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28 14:54:0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7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7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3、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能力目标: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某日在不同时段测得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况如下:

  一般你会用什么数据描述气温的变化情况。哪个地方的气温变化较小?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试一试

  计算这一天两地的温差分别是 乌鲁木齐 24-10=14(℃) 广州 25-20=5(℃)

  二、概括

  上面的温差是一个极差的'例子。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

  三、议一议

  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会用到极差这个量?

  例如,一支篮球队员中最高队员的身高与最矮队员的身高的差,一个公司成员的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等都是极差的例子。

  [例题解析,当堂练习]

  这一天两地的温差分别是 乌鲁木齐 24-10=14(℃) 广 州 25-20=5(℃)

  这两个温差告诉我们,这一天中乌鲁木齐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广州的气温化幅度较小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引入问题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况“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练一练:为使全村一起走向致富之路,绿荫村打算实施“一帮一”方案,为此统计了全村各户的人均收入(单位:元)

  1200 1423 1321 1780 3240 6865 4536 2314 5621 2431 863 6783 6578 9210 1105 1312 653 365 1243 3452 3452 1876 3562 3425 543 451 342 2341 4567 1453 4325 4321 (1)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2)将数据知当分组,作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3)为绿荫村的“一帮一”方案出主意。

  分析:1 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

  问题2 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堂小结]

  理解极差的定义,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deg;及图形的拼组。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deg;。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难点:

  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1、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四、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deg;”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课时安排:

  三角形6课时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者:王裕美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82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这种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课本82页例3情境图。问: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1、4cm、5cm、6cm3、4cm、4cm、6cm

  2、3cm、3cm、6cm4、3cm、2cm、6m

  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2)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同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radic;”。(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3、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其中,一个因数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均是本册的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讲口算乘法,包括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两部分。这些内容是为后面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口算除法和除法试商打基础。第二节重点教学笔算乘法还包括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是教学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则,关键有两点:第一要掌握乘的顺序,第二要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第三节是结合乘法应用题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归纳总结。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是在已经学过的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以后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分三节。第一节先讲口算除法,这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第二节重点讲笔算除法,还包括简单估算、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关键是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怎样引导学生很好地掌握试商方法。

  3、年、月、日。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教材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时法。时间单位的进率是重点,也是难点。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如从年历上找节日、生日等等,通过对时间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4、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本单元包括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两部分内容。混合运算内容有:三步试题、两步文字题、列综合算式解答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应用题的内容有:连乘和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

  本单元中三步式题是在前一册学过的三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前一册中三步式题只出现先算盛或除,接着算加或减等类型。本册中的三步式题中则出现前两步要连续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其中,三步混合运算是重点,关键是掌握好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和应用题时,要理解利用小括号能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的作用,正确使用小括号。

  应用题方面,前两册教材已经出现过一些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在本单元中继续教学一些常见的两步应用题,其中包括连乘、连除的应用题和归一、归总的应用题。通过这些应用题的解答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归一、归总的两步应用题,它们不仅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学习正反比例概念的基础。因此,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这两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理解和分析应用题中各个数量间的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从这一册起,注意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应用题直观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手段。但不题题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另外,本单元还出现用不同的解法检验应用题的.解答,还开始训练学生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

  3、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 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 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感受成功的体验。

  4、 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6、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8、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习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习新知识和复习阶段,我认真整合复习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习题练习,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

  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两个班七年级数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加减

  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直线与角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

  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数轴 3课时

  1.3有理数的大小 4课时

  1.4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5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6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1.7近似数 3课时

  小结 2课时

  2.1用字母表示数 4课时

  2.2代数式 5课时

  2.3整式加减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4课时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3课时

  3.3消元解方程组 3课时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多彩的几何图形 3课时

  4.2线段、射线、直线 4课时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2课时

  4.4角的表示与度量 3课时

  4.5角的大小比较 3课时

  4.6作线段与角 3课时

  小结 2课时

  5.1数据的收集 3课时

  5.2数据的整理 3课时

  5.3统计图的选择 2课时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课时

  小结 2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学计划02-12

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教学计划05-11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02-05

中专数学教学计划03-03

最新数学教学计划03-05

数学开学教学计划03-13

新课标数学教学计划02-23

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02-23

数学集合教学计划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