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6 11:54: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5篇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

  今天执教了二年级上学期《确定位置》一课。现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反思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学中我让孩子通过“找第二个”感知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数的顺序”,然后通过让孩子找在4排小动物中“找第3个”,体会到有几排时,只是“第几个”是无法准确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述方式。这时再出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在这些提示语中发现“数的顺序”,最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相应位置的小动物。

  二、如何让学生体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中出现的练习题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书架图”一题中,先出现一层书架,让孩子快速找到“新华字典”的位置,再让孩子在三层书架上找到 “新华字典”的位置,通过比较让孩子体悟到“第几本”和“第几层第几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不同情况。再如“电影院”一题,我先让孩子设计座位,让孩子体会到电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确定位置奠定基础,理解电影院两种安排方式后,根据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号”确定位置,最后出示两张电影票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座位安排的情况。在活动中,孩子运用方法解决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处理好的环节和困惑之处。

  1、在处理例题时

  例图“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是同一个小动物,对孩子是不是明确数的顺序没有检查到,同时有孩子在找“第几个”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本该让孩子纠错,可是孩子当时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留下遗憾。接着在感知数排的顺序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没有质疑,这时再从动物的话语中感知“数的标准”需求性就不是很强,不利于孩子形成先分析“数的标准”再开始确定位置的意识。

  2、在处理“生活情境题”时。

  因为每个练习题的基本目标类似,分别感知“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教学流程难免雷同,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如何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动设计上没有兼顾到高效和形式上的丰富。

  3、最后一道练习的处理。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孩子细心地分析题目要求,缺少相应的环节设计,“放”得大了。直接影响到孩子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2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3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4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5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确切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对于参照物的具体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我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能用“正北、正南、东北、西南”等方位词进行描述,然后我又改变自己的位置,让刚才的几个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发现我的位置变化了,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也在变化,于是我就指出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时一定要弄清以何为参照物。

  接着,我让学生画出方位坐标,指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东南和西南方向呢?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平面图中,是以南北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无此说法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别学生的观念无法转变,因此在“练习十二第2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林峰塔为观测点,玉龙潭其实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学就偏偏量了玉龙潭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度数,我抓住这一典型错例,就进一步强调建筑物如在参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们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与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度数,学生欣然接受此法,从后来的作业来看,没有出现夹角度数错误的情况。

  总结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主要的错误就是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时,计算和单位名称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安排这一方面的练习,学生缺少对旧知的复习,以后应在新课之前全面考虑。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6

  上周,有幸听周卫东老师的《确定位置》这节课,深有感触。其实,从周老师上午的主持大会和对其他老师课的点评,我就被周老师渊博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对于这节课,我充满了期待。

  本节课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都有的,而且都是把一个知识点分解到不同年级,降低难度,此节课是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最后一部分,不同的是人教版放到了六上,苏教版在六下。这节课用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本节课的知识,要讲好这节课就有了难度。

  我也有了几点思考:

  1.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次讲解,需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上好这节课,才能不沦落为复习课,习题课?

  2.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下面我就调到学生积极性为例,重点说说我的感受。

  周老师的课堂,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在周老师的课堂上,他通过课前谈话,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已经学过此节内容的事实,然后抛出问题”你们学的是人教版的,老师的学生学的是苏教版的,这节跟着老师来学确定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四个一”(一张作业单,一支水彩笔,一把三角板,一个圆规),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生注意力。接着周老师创设情境,风雨交加的晚上,一艘渔船被困,需要救援,让学生扮演救援船船长,周老师还专门给“王船长,张船长,李船长……”让学生融入情境,带入角色,想要找到渔船,就必须知道它的位置,要知道位置,需要哪些信息?学生由被动的学,转为主动的学,急切的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周老师做的很好。我想,用救援船这个导入,其他老师也有想到用到过,但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的被吸引,带动,真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了,这对已经学过本节内容的`学生来说不容易,因为他们知道救援就要找位置,找位置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就是方向,距离吗?周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1.用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景音乐/图片创设出危险/紧急的氛围。

  2.通过名称的改变,让学生带入角色,身上充满责任感。

  3.设计紧密,环环相扣,步步诱导,让学生根据信息的增加,逐渐缩小搜索范围,确定位置。

  4.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引起认知冲突,把以往所学的不规范的/不注意的纠正过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5.……

  回过头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时,中规中矩,怎么没有细想东偏北和北偏东的区别,为什么不深入研究一下?教师,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课堂需要创新,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跨出别人走不出的那一步!加油!下面以周卫东课堂教学语丝结尾,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点周老师的课堂魅力:

  课堂如“寻宝”:扣住学科本质,一咏三叹,让学习像寻宝一样新奇;

  课堂如“登山”:经过学习过程,尝试发现,让学习像登山一样给力;

  课堂如“呼吸”:创设合适场域,催生动力,让学习相呼吸一样自然!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角度两个方面结合去确定位置。重点是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节课我在充分利用教材原有情境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组织方式和“学法”的挖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取数学模型,利用分组探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本节“确定位置”学习过程充满观察、探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过自己的观点。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8

  确定位置是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因此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不但是第一学段资料的发展,也是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让学生自主表示×××在教室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表示位置的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透过汇报时的.比较和甑别,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究竟那种方法是最准确又简单扼要的呢?自然过滤到一齐来学习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学习时,我让学生带给经历知识再构建的具有必须挑战性的问题,并留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同时,安排“说数对,找同学”或“说同学,写数对”的形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数对的认识,又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维性。从而引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又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我立刻提出让用数对(3,5)和(5,3)表示相应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对,找出共同点,明确数对在写法上不能够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出示数对(5,5),让学生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

  两个数各自的好处。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存在的不足:

  1、在课初学生说位置的时候,学生说法不一,如果抓住就是因为表示位置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为我们带来不便,所以才要约定俗成,有统一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更加明确我们要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了

  2、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学生在课始表达自己的位置时,学生都是说“我在第几组第几个”,我没有再引导到列和行,确定位置的两要素:组和个(列和行)。

  3、在探究在方格图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看方格图上的点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此节课学习的难点之一。如能透过课件,将实际的教室座位图代替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这样做,将书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合理的创编了教材。然后透过让学生说数对上去找位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平面图的座位渐渐缩小,最后抽象成“点”,然后让课件再出示横线和竖线分别表示第几,帮忙学生把实际的位置逐步抽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构成过程,帮忙学生建构新知系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得出:“从一点出发,先看竖线指着几,就先写几;再看横线指着几就再写几”的方法,将“数对”的表示方法与今后的平面坐标图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虽然需要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但展示了知识构成、发展和认识的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但是因为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所以一些好的设想只能是水中望月了,今后将要努力弥补自己教学技能上的足,以提升教学效果。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9

  在《确定位置》教学时我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透过学生自己找小青的位置制造矛盾,探究数对的好处。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热情也很高。

  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且气氛一向都很热烈,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透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都明白了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明白列和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同时注意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巩固已学的数学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本节课由于资料比较简单,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了小组活动的组织,不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在就应探讨的地方适当安排了时间,整节课下来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今后还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需要更科学、更高效,层次更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每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评价,尽可能启发学生思考、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提疑解惑。在评价方面,除了老师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0

  《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表示物体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提升,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采用学校,家乡的地理位置等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描述学校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济宁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渗透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是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学会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对于方向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探究,所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描述北门小学的位置时,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动态演示,指名说,同位互说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层次的扶放结合的教学,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对于用角度表示方向,借助描述北门小学和市府的位置,巧设矛盾,有意识同时呈现描述语言,引发学生思维,产生质疑:它们不在同一位置,这样描述不精确,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精确更具体地描述北门小学和市府的具体位置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在体验角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出用角度表示方向的方法,从而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规习惯的.培养外,针对本节课所处的领域及知授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主要体现了三点: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观测点,明确方向、角度以及相应距离的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巧设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想敢讲和质疑的良好习惯。

  3、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小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小结,在练习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体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自评互评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角度的必要性体验,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一块教学教师收得太快,说得太多,放的太少,没有真正激起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所以在后面量角立描述通信幼儿园和八中的位置时少部分学生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没有掌控好时间,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干脆利落,也不扎实,导致后面练习时间紧凑;对于环节思考性小结处,虽然学生能够说出方法的关键点,但是并没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总结方法,教师这一点处理得不到位。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我们的教研组给予更多的建议,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2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3

  1、数学和生活结合,体验数学的魅力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时的找朋友、根据座号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第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学生对谁座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在发给学生的座号号中,教师有意安排了几个“数对”形式的座号,还有两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教师马上提出“数对”在写法上可不可以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又引起了学生的一场小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教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方式:请你评价一下你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你觉得你能摘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4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63页的内容。今天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四年级二班学生座位,伴随着“找座位”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实际座位开始说起,逐步抽象出座位图,点子方格图等。借此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确定位置的空间观念。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目的,注重了问题之间的联系。另外在这节课中,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还创设了评价环节,开课时出示苹果,和临近下课时的苹果呼应,以表扬学生在这节课中在思考、发言、交流合作方面的良好表现。当然这节课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下:

  1.抽象环节知识点交代的欠完整。本节课抽象的环节做到了步子小,过程细腻,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对于学生比较含糊的“起始0线”,没有给学生点清,说透。在纵向、横向没有标注数据的前提下,学生出现了分不清从哪一条线数起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准确预估学生的认知,找好教学的着力点,顾全教学的关键点,有的放矢。

  2.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较少、形式较单一。在学生用数对表示座位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是了解彼此在第几组第几排,学生之间以互相检查为目的的互动较少。课堂上在用数对表示同学座位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而我错失了让学生之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机会,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口头交流,集体汇报上。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学生的汇报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这样课堂就能更生动一些。

  3.练习题设计上还需要下功夫。本次赛教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练习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以巩固,还要通过学习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提升。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不够成熟,教学时将对应题目作为了被选题,没有出示。听了评委的点评之后,对自己的决定略有遗憾。

  4.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本节课的教学从时间上看还是有些前松后紧的。学生交流充分的同时,时间拖得过长,到后面的练习评价时,时间不够,题目展示不完整,尤其是精心设计的评价和练习相结合的环节,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很是遗憾。

  总之,对于我来说,还是要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15

  “位置”对于同学并不生疏,但是要精确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对于参照物的具体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我就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让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同学能用“正北、正南、东北、西南”等方位词进行描述,然后我又转变自己的位置,让刚才的几个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同学发觉我的位置变化了,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也在变化,于是我就指出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时确定要弄清以何为参照物。

  接着,我让同学画出方位坐标,指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东南和西南方向呢?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平面图中,是以南北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无此说法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别同学的观念无法转变,因此在“练习十二第2题”中就消逝了这样的问题:以林峰塔为观测点,玉龙潭其实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学就偏偏量了玉龙潭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度数,我抓住这一典型错例,就进一步强调建筑物如在参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们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与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度数,同学欣然接受此法,从后来的作业来看,没有消逝夹角度数错误的状况。

  总结下来,同学把握得还可以,主要的错误就是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时,计算和单位名称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没有支配这一方面的练习,同学缺少对旧知的复习,以后应在新课之前全面考虑。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0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11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02-15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25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4-08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8篇04-18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5篇)02-16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2-1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篇02-07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