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地理中教学反思

地理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1 16:58: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中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中教学反思

地理中教学反思1

  【摘要】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地球表层这一巨大系统上的,具有区域跨度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地理学科不仅包含了自然地理科学中天文、地貌、大气、水等富有探索性的理科类知识,也包含了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布局、环境等较为抽象的理论化的文科类知识。如何突破这些重难点,是地理教师应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当今的信息技术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地理 运动 教学 中学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学生很好地引导到新课题上,跟随老师进入教学的意境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有关地理空间概念的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和画

  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是语言的描述和平面图的绘制,都较难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空间的概念。而此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电脑的三维立体动画,就可以方便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三维立体的地理事物,从而更清晰地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地理中教学反思2

  地理时事材料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电视、读报纸与杂志、听广播等方面。从信息资料的类型上,可归纳成以下几类:

  1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地理领域的新发现、新动向;

  3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方面有关地理的新材料。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一些时事材料是时代的要求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理教材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我们的课本内容却常常是数十年不变、相对稳定的,但课本中的许多地理适应信息却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地理课与其他各门课相比,有其独特性。由于不正常的升学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副课,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如在讲授天气与气候一节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课堂上结合天气预报的内容进行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生活、娱乐中去感知地理信息;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的现象,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这一事实,把西安晚报上“烤肉摊上的木炭从何而来?”这一追踪报道介入地理教学。如西安有30余个出售木炭的网点,一个点每月出售木炭10吨,木炭与木材的重量比是1/10,让同学们自己计算仅西安的烤肉摊每年烧掉的木材量。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

  恰当的插入时事材料,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从培养人才来说,更应对课本知识做必要的时事材料的补充。

  我国在哈尔滨建立的第一个垃圾供热站报道的插入,使学生在学习工业三废处理措施上,开阔了眼界,并使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而向学生补充介绍世界蓬勃发展的“硅谷”——如日本的`九州岛、美国的旧金山、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法国的安蒂波利斯、加拿大的渥太华、我国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从众多的例子中体会到新兴电子工业的布局取决于知识、技术、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等。

  及时补充时事材料,使德育教育更生动

  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的补充讲解,除了自然原因——厄尔尼诺现象;而人为原因:滥砍滥伐森林,造成长江流域85%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30万km2上升到56万km2);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湖泊面积数量锐减(如湖北的湖泊由50年代的1066个,减少到309个;湖泊面积也相应由8300km2减少到了2556km2),大大降低了分洪能力。这些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了掌握好水昌平衡原理和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由衷地感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材料,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娱乐过程中的事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中教学反思3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思维、质疑,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实现数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最终学会发展的目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情感投入,激发创造热情

  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意志、志向、毅力等创制性人格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得投入教学情感,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和态度,变被动学习过程为积极主动探索过程,变学好为好学,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积极主动的“做”与“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二、问题导学,发展创新思维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不会质疑,就不会有思考、不会有研究探索。强化问题意识与宏扬质疑精神是成功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教学的切入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令人深思,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答’,而提问的权利大多是教师,这就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应从学‘问’开始,而不是学‘答’。学‘问’应直面‘原始问题’。这是扬振宇教授取得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促使学生在勤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好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创新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如: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吗?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有无存在生命产生条件的星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井水不犯河水”等是否严密?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坡上发现有海生贝类化石,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探明有煤的分布?

  (2)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应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有同学质疑:那么在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日期为什么要减一天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首先应给予鼓励,然后经学生讨论后作答,千万不可打击其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例如:我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许多地表形态和构造的形成,以及在找矿、找水、找植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质疑:板块构造学说无懈可击吗?学完“温室效应”后,激发质疑:地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都是恶果吗?

  (4)提供学生质疑问难的时空。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环境、或受旧知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无法突破时,教师要留有思维质疑的余地。例如:今天的美国就准备造一个月球,那么,100亿年后,科技将会更加发达,人类是否可造一个太阳?或地球能否在浩瀚的宇宙中重新找到一颗恒星作“*山”呢?

  (5)为学生设置“愤”、“悱”情景。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愤”、“悱”情景,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行动。

  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的良好愿望,是学生创新品质的良好体现,我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没有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

  三、注重实用,达成创新目标

  注重实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会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进入信息社会,大量信息以图像数据形式出现,而地理图像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图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尤具现实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就十分广泛,比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塑料大棚的角度、楼高与楼距的比例等都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过程是重点。

地理中教学反思4

  新教材在初中的实施已有两年了,我做为老教材的最后一届的实施者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动态。当我拿到新教材七年级地理和八年级地理教材阅读后,深感新教材的新、活、动。每个章节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包括课后所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一系列的图片和资料展开的,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而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学生喜欢,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教材也明显地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这也正是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最大区别。如果按教材设计的内容来讲课,来带领学生去分析、归纳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能力固然可以提高。但是,如果要让学生自学,知识就显得空洞多了,同时,一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相应的基本知识而显得越来越差,造成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其结果仍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之上的,没有知识,何谈能力,况且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政治等学科于一身,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些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而书本知识的更新是缓慢的,如果让学生单丛书本上去获得有限的死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同时也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对培养有发展眼光的人才是不利的。为此,我经过认真地思考,认为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厚的、新鲜的知识,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去获取丰厚的地理信息,然后经过提炼加工,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还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激励,从而养成一种收集地理资料的好习惯。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开发课程资源。

  2、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指导他们怎样去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和书本知识相联系、来解决现实问题。

  3、组织学生针对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深刻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地理中教学反思5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习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习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术时,我们向学生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的变化,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Googleearth上找到家乡、找到学校,找到相关的信息,上传手中的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有用的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理解地理学习对生活的有用性,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大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着眼点并不仅仅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的课程给有创新意识、用心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地理中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行反思,最初出现在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反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同时结合教学经验反馈问题,并进行总结。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顾,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具体的细节部分,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时间一长,教学模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如果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过海陆面积与海陆分布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海陆分布,掌握海陆面积与比例,充分利用地图识别半岛、大陆、大洲、大洋、岛屿、海峡与海,通过地图就能掌握四大洋与七大洲的位置、名称与分布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绘图与解图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资料的要求。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水球还是地球”时,掌握海陆分布,然后再使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过双边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动画与图片等课件演示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在问题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应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

  2.及时做好课堂反思

  课堂教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传输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知识非常系统,其整合度非常高,通过课堂教学,老师就能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学反思就成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授课时,老师应注意到学生的精力是否集中?其兴趣点在哪里?然后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海陆的变迁》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层的分布原因,充分利用板块运动理论阐述地震与火山运动的规律与原因。该课也是对“大洋与大洲”的承接,此时,老师可以反思大洲与大洋一课中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大洲与大洋》一课中,老师利用地图展示的方法,发现学生的精力并不集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在讲述《海陆变迁》一课中,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阐述板块运动,同时这也是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时,在组织学生对南北方差异进行讨论时,不同小组的效果与进程业不同,有的小组很积极,提出大量问题,涉及领域较广,并且为此争论不休。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很多老师又会反思是否应该调整教学方法,事实上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教学目的已经达成。

地理中教学反思7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陶瓷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结合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预环保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参预环境打扫等,另外还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郊外远足、参观访问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调查对比,以及乡土地理环境、生态的调查,通过这些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是把环境科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事宜,因此,在地理课上选择教学内容是环境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的'难点。高中地理教材上许多内容都和环境教育有关,而现实中的许多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情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如农药的使用、氟利昂利用的兴衰、核能发电等),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课上进行环保教育必须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利害关系讲清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内容类似,虽然教学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密切,而且多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进行教学时根据所学科学原理和所掌握的材料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地理中教学反思8

  1.引言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最早出现在国外课堂教学中。主要过程是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回顾,然后做出反馈,针对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性意见,逐渐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课堂中运用教学反思的一般都是处在一线的中高级教师。他们能用敏锐的目光侦查出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有关教学理论科学地分析自身的问题,然后总结得出经验,并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分析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反思跟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反思有较大不同,不仅仅在于反思课堂的某一个方面,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仔细回顾和总结,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力争发现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3.1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3.2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频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4.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地理中教学反思9

  考试业已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反复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初二地理上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我们当地的生活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地图的应用》一课时,我用威海市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插图来分析应用地图的原理。再辅以教室里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尽管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信息技术的作用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用含金量较强的课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以大事半功倍之效。

  反思三: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海陆的变迁》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前搜集和制作的有关图像和图片,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反思四: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驭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充分的掌握与之有关、与之链接的本学科或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地理中教学反思10

  法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分析利弊得失,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学生通过与“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开始是怎样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弯路,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优;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相关技能,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扩大其思维的空间,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知识只有触及人的精神领域时,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发展智慧,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总结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学习了“台风”后,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有时对人们有害,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要辩证地看问题,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地理中教学反思11

  我从教已有十三年,我们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总是会问老师,“背”什么?“记”什么?难道我们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记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看起来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试就成绩平平?

  这么多年了,在自己的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在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两个字——能力。城市的小学还好些,师资力量比较好,确切的说是老师和学生们接触新东西的机会多,视野比较开阔,学生在家会有很多动手或者实践的机会,有些学生还能随家长一同去郊游,一块去全国各地旅游甚至有的学生还出了国,这是多么好的学习的机会啊,也可以给老师带回来很多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就不仅仅是“背”“记”老师给的东西,会自己探索新东西。而农村的学校就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新东西,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在他们的经历中,小学时,老师就是让他们“背”和“记”,那么升入初中,还是在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老师教的、给的东西背得很熟,没说过的自己就不会分析和回答了。试想一下,我们的'农村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学习上,比同龄的城市学生晚了2、3年的时间,初中老师才逐步的引导他们生成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表现在成绩上当然是平平。

  我们不能苛求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样,因为条件摆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我们的学生早日具备同龄人的能力而努力。

地理中教学反思12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以均分50分而告终。而八个班只有三个班均分超过50分。回顾这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颇有感慨。现对这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1)学生的基础差

  与往届的学生相比,这届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完全不学习型

  占有小部分比例,每班约为2---3人,这些人上课除了打瞌睡,就是双手抱在胸前,目光呆滞,一愣就是一节课。任你花言巧语还是天方夜谭,我则稳如泰山面不更色,心不跳。

  ②偶尔学习型

  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这部分人偶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但稍纵即逝,且不求甚解,没有追根求源的精神。即使有时会问老师题但问过拉倒,听不懂也就算了。

  ③半梦半醒型

  约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与初中没有学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乎视社会生活的恩赐;过分强调的.终极目标的相同,而乎视他们起跑线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个人认为,中考考600分的学生与考400分的学生学习同一套教材,面对的是同一张高考试卷,这对考400分的学生来讲,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

  同时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圈在教室里。每天有大量的作业。双休日和假期又被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包围。学生身体素质差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没有了。如我们在讲“天气”的时候,上课时我说:“气温降低了,天气会……”学生接下来说:“变暖。”再如我们讲到风向的时候,学生理解为向东边刮的就是东风。

  高一地理是高考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最难点,在高考中占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初学地理的人学习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在400分这一档次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难。上课学生听不懂,而教学内容又是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的。因而对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基本处于懵懂状态,收获百分之五十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的整体素质低

  洞察这届学生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好玩乐,怕吃苦,凡事我行我素,享受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怎么过。我也曾与几个学生交流过。我问他们:“你们将来打算干什么?”回答:“不知道”惊人的相似,可怕的惊人,难道这就是目前高考制度下塑造出来的国家栋梁?试想我们的国家没有高素质的人材吗?当然不是,但毕竟是少数人。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一批学生将来才是社会的主流,是生力军。难以想象一旦他们掌管了我们的国度,我们的社会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在这学期的教学方法上,我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但综合前边的因素,再加上这学期教学任务重,课时比往届又少了一课时,这些教学方法用在这届学生身上并不适用。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调整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难度。下学期我们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好。

地理中教学反思13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的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借助FLASH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

  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地理中教学反思14

  转眼间,已经过了5周,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新岗位的新老师来说,不得不对前一个月的地理教学进行一下反思。了解自己的教学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思考应该如何改正。

  在这一个月里,我重视地理教学的内容,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我还和他们聊一些地理常识的知识。在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同学们介绍、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他们对地理的热爱程度,使同学们对地理充满了兴趣。师生一起参加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重视地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还思考如何运用地理教具,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知识,不感觉到枯燥乏味。为了多了解学生和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我积极听老教师的课。这的'确帮助了我,让我知道学生哪里会有听不明白的,学生哪里会出错,怎样提问才能更大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动地位。

  但是,在这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我也逐渐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一、 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之间有偏差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提问和思考只占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还没有真正做到“问题为主线”,允许学生质疑,给学生留出质疑、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得知识,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对于这一问题的对策:保证教学目标的确立围绕学生,给学生质疑、思考留出时间,让学生“会学”知识。多讲授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 备课中备教学与备学生之间少衔接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讲的都是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通常是一个教案一节课,对于优等生,后进生没有区分度。他们在一节课中学习的是相同的知识,作业是同一张卷子,这就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

  对于这一问题的对策: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优等生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更高层次的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他们做完作业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多思考,多学习知识,让他们吃得饱。对于后进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他们先做会做的作业,有时间再做其他题目,或给他们时间多看书,要让他们把课上的基本知识消化了。

  我相信我的地理教学工作会在我的多多学习、多多反思中有进步的。积极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衡中教师。

地理中教学反思15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

  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地理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的教学反思02-19

地理教学反思02-07

地理教学反思总结11-24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4-20

【热】地理教学反思03-28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2-06

【荐】地理教学反思03-24

地理教学反思【精】03-25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