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0 11:28: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

  新课程启动后,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决定组织一次高一新课程历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由武汉市第12中学的刘芃老师主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笔者和当时在美国的汪学毅老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寻找材料、设计问题,试图以“材料·问题”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为了试验教学设计能否在一堂课内完成,20xx年10月7日,刘汝明在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高一年级进行了试教,并帮助完善了教学设计。20xx年10月16日,刘芃老师在本校高一(3)班为全市高一历史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得到参与者的肯定和赞许。20xx年7月19日,应人教社的邀请,刘芃赴重庆在“新教材培训会”上进行了展示教学。本文在重庆教学实录基础上整理、反思而成。

  高中新课程教学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解释为主要形式、以意义构建为目的,关注教学资源的拓展,强调文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重视教科书知识结构建构,更注重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改善课堂提问是新课程教学绕不过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课堂提问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关系。

  本文结合《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人教版必修Ⅰ)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依据“课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时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乃史条件;知道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希腊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课前下发了“导学提纲”,为学生提供图片、表格和材料,预设了课堂提问,如下:

  (1)观察图一,上海世博会希腊馆。图片给大家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2)图二是希腊三维地形模型图,图三是希腊的卫星地图。从这两张图中,得到关于希腊的哪些信息?

  (3)这样的地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1)(2)是要学生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图片信息很集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取,也能够直观理解教科书上“多山、山势陡峭、有很多小的岛屿”,“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了新兴工商业阶层”等内容。但问题(3)没有针对性,没有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问题看上去很开放,其实不能调动学生思考。地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朝哪个方向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有的学生思考的方向和回答与本课内容相差较远。

  材料一希腊半岛上多山,许多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贯穿半岛……由于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对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4)POLIS(波利斯)就是城邦的意思。材料一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5)请同学们读教科书第22页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几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城邦”?什么是公民?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20~30万。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三……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6)根据材料二、三,找出描述城邦特征的几个关键词。

  (7)城邦的这些特点,对公民的政治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山坡却适宜栽植荀萄、橄榄,发展园艺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五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达,反过来对希腊各殖民地城邦和本土诸国的经济,又产生巨大影响。它使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为商品货币经济。

  一一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8)阅读材料四、五及教科书第23页“历史纵横”,概括古希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9)这样的经济生活,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联系呢?

  (10)如果我用1只鸡来换你1头羊,你愿意吗?为什么不换呢?如果我用50只来换呢?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11)商品交换的这些原则,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

  (4)到(7)涉及城邦特点,学生能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解答。说明材料一至五这种“还原”式的情景创设,学生很适应。但是问题(5)前半部分要求概括什么是城邦,展示过材料二三后,问题(6)又要求找出描述城邦的关键词,这个设计不太合理,反复对学生提出要求有些浪费时间,应该合并提问,或重新设计提问,增强提问的效率。(5)的后半部分要求根据教材概括什么是公民,公民概念在材料里没有体现,之后的问题(15)(16)却集中涉及,放在(5)没有呼应,对学生来说也不能算有效问题。问题(7)对应的材料体现了城邦的独立性,要求据此回答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材料似有不足。

  问题(9)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水平。问题(10)(11)中,学生得出“商品交换需要自由、公平、协商”的结论,是基于政治学科知识,只是按预设概括并接受一些条款式的结论:商品交换中的平等观念为民主政治产生准备了社会思想条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改变了社会政治力量;城邦的出现有了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域狭小使公民能广泛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继承了原始社会的民主平等观念等。然而“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也存在物物交换,为什么没有产生民主政治而古代希腊却产生了直接民主政治”?“自然地理条件到底在民主政治产生中有多大的作用”?这些问题和疑虑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心中消失。尽管学生很“热闹”地参与了“解析”,但问题(9)(10)(11)的程式化和线性分析解释,学生的思考没有办法复杂起来。教师应有所补充。

  有学者研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社会中下层群众总体实力的加强,具体表现为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另一方面是国家财力的增长”。中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阶层和无地贫民,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受到贵族排斥和压制无权或少权;在经济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贫穷而困窘,他们要求推翻贵族政治,建立民主政体,构成了民主派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群众。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是他们总体实力加强的基本要素,随着这些要素的发展成熟,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贵族势力相对削弱,从而引起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促成民主政治的确立[l]。公元前5世纪,所有希腊公民处于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有大量空闲时间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公议是古希腊民主的核心”。因此,“自然经济是城邦存在的第一法则”。“对雅典人而言,城邦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载体,每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城邦,他们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私利甚至生命,并通过取消公民权来制裁漠视城邦利益的人”[2]。“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3]

  材料六新的致富机会和贵金属铸币的使用所促成的金钱贪欲,刺激了许多人作各种各样的冒险,或从事创造性的经济活动。一部分当政的土地贵族,利用权势取得了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贵族以外的工商业的富裕阶层,而他们是被摒除于政权之外的;这样,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各阶级实际力量的时比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和海外移民都造成了人力的不足,使得土地贵族难于掌握他们支配之下的人手。另一方面,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土地贵族的金钱贪欲,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平民群众的剥削。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12)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六和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协调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系?

  (13)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3页至2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项目

  梭伦时期

  克里斯提尼时期

  伯利克里时期

  公民大会

  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

  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四(五)百人大会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权力

  陪审法庭

  从10个部落中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

  其他规定

  (14)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是如何逐步削弱氏族贵族权利、扩大公民权利的?

  问题(12)(13)(14)较好地扣住教科书,学生参与的状况很好。这说明拓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的同时,不能完全抛开教科书。但是梭伦改革,实际上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材料六展示的种种社会矛盾,是梭伦改革的动因之一,也是促成民主发展的因素。之前的问题(9)(10)与此相关,材料不足,学生回答的不好。这里有一个材料设计问题,应使各问题有机结合,不能将就教材框架割裂问题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应有顺序、有层次,是对教材的重新整合。

  材料七人口结构与公民所占的比例图示

  (15)从材料七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16)是否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公民权?

  (17)雅典的民主是哪些人享有民主?雅典民主是否如伯利克里所说属于“全体人民”?

  材料八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

  (18)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阅读材料八,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这句话?

  (19)苏格拉底这样比喻想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九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谈及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法律禁止他们临战逃脱,不管遇到的敌人有多少;要求他们作战时坚如磐石,或者战胜敌人,或者死于敌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0)阅读材料九,指出希腊人在民主政治中奉行什么原则?

  材料十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美]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

  (21)阅读材料十,劳菲尔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22)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程序,在雅典已经存在。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当今哪些民主原则或程序起源于古希腊?

  学生对运用数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反应很积极。问题(17)到(22),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为学生思考和活动提供了纵深空间。这也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意义建构来预设的。学生能回答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说明有一定的随意性”,“管理国家也需要专业的人才”等结论。尽管学生还没学到当代西方民主,但还是通过知识积累,概括出“法律至上、公共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轮流执政、主权在民、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等,认识到现代民主政治(西方民主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与当代协商民主三种形态)中,仍然有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

  由于材料充分,学生能够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特别是问题(19),学生均能有话可说,较有效地转换了思考历史问题的角度。学生对这组问题的反应超出了老师的预期,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预设了很好的“接口”。

  民主制度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这里虽刻意避免让学生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所谓“局限性”“虚伪性”,强调用文明史观认识历史,避免发“后见之明”,但仍应当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和它如何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这条线索在学完此课后尚不明显,教师需要为学生理解从直接民主到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做些铺垫:从古代希腊开始,特别是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中世纪的思想巨人托马斯·阿奎那,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没有停止。由于雅典在伯罗奔尼撤战争中惨败,民主政治的缺点逐渐暴露,批评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批评大多来自上流社会,言论具有更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分析色彩。随着马其顿、罗马对希腊的征服,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衰落。君主制度合法化的理论代替了对民主的颂歌。“纵观古今人们对雅典民主制的态度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决定了人们对民主制的兴趣与价值评估”[4]。因此,学者在评价这一政体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理想的.政体;有产阶级眼中的雅典民主——民众暴政”[5]。“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6]。而这种直接民主最终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在代议制民主中,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并进行公共选择的概率骤减。议会辩论传承了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公议。这对英国、美国民主制建立影响巨大。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7]。不容置疑的是,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从提问的技术层面来说,本课包括观察类问题、回忆类问题、比较类问题、思辨类问题,试图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问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所学内容,而要关注并指导课堂对话和认知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合理的历史解释。问题(5)(6)(8)(12)至(16)“找出”“概括”“说明”“填写”“归纳”“得到”等词汇,规定了学生思考的行为。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考活动通过具体的动作完成,也扣住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问题。通过归纳民主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奠定了基础”“得以确立”“发展到顶峰”等结论。因此,材料拓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

  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不同,老师提示语的指向对学生的刺激与暗示是有区别的。记忆、理解、应用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本中什么地方”“还想到了什么”等句式。分析、评价、创造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请说出你的理由”“你是怎样知道的”“请解释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你的观点依据什么资料或史实”“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等句式。追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生成个性化的观点”[8](p46、50)。提问预设时,用好这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词,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预设学生的思考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反思的结论是:优化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堂有效提问应激发学生思维。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要注意:第一,要理清教科书的知识,注意问题之间符合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二,创设情景,应在课本知识的盲点处、学生理解难点处和史实不足处预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三,提问的指向要明确,针对学生的回答跟进的追问,即加工性问题或矫正性问题,要促进学生解释自己的回答;第四,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思辨性;第五,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论证观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学科思维方法和习惯。课堂有效提问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以上浅见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顾銮斋.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J].历史研究,1996(4).

  [2]禹露,郑进粘.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4).

  [3]蒋保.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J].历史研究,20xx(6).

  [4]魏凤莲,郭小凌.对近年来国外雅典民主制研究的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xx(4).

  [5]晏绍祥.从理想到暴政——古典时代希腊人的雅典民主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1).

  [6]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7]黄洋.民主政治诞生25的周年?——当代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研究[J].历史研究,20xx(6).

  [8][美]丹东尼奥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2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从这学期开始,我校全部实施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评价方式。作为老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一班车。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内容、形式上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我首先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改进。

  回忆起我在高中学习时期的历史课堂,那是一个在旧课程下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记记笔记,背背要点1、2、3条。我的脑海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老师讲解完整的知识结构下,按照细致的板书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我当时的认识是:历史=死记硬背。并且,背得还不好,就是记不住。今天想来,似乎没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们开的玩笑说法“一点不留的还给了老师”。相比之下,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动口。尽管,一开始,有些费时、费力,但是,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无论从语言表达,问题归纳,思考,与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这不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3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我上的是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之前在学校实习,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事先总会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我上的是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之前在学校实习,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事先总会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直害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所以一直紧张。我早三天前已备好课,自己在家练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真正站上讲台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难免的紧张让我语速很快,原本两分钟的`导课,我只用了四十秒,到说完第二大部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时,才上了十几分钟,接下来的内容我不得不去好好把握一下时间,到这个时候课堂气氛渐渐活跃,我之前的紧张也消退了。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时引导的欠妥,内容稍抽象,现在反思一下:

  1.板书。板书处理的不够好,稍显拥挤,太过细致,今后要注意详略。

  2. 时间。内容时间分配不合理,处理欠妥。

  3.与学生互动。多多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把握的还不是很清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今后还要多下功夫,不光是备教材,还要吃透教材。

  5.心态。紧张导致语速快,教态不是很自然,以后有机会要多锻炼。

  我尽最大努力想要做到脱稿,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尽可能的在旁边引导,限于自己水平,恳请王老师批评指正,多提意见。我以后多多学习,虚心请教,通过实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力求做到更好。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4

  一、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

  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5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教学反思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更正,能够更好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主要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反思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反思;有效性;针对性;评价

  在高中历史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便是教学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必须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

  一、在上课之前做好教学反思,能够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目的性不强,教学设计的时候连贯性也不够,计划性问题缺失,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师教学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目的,教学内容没有中心,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跑题,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老师也会过多地表述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没有重视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老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发现上节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的反馈,提高教学本身的针对性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对课堂反馈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会和学生进行互动或者交流,这就导致了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一定的完善,教学的针对性非常的差,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高也非常的缓慢。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课堂提问或者是进行小测试,这样,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会更加的及时,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之处开展教学,这样教学本身的针对性会大大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由于老师经历和个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区别,教学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只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接受,那么教学的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老师在教学完成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其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只有这样,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的优化。

  四、重视多元化评价,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比较主观,而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改变这种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地反馈老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老师更加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直观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老师必须虚心接受,绝对不能打击报复,这对自身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老师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能够帮助老师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发展需要的。

  参考文献:

  王子涵。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首都师范大学,20xx-05.

  葛振东。高中历史教学中图表的有效运用.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3)。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老师的备课对学情缺乏了解,学生的“惑”没解,学习成效不明显。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障碍,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就能真正达到解惑的目的。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调整教学内容,以学定教,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老师包办的越多,学生就越懒惰,学生的能力就越差。老师应该通盘考虑学习内容安排,设计学习的问题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质疑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精神开始。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7

  上课时检查学生作业:期中考试历史复习提纲。各个班发展不平衡,14班整体完成的最差,几乎所有男生都没有写,甚至有的同学连发的提纲都不见了,女生一小部分完成很好,还有一部分写了三分之二。怎么办?发火,宣泄心中的愤怒,可是于他们有用吗?这些男生大概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训斥、惩罚,我的发火对他们,尤其是对男生群体几乎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不能促使他们反省,并端正态度,发火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伤了教师身心,所以我调整情绪,笑着评价:“班上出现了多个白卷英雄,还有的同学和我捉迷藏,14班的男同学真是可爱啊。”然后对做的好的.女同学给予表扬,接着,便上课,给他们对提纲,引导他们在书中把重难点划出来,学生这时都非常认真,忙碌地写,划。教室里出现难得的热火朝天的学习场景。哎,这些学生,什么时候才能把学习转化为自主的行为呢?下了课后,我知道,课后要做的教育工作还很多呀。

  学生向我汇报,各科作业太多,根本来不及,教师都在黑板上写明:晚自习下课交作业。教师的心情很好理解,马上要期中考试,况且实行统考,考完后给教师排队,哪个教师甘心落后呢?都想趁最后几天时间让学生多复习自己教的学科,用什么办法抢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呢?布置作业无疑是最合适的方法了,虽然教师也承认考前布置大量的作业未必是有效的复习措施,但他们已顾及不到教学的有效性了。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8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过分依赖。

  3,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二、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本组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既是自我展示的机会,又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每次听课后,都在组内活动中进行评课,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形成。另外,年轻教师每周都认真地听师傅的课,基本做到“听一课上一课”,虚心请教.

  三、做到及时反思与总结。

  教学后及时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都有课堂反思,听课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反思,考试后则通过得各班优秀率、合格率、失分率等进行阶段性教学的反思,并在集备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大家的集体探讨,及时地调整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后即改”。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本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今后我们还会更加努力,将工作推到新高度.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9

  以问题导学、帮学促成效学生自主学习时,基本上是依托《同步与探究》,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是按照同步上的填空在课本上画画,对于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与整合。甚至有些学生不清楚知识点所考查的问题。于是本周我改变了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把知识点整合成问题呈献给学生,同时要求所有同学必须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并加强“将”对“兵”的.监督、帮扶作用,并要求展示时首先由C类学生展示。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向着目标进军,徘徊在学生间我看到“将”对其“兵”询问着解答情况,指点着做标记,依然记得王彦伟对孙清华说“郑成功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这就是对郑成功的评价,你在课本上画下来,在一边写上评价二字。”指点的多么到位,我甚是欣喜。这节课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了些,以至于预设的任务没完成。但是以问题导学、帮学让我深深感到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很有实效。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0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潜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潜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就应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务必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用心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好处。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资料,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能够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能够用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潜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简单,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就应用何种姿态应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状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1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2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改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

  (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内容,相互订正,上交。

  (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完成相关题目。

  (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帮互学解决问题。

  (5)交流展示(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问题。

  (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知识精华(方法、规律、疑难)。

  (7)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标进行达标练习,反馈矫正。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确保了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课上经过这“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大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提示、总结这样的.角色,不在时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在说话的声音,学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动的学习。现在上课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上课的时候女教师说的话很少,大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讨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等这教师直接给答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来的答案学生记得更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开放性的试题,学生也会答得顺风顺水。

  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3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潜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光、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透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务必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潜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此刻、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潜力。“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我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潜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透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一段时光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新闻记者引向新的高度。例如,在讲完世界历史第一册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789——1814年的法国》时,

  要求学生列图表分析英、美、法革命进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务必经历激烈、曲折、反复的斗争这一历史规律。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能够到达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潜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务必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务必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透过思考使教材资料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潜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能够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一样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潜力有用心好处。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忙自我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潜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资料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我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光、地点、资料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透过设疑,创设一种搞笑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明白《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我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资料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资料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务必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就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能够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资料;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资料;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资料。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忙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

  商品经济的大潮涤荡着传统观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我生存已经不是空洞的命题,而是现实社会的要求,我们就应把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潜力提高到培养现代人的高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较强的适应力。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4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一、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

  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述。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以后再叫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15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 历史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3-29

历史教学的反思01-20

历史教学反思02-02

历史的教学反思03-24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3-20

期末历史教学反思04-14

历史教学反思随笔04-14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04-06

有关历史的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