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掌声说课稿

掌声说课稿

时间:2023-12-05 06:56: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掌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掌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掌声说课稿

掌声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这是新科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编者意在通过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爱、表达爱。《掌声》是一片新入选的记叙文,作者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经历。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这样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的机会。三年级学生,已适应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和内容,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心智能力和语文基础,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采用媒体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由外貌而悟内心的朗读感悟法和挖掘教材空白点等多种行之有效而又切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双基扎实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来,让暖暖爱意润心田。

  因此,我确定了《掌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②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③积累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通过人物的外在动作和语言,由外向内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我主要采用变序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引导学生对比体会,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我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挖掘教材空白点的想象说话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深情导入:

  播放《掌声响起来》MTW,在歌声中。这首歌曲《掌声响起来》深情动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掌声》同样感人至深。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继续体会掌声。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以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首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英子的神情,初步感受英子心理。其次组织学生细读第一自然段,从“总是”、“最后”、“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不情愿”等词语体会英子自卑、忧郁的内心世界。最后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传达出对英子内心感受的理解,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英子后来变成了什么样?用同样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运用前一段“看图、读文、抓重点词、朗读品味”的方法自学。用活泼跳跃的语调传递出英子自信、活泼的心理,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形象。

  此时,教师顺势设疑过渡:从自卑到自信,从忧郁到开朗,是什么让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入到课文第三部分的学习。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请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两次写掌声的句子。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想起的?大家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英子听了掌声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3、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品读课文,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进行说话练习。

  重点带领学生学习写第一次掌声的部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第一次掌声是在英子经过思想斗争后走上讲台时同学们送给她的。请学生细读本段,勾画出写英子动作、神情的句子,以“犹豫”为切入点,体会英子此时内心的难过、矛盾、痛苦和害羞。请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假设自己就是英子的同学会怎样说,体会出第一次掌声里包含着的鼓励和信任。假设自己就是英子,此时此刻,会怎样想,怎样说,形象感受掌声的作用,并以此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发展语言。在此基础上,迁移学法,自主学习写第二次掌声的部分,那么,学生体会出的二次掌声中包含的赞扬与肯定的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体悟掌声,作业练习,升华主题。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送出的掌声或得到的掌声。

  2、教师一边完成板书,一边总结:这热烈的掌声中包含着鼓励和理解,包含着肯定和赞扬。这掌声就是一股爱的暖流,滋润英子的心田,拨动心灵的琴弦。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读一组名言。

  4、此时此刻,相信学生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语要倾诉,一定有许多情感要表达,在《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抄写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从我的板书来看,只有八个词语,简洁大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像一篇微型教案,展示出我本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是英子前后的对比,然后是对掌声的理解。其中的两根箭头既表示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英子这一课文内容,又暗喻爱的暖流。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掌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内涵,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2、教法

  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达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层层读悟中渐渐达到悟情和传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特色。

  3、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领。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1、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忧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变化时,我主要做法先是让学生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字词品读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小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深刻体会了小英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小英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我们内心的同情,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

  2、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开朗。挖掘文本空白处:注意第五段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小英在学校里还会做什么?还会有哪些变化?

  3、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抓小英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教法,更强调学法指导。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六)作业布置

  “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

  【新课标注重学生本位,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没有布置硬生生的认知组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掌声说课稿3

  《掌声》这篇课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1、知识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话。

  ⑵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字,理解生字词。

  2、过程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情感目标:

  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感悟“掌声”内涵。

  两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

  第二课时内容:自主读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1、一点突破法:

  有位作家说过,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有打动人心的“亮点”。高明的教者就要善于利用“亮点”生发开去,让学生去体会真谛。所谓“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点”就在于“同学们的掌声”。“突破”指以该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本文采用“一点突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感受亮点──研讨亮点──拓展亮点──升华亮点”构成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亮点”照亮教学全程。

  2、悟读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学追求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依据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1、朗读感悟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法:

  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

  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掌声说课稿4

  首先我感谢各位老师前来我校指导,这次活动我能够得到教研室王老师和沈老师两位专家百忙之中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感到非常的荣幸,再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当然我也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予我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的顾校长和陈副校长以及徐教导和语文大组长张老师,我们的每一次试教,每一次教案的修改,都得到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教材简说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犹豫、忧郁”等词语。会认读课文中“落、调”两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老师们和专家们都看到了,我也不重复了,待会儿希望大家给我指正。

  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师生共学、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掌声”前后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

  二、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表达不够清楚,如:我们把这些词语写一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因而在时间上比较匆匆,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得写“鼓励和姿势”,写得不够到位。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落”字读得不够准确,就让他们说说“落”字其他的读音,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较难区分的音近字“忧郁”和“犹豫”,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扎实,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着实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围绕变化组织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总是默默地”感悟。)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孩子从想到说,积累了语言。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认,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想得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存在许多不足,请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指正。

掌声说课稿5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的。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这阵阵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谈话导入,扫除障碍;掌声切入,前后对比;聚焦掌声,学文悟理。

  第二课时内容:指导积累,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有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开火车朗读。

  解释小儿麻痹症;

  提示“落”是多音字,读“lào ”。

  4、齐读。

  5、检查读书。

  三、掌声切入,走进小英。

  1、直奔主题

  (2)掌声在文中响起了几次?

  (3)出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齐读。

  a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b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热烈持久的掌声改变了文中小姑娘———英子一生的命运。让我们走近小英,看看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2、走近演讲之前的英子。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投影: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他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1)你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英子忧郁自卑)你能把英子的默默无语、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读)

  (3)生默读2到3节,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词句。指导朗读,读出小英的胆怯与无助。

  3、走近演讲之后的英子。

  (1)但不久,英子变了,她变得怎么样了?快从文中找到答案。(从4、5节引领学生感悟掌声之后的英子)

  (2)后来的英子是那么自信开朗。我们为英子的变化而感到高兴,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指导读)

  三、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1)演讲前的英子忧郁自卑,演讲后的英子开朗自信。是什么让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看看着两次掌声。(再次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2)创设情景,引领感悟。

  a在这骤然间响起的掌声中,就有你的掌声。孩子,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交流。(相信学生在情境中更能切身感受到对英子的关怀与鼓励)

  (3)掌声使英子战胜了自己,找到了自信。让我们把对掌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4)读到这里,你对掌声有新的理解了吗?(掌声中包含着大家的爱)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爱可以有许多,请大家读这首小诗。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小花伞

  爱是……

  2、爱还是什么,请把你心中的爱写出来一起分享吧。

掌声说课稿6

  一、教材解读:

  1、文本细读:《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课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二、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三、流程预设:我的教学过程由三个模块组成。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词语请生开火车读。紧接着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这样娓娓道来:同学们的词语记得很牢固,那么上节课大家认识了一位年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是谁?(板书:英子)来,我们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我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课文里是介绍英子的段落,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学生的发言可能会集中在两个片段:

  片段一: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片段二: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这两个片段都描写的英子在班里的表现。片段一是通过英子的动作展示掌声前英子的自卑忧郁,而片段二简单明了,可以一读带过。我是这样处理片段一的:

  1、朗读感悟片段一:

  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每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游戏说笑的英子,天刚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个个同学离开后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内心会怎样?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英子是个可怜、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的女孩。再对比体验,联系我们平日的快乐生活,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焕起学生对英子的同情。我这样说道:是啊,英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荫下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不愿意――,不愿意――,担心――所以她总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那就是――忧郁!(板书:忧郁)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就让我们读出内心的同情,读出英子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吧!

  2、自读自悟片段二:了解英子的开朗活泼 。(板书:开朗)

  3、比较质疑。(板书课题:掌声)

  文中的这两个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的不同表现,第一句写英子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而后一句则写英子的开朗活泼。是什么改变了英子?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请你们把这两处片段对比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达到课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浓。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

  [1]、 首先是个人默读,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这里我创设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探究为目的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

  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A、朗读铺情:

  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地站”“一摇一晃地走”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当时害怕、矛盾、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读让小英的畏缩、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

  B、想象育情:

  请学生闭眼想象,我旁白。

  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说,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一刻”英子的心里会是怎样?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学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讲台的紧张与艰难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唤起情感体验的冲动,掀起他们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C、追问生情:

  导问: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追问:就在此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起。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英子原来想的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怕当众出丑的情况都没有出现,相反:她得到了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中有最真诚的鼓励和尊重,更有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期待。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D、引读焕情:

  师引入: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 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地反复朗读第二句,这样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学生生成“真正感人的爱的力量”这种生命化的感悟!

  E、换位传情:

  a、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b、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些什么?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就容易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中推测、想象、探索,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F、品读升情:

  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这两个词,在老师的语言引领下,通过一遍遍地回环朗读,让学生沿着这些字词铺设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转变的情感世界 。鼓起勇气讲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 。此时此刻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 生接: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听,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G、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第一次掌声的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呢?这两次掌声的背后都藏着什么呢?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板书:爱)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并将这暖暖爱意融入学生的生命!至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 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引入: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屏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想象: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谈对“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理解。读书不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评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我让英子的“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以情导行,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

  2、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把掌声献给谁?除了掌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表达爱?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3、激情结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师: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我们不仅要知道爱,更要学会爱!让我们给有困难的人一丝鼓励,给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给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相互关爱,共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最后说我的板书:

  四、板书设计:

  英子 自卑 ↗ ↘开朗↘ 爱 ↗ 这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虽经准备但依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评委专家多多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掌声说课稿7

  首先我感谢各位老师前来我校指导,这次活动我能够得到教研室王老师和沈老师两位专家百忙之中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感到非常的荣幸,再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当然我也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予我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的顾校长和陈副校长以及徐教导和语文大组长张老师,我们的每一次试教,每一次教案的修改,都得到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教材简说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犹豫、忧郁”等词语。会认读课文中“落、调”两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老师们和专家们都看到了,我也不重复了,待会儿希望大家给我指正。

  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师生共学、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掌声”前后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

  二、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表达不够清楚,如:我们把这些词语写一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因而在时间上比较匆匆,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得写“鼓励和姿势”,写得不够到位。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落”字读得不够准确,就让他们说说“落”字其他的读音,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较难区分的音近字“忧郁”和“犹豫”,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扎实,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着实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围绕变化组织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总是默默地”感悟。)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孩子从想到说,积累了语言。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认,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想得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存在许多不足,请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指正。

掌声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文《掌声》。下面我就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 解读教材、设目标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整篇课文围绕“关爱与信任”的主题展开,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文章语文质朴、令人感动。因此,我打算凭借语言文字,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给英子的两次掌声中,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在感悟中学习语文,生成感情。

  依据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自信和关爱的主题,还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拟定了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重点词句以及朗读感悟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去关爱他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 分析学情、做准备

  在生活中有很多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都缺少关爱,因此自卑、冷漠,不懂得关爱别人,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热情,让她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变,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们正处于过渡时期,个性差别大,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她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老师必须及时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保持自信。要让三年级的孩子一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容易,就算是认真的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始终保持热情,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 渗透理念、谈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主要之一,不应以老实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同学们多读、多思考,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以“自读、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适时辅以感情在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亲身体验,自己质疑解惑。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说出自己真

  真实的体验。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铺垫情感

  1.通过说话随意导入,板书“掌声” 2.播放音乐、老师泛读课文

  3.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老师感情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也有了读的欲望,接着我就让同学们来读,并提出读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年级的学生鱼鱼自己身的知识积累,语感等的限制,她们不会从一两遍读的的过程中完全解决读书要求,所以我设计了读带拼音的生字词----离开拼音读----放入句子读,这样的形式解决生字难句的问题。顺便也解决了两个多音字,一举两得。

  (二)、品读段落

  精读 首先,我遵循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我没有根据课文的书写顺序来教学,而是分为了三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部分: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开始忧郁自卑的英子后来变成了开朗自信的小女孩。这其中是什么改变了她,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这时,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原因,由此再来学习2、3自然段。

  第二部分:1.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抓住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通过朗读感受痛苦无

  奈的感情)

  1. 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通过想象来体会掌声的含义:第一次掌声前,英子不敢上台,你想对她说什么?通过这一问让学生明白这掌声是对她的鼓励。第二次掌声前,英子表现的非常出色,你又想对她说什么?通过对他们的说话体验到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和赞赏。这所有的一切掌声仅仅只是掌声么?所包含的是什么?都可以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

  2. 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出示英子信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让同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三)感情升华

  教师播放《爱的奉献》,在歌声中总结掌声,并让同学背诵最后一段。

  该环节目的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做对比,从效应感情变化中深化“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亮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冰晶暖暖爱意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布置作业

  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对作业保持高度的热情,把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使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孩子们的世纪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增强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掌声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3课《掌声》,课型是阅读课。

  《掌声》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原本自卑的残疾女孩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素材。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与体会,去感知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在爱的熏陶下感情得到升华,也在掌声中经历成长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小英获得两次掌声的含义,难点是感受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的戴天琦同学顺利通过了校园主持人的评选活动,成为了校广播站的主持人。请大家为她鼓掌。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掌声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掌声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中我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比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反复读几遍,再标出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指名通读全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读文中扫除阅读中的`障碍,梳理思路,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为后面的精读品悟蓄积情感。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把第一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进行了对比教学,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英?接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默默地”去体会、感悟小英的自卑。然后以“文中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截然不同的小英。”引入到第五自然段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感知到小英的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之后,再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以“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怎样让学生真正的走近小英,了解小英呢?接下来我以“体会小英心理变化过程”为主线,贯穿在2、3、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自读重点段,交流体会;细读重点段,深入人物;再读重点段,抒发情感。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的方式,保证了阅读的实效性,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真正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我让学生先抓住2、3自然段中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如“低头”“忧郁”“慢吞吞”“眼圈儿红了”等词语去细心品悟,再引导学生揣摩“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进而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初步感知人物心理活动。这个偶然的机会使自卑的小英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然而,经过内心的矛盾斗争后,她终于战胜怯懦,走上了讲台。

  接下来出示思考题进行第四自然段的学习,1、文中的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2、它们包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这两次掌声对小英又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在默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全班汇报及教师的相机点拨,使学生明确两次掌声包含的意思分别是鼓励信任、赞扬与肯定。接下来细读课文,找出反映小英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流下了眼泪”“鞠了一躬”“微笑”等体会小英此时的心情,让学生充分的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人物心理活动。联系2、3自然段的描写,小英从刚开始的“犹豫”到最后“微笑着走下讲台”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相信学生与小英走得更近了。此时再读课文,学生已经蓄积了一份真实的情感——要为文中的小英喝彩!那发自心底的掌声一定会让朗读更真实、更精彩、更能表达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了理解文本内涵,感悟文章思想的目的。

  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在学生正为小英的变化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设计了“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等生动的情境,通过小英与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最终实现了让学生真正走入小英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心理,用自己的语言丰富“掌声”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包含着鼓励,代表着夸奖。小英自己又是怎样看待这两次掌声的呢?”由这个问题,我导入到六、七段的学习。通过自读、指名读小英的来信,谈感受,使学生再次体会掌声的力量、爱的力量。怎样让学生把感悟到的以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呢?我借用了文章精彩的结尾,通过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文章主题: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掌声给人以尊重,掌声给人以鼓励,掌声给人以支持。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

  四、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我采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一种关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还有许多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爱、鼓励、帮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五、 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针对拓展中学生的回答,我恰当地进行评价,并适时总结:是啊,爱是一杯热茶,爱是一声问候,爱是人类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把心底的关爱用掌声来传递同时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文中的女孩,也献给那些需要鼓励需要帮助的人们。

掌声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孩子们读第一段,并且提问:哪些词语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默默地、早早地)。并且适时地创设情境: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游戏时,英子却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的路上时,英子她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教室;下课铃响了,她却要——最后一个离开,感知英子内心的自卑,并指导学生读出忧郁自卑的小英子。(板书:自卑)

  接着我接着引导: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创设情境:原来的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却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以前英子害怕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却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英子现在变得开朗和自信)(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同学们的`掌声)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三)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掌声说课稿11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掌声说课稿12

  《掌声》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因生病落下残疾后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5小节与第1—3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小节,通过自由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验小英的内心世界,认识得到掌声前小英的性格特点。然后以“可是,现在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自卑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三环节::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细读描写掌声的两个重点句,品字词,谈体会,再读重点段,这样层层深入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保证读的时间,丰富读的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再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掌声在小英内心深处发生的神奇力量,深刻感悟掌声的内涵。

  第四环节:填补空白,发展内涵

  用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小英边走边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孩子们与小英对话,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会给她掌声吗?为什么给小英掌声?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些什么?”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掌声》的录像片。问学生你认为哪些人需要掌声,为什么?现在你认为掌声是什么?(鼓励、是赞赏、是尊重、是关爱……)。进一步发展了掌声的内涵。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课文学结束后,我设置了让孩子学写诗歌,用一两句诗的语言写出自己对掌声的认识,内化掌声。然后,点明掌声就是一种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爱的表达方式,水到渠成,升华了主题,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会表达爱。最后的作业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把它写成一段话。”

掌声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一文告诉了我们爱就在你的举手之间。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力透语言文字,深知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用心去感悟她的生活心态,读出情感,力达共鸣。

  情感态度:在文本的言语基石上,领悟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关爱的美好情愫,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说教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

  说学法: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注重了对于孩子学法的指导。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的方式,因此我的学法是“读”占鳌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变化

  1、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自卑忧郁)

  2、(出示变化后的小英图片)现在的小英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开朗,自信)

  3、原来那么忧郁、自卑的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开朗自信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节演讲课,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做好铺垫。

  二、角色互换,体会“犹豫”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横线把它画下来。)指名学生交流所划的3个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英,我扮演小英的朋友,让小英说出心里话。然后一起体会小英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都转换角色当小英,老师则当“小英”的知心朋友。为小英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创设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的感性天地。在这一感性的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娓娓道来,自然、真实、真切。

  三、合作学习,一悟“一摇一晃”

  1、你能想像一下小英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吗?

  用上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这样的句式。

  小组间先说一说,再推荐代表发言。并指导学生把小英的这种艰难读出来。

  设计意图: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英子的内心,那这一环节则是走出内心,充分想象此内心在外表上的具体表现。我引导学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丝毫没有触及英子残疾的尴尬。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易于触摸,易于共鸣。

  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

  1、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

  a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赞赏和肯定。

  2、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我抓住掌声的“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英子流泪水”,引导体会后,出其不意地追问: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至此,学生激情涌动,闸门顿开,情感奔泻而出,掌声蕴含的“鼓励”“赞赏”便如期而至。

  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摇一晃”

  1、交流重点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表面上看,小英似乎还像上台时那样“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而实际上呢?谁能说说她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

  还用上刚才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

  设计意图:一是走上讲台,一是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相同的是动作,不同的是内心,内心感受,内心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是难点。我运用对比法,在感悟上讲台“一摇一晃”的基础上,在学生领悟了两次掌声含义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还原英子走下讲台的神情和内心感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相似中对比,在对比中体会,促使学生对英子的领悟一下子跃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以读代讲,巧悟文旨

  1、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而这一切可喜的变化都是因为——掌声。(音乐起,出示小诗并让学生填充小诗后半段,交流汇报。)

  2、(出示完整的小诗,全班齐读)

  掌声,骤然间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是掌声,给了小英鼓励,是掌声,给了小英赞赏,掌声里,小英微笑着面对生活!

  3、这鼓励的、赞赏的掌声,其实都是爱的掌声。(画爱心)然后老师引读小英来信。

  最后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三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达到熟读成诵,实现整体升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填充的小诗,不仅有诗味,更是对全文内容的简洁梳理。最后通过教师引读,以读代讲,学生深情依依,巧悟文旨,恰到好处。

  七、说板书

  自卑掌忧郁

  ↓声↓

  自信活泼

  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2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心理互换,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这一画面中穿梭、徜徉,悟情、悟理。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掌声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内涵,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2、教法

  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达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层层读悟中渐渐达到悟情和传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特色。

  3、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领。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1、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忧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变化时,我主要做法先是让学生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字词品读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小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深刻体会了小英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小英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我们内心的同情,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

  2、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开朗。挖掘文本空白处:注意第五段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小英在学校里还会做什么?还会有哪些变化?

  3、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抓小英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教法,更强调学法指导。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三)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五)作业布置

  “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

  【新课标注重学生本位,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没有布置硬生生的认知组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意蕴。在本课的板书中,我首先板书“困扰”、“优秀”,强化“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接着简明扼要地将小英在同学们“鼓励”和“赞扬”的掌声中变化的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小英由“普通”走向“优秀”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爱”字,揭示本课主题;最后完善板书,将以上内容连成一个心形,再次深化文章主题。力求将生字新词融入其中,并且中心突出、眉目清晰、工整且有条理。

掌声说课稿15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掌声 忧郁—————爱—— 开朗 小英

【掌声说课稿】相关文章:

《掌声》说课稿05-05

掌声说课稿03-11

掌声的说课稿02-03

《掌声》说课稿06-25

《掌声》说课稿设计02-28

《掌声》说课稿15篇01-03

《掌声》说课稿(15篇)02-25

《掌声》说课稿15篇06-28

《掌声》说课稿(15篇)11-09

《掌声》说课稿精选1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