个小框题。第十课内容是在第九课“家乡的变化真大呀”的基础上,呈现的是家乡发展和变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文明行为,以及小朋友们为阻止这些现象、畅想家乡美好未来的主人翁表现的画面。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并为建设美好的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家乡的水怎么了》这一主题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1、以“水怎么有气味”、“游泳引起身体痒”的画面展现水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2、小朋友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水的污染和破环现象以及产生担心害怕心理的画面;

  3、小朋友交流感想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画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等方法,了解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家乡的水资源对家乡人民的贡献,了解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及某些市民的庸俗陋习的问题。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河湖的保护意识,注意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

  关注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破坏及某些市民庸俗陋习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行动,注意节约用水,为保护水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

  我们的家乡地处长江中上游,有充足的水源,很少出现出现过缺水现象,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强,身边还有许多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对孩子起到了负面的影响教育,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对环境污染破坏的情况,环境污染破坏后对人们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关注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在生活中还缺少对家乡的责任意识,很少会真正关注并积极地保护环境。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观察、交流、图片感悟、讨论、对比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对比导入。以同学们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和图片欣赏活动引入新课

  我先出了一个“水”的谜语学生猜测,然后给同学们展现了与水有关的美景——荷花、鱼、水中嬉戏的人们、水库,学生边看边交流自己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学生欣赏完四幅美景后,接着让学生找出几幅画的共同点——都与水有关,并让学生从几幅画面中去感受“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地感受到水给我们带来了财富、美景、欢乐与生机活力。

  在学生感受到水给我们带来了财富、美景、欢乐与生机活力后,马上给学生展示“水面漂浮着很多垃圾”、“污水排往河里”、“填湖造房”、“水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和死了的鱼”的画面,并提出问题:家乡的水怎么了?,以此引入了学习探究的主题——家乡的水怎么了。

  二、交流、感悟:水受到的污染与破坏,污染破坏了的水对鱼造成的危害以及造成水污染与破环的因素

  展示了“水面漂浮着很多垃圾”、“污水排往河里”、“填湖造房”、“水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和死了的鱼”的画面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学生能轻松地从幅画面中直观地感受到水受到的污染与破坏,以及污染破坏了的水对鱼造成的危害。学生谈到水对鱼造成的危害后,告诉学生,水不仅给鱼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地影响到人们,随机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书中的两幅插图“水怎么有气味?”“游泳后身体痒看医生的对话”,让学生感受、交流水污染对人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接着,提出问题 “你能从这些画面中感受到造成水污染与破坏的因素吗?”学生也很轻松地了解到造成水污染与破坏的几种常见的因素: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填湖等。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我们身边的污染与破坏有哪些?产生了一些什么危害?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与发现,学生们对家乡的水污染破坏的现状与危害能更多更好地了解,产生担心害怕的心理,进而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意识。

  四、意识向行动的转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意识转化为保护水资源的实际行动

  1、为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现智慧

  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到了家乡的很多水污染与破坏,以及水污染与破坏给家乡带来的危害与灾难,会产生了一种担心害怕以及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就会增强,于是,教师随机提出问题——“面对家乡的水污染破坏,面对水污染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我们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保护家乡的水资源,制止水污染破坏的再度发生呢?你们有好的方法吗?”,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探讨出保护家乡水资源的好计策

  2、表决心接受大家的监督——制定“保护水资源的公约”

  学生探讨出保护家乡水资源的好计策后,对学生的行为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从现在起,你们会做一个保护家乡水资源的小使者吗?你会怎样去做呢?敢当着大家的面表一下你的决心,并接受大家的监督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定和宣誓“保护水资源的公约”,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3、全班宣誓——朗读“保护水资源”的拍手歌

  4、拓展——保护环境的大比拼活动,为保护家乡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活动分小组进行,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出组长,一周一评比。每位成员记录下自己在一周内做的保护环境的事情与实践,一周结束后,现在小组内评选出本组的“环保之星”,然后,小组长将本组的环保情况在全班汇报,全班选出“环保最佳组”

  师:家乡的水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与污染,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越来越少,想到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取自这些江河湖泊,你们担心、害怕吗?那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水资源呢?又如何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呢?你们有好方法吗?

  5、从这几幅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问题?

  师:家乡的水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与污染,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越来越少,想到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取自这些江河湖泊,你们担心、害怕吗?那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水资源呢?又如何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呢?

  活动:学生探讨保护水资源措施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不能侵占水面;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工业的废水需要净化后才能流入河湖;不能随便扔垃圾;注意节约用水。

  (4)保护河湖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决不向水里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禁用含磷洗衣粉儿;

  你拍三,我拍三,保护水资源要宣传;

  你拍四,我拍四,节约用水是大事;

  你拍五,我拍五,破环水资源是耻辱;

  你拍六,我拍六,污水不往水里流;

  你拍七,我拍七,保护水资源创奇迹;

  你拍八,我拍八,水资源因我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保护水资源要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水资源我做实。

  师: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保护水资源不仅要心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去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的水面一定会洁净,我们的河湖一定会更加艳丽。我也相信大家一定会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我相信我会不间断地从穆教师那里传来同学们保护环境的好消息,你们会吗?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已感受到你们对环保的决心和激情,老师为家乡有你们这样的主人翁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的这种决心与激情加油鼓励?

  那么从现在起我们来一个保护家乡环境的大比拼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6、活动拓展:保护环境大比拼——我的保护环境积分卡

说课稿 篇6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儿歌《小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2、说目标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四、说效果

  儿歌《小燕子》的教学活动其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乐于与同伴交流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儿歌的设计中就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中就考虑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识准备中我就鼓励孩子自己找资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让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发问,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反思、探索,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围绕我与社会和我与国家的关系两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纷繁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第11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xianfa和法律,维护xianfa和法律的权威为落脚点。本节课是第11课的第一目,学生在第10课认识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后面的第二目和第三目要具体讲述法律规则以及依法治国。本课要让学生感受社会有序运行需要各种规则,维护社会有序的规则有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游戏、设置情境、故事启迪、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

  知识与技能: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进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

  社会是纷繁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要想井然有序就需要各种规则,没有规则就会带来混乱和各种伤害。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学校的纪律、规章等比较熟悉,但对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以及要遵守的道德、法律等规则往往是模糊的感受,认识不够深刻,所以,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组织游戏、设置情境、故事启迪、讨论交流

  五、总体设计思路: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课设计分为五个环节:无规则游戏,规则进行时,慧眼看规则,规则宣传员,规则拍手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强化学生自身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过程:

  [无规则游戏]导入环节,在不宣布任何规则的情况下组织扳手腕的游戏,然后,宣布被扳倒的一方为胜利者,这样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引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被扳倒了反而胜利了呢?从而意识到制定规则的重要性,游戏中明道理。

  [规则进行时]一般的教学流程是设置若干个独立的情境来呈现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规则,而我在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时,设置了一个连贯的情境,即以主人公涛涛一天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体现生活处处有规则,有序的社会。首先,早晨涛涛去上学,路上两个见闻,一起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惨剧,一个是挤公交车引发的冲突(这是教材中提供的一个事例,我把枯燥的文字编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短剧,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涛涛上学路上的见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些规则?是什么力量让小伙子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到后面排队去了?此时的涛涛在想什么?此环节从社会生活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以及道德规则对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促进其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下一站,涛涛到学校了,(课件)思考:学校生活为什么如此井然有序?维护学习秩序的规则有哪些?放学了,涛涛在学校门口买了一份晚报,看到一则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消息,让学生思考:消息反映了社会中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靠什么力量解决的?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认识法律规则的重要。接下来涛涛在菜市场的奇遇,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组织讨论,并对情节加以想象,让学生从情节中感悟到维护市场秩序要靠规章、道德、法律等各种规则。到此,涛涛一天的生活经历结束,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带动同学们的所感,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形式亲切,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参与、思维参与,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本结构: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说教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顾性的方式进入这节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回答: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由此为新课开始奠定一个情感基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仔细研读,入文解疑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亲人”引入

  学生自读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先让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整体的感觉,先对文章大体思想有个认识。再用谁是你的亲人?怎样的人算亲人?那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等问题来指导学生找出那句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的话。

  第二步:以“爱”为主线,围绕“意想不到”展开

  在这个步骤我先请一生朗读课文16、17两段,其他同学思考: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接着,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交流点有四处,主干问题是:①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讲自己的体会。②当中重点词是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

  第三步:总结“震撼的情”

  老师先提问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过渡语讲解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既讲解了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又给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结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第二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其中的第二步——围绕“意想不到”展开部分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这种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让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们的总是不同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会是残缺的。教学中我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别,想象写话

  1、这部分先用师生配合读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读读15~17自然段。再用课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学生分成两大组伴着音乐想象写话)

  2、伴乐,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全课,情感延伸

  最后我总结全课: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铜像(出示课件图片),并且解说:20xx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园揭开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肩上翩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的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显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内容。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喂海鸥

  唤海鸥 无私的爱

  谈海鸥

  亲人般美好的情谊 (爱)

  海鸥送别老人 翻飞盘旋

  肃立注视 震撼的情

  白色旋涡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要说的课题是《质数和合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第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59~60页;是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每生两张学习资料和课件

  第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我们把教室里面的人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男生和女生老师和学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又如:我们学习过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再次强调分类标准的重要;自然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有一种有价值的分法。出示课题:质数和合数。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很快找出1~12各个数的约数,铺垫探底。然后要求找一个标准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这样学生很快找到以约数个数的多少分为: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约数的三类。教师及时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约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约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观整堂课:自然流畅、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敬礼)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