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4 08:29: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欣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5篇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欣赏无声的《葫芦兄弟》影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没有声音的影片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三段不同音乐情绪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没有音乐的影片与有音乐的影片的差别。通过动一动、演一演,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去学,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指导他们主动的去自主的解决问题,而且为下面的知识点作了铺垫。

  那么第二个环节我呢运用了动画片《龟兔赛跑》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先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再通过学学乌龟和兔子走路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来挑选小乐器,跟着鼓点和琴声走一走,反复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情绪,同时也很好的复习和巩固音的强弱、快慢,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故事表演,让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第三个环节也是一个拓展部分,让小朋友把三段音乐和三段影片配对,提高他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授课中,我用“音乐编辑遇到了麻烦”的假设,让小朋友帮助音乐编辑找一找的表现形式,既发挥了小朋友乐于助人的精神,又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让小朋友融于此景、此音乐,很好的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较好的巩固了前面学过知识。

  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师声的互动、内容的细化、形式的多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课前的设想。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3

  一、多媒体、电视录象教学:

  在欣赏音乐时可与多媒体、电视录象结合起来。即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用录象或制成一幅幅画片,在听音乐时通过电视播映出来,使之声形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再加上教师形象语言的启发,学生就能正确领会感知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更适合小学生音乐欣赏课。

  二、音乐欣赏与体态律动的结合:

  体态律动不仅适合小学音乐教学,而且完全适用其他学生的音乐教学。以前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很呆板,由教师边讲边放录音叫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还有的学生打瞌睡我们在让学生听的同时,在感受乐曲的节奏与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指挥和即兴律动,这样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调动了学生极大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音乐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还在音乐欣赏课尝试了音乐作文的方法。这种作法就是把一段音乐反复听一、二次之后,比如在欣赏《金蛇狂舞》乐曲和《苗岭的'早晨》乐曲时,我们就让学生把听完这段音乐的感受及联想,用口头描述或写成短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4

  《龟兔赛跑》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是史真荣于60年代创作的音乐童话。它采用管弦乐的形式,加上简练的解说,不仅塑造了乌龟、兔子鲜明的音乐形象,而且生动地表现了《龟兔赛跑》深刻的寓意。作品分别用单簧管和大管主奏,以象征骄傲自满的兔子和勤恳憨厚的乌龟这两个拟人化得动物形象。我以提高学生音乐创新能力为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本课我设计成一节听赏综和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森林早晨的情境,让学生聆听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中表现象、龟、小鸟、兔等动物的主题音乐并随乐即兴表演不同的动物,导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听赏

  在歌曲听赏部分,让学生一边观赏教材第26、27页的四幅情境画一边听音乐活动。教师提问:“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哪两个动物的音乐形象记忆最深?”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再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以便得出“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深刻道理。

  环节三:熟悉主题。

  聆听并分辨兔子和乌龟的主题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听音乐时可让学生看教材28页的画面,听完音乐后师生讨论得出结论:“高音”“快速”的气球应属于兔子;“低音”“慢速”的气球应属于乌龟。为了学生对主题音乐加深映象,我在电子琴上分别用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主题音乐,让学生用lu和la模唱,这样学习的效果很好。乌龟和小兔都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我问“你能用什么神态来表现他们吗?”很多孩子表现了自己心中它们的不同形象,非常可爱,这一表现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然后让学生听着音乐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环节四:分段欣赏。

  教师用板书展示音乐童话的五个画面(森林的早晨——比赛开始——兔跑、龟追——兔睡、龟赶——欢庆乌龟获胜),然后分段听音乐,请学生分别讲出每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每听到乌龟或兔子的主题音乐时就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这样一来学生对整首音乐又建立了很深的形象。通过聆听、讲述、表演,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环节五:音乐童话剧表演。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先让大家一起选出表演得好的小朋友担任主角,其余的孩子戴上各自喜欢的动物头饰随音乐参与全剧的即兴表演。

  环节六:拓展练习。

  设计龟兔的第二场比赛,结果又怎样?为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现代教育强调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师生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5

  一、教材分析 :《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它是首老歌,也很经典,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上可能有点难。不过这首歌曲,非常有特点,ABA三段体也很明显。活动的重点为初步感受乐曲,区分乐曲中雄壮有力与缓慢抒情的不同音乐性质;其难点为初步认识三段体ABA段式音乐结构,并大胆运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此,我采用的对策:难点置前消化,适度丰富经验。

  1.在活动前,利用日常生活给幼儿看看视频电影《闪闪的红星》,欣赏《红星歌》舞蹈,让孩子通过视频,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的精神,从而体验歌曲的特性。

  2.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幼儿对比欣赏雄壮有力的`歌曲与舒缓的摇篮曲,感受两者的区别。

  二、教学反思

  活动进行得有趣,孩子们快乐,老师感觉有劲,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巧妙引导。在倾听乐曲后,教师提问:听了乐曲后,谁来说说你的感觉?龙卢皓小朋友举手回答:我听到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感觉像是解放军叔叔在走路,很精神的,第二段感觉很温柔。一下子把乐曲的性质说了出来。看他说得这么准确,而其它幼儿还有点似懂未懂的样子,我让幼儿再来听一听,看看你的感觉是不是和龙卢皓一样,在听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做出来。这样,在播放第二遍音乐时,孩子们的热情就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他们听出了三段音乐的不同,并且能够大胆地用动作来表现。

  二是图形卡的巧妙运用。两张图形卡的运用,既帮助幼儿明确区别了ABA结构,知道第一段有六个乐句,第二段有四个乐句。而且还为进行节奏谱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在我出示节奏谱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得懂吗?孩子们说看不懂。这时,我将第一张图形卡放到了A段的节奏上面,用手比划了一下,然后再问:你们看懂了吗?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图形卡与节奏谱表现的是一样的句子。我接着引:是的,只不过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把节奏拍出来。于是,孩子们在图形卡的帮助下,很快拍出了A段和B段的乐句,并且能够跟着乐曲连续地拍下来,表现非常棒。

  三是课前经验适度丰富。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对比欣赏雄壮有力的歌曲与舒缓乐曲的播放,引起了他们对先前经验的回忆。再加上午饭、午点后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欣赏电影《闪闪的红星》和舞蹈《红星歌》,他们对此歌曲既不陌生,又不完全理解,只是从中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的精神,体验了歌曲的特性,这为理解乐曲、听乐曲创编动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我的感悟

  1.以了解为前提。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了解幼儿。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

  2.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一要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二要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6

  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7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习、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8

  音乐作品分析:取材于里姆斯基. 克薛柯夫的《野蜂之飞翔》。该作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全曲均体现急促、快速、紧张、旋转的音乐性质。对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的反思:基于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和

  音乐作品分析:取材于里姆斯基. 克薛柯夫的《野蜂之飞翔》。该作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全曲均体现急促、快速、紧张、旋转的音乐性质。对活动设计及组织过程的反思:基于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性质,在本次音乐欣赏活动之中,我将作品音乐性质的欣赏作为一条认知目标提出。并在整个活动中贯穿。同时忽略了对作品的节奏、结构的欣赏。

  在本次活动之中我所追求的不是单一的倾听与语言讲解,而是借助于幼儿原有经验,营造一个多元的欣赏途径。如:首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时,我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幼儿的回答非常丰富:“这个音乐象大灰狼在追小红帽”、“象小老鼠被猫追着逃跑”、“象有人在原始森林里走”、“我感到害怕”、“感到紧张、心里嘭嘭跳”……对于幼儿的种种感受,我给予了接纳与提升,以肯定幼儿对音乐性质的敏锐判断。再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时,我引导幼儿用线条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大多数幼儿画了曲折线,表示人在发抖、害怕;画了螺旋线,表示人在跑,像龙卷风;也有个别孩子画斜线,表示人从坡上滑下来,速度最快;画方格,表示士兵们在战场上打仗时身上穿得盔甲。可见孩子的潜意识中还是能发现音乐与线条的共通性的。第三次让幼儿倾听作品,我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

  这也是孩子较熟悉的欣赏方法。从让幼儿迁移原有经验,根据音乐性质自由想象表演,缩小范围至选择符合音乐性质的动物形象表演 , 告知幼儿作品名称《野蜂飞舞》,刺激幼儿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野蜂飞舞的动作。这是一个不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有助于不断引导幼儿在挑战中发挥主动性;同时,再一次的引导幼儿将音乐与动作进行了整合。第四次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倾听、欣赏音乐。意图创设一种与作品协调的,带有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让幼儿按音乐性质选择与之相似的游戏,并随音乐在“猜领袖”游戏中不断获得掩护、发现领袖的策略,从而更加深刻的体验音乐的紧张、快速性质。这样,既帮助幼儿发现游戏与音乐的共通性,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此节音乐欣赏活动,有成功的感动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在活动的最后,对于游戏策略的关注超越了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有偏离目标的倾向;活动中,如何将教师引导幼儿反省逐步转化为幼儿有意识的质疑与反省等等,值得我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反省与积累。

  《野蜂飞舞》音乐活动评析:

  此活动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此活动设计与组织中,我们看到教师主动将《纲要》中的理念,积极转化为教育行为,并落实在教学策略的把握中,充分发挥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活动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

  此活动教师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提出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第一条核心目标,将欣赏的形式手段及有利儿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具体表述在第2、3条中,使得重点明确,难点突出,为教学过程中有层次的实现目标,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2、 关注教学策略的体验性、整合性。

  教师将对音乐性质的欣赏贯穿始终,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提问,创设游戏的情景,设计易于儿童迁移已有经验的、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式,使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将对音乐的感受,欣赏中的体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的表现出来。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儿童在音乐欣赏中对所运用策略、方法的理解与感知,体现了教师善于利用、整合过程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通过以故事、出示图片的方式,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情绪,能用动作、表情、嗓音等表现音乐。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组织幼儿观看狮子王的图片及碟片。

  (二)材料的准备:图谱,录音,狮王、兔子、猴子、狐狸等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今天我们去森林玩游戏,高兴吗?

  2、调动幼儿生涯经验,激发兴趣。

  瞧,我是谁呀?你们喜欢狮子大王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学学它的声音和走路的样子。

  3、引导幼儿完全的听赏音乐第一遍,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狮子王的音乐,音乐中告知我们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吧。音乐中有谁?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呢?

  4、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今天老师跟你们讲一个关于狮子大王的故事。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请你们欣赏一首音乐,边听边想想,你听到了什么,有谁?它在干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呢?

  6、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分角色表演。

  你喜欢哪个动物就请带上它的头饰,(由幼儿自愿担任角色)边听音乐边玩游戏,教师参与领导。当听到狮子王出来的音乐就学它走路;当听到狮子王吼叫的音乐你们就学学它的动作和声音;当听到动物们出来的音乐你们就和狮子王一起跳舞;最后狮子王饿了,就把狐狸吃到肚子里。

  7、幼儿之间互换角色表演。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回家休息一会吧。

  附:森林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只听见风在不停的地刮、树在不停地摇。一群动物士兵出来站岗了。突然,远处传来嗵、嗵、嗵的脚步声,这是谁呀?原来是狮子大王来了。它踏着重重的脚步向前走着,走啊,走啊,绕过了四片树林,森林怎么没有一个动物。狮子大王很赌气,“啊呜”一声吼叫起来。它停下来又看看,周围还是没有动静。狮子大王更气了,一连叫了四声,并且一声比一声大。它的叫声终于被小动物们听到了,小白兔来了、小花猫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来了。狐狸听说动物们来了,它也赶来了。为了让狮子大王高兴它们一起跳舞玩游戏,森林一下变得热闹起来。这时狮子大王饿了,它张开大嘴把狡诈的狐狸一口吃掉了。

  教师评课记录: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有几个问题:

  1、对于音乐的欣赏时间不够,孩子对于音乐没很好的感受、理解便开始表演。

  2、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3、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为了便利,全班幼儿围坐成圆形,一开始我以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幼儿边听故事边创编狮王的模样、动物的不同心情(惧怕、高兴),幼儿能结合自身生涯创编出凶悍、强健、可怕的狮王样和发抖、躲藏、快跑、喊救命等惧怕样子以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等高兴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接下去的欣赏部分,我利用图形谱辅助幼儿了解音乐的构造和内容,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匹配音乐与故事情节,并自觉地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可以说《狮王》音乐引起了幼儿兴趣,幼儿表演音乐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情绪较兴奋,不少幼儿争做小指挥、扮演狮王与小动物。而创编环节又是较活泼的,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状况,我的语言显得很苍白了,只能提高声音稳固幼儿的情绪后才干继续下边环节,而且之前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感受不够,所以创编的效果不够好,狮王凶悍、可怕的形象表现得不够到位;在角色表演的时候,我十分强调随音乐表演,幼儿基本能听音乐进行自身扮演的角色表演,也有一些调皮鬼有点仁攀来疯,兴奋得把持不住情绪,我“盯住”后才慢慢注意跟上音乐,但角色的个性不分明,还是女孩子的表演较自主,能注意表演扮演的角色如小鸟、小兔、小猴、青蛙等,全部活动幼儿的情绪较活泼,教学效果受点影响。所以我感到第二教时活动开始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一定要到位,并且能有安静一点的环节会更好,有助于平息幼儿兴奋的情绪。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2、发展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感受力。

  3、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mp3、视频课件、“全家福”照片。

  2、知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幸福的体验。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轻音乐学小鸟飞入教室。

  2、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幼儿自由欣赏“全家福的照片”摄影展,激发幼儿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1)教师:“小朋友,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全家福照片展,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欣赏,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的?”教师和幼儿一同欣赏并讨论感受。

  (2)请几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全家福?”

  (3)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是幸福的家庭,瞧!他们的脸上笑咪咪的,充满了喜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得幸福吗?(教师演示动作)爱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包围着我们,让爱住我家!来,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表达爱的动作:让爱住我家!(请幼儿起立学动作)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1)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让我们轻轻的坐下,静静的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回忆着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情?(放音乐)

  (2)提问: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想到了爱就是爸爸的拥抱、妈妈的吻…,那么爱到底是什么?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边说边做出动作),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播放多媒体,分句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叫什么?他们的家里有谁?谁先唱的?(逐个回答)

  过渡语: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各自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小姐姐唱了些什么?

  (1)欣赏第一句(教师范唱):“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幼儿回答)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那你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玩些什么?(幼儿回答)是呀!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那爸爸妈妈认为的爱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2)欣赏第二句、第三句:“你听到爸爸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你看家务活这么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歌曲中妈妈唱到的忍耐,让我们觉得更舒服。那爸爸唱了些什么呢?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你的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爸爸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在外面拼命工作,也很辛苦,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全家人都会生活的平平安安的。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引导幼儿大声说出心中对爸爸妈妈的爱)

  师:“姐姐、爸爸和妈妈都把心中的爱唱了出来,让我们也跟着一起来唱一唱吧!(引导幼儿起立跟唱歌曲第一至三句。)姐姐、弟弟、爸爸和妈妈都爱这个家,爱呀天天伴随着他们,你们听——”(幼儿欣赏第四句一遍)

  (3)欣赏第四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一段音乐来表达我们的爱吧!”(放第四句音乐,幼儿表演第四句歌词。)

  3、完整欣赏。

  (1)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们除了可以用语言、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还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心中的爱,你知道哪些可以用来表达爱的动作呢?你的爸爸妈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呢?你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的爱呢?(请几名幼儿上前表现)请你把这些表达爱的动作传递给你身边的伙伴,传递给老师吧,让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来传递我们的爱吧!”

  (2)放音乐,幼儿跟随着音乐做爱的传递。

  (三)全家福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着深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而在我们大六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老师和阿姨就像你们的爸爸和妈妈,深爱着你们。我们在大六班这个大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你们觉得幸福吗?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份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呢?那就让我们把这一张张的全家福汇聚在一起,组成我们在六班的爱心全家福吧!”(放音乐,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贴在已布置好的爱心里。)

  (2)幼儿和老师一起拍全家福,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个月,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都上了一节观摩课,我上的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让爱住我家》。刚开始看到这篇教案,心里感觉很没底,最担心的是在活动中能否营造“爱”的氛围,如何让幼儿能真正地感受到爱。

  在试教完第一遍后,我从他们的表情(眼中含泪)、语言(想妈妈)中已经感觉到他们感受到了爱,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并有了些许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丰富中,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来表达爱。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这节课上下来,各个步骤到是挺清晰的,但在有些环节上却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特别是“将自己的爱通过动作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时,我虽然引导了幼儿做表达爱的动作,但却将这个环节的重点(传递“爱”)给忽略了,没有让幼儿明白“传递爱”的真正含义,有所欠缺。

  但我觉得我个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如何应对和转换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在语言方面还需要努力加强。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在这方面得到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1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但是传统音乐教学的难点是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性不强,幼儿难以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里提到的多感官通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等。其中听觉为主要通道,音乐欣赏当然强调以听为主,余者为辅助通道。各种辅助通道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运动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运动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随音乐做动作、唱歌、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开展一定情景性的游戏等方面。这是一种最常用而且最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辅助通道,让幼儿置身于音乐作品的角色情节中,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们引导幼儿玩小鱼和水草的游戏,通过游戏中水草舞蹈→小鱼跑来探望水草→水草继续生长→小鱼探望水草并与水草道别,水草收起枝条休息这样一个情节,让幼儿在随乐的动作中感受了曲中abab的段落结构,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

  视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视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用幼儿理解的图示与图谱表现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故事情节。

  在欣赏音乐作品《啄木鸟》时,我用四棵苹果树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我巧妙地用听音乐绘制心形树冠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的平稳、流畅,又用树干上的三个虫眼表现第二段音乐中跳跃的×××节奏,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帮助下更形象地感知了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在对曲子的把握上显得更为轻松了。

  语言知觉的运用

  语言知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恰当地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故事、儿歌进行烘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风格及艺术背景。

  如:聂耳的《金蛇狂舞》是一首情绪欢腾激越的乐曲,象征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b段音乐有明显的对答乐句,且“越说越短”越说越情绪高昂,使人联想起中国狮舞中狮子争绣球的场面。由于整个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在理解的时候我加入了诗歌《闹新春》,让幼儿在按节奏朗诵诗歌的同时,从儿歌的语言节奏中找到曲子所要展现的欢腾激越的乐曲结构。通过文学作品的辅助作用,有效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音乐享受。

  但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感官通道在音乐欣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研究。

  问题一:过分追求多感官通道运用,反而淡化了幼儿对音乐思想内涵的理解。

  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为了让幼儿感受曲中浓浓的热带海洋气息,我绘制了精美的海岛风光图,并将曲中的主要节奏巧妙地设计在椰子树里,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来欣赏图片。在此基础上,我还请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海边嬉戏的场景,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听音乐后的感受。原以为整个活动中视觉通道、运动觉通道、语言知觉通道都用上了,孩子对音乐的印象会很深,对音乐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会很好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对音乐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孩子都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玩海边的游戏了。”“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

  音乐欣赏中多种感官通道的运用不是“万能的钥匙”,还需要老师深刻理解音乐内涵,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只有结合了优秀作品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灵活把握各种感官参与的“度”,才能使各感官充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而感受音乐内涵,使幼儿在欣赏中提高对艺术感悟能力,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题二:感官通道运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对音乐自由的想象。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先听音乐播放了一段表现《水族馆》内容的录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录像里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接着我提示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是:“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为了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我追问道:“还有呢?谁有不一样的想法?”孩子们都茫然地看着我,继续重复刚才的答案。孩子们的思维全局限在了刚才观看的画面上、没有感受到乐曲中所表达的诡异、神秘意境。而当我把这段音乐无意间播放给了邻班的孩子听时,他们有的说“像是仙女来了”,有的说“这听着很黑”,有的说“像小蛇在追我”,还有的说“像在一个黑黑的山洞里”…

  对音乐的感受力反而高于实验组的幼儿。

  反思:

  我们要允许并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问题三:低幼阶段,多感官通道的运用使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不知所措。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欣赏《加沃特舞曲》时,我设计了小免子、大熊、小老鼠等形象引导幼儿听音乐按节奏在不同小动物的脚印上走,以表现曲中的不同段落节奏的不同和情趣。但操作时我发现孩子们手忙脚乱,眼睛跟不上小动物走的频率,往往听了音乐忘了模仿小动物走,而模仿了小动物走路则乐在其中,全然忘记了音乐的引导。在我“费尽心思”的引导下,他们的眼神困惑,手忙脚乱。整个活动孩子在表演,在模仿小动物,却一点也没有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反思:

  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对于低幼阶段的幼儿,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以上只是我运用多感官通道参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中的几点疑惑和反思,为的是更好地让幼儿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让音乐欣赏教学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快乐之源!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2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三、表演形式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可以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欣赏这课之前,首先轻声播放《我爱我的家乡》并和学生互动,问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音乐和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含蓄,深情,真挚”的情感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欣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天生活泼,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不可能整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根据学生以上这些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他们把听到的音乐和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4

  由于本课是一节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龟兔赛跑》这部作品的篇幅较长,涉及的音乐知识也较多,而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欣赏能力。无论在导入、欣赏还是在为《新龟兔赛跑》故事配乐中,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摒弃旧观念,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们带入到所创设的音乐意境,激发了学生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发展。

  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音乐欣赏表演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想象,都有很好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通过生动的动画课件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使这堂欣赏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以往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主动地欣赏音乐的热情。本课所欣赏的是管弦乐曲,如以文字介绍,既讲不清楚,又不能真正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则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很轻松、很直观地感受乐器发音特点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音乐配合的实践中,能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能够做到视听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处于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气氛、环境中,很快与之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5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3-14

音乐欣赏教学心得体会12-17

音乐欣赏教案04-28

《化蝶》音乐欣赏教案12-18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03-15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03-16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