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5 18:58: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称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称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教学反思1

  《称象》的重点在于称象的过程.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我把烧杯当船,放在河里(透明的塑料盒),把大象(8只大砝码粘在大象图的后面)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红色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只只法码),石头一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把船上的'石头拿下来称一称.把石头重量加来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在一堂课上抓住文中的重点:称象过程,通过实验演示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在观察称象的过程中,找到冲称象的合量性和科学性.学生观看实验演示时的一边串问号,都在演示成功后一一化解。

称象教学反思2

  最近,我准备了《称象》一课为教研课,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二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沿”,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二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三、引导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齐读课文,问:“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课文是用哪句话写的?”学生立刻找到了相关句子读了出来。随后,我又带领大家一边用问题引出下文,一边朗读。 “大臣们看了这头大象有什么表现?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问了什么?听了曹操的问题后,官员们又怎么样接着议论?他们议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具体是什么?曹聪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又说了什么?……”然后,我一边梳理学生的问题,一边指导朗读,学生既解决了问题、理解到了课文,又学会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请一个学生把本段读个大家听,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曹聪方法的四句话的小黑板,请全班齐读,再一次了解曹聪的方法。读完后顺势请生标出曹聪共用了几句话说清楚了他的方法。再接着逐句讲解,并分句演示课件。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短语概括称象的步骤。分句讲解完之后,再次连续演示课件,使学生对曹聪称象的方法有一个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补充、找出表示顺序的字词,为学生练习复述这一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能够顺利突破难点,多媒体可件可帮了我不小的忙。

  四、总结主题,结合实际,恰当拓展,发散思维。

  在学生理解了重点的基础上,我反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在曹聪几岁的时候?”引出重点段落中的第一句话“曹操的儿子曹聪才七岁”,请全班齐读后,反问:学到这里,你想到曹聪说点什么?引出主题:动脑筋。

  “你们和曹聪一样聪明,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的好方法呢?”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可以把大象赶到跷跷板上去”,有的说“可以赶进水池里”,“赶上汽车,看它能把汽车的轮胎压扁多少”……听到孩子们说着各式各样的他们自己的称象的方法,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思维火花正在开放。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去,所以我反问学生“你们觉得曹聪的称象方法在当时的条件下,好吗?”他们都说好,我立即抓住他们的回答“感兴趣的孩子回家后可以找一些东西来试验一下,看看这样做,是不是真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来”。这样就恰到好处地把教学内容延伸到了课外。

称象教学反思3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称象教学反思4

  今天我执教了《曹冲称象》一课。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读什么,怎么读。

  指导朗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的这节课却只重视了“读什么”,忽略了“怎么读”,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例如: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可这么读的目的在哪里呢?显然学生读书是盲无目的的。原因就是我缺乏了对学生“怎么读”的指导。课后我对这部分内容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进行了思考: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议论”的语气,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对“议论”一词的理解。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才会对朗读有兴趣,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二、悟什么,怎么悟。

  “悟什么”就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明白道理,爱到启发。也就是教学的情感目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我在这节课上的拓展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三、练什么,怎么练。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却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称象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一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反思二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起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不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

称象教学反思6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

  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记“曹、底、岁、站”等生字,看图识记“称、杆、秤”,偏旁识记“柱”等方法认读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才、直、议论、果然”等词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在课堂的结尾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类文链接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块的方法,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称象教学反思7

  《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但是,这次的课上,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位“赛曹冲”。

  教学中,我在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一个建议:“曹冲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我们班中有不少孩子平时特别爱观察,现在你们就动动脑筋,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比曹冲还好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师热闹起来,读书的,看图的,跑到讲台做实验的,讨论的,反驳的……真像一锅煮沸的开水。我则静待佳音。

  一会儿,几名同学就大叫起来,提出他们的'新方法:曹冲称象时,用石头代替大象,方法的确很巧妙,但是,士兵们太费劲了,因为他们必须得一块一块地搬,既费时又费力,太辛苦!我们想的办法是直接让人来代替大象,让曹操官员们甚至士兵们都上船,当水面即将接近船上划线处时,让曹冲或其他小孩代替更小的石头,这样,既省时,又省事,官员们还亲自参与了实验,体会了其中的乐趣,真是一石三鸟!

  说得真好!我暗暗佩服。“赛曹冲”真是当之无愧。课后与众老师谈及此事,都说:“现在的孩子,只要引导正确,个个都比古代的强呀!只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呀,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孩子们个个都会成为“赛曹冲”。

称象教学反思8

  《称象》这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办法好在哪里?学生未必真正了解,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第四小节,理解称象方法的巧妙之处。我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称象过程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上花大力气进行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通过找句,对比官员们的方法,体会了方法的精妙,理解较透彻。但整个环节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不多,仅以一个问题“称象方法好在哪里”来统领重点段的学习,轻视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妙词佳句的感悟、积累,显得操之过急。以至于设计中的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发挥不大,仅仅扮演了一个“演”的角色,而“示”的作用——帮助理解语言文字的功效荡然无存。学生虽能背诵该片断,也是由于读得多,读得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后的自然而然地识记。光注重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一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训练、积累相融合,多媒体的分步演示和文字的有机结合,观察画面与阅读理解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句和文章的内容。学生在了解了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之后,曹冲方法的巧妙之处不言而喻,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此时学生以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再让学生叙述称象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理解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元目标融合其中,靠的是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扎实的基本功。我将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

称象教学反思9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称象》,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提问:“这一课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吧。”孩子们开始认真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就有许多小手纷纷举起来了,这时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造一杆那样的称没有人能提得动 ,这时解修昌同学说:“为了称一个大象去砍一棵树,没有保护树木,这是在破坏环境,这种方法是不好的。”同学们情不自禁的给他鼓起了掌,我很高兴,没想到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这么强。

  再讲到第二种方法的`时候,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把大象宰了,送大象给曹操的那个人会不高兴的,曹操也会不高兴的,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会流血,也称不准确。当我提问到糜皓宇的时候,他站起来说:“古代的人太残忍了。”我当时心里一颤,紧接着追问道:“为什么?”他说:“大象也是有生命的,他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了称出它的重量,就把他杀了,大象听了也会伤心的。”全班同学都静了下来,霎时掌声响起来了。

  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

称象教学反思10

  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这学期在学习《称象》的时候,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体会到了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加了一个问题“曹冲是借鉴了官员们的方法想出称象办法来的。你能说出他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同学们立刻投入了寻找答案,讨论答案的过程中。很快有人说:“他根据造大秤这个办法把船当成了大秤!”马上有人补充道:“没有人提得起大秤,他就让水来托住船。”我听学生回答到了点上,马上补充说:“对,他利用了水的浮力!”这时的课堂上,学生们只能想到这些了,我又引导他们思考:“还有其他的吗?”教室经过了几秒钟的安静后,又从角落里传出了:“他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虽然这个声音是那么的不肯定,但是我知道她的答案正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我马上说:“你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难的问题。他正是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我又告诉他们:“说曹冲聪明是因为他会从别人的方法中得到启发。”这时,我突发灵感追问了一个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你要是曹冲,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这一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讨论达到了最高潮。“我可以不装石头,还得让人搬来搬去怪麻烦的。直接让人站上去不就行了吗?”“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学生说出的答案。“对,你很有概括性。”“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课下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

称象教学反思11

  一、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称象》。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自己反复钻研教材,了解教学要求,并认真设计教案,思索如何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上课一开始,我就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孟柳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我乘机导入:“你说得很好。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

  正当我提笔板书课题时,班长李安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她平时问题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这个问题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这时候说,不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吗?但随即又想:还是让他说出来吧,要不然他这一节课都不安稳。于是,我接着说:“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介绍吗?”她舒了一口气说:“你看他称石头多麻烦呀,要是把称石头换成称人的话,那指挥不就方便多了吗?”杨程浩话音未落,几个活跃分子也跟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称石头也可以,不过要用起重机吊石头;有的说把称石头换成称猪、羊等动物;还有的说用称车子的秤来称大象。我在一旁微笑着,等待这些孩子畅所欲言。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当同学们说完了他们的想法后,我问:“当时,大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能通过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大家根据我的问题开始了读书。到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笋,我真不知道点谁说好。刘雪峰着急了,自己站了起来:“老师,第一个官员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动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杆秤就要砍树,砍树是破坏环境的表现,没有了大树,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笑着说:“有道理,不过,合理地采伐木材还是可以的。”马上有人反驳:“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为了称一头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树,不行。”哎!看来平时我跟他们讲了太多绿化的重要性,他们真正跟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刘梓涵接着说:“老师,第二个官员的方法更不好。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本来就很高兴,带着官员们和儿子一起来观看,他怎么舍得宰杀大象呢?再说,大象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不能随便杀害的`。”不知谁大声总结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员这么不注意环保,环保意识也太差了。”“环保意识”这个词还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接触的,没想到他们记忆这么深刻。听了孩子们的意见,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就这样,我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时间“放手”给了孩子们。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第二节课开始,很多孩子都诧异了,因为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了水的水槽和一个方便盒,要求学生自备了一个玩具和许多小石子。我说:“老师有几点建议。首先,在小组内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读几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第三点,小组合作分工,边演示边叙述。”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叽哩呱啦地读课文,画的画,读的读,教室里挺热闹的。然后,他们就开始操作了。我边巡视边指导,观看每个小组的演示,倾听他们的叙述。还真不错,能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连最胆小的唐诗,在小组活动中也敢动手动口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时候,各个小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上场,毫不示弱。有的失败了,主动要求重来一次,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叙述。台下的学生欢声一片,掌声不断。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兴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课后,我布置了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称象的方法讲给别人听;(2)能否跳出课本,通过查阅课外书、咨询大人、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细查阅每个学生的方法,我以为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结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想法可多了。有人写道:把大象赶到盛满水的一个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会溢出来,再通过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这是初中的物理知识。我说:“你懂吗?”“我妈妈给我讲了,我现在懂了,我以后要学好水的浮力的知识。”我高兴地说:“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写着:用巨型机器人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问:“现在有这种机器人吗?”这孩子腼腆地笑着说:“将来我来发明。”多么自信呀!我真为他们高兴。讲故事的时候,杨程浩、张泽海等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时是老师难以预料的。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既紧扣教学要求,又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称象》这一课,《教参》建议两课时,我却花了四课时。在课的开始,如果我们阻止学生的发言,按着传统的方法,牵着学生的手走,也许两个课时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没有那样做,我“放手”了。学习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动手动口,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虽然花的时间长,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最初的探究意识,真正体现了课改发展学生个性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牵手”,必须“放手”。如果还是牵着学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又何谈什么课改呢?

  万事开头难。在开始“放手”的时候,学生也曾感到茫然,课堂一片混乱,但经过教师慢慢地牵引、培养,后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查资料、去讨论,去找同伴帮忙。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必须花时间去训练,没有花时间的探索,就没有探索意识的培养。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不容忽视。

称象教学反思12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小学生。好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

  就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以生为主,思辨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抛开了课前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步骤如下:1、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练说)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2、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曹冲称象的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小结: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生:动脑筋、想办法)

  追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a、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b、能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称象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秤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每一步。仿照曹冲秤象的`故事,动手做做小试验,把物体化整为零,看看能不能称出重量。

  对于词语的理解训练不到。教学时应注意读好关键词,可以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然后再读好句子。比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不停地”,“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中的“才”字可以换成“刚刚”“只有”。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果然”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积累词语,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称象教学反思14

  《称象》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主要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件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称象的起因经过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曹冲称象的办法,看着简单,其实这几句话所叙述的称象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比如,在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一段话,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然后还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位互相交流,并且让学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紧接着,我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及老师的配音,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曹冲称象的步骤。接下来,我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说一说步骤,同位再互相说一说,这样让学生真正把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掌握清楚,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

  最后,我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问题对有些学生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让学生想一想,再同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再全班交流。有的同学说,可以叫人站到船上,来代替石头;可以用铁块代替石头等等方法,看来我们的学生也是特别的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课后经过反思,我认为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应该留给学生在课下解决,这样能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

称象教学反思15

  《称象》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称象的过程,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演示曹冲称象的简笔画,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提出一个问题:“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我的话音刚落,孔博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很自信地说出了她的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让一些人站到船上去,然后称称这些人有多沉,大象就有多沉。”说得真不错!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用一种地秤,笔大象重的东西量也能称出来。”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用到现在的方法,就是现代版的小曹冲。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对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掌握的很牢。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思维得到了发散。

【称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称象》教学反思02-06

称象的教学反思04-14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2-21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2-15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02-05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1-12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4-04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4-02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