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5-16 08:11:1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七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七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现状分析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

  二、目标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

  六、 教学安排

  一、 生活中的数…………………………7课时

  二、 比较……………………………… 5课时

  三、 加减法(一)………………………16课时

  四、 分类……………………………… 2课时

  五、 位置与顺序…………………………4课时

  六、 认识物体……………………………2课时

  七、 加减法(二)………………………15课时

  八、 认识钟表……………………………2课时

  九、 统计…………………………………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1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1课时

  5、认识10以内的数 10课时

  6、认识图形(一) 2课时

  7、分与合 7课时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0课时

  9、认识1120各数 4课时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1、期末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口算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9、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四、减负措施

  加强课堂有效性教学,争取40分钟里理解掌握消化知识,低年级不布置回家作业。

  五、心理健康教育

  1、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增强数学兴趣。

  六、学困生教改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进度

  1、 数一数……约1课时

  2、 比一比…… 约2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 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 分类……约2课时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 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 认识钟表……约2课时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 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教学目标(全册总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回读、写;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会把2-10各数分成两个数,会把十几分成十和几;会比较20以内得数的大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初步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10以内的加减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两个数相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用图画形式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会用整时和大约几时表述时间。

  (4)会比较一些常见物体的轻重。

  教材重点:

  认数(一)、认识物体、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教材难点:

  认识钟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

  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应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4、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5、加强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一数一数29.1-9.2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儿童乐园:爱护环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1. 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素材。

  2. 恰当地呈现问题。

  3. 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标准。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1. 巧选例题素材。

  2. 练习题包含了不同的分类要求,梯度明显。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的物品

  四认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2. 在操作活动中把握方位。

  3. 实际体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五认数(一)129.15-9.30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地 写数。

  2. 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3. 多方面展示 0 的含义。

  4.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5. 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 10 个一是 1 个十。

  6.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1-10各数及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不乱采

  六认识物体410.9-10.1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堆积木的场景---分离出研究对象 ;典型物体---实物表象 ;

  图 形---一般性表象 ;名 称---几何知识 ;举例、分类--- 应用、拓展 2.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七分与合910.13-10.231.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 注意沟通分与合的联系。

  3. 逐渐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4.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能掌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34、38、39页美化环境

  八加法和减法2510.26-11.27加、减法的含义,口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4)能正确的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丰收的果园例题美化校园:植树、浇水

  九统计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1. 有趣的情境产生统计需要,激活 统计方法。

  2.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注意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3、能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十认数(二)812.2-12.11认识 11~20 各数。

  1. 在操作活动中理解 10 个一是 1 个十,初步感受满10进一的好处。

  2. 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 11 ~ 20 各数

  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 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安排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习能认识数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十一认识钟表312.14-12.16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1. 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2. 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渗透一天有 24 小时会认钟表,知道时针和分针并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十二加法1212.17-12.311. 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现象。

  新的计算教学过程:学生面对情境问题产生计算欲望自主选定计算策略,设法计算 相互交流,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 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 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三期末复习4+机动1.4-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2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书写0-20各数。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难点

  1、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习惯。

  课时安排

  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的标准)…………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 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4课时`

  六、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

  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08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6-1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1-1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15

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1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0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5-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3-2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03-2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