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7 18:21: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示庐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说:“哇!很美啊!”

  二、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男女或小组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想象,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语。其中游览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觉,要引导学生意会。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点句子引领对下文的学习,并抓住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遥远空间拉近,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会继续努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

  近日,我上了《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我用课件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

  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

  《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让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总之,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4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写景文章了,同样了跟第二课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课伊始我首先先带领学生观察一组图片领略一下景色秀美的庐山,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得享受去感受庐山。本课也出现了许多的生字词,比如说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一泻千里等等一些词语,从字面上孩子也不是能够理解,因为这些词语大多数跟现实生活扯不上多大的关系,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孩子既不那么死板了记住词语的意思,还又能形象的记忆。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了于永正执教的这篇《庐山的云雾》,于老师对于这两个的词语的处理,是运用动作,表演,让孩子形象地去记忆,今天在课堂上,我实施了一下,孩子们都很活跃,看着表演哈哈大笑,有的孩子似乎并不是那么地配合,大声的说,表演的不好,没有办法,只能让再请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很好,虽然演技有待提高,但是也让全班孩子从他们的表演中领略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我想孩子们肯定记住这样两个词语。

  也有不足之处,凡是这样的表演课堂,孩子们都很难收住,这也是我困惑之一。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对各个环节用的时间不匀称,在第二段就花了大多的时间,在补白的'地方孩子们都像傻眼了一样,好像就没有办法说出来一样,是不是跟平时的课外阅读有关呢?课外阅读少?还是我本身没有激发的好?或许都有这样的原因吧,还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6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

  今天,上了第一课时,课后想想,感觉很别扭。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名山大川。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也不会很条理的阐述。我就让倪吴伟讲述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全班只有他去过)。他讲到了庐山:庐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我达到最高峰的时候,除了空气格外新鲜,更觉得周围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脚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觉得庐山很漂亮。我就接着她的话引出了课文: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庐山,他还将自己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写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接下来,就是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以上环节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是完成第一小节的讲解。因为几个问题出示顺序的颠倒,第一课时的教学条理不是很清晰。我是这么来问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庐山?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除了云雾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呢?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呢?它和其他云雾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顺序,当然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就像在庐山的云里雾里绕啊绕的。无奈,下课铃声响了,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课。

  下午,我把第一课时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就当复习导入了:庐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下子就将“壮观”这个词找了出来。“变幻无常的云雾是怎么来展现它的壮观的呢?重点抓住“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体会云雾的多与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庐山顶上,身边、脚下全是云雾,置身云海的感觉,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云海的绚丽与斑斓。

  最后总结全课:正因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十分壮观,所以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让读者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教学时,吸取了前面2课的经验,我找了份庐山云雾的课件,然学生观看,利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感到自己就好像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类写景的文章,给予学生视觉冲击还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本课二、三自然段总分句式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圈圈画画,划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又划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短文的方法。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云雾变化的快,我让学生把这些能体现云雾变化快的词换成“一会儿”,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书上的词更恰当,对“瞬息万变”理解得更到位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8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像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样。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

  昨天,上了第一课时,上下来,感觉很失败。在引入部分,我请学生来介绍自己去过的名山大川。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所以不会很系统条理的阐述。我就让他们讲讲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孩子讲到了庐山:庐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我达到最高峰的时候,除了空气格外新鲜,更觉得周围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脚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觉得庐山很漂亮。我就接着她的话引出了课文: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作者也和我们小涵一样,喜欢庐山,这不你看,他还将自己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写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接下来,就是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以上环节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是完成第一小节的讲解。因为几个问题出示顺序的颠倒,使我整个第一节的教学很失败。我是这么来问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庐山?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除了云雾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呢?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呢?它和其他云雾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顺序,当然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讲句开玩笑的话,就像在庐山的云里雾里绕啊绕的,找不到出口的方向了。无奈,下课铃声响了,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课。

  今天,我决定弥补昨天的遗憾,亡羊补牢一次。我隔夜将第一课时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就当复习导入了:庐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下子就将“神秘”这个词找了出来。“变幻无常的云雾是怎么来展现它的神秘的呢?重点抓住“随手摸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体会云雾的多与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庐山顶上,身边、脚下全是云雾,置身云海的感觉。因为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我插进了一句话:《西游记》当中谁会腾云驾雾呢?虽然有很多神仙,但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孙悟空!”那么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呢?“脚踩在云上飞来飞去”。“如果你们也像孙悟空一样脚踩浮云,飞行在云端,会有什么感觉呢?”“我感觉自己就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漂浮在天空中,真是自由自在啊!”我心里顿时为这样一个回答鼓掌叫好了。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下面上下来基本上能很顺了。二、三两小节按照总分的写法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绒帽”、“玉带”、“大海”、“天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作者的想像,里面我还带到了“明喻”、“暗喻”的写作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而第三小节的“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通过“随风飘荡”、“四蹄生风”、“漂浮”来体现云雾的动态的美。特别最后一个省略号,学生讲了很多自己的想像,有几个还真不错:一会儿变成连绵起伏的长城,一会儿又变成飘落在大地上的京杭大运河,一会儿是星罗棋布的岛屿,一会儿是威武凶猛的巨龙,一会儿是惹人怜爱的小白兔……

  最后总结了全文: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在孩子们情绪高涨的积极发言中,一节课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但是课后想到,我还漏掉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来自己来总结全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指导背诵,只能下节课讲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9

  《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向学生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的这一特点呢?教学中,我抓住“瞬息万变”一词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瞬息万变”这个词的?

  生:是说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师:是的,“瞬息”是说变化快,“万变”是说变化多。那课文写了哪些变化呢?

  生:一缕轻烟变成了九天银河,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是的,文章提到了4种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着读后半句,要读出变化之快。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转眼间”,多快啊,这几个字要读得快一些。再来试试。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快速地接):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很好,这样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下面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学生对读,气氛很热烈)

  师:同学们用朗读的形式表现了云雾的“瞬息万变”。这一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们知道省去的是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我们来试着加上。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正在奔跑的老虎——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四处张望的小老鼠。

  (生笑)

  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辆威风凛凛的大坦克——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架小巧的玩具飞机。

  师:明明是一顶巨大的绒帽——

  生: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就变成了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对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有不一样的了解了吧?我们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一起走近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生又一次投入地齐读课文)

  对于词语教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词语对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实际的词语教学时,常常无法将词语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我们经常看到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解词的课堂教学场景。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甚至越听越糊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也就是说,词语只有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拥有鲜活的生命。

  “瞬息万变”这个词非常容易理解,学生也能大致说出它的意思,但仅仅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对词语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在这则片段中,我以师生对读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形象地感受到云雾的变化之快,又结合对省略号的想象拓展,感受云雾的变化之多,把学生思维的练习、语言的实践与词语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让学生一步步领悟“瞬息万变”的内涵,进而鲜明而深刻地感悟出庐山云雾的特点。这样的词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课堂学习充满情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凭借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有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有关庐山的古诗,有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相机引出课题,并结合课文第一句话指云雾是庐山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随作者去登庐山,看看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的意思;结合学生以往看《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利用图片,想象“云遮雾绕”、“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学习中抓住重点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体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感情的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体会的庐山的美,庐山的云遮雾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课前,布置学生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关庐山的古诗,还可以是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理解词语时可借助学生的已知经验,再适当引导,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庐山云雾的美,我采取齐读、自由读、师生互换合作读等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描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时候,通过比较句子,找出能感受变化之快的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段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和变化之多。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山头”的“白色绒帽”,“半山”的`“玉带”,“山谷”的“茫茫大海”以及“山顶”的“天幕”,更看到了“九天银河”“一缕青烟”“四蹄生风的白马”。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没有及时给出学生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2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的图片,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3

  今天教第一课时,我本来把任务定位最在朗读课文上,后来在早读课重新审查教案时,我又作了临时变动,决定把课文分开,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学。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起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把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反过来随着学生对文本思考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在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话,第一句话我让学生抓住庐山为什么秀丽?引出神秘的云雾来,最后抓住神秘,让学生从二、三两句话中自己去体会。一共读了六遍,我引导学生读后思考,讨论后再读,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书读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初读一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中心句,并大声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读:书上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学生读后,我帮助学生一个形态一个形态地分析写法,并对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探讨,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几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看着板书把这小节背下来。

  当还有学生争着举手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宣布下课。对于这课的教学修改,我很满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告诉我,这节课是高效的。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4

  一、进入情境,感受语言文字乐趣

  教学课文第一小节,学生说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写……,学生不感兴趣,且没激情。通过指导朗读,有所改观,但效果不大。于是教学第二、三句,我改让学生为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学生一个个都坐好,而且闭上了眼睛。“漫步山道,似乎随手可摸到……”学生听到这句话,似乎有所感触,有几名学生的手下意识伸了出来,在寻找着什么。读完第一遍,我问到“摸到了吗?”有人摸到了、有没则没有。“那我再读一遍。”“好”全班异口同声,这时教室顿时动起来了,第二遍的结果可想而知……。乘热打铁——有同学愿意带我们“腾云驾雾吗?”“我、我”一下子十几个小手举了起来,一人朗读其他人感受。学生动了、课堂活了,或许,这才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

  二、动手动脑,画中感悟,读中学习

  教学第二小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基本掌握“总分”的写法。在教学中学生能抓住中心句,且能抓住中心找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句子。这时,我教学时先示范了“云雾像帽子”,在黑板上画了出来,学生很感兴趣,再让学生拿出笔、画,把云雾其他的样子画出来,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完成得很好,再让学生读课文,这一小节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3-03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4-17

庐山云雾教学反思04-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3-06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4篇04-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4-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