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30 10:29:00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

  通过有关资料的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生物剩下的课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

  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推荐“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

  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2

  本学期,学校掀起了一股“生本热”的高潮,早就对此新型的教学理念有所耳闻,学校这边也邀请了研究“生本”的优秀教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也在网上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地钻研,但这大都是理论上的知识,怎样把它用到自己的教学方面(结合学情)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所以一直到五月底生本的基本模式构建完成,也才有了我的第一堂生本课的“问世”。这两个多月来

  ,我对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会有一篇课文花三节课上完,我也会担心进度太慢,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暗自在心里想:“万事开关难”!等我教会了学生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后面学起来就轻松了。

  一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从自主识字——教授课文——指导书写三部曲,每一步都要把好关,做好多种预设,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受益的,下面是我执教的18课《小花猫找汗》的第一课时,整个环节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自主识字方面我安排了四道闯关题,如下所示:

  第一关:

  1 双横线里的生字(先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齐读或是个人开火车读,小组成员先商量好,等会展示时才会有成效)

  2 小组展示(其他组的学会认真倾听的同时做好点评)

  第二关:

  1 词语开花(这是要求会写的生字,此环节要求学生按座位的顺序分工,每个人说两个生字的组词,依次类推)

  2 展示、补充。

  第三关:

  1 去掉拼音认读

  这个环节是把所有的生字全部去掉拼音进行认读,这部分我往往会点拼音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认读,以防止会有掉队的现象,另外如果他读对了,其他人要跟读,他也起到了小老师带读的作用,也毫不失体面,不会认读再请优等生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生生互助。

  以上内容都是认读生字,避免了教师一味地教读,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彰显以生为本,学习方式多样化,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这种结对子的互助学习在课堂上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 交流识字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挑选一个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进行识记,评比要求是:人人参与,识字方法多样化,声音响亮)

  我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总结了以下几种识记方法:

  ①组词说、句子

  ②部首、结构(如泪字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等)

  ③形近字的比较(如炮与跑等)

  ④加一加,减一减(如味,电等)

  ⑤换偏旁,说同偏旁的字

  ⑥猜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⑦在生活中识字(如出口与入口,在超市等地方会出现这样的标识等,各种包装袋上也会出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字,这样也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一切来源于生活)

  ⑧多音字(如重、朝等)

  ⑨反字词(如里——外、美与丑等)

  ……

  鄂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3 展示、补充。

  第四关:

  1词语闯关(注意词要连读,读好轻声)

  2小组展示。

  3齐读。

  这是我在上第一课时基本上会用到的模式,尽量让每个组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控,在此过程是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这需要教师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好预设,当学生没有点到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教师适时地点拔,而不是一味地给予,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令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财富,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在生本的道路上,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第二课时的生本成果,请听下回分解!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3

  好学的人总能吃苦,我们也是,一听说杨凤秀老师下午有课,我们午饭后就赶了过去,下午是满满的两堂语文课,前后分别夹了一节写字和数学课。下午的课真是精彩,两位老师和全班五十几位学生让我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久闻其名不见其形的生本课堂。这一下午的学习,有太多值得我分享的收获:

  第一堂写字课,居然是作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亲自指导,我所在的学校,关于书法和写字的课从来都是安排给语文教师,而南鹰则是点在班主任头上,不论学科。这让我意识到,不管教什么学科,作为教师都要有过硬专业知识和职业本领才行,班主任更是如此。上级分派工作给我们时,用自己的真功夫展现能力才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回应,而不是抱怨推诿为做不好工作找理由和借口。

  杨老师的课,着实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下面我回忆着将杨老师的第一堂课做一个简要的分享和记录:

  一、课前由一个小组上台表演节目(本堂为分角色朗读)

  组长组织全组为全班表演节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准备好听后的交流。

  组长:大家好,今天有我们组为大家表演节目。(该组分角色读文,肢体语言配合朗读表达,直至完成朗读)

  组长:大家有没有想和我们交流的?(组长组织全班交流,可以是评价台上同学,可以说自己从中学习收获、感受体会等。别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台上者要勇于正视并承诺改进)

  组长:好,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组员下台准备上课)

  二、揭示课题

  杨老师一进教室就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描绘出一朵漂亮的梅花,随着她“也许是梅花的香气太诱人,所以我们今天还要在这里停留一节课”的语言描述,她在梅花中间写上一个“魂”字。形象的绘画告诉我们本堂学习的课题——梅花魂;简洁的语言喻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时应是第2或第3课时。

  三、明确学习目标

  “上一节课我们有的同学从这篇课文的字上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有的从词上进行了交流,还有的从句上进行了交流,不过,同学们很少从文章的段、或者是篇上去交流,今天我希望大家能站在篇的角度,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这篇课文带给你的感受,或者体会,或者欣赏,或者触动,或者思考。”随着杨老师详细的描述,她已迅速在黑板上板书好“字”“词“句”“段”“篇”和关键词“感受(体会)”、“欣赏”、“触动(思考)”。如此详细而快速的教师行为,为学生节约出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她所提要求成为本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样一番描述后,杨老师再次完整地复述学习要求——从篇的角度,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这篇课文带给你的`感受,或者体会,或者欣赏,或者触动,或者思考。这样的表述,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出学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真正明白本堂课的学习要求。

  四、合作学习

  学生首先带着要求自读《梅花魂》整篇文章,然后自己在书中做好笔记写好自己的感受、体会,接着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两分钟老师在巡视学生情况后相机提示关键词“《古诗词三首》”“怀念、赞美”,指导学生可以从关键词方面着手谈感悟。这个部分里,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积极主动自觉地在做自己的事,他们忙的不亦乐乎,老师巡视得细致有效,不时走进学生组内参与他们,给以指导点拨。老师和学生做的事都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学服务,没有一个人在做面子工程。杨老师只在这个环节向全班说了一句话——你们可以结合《古诗词三首》,围绕“怀念、赞美”的主题交流。

  五、学生展示

  1、以组为单位的学生在全班内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分别发言.组长: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与大家交流。首先有请本组一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一号与全班交流),有请本组二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二号与全班交流)

  有请本组三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三号与全班交流),最后,由我与大家交流。

  2、组长请全班其他同学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可以是对发言者的点评和建议,可以是说自己学习收获,可以适当地把机会让给表现少的人,自己觉得让大家受用的东西,学生可以主动请求上台板书。

  组长:台下的同学有没有愿意和我们交流的?(台下学生举手,组长和组员随意抽取台下学生发言)

  3、我们组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老师抽台下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反馈,老师组织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一会儿后,杨老师相机提示关键词“无论……都”“虽然……但是”,让学生可以用上他们说。这样的要求,让学生的说又提高了一级,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会了正确使用关联词说话。

  5、师提问: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想到故乡?

  这篇课文表达的就是思乡情,为什么课题不用“思乡情”而用“梅花魂”?

  6.学生交流。

  如果说,这个部分的1至4环节是学生自我表现、尽情绽放的主要时刻,那么5、6环节则是由杨老师的一石激起学生心中千层浪,学生的情感和自主被激发到最高处,看着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听着那一句句你争我抢、酣畅淋漓的能言善辩,我感觉自己挤进了斗赛场,群雄争霸,分外妖娆。

  六、布臵作业

  布臵作业的环节有学生专人负责,老师只是听该学生布臵。

  听毕这堂课,我惊诧不已又感慨万千。我终于真真实实看到了一堂生本课,原来生本课堂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这么perfect。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课堂里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他们积极勇敢,乐观上进;他们善于倾听,乐于表达自我;他们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他们对老师、对同学彬彬有礼,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平等而相互尊重。整个课堂呈现出来的都是学生自主管理下的学习模式,老师成了旁观者,一个不可缺少的旁观者,她观察、巡视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提示关键词,个别组给以辅导点拨。

  看似学生天地的课堂,蕴藏着杨老师课堂后面的呕心沥血。一堂课下来,杨老师话虽不多,但字字精妙,无一句重复多余,关键字词她抓得精准,对学生导向性极强,问题的设置更是相当精妙,她设计的课堂环节环环相扣,紧密锣鼓,高准高效。而她对学生,也爱护有加,实实在在践行着平等的原则。在她的引领下,整堂课充满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真实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精神。

  生本,你离我这么近,不知我何时才能追上你??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4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通过三天“生本教育”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教育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任务,促进人发展的艰巨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不仅是工作与职业的选择,更肩负着塑造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作为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或许会重新认识教育,认识学生,认识课堂。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本教育是教育的一次革新

  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学会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愿意去做,知道怎么去做。生本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次革新。它不仅是教育策略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文化的革新。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我们总会看到学生满怀激情的畅想,总会欣赏到学生别样思维的灵动,总会感受到学生思想交锋的乐趣,总会收获到智慧碰撞的硕果。作为教育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的学习与生活,更重要的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与生活铺路。作为教育人,我们不仅要有基本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文化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要具有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带领学生在知识海洋遨游的本领。它不仅要求教师怎么教,怎么管最有效,更重要是教师应明白不要做事必躬亲的事务者,努力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指挥家,不要做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演讲者,努力做一个能挑逗生命激情的创作家,不做高高在上的宣判官,努力做推动学生生命开花的天使。生本教育,是让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生本教

  育是让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生命个体所赋予的精彩。让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闪光。

  二、生本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生本教育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不再乎学生“一节一时”的收获,立足长远,关注未来。生本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便重要的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技能。从目标教学到启发式教学,总是努力让教转变成学,而结果还是把教师的思维强加给不同层次思维的学生,让学生长期处于基本被动的接受学习当中,教师把持着课堂,把持着学生的发展。在生本课堂中,还课堂于学生,还教育主体于学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时间与空间。教育是人的素质提升的活动,而生本教育是让学生素质提升和知识形成同步发展,或先素质后知识,即“授渔”与“授鱼”的关系。学生不再猜测老师的设计,而总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思维自由的灵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文化底蕴的学生,都能结出鲜艳的果实。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原则。

  三、生本教育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又一次提升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学习进程的主宰者,课堂的运行与知识的生成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意志的展现,是教师预设的.生成。生本教育却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学生思维主导着课堂进程,知识的生成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课堂的延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对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的要求,以及相应

  学科知识的要求,还有对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要求,都有了质的提升。在“慧根”的寻求上,更是对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考量。在生本课堂上,虽然看不到教师的魂动,听不到教师的声动,但完全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指引着学生向前走,向着一个目标飞奔,这个魂,就是教师智慧的魂,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魂。

  四、生本教育是个过程,不是结果

  (一)没有教师的教育不是生本教育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想主体表现得好,关键是主导得好。没有主导,就没有主体。教师从台前退到台后,不是主导作用的弱化,而是主导作用的充分展现。学生的展演,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不讲。而是教师要精讲,要讲到关键点,关键时间。是对学生演讲的归纳、深化、延展。

  (二)生本教育不是简单的课堂形式改变,重要的是课程思想的改变,教育理念的改变。生本教育要有一个过程,有一个时间,“一促而就”的不是生本教育,“一令而行”的更不是生本教育。要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从台前到台后实实在在的转变。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磨合的时间,给教育者智慧提升的空间。

  (三)生本教育应着眼长远,不能就一堂课,一次考试成绩而论生本教育得失,这既是对教师的考验,也是对教育管理者的考验。只有我们坚信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就应努力去学,努力去做。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5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生本”

  初次接触“生本”一词,我是欢欣的,从听周一贯先生的讲座《语文课堂的求本之道》开始,我就渴望用生本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育生涯。我也以为这样的一阵改革风是抓住了根本的,听到生本倡导者郭思乐教授在凤台的讲座,我觉得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学校成了生本教育的基地,我成了一名“生本”老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称呼。在对待学生上,我当然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了。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享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第一课《山中访友》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对课题

  进行解读时,有孩子抛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作者访问的这些朋友都是山中的一些景物,为什么不给‘访友’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呢?”孩子们思考着,争论着,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已经把这山中的一切当做了自己的好友、知己,他和这些景物已经融为一体,因而不用打引号。看来,孩子们特别喜欢提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课文的关键点呢!问题即学习,这是我一向的主张。但是,孩子们的问题太多了,我经常用一节课也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能带着遗憾下课。这样我的课常常上不走。有老师提醒我,六年级了,还是要抓住关键期,他们是要迎接考试的。是啊,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我有几多无奈在心头。我还是惊喜地看到了生本课堂发生的变化,有许多孩子乐意展示自己,小芳是个文静的孩子,在我以往的课堂上总是默默不语,现在,她也经常来谈自己的观点;小钟是个调皮的孩子,课堂上经常管不住自己,现在的他,常

  常拿着自己的小发现找到我,告诉我他发现的乐趣;林是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但是现在,我们常常听到他的质疑,多么会思考的孩子啊!这样改变着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那天上《草丛的村落》,在写字环节,我请上了青桐,平时爱龙飞凤舞的他,黑板上居然能工工整整的写字。当他写完“烘烤”这个词后,同学们进行检查,发现了他的火字旁的点写成了捺,青桐自己改正过来了。我也认为没有错误了,这时,有孩子的声音传来,老师,“烤”字的右下边写错了。“错了?哪里错了?”我惊奇不已,我请那个孩子上台板书,其余的孩子和我一样认真地看着,当这个孩子写完后,一阵争论声传来,有认为写对的,有认为写错的,我让孩子们打开书进行对照,原来,那个孩子真的写对了。我也一阵汗颜,告诉同学们:原来,马老师这么多年来也是在错误地书写“考”字,今天这位同学可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写对的孩子们可得意了。回到办公室,我告

  诉我的同事,让他们也来写写这个字,六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写对,看来,很多时候,孩子们也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在我的课堂上,我有时会感到自己的多余。学生之间探讨一个问题,我常常隐身在后面,我能做的.就是给这些上台的孩子鼓励并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再不见我那精心的引导,再不见我动情的演说,再不见我精彩的设计……我有时感到自己再没有精彩而言,而学生是不是就是如此的精彩呢?或许我的期望高了一些,作为儿童,他们总是探讨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会跑到另一个方向去,我常常会费力地往这个正道上拉一拉,可效果却不甚理想。我又想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就海阔天空地说,无限地发展他们的语言,当我再次细查时,发现课堂并不是所有孩子的课堂,十多个小组中,有的孩子想上台,可还有的孩子不想上来,互相责备之声传来;有的小组孩子们合作好,每节课

  他们都举着小手,可是这样的组也是屈指可数的。依然有许许多多沉默的面孔,那么照这样发展,也就只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能力了,我感到很是迷茫。我听到的课中,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表达,那么,生本教案该如何写呢?是不是我只需要设计前置小研究就行了呢?看了“生本教育网”后,我依葫芦画瓢,写了一节课的设计,一点儿也不满意。成立小组后,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份责任在里边,可主人翁的意识他们还没有,每个人不尽责,该如何落实呢?相关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有的孩子在乎,有的学生无所谓: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到林立的小手,听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不是资料的堆积,不是自我的表述,应该有思维碰撞的火花飞舞。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生本课堂,我该如何走近你?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6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指以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高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

  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灵活运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创造性与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熟练、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

  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内容、目的、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调动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的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要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新教材中的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突

  出案例分析,用案例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动手实验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成的学习单元。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7

  20xx年8月14日——16日,我有幸在神头中心小学参加了我乡小学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研讨会,在这3天的时间里,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观摩了几位数学教师的精彩讲课,并听了我乡名师的相关报告,及有关县教研室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生本教育学习心得(共2篇)]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

  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师的精彩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8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也为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有幸参加主题教研,听后真是受益匪浅,为我今后语文教学(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指明了方向。现把本次听课体会总结如下:

  一、张老师讲授的精读课文——五年级的《落花生》,优点是:

  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吃什么样食品的花生,然后出示了各种花生食品的图片,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导入了新课。

  2、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时,她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3、在分析课文时,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感悟。另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字、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重点字“播种”的“种”。重点词语:“居然”,重点的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重点段:第第1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4、注重了本课写作方法的教学。课文《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薛老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向学生指出了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今后学生阅读和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刘老师讲授略读课文——《母鸡》,她这节课的优点是:

  1、她先让学生读阅读课文《母鸡》的略读提示,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去阅读。这样,学生就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阅读提示”中共有两项要求: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崔老师紧紧抓住这两项要求来教学,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使教学简单扼要,就不会搞成精读课文的教学。

  2、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所写的母鸡的特点时,紧紧抓住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两个关键词语“一向讨厌”和“不敢再讨厌”,分别交流了母鸡两方面的性格特点,可谓是提纲挈领。

  3、比较了《母鸡》和《猫》两篇课文各有哪些特点,崔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表格,分别从“篇章结构”“作者情感”“写作特点”“表现动物的手法”和“语言特点”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了两篇文章的写法的异同。这是本篇略读课文教学最有价值的所在,为今后学生作文练习积淀了知识和方法,同时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这点很值得提倡,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

  三、郝老师的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她这节课的优点是:

  1、由于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奚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含有“启示”一词的句子,再理解“启示”的内容——“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直奔课文的重难点,就抓住了理解整篇课文的关键,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体会了课文中“我”和“父亲”的两个人物的感情变化,理清了课文中人物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也就让学生体会到“我”对那条大鲈鱼的放弃并不是主动自愿的,而是在父亲的强迫下才放弃的,说明了父亲对“我”的教育是严格的,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长的教导的。这一点的教学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奚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也非常好。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父亲”对“我”成长的重大作用之后,让学生写出“我”对父亲感激的`话,水到渠成,自然会结合文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达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魏老师讲授的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她这节课的优点是:

  1、板书课题后,先解释“俑”字的意思,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再让学生欣赏“秦兵马俑”的图片,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抓住了课文中的三个关键词语——“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来依次感知、理解相应的段落,既体会了秦兵马俑的特点,又感悟了课文的写法,简约有效。

  总之,通过语文学科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研讨活动,使我明确了这两类课文的教学方法,为我将来进行这两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文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9

  今天我们全校老师认真倾听了副校长洪德选关于学本课堂教学的有关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学本课堂,文本解读》,听了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学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学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

  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学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

  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洪校长指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学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学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学本课堂的实验,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

  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学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学

  本教育理念,将学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0

  20xx年3月5日著名教育专家李元昌教授来我校指导“主题教研”,我有幸聆听了他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李元昌教授在农村教学29年,在这29年的教学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教研员乃至于成为农村教育家,凭着是对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十几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积累,扎扎实实的为农村做实事,让我感受很深。为农村语文教育李教授真正做到了,吐尽人生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

  报告会上,李元昌教授就主题教研的提出、主题教研的内涵、主题教研的意义目的、主题教研的研究方式、主题教研的组织形式和主题教研的优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为大家作了富有前瞻性的讲解,李元昌教授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让我们从中有所启示。在实际的工作中,李老师所讲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求质量上的提高,教师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教师之间缺少合作研究,探索的精神,即使是搞教研也是走形式,没有认真的去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由此我们必须从小处作起,不能好高骛远,扎扎实实的去研究,去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

  校长是学校主题教研的领头羊,重视主题教研,引领教师的主动发展,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主题教研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能确立学校,个人的教研主题,在确立主题时,还要考虑到是不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不是真实的'问题,是否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的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主题教研的方式积小改为大改,以小题换大题,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这样降低了难度,教师容易操作,从小处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

  主题教研有很多优势,最大优势是,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一校、一个基地全学科教师联结在一起。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能使多数教师由被动向主动转,调动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效果,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主题教研好和教研、科研有密切的关系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听完李教授的报告后,感悟,搞教研并不难,就看在教学中是不是个有心人,能不能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李元昌教授说的那样:“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大胆地去尝试,与教师搞好合作,一定会探究出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1

  我参加了由xx小学举办的教研活动,当中开展了集体听课、评课、梯队教师自主学习、课堂实践漫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活动中,老师们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倾听、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写字方方面面。听了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实践感悟,自己不由深深敬佩。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让我感触颇深。大家都知道语文的综合能力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语文成绩的竞争力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自己感觉也非常重视这两方面。但感觉效果并不好。听了教师漫谈后,自感在提高阅读能力这一块,措施不够得力,没有相辅相成。比如:制定加星、加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积极性,坚持长期积累。并且多讲积累的故事,提高阅读品味,引导孩子好读书,读好书,长期坚持,必能厚积薄发。想到自己在积累方面本学期以做出努力。开始时学生并不情愿,坚持不了几天,便听了下来。对于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现在以初步使学生养成习惯。我也懂得了坚持的益处。现在学生基本上能自主去去积累了。

  但是在自主阅读这一块,学生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我留意到学生看书不会选择,多钟情于漫画、幻想故事、思想不高的的小说等。对于这种情况我虽注意到但没有及时引导。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后,我明白了提高学生读书品味的重要性。我想学生读书应该随其所好,应该博览群书,但在目前还是应有一个思想引导。学生应该多看短篇故事性的,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我觉得这样的书对学生大有裨益。今天中午在寝室我先初步对学生学生讲了我的想法。以后我还会抓住契机及时引领。

  在写作方面,听了老师的课堂实践后,也深受启发。如培养兴趣、营造氛围、用心激励、写日记、展示等等一些列措施很值得我学习。我明白只有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促进作文教学的提高。但这一切离不开写作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激励措施的跟进,离不开学生内动力的激发。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2

  今天我们全校老师认真倾听了二中副校长林梅关于生本课堂教学的有关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生本让孩子的思绪飞起来》,听了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

  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林副校长说指出:“教育的本质-

  -是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生本课堂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林副校长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生本课堂的实验,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

  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3

  从去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看观摩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以后通过集体

  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我也和其他老师学着上“生本课”。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却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收获甚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但要求老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也要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你教的学生考出优秀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你的学生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通过多次学习,使自己想到了很多,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内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为主导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采用自主学习或是小组交流合作。孩子们学得很高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只是,但前提是让学生的学习在乐学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地实践“生本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宽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努力做到“我的课堂生做主”。

语文教学教研心得体会14

  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易州镇学区在荆轲山小学组织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主题教研活动。观摩了东市小学胡沈英老师所做的公开课,聆听了各位老师精彩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世界上任何重大的科技成果,都不是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集体合作研究的结晶。可见,合作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在其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必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起重大影响。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合作与交流”。

  一、合理分组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合作探究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其中,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条件。在胡老师所做的这堂公开课中,胡老师科学搭配合作探究伙伴,照顾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二、主题内容选择是合作探究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小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要以一定的主题内容为载体,通

  过学生的亲历合作来感受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合作能力,逐步形成合作意识。

  1、合作探究的主题内容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儿童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探究主题内容,使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刺激小学生的探究欲望。胡老师在引入新课时,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漆黑的夜晚出门,需要带什么?”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合作探究的主题内容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教师在选择学生合作探究主题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尽量选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满激情和快乐的学习中合作完成探究项目。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怀着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合作探究之中。胡老师在讲解“光源”这个概念时,通过比较“发光”与“反射光”两个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3、合作探究的主题内容一定要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合作探究的主题内容一定要以小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探究的主题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胡老师在进行这堂课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先引导学生探索“没有光不能做什么?”在学生体验到光的重要性时,引导学生

  认识什么是光源,通过对光源的认识指导学生区分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结构严谨,层层深入。

  三、教师相机指导是合作探究的保障。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同样,合作探究也是如此,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四、多种形式的交流是合作探究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平台,是科学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科研成果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别人交流、尊重别人发表研究成果。同时,通过交流能够刺激合作探究小组的集体竞争意识,加强内部团结,进一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生通过相互交流必然会促进自我反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合作的快乐,同时在交流中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五、全面互动评价是合作探究的激素。“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科学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它重视的是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在科学探究方面,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教师评学生,还有学生评同伴、学生自我评价等等。胡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到位。胡老师在进行完第一个活动后,

  让学生到讲台前汇报自己小组所探究的结果,同时其他学生用“是”或“不是”来进行判断,在汇报完后用掌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被烘托起来。

  这次主题教研,不仅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认识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