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1 17:37: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听听声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学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步骤。

  1、感受秋的声音―――首先从本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让学生感受秋雨声,从中让学生受到秋声的感染。

  2、寻找秋的声音―――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听一听秋的声音。

  3、展示秋的声音―――让学生把找到、听到的秋声模拟出来。

  4、说说秋的声音―――把自己找到、听到的秋声与教材中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说说自己听到的秋声。

  5、对话秋声―――学着书本上的样子自己写上几句。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注重语文学习多元的因素,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2

  学习本课时,我并没有直面新授内容。课前我浏览了课文,本课是一篇现代阅读诗,有趣也简单。于是教学本课的方法上并没有把本课当作要传授的新授内容,将后面“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作了新授的话题。出示教材图,尽情引导学生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插入了有关看图说话,写话的要求。比如,什么时间,天气怎样?(意在引导学生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什么地方?和谁去干什么?(把所看到的加以想象修饰语,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为了衔接新课,我在引导时,使用了现代诗句的形式,板书:

  秋天是一幅画

  红红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挂在枝头,

  洋洋洒洒

  时而碰头,时而私语

  它们在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

  听听,这是秋的话语。

  秋天是一首诗,

  一片片火红的枫叶,

  潇潇洒洒

  时而半空筋斗,时而落地打滚,

  听听,这是秋的甜言蜜语

  ……

  就这样,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我出示了阅读要求:1、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的声音?想想这些声音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特点,声音是因事物特点而定)2、秋的声音在哪里?3、文中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自己也来写写这样的诗。(这环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勾、画、批、写”等方式。)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在板书的同时,也对秋的迷人景象作了些感悟,并且重复多遍,有很多孩子也能像我一样,手舞足蹈了。我像获得了宝贝似的,看着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快乐。于是出示了第一小节诗,让学生仿照写一段。(学生完成不错的,我巡视了一圈,可以说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有个女孩写到:

  听听,

  春的声音,

  杨树拍拍手掌,

  “沙沙”

  是绿叶感谢大地的声音

  ……

  我见孩子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进入了角色。前面已经学过《秋天的雨》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修辞运用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趁热打铁”把“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于是出示了题目“我的秋天”

  这下教室里像热锅的蚂蚁,有孩子说:“我的秋天在校园里”接着“我的秋天在果园里”……我将学生说的一一板书。(一看明了,每句话都能成为一番景象的总句。只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实际+想象”就是一段优美的话。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河水,就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写。还可以鼓励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去写。)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40分钟左右每个孩子都能写上三段以上的习作,无论是从语言的组织,层次的构建都是成功的,也有用现代诗的形式写的,挺新颖的。

  如果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本课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本人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读与写”并联。

  一、阅读感悟写法,习作妙笔生花。本首诗歌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诗中写了两个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感觉到的声音,如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需要心领社会而不可闻的无形的声音,像文中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如何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亮点。

  首先要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的景,搜集类似于诗中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吹稻谷“哗啦啦”,梧桐树叶飘落“哗啦啦啦”,风吹枯枝“刷啦啦”……然后要选择好自己所要描写的声音,按本文的诗歌形式组织语言进行续写。(这环节本人在教学中,落到了实处,每个孩子都能写了,有几个孩子真写的好“学生作品内容略”)。最后要仔细阅读自己续写的诗歌,是否做到了内容美,有韵味。(这环节尽量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删改,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语文的快乐。)

  二、“读”是体现学习语文的快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如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呢?这是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针对本课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诗歌的特点所体现的就是节奏美,只有通过“读”“悟”去想象诗歌所展示的画面。从而体会秋天的美好。比如,诗的第5节,当读到“在每一片叶子里”可以想象落叶随风飞舞的美;读到“在每一朵小花上”可以想象在秋季开放的各种野花的鲜艳清香;读到“在每一滴汗水里”可以想象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及脸上所洋溢喜庆的笑容……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三、习作与仿写。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出示第一节诗(内容略)。点拨,把秋天风刮黄叶的“刷刷声拟人化为”黄叶道别的话音“一句话讲出了树叶与树的情意,多像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出示要求仿写,见前面学生作品为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上,根据教材的内容,文章的体裁选定自己的教学思想。根据话题定内容,根据内容定基调,有效实施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语文课要有读书声,每篇课文要有习作练习,哪怕是一段仿写,续写、依据内容写、日记等形式动笔练习方式,方能体现语文的快乐与实质。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3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实在也巧得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学生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孩子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就能很容易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

  因为本课是以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想表现、想表达,所以我在汇报词语时,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意思,然后趁机指导朗读句子。在练习读时采用单个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我又作了少数范读,由于对课文把握较熟,我范读时不少学生都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读时,学生就动情多了,由此看出我们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为了让学生在读时有灵感,我让学生在再读课文交流体会后开始和学生一起续写,学生看到我也开始了续写,积极性很高,都在动脑子想,越写越想写,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后来,我也将自已写的续写读给学生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学生听了都不约而同为我鼓起了掌,这时我竟也像喝了蜜似的很甜很甜!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4

  当秋天踩着落叶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时,课文里也是秋意飞扬了。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其中《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此美的课文怎样让孩子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抒发内心的诗意呢?课堂中我通过配乐示范朗读,情境表演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了课文内容,领略了诗歌的韵味,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想像: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模仿课文来美美地说说吧!孩子们思维犹如被点亮了一般,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姑娘飘飘洒洒,滴答滴答,是秋雨姑娘在弹奏着乐曲。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是催伙伴们快快冬眠的声音……当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似乎是意犹未尽。下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写《听听,春的声音》,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小诗写得也是诗意飞扬。

  听听,

  春的声音,

  春雨滴答滴答地下着,

  叫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听听,

  春的声音 ,

  河流在慢慢地流着,

  哗啦啦,哗啦啦,

  河流们争着要把冰拍碎。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从洞里钻出来,

  呱呱,呱呱,

  是青蛙们在齐声高唱。

  (金哲宇)

  听听,

  春的声音,

  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

  “嘣嘣”

  是万物复苏的话音。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鼓起大嘴巴,

  “呱呱”

  是和田野打招呼的歌韵。

  一朵朵小花开满山野,

  留给春天红红的足迹,

  一片片花瓣绽满枝头,

  送来一阵阵春天的香气。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在前两面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就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

  虽然最后的续写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但也已经产生了几篇佳作。我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6

  本课上课前在和其他老师讨论时,一致认为声音的“高低强弱”的认识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但又是学习重点。因为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大多数只停留在音量的大小上,即声音的“强弱”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能很好的认识声音的高低,我原准备到音乐器材室借电子琴,用电子琴的音来表示两个音的高低,用音量控制键来表示两个相同音的强弱。后来经音乐老师的指点,选择了双响筒。这种打击乐器与电子琴相比有两个好处。一是它有两个音,音的高低很明显,高音显的清脆响亮,低音显得浑厚低沉。二是在演示音的强弱的.时候,用控制敲击的力度的方式进行,比电子琴用音量键控制更为直观,更符合“音的强弱与敲击的力度有关”的结论。实际教学效果也表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我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音的高低强弱,突破了教学难点。而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节奏的强弱”“简谱中各音音高的比较”则很好的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铺垫。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7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享受秋天,引入课题。

  2、读读秋的声音,感受诗情。

  3、说一说,秋的声音

  4、写写,秋的声音,积淀语言。

  5、布置作业。抓住仿写诗歌,积淀语言这一点,放开手脚,引导激发学生的体验、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多,学生的想象没有放开手脚,所以仿写诗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略读课文时,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几点不足:

  一: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若在读的效度上再加点功夫,比如: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黄叶飘飞,读出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振动翅膀”的原因,读的层次性会更加明显。

  二:诗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一股精炼的美,富有无穷的想象,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如何学生体会诗歌在遣词造句的凝练,是我们都值得探究的话题,当然,可能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难了一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2

  《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如何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们生受了感染后,举手特别积极。例如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台阳同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

  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8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包括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现代诗等。《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在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琴声。”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9

  讲完《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让、我着实得感受到人是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的。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想展示你美妙的读书声吗?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话音刚落,孩子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老师我!老师我!生怕我不叫他们,一时间我还真不知道该叫谁好了。这时,我忽然感觉到一个角落没有举手,没有雀跃声。那是我们班的刘锦猛同学,他是一个有轻度发音障碍的孩子当我看见他时,他默默得坐在那,眼巴巴得看着同学们。看见我看他,马上避开了我的眼神。我想,他一定也很想读,可是没有勇气举手。于是我用商量的语气问他:刘锦猛同学,你能试着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看见我鼓励的目光,他似乎多了几分自信,很勉强地站起来读了第三小节,那声音里有胆怯。接着我引导同学们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他读课文的声音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更好了。他读得很流利我要向他学习。听他这样读,我仿佛听到了丰收的歌吟。孩子们带着鼓励性的评价,真的很让我感动,再看看刘锦猛同学,脸蛋红红的,羞涩中带着喜悦。你能再试着读一读吗?我再一次征求他,再试试,你肯定行!不知是谁小声说道。他的脸更红了,我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你真的行!他读懂了我的眼神,鼓足了勇气又读了一遍,这一次,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还很有感情。刚读完,小精灵赵野就第一个叫好,好!并带头鼓掌,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刘锦猛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感受着这份喜悦,因为孩子们相互鼓励的话语中,在成功的喜乐氛围中,孩子们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尽情地展示自己,此刻我和孩子们都忘情地走进了诗的'意境,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时隔不久,我在班级的悄悄话信箱里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很工整地写着: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从那以后,我敢在同学们面前读课文了,还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讲有趣的事了。多么令人感动的一段话呀,这正印证了那句话,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是对鼓励者最好的汇报。

  是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鼓励出效果,老师鼓励学生,学生更加勤奋,同学互相鼓励,可以共同进步。鼓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不经意间,哪怕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鼓励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吧!让鼓励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0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有适当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刚开的时候,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请学生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样的声音,以此来引起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刚才的声音分类,明白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为的声音。在研究声音时,需要用到一种新的仪器——音叉,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和测试乐器。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介绍使用音叉的方法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演示。接下来要通过音叉让学生明白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但是什么是高低什么是强弱很难通过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所以这是让我很头疼的一点。在第一个班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发现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和强,什么是低和弱,后来我就反思了一下,这两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真的很大,怎么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理解,声音有大有小,这和强弱对应;声音有尖锐和不尖锐,这和高低对应。于是,我先让他们区分出声音的大小与尖锐与否,再迁移到强弱高低上来,这次效果就比上一次好多了。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1

  这是我来到锦城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知道有同行专家来听课,感觉也比较紧张,虽然也上了不少公开课,也算是有自己的风格吧,比较清楚自己的思路和特点,但看到录像机还是不由得紧张。原本课前我反复看了教材,也看了整章的内容,因为这是声音这一章的第一节,它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有没有学生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声音,动手实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的描述。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课前我也仔细的做了构想,对整个流程把握了一下,我的初步构想就是让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缤纷多彩,能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依附于物体,离开了物体声音是不存在的,并且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高低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欲望。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有一个问题:关于声音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根据学生的反应,并没有做到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我的预想有很大的差别,我原以为学生会问出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可是却很少有问题,这是我认为本节课很失败的地方。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如果我们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样?意在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总体来说,我个人对这节课基本满意,只是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好,前面用的时间较长,后面呢有些仓促,而且在小结的时候过渡不是很自然,另外就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以后的工作,看来还应该在备课方面多做些努力,多思考。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2

  《听听,秋的声音》,一读题目,顿觉浓浓的秋情盈入心怀。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走进秋,走入诗的意境,我仿佛听到了《秋日私语》的琴声在缓缓奏响,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如何把秋天独特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到秋天美妙的声音,体会到诗歌遣词造句的韵味,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胸中的诗情,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

  首先,我借助多媒体,从视觉渲染入手,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品味秋天的的声音。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用这些美丽的画面和教师如诗一般的导言,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如诗如画的阅读环境。与学生共同走进声音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秋天的天是湛蓝的,万里无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的,皎洁如玉盘;秋天的树林是五彩缤纷的,黄叶飘飘,红叶似火,劲松苍翠,古柏更加郁郁葱葱……

  师: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是一个汇集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的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动听的声音,去品位浓浓的秋意。

  其次,我用音乐的美渲染诗歌的美,充分让学生享受着诗歌和音乐谐和的美。美丽的景物是静止的,但学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动听且丰富的。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秋天里各种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在配乐范读中,我配上了轻音乐,清新的音乐正符合诗歌的朗读基调,带给学生欣欣向荣的秋天。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最后,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看,学生的佳作:

  听听,

  秋的声音,

  小雨跳到树叶上,

  “滴答”

  是叶儿换衣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雨娃娃落到地上,

  “哗啦”,

  是大地给妈妈洗澡的声音。

  一棵棵大树果实累累,

  飘出一片片香味。

  一棵棵高粱鼓起小肚皮,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让我们去感受秋天,

  去闻秋天,去听秋天……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诗意的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开。想象能让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趟过历史的长河。只有通过想象,心灵才得以体验、思想才得以碰撞、精神才得以对话……

  我想“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3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为了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播放的时候我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学们生受了感染后,自己也非常地想读读试试。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和阳台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阳台阳台再见了,明天春天我还来。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的.。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我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来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振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刷,是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同学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是和鱼儿告别的话音。”“听听, 秋的声音, 鸟儿拍拍翅膀,是和大树告别的话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发挥了令人惊奇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同学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4

  这篇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能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仿写诗歌还不是很多。

  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韵味。而体会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语言写赞美秋天的诗文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教学环节分为六大块: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㈡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三读法

  ㈢将自学提示框里的话转化为本节课学习目标目标

  ㈣按三读法展开三轮先学后教,交流检测

  第一轮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词。比赛读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轮自读课文,勾画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诗句美在哪里?

  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那些有关秋天的落叶、蟋蟀、大雁、丰收等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为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帮助。

  ㈤拓展想象,升华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这一环节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然后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㈥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或《闻闻,秋的味道》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这几方面感受较深: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采用的情境教学法和想象阅读法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让学生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语文能力得到整体训练与提高。

  其次,品读1——3节诗,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接下来是说画面与感受,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节诗歌。这一环节,学生“以读为本、以读想象、以读悟情”。最后通过师生评议,个别读,比赛读,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点。

  第三,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仿照诗歌用最美的语言赞美秋天。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难点。虽然孩子们写出来的作品还很稚嫩,还需要推敲,但这种实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没有配上合适的音乐或示范带,没有出现朗读展示的高潮,没有体现好诗歌教学的特点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科版四上《科学》“声音”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0xx年3月29日

  教学地点:浙江省仙居县下各中心小学

  引领教师:胡志林(台州市书生小学)

  教学过程:

  师:你们是不是很喜欢做游戏?

  生:是

  (老师挑选了3位同学上讲台前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3位同学藏在讲台下,说一句话,让同学们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师:胡老师不太明白,你们看不见他们,怎么都能猜出他们是谁呢?

  生:听声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声音”(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听听这些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通过录音机播放,让学生听的声音有公鸡叫声、火车开动声、流水的声音、牛叫声、汽车喇叭声、枪声、人搏斗的声音、雨声)

  师:我们平时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生:刮风的声音

  师:你能学一下吗?

  (生模仿刮风的声音)

  师:谁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生:青蛙的叫声“呱呱”

  生:还有

  生:……

  师:平时听到的声音有很多,现在来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能听到哪些声音?

  (生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后汇报)

  生:读书声

  生:下雨声

  师:(指黑板)这么多的声音,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哪些声音是自然界发出的,哪些声音是人活动发出的?

  生:自然界发出的有:流水声、雨声、雷声、枪声

  生:枪声不是!

  师:那哪些是人活动发出的声音呢?

  生:读书声、搏斗声、枪声、汽车喇叭声

  生:还有火车声

  师:为什么呢?

  生:火车是人开的

  师:还有吗?

  生:还有枪声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那公鸡、青蛙、牛这些动物的叫声有归哪一类呢?

  生:归自然界发出的

  师:我们刚才听了这么多的声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的?

  生:不会!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同意这个观点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大家一致通过,认为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的。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些物体是不是都会发出声音?

  师:(举一实验盒让学生看)这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看一看。

  生:小铃铛

  生:还有橡皮筋

  师: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生:都是固体

  师: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固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会

  生:不会

  师:我们还是做一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是不是正确

  师:小铃铛,你们准备怎么做?

  生:摇一摇

  师:橡皮筋呢?

  生:弹一弹

  师:请各组从抽屉里拿出实验记录表,我们边做实验边记录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生:橡皮筋用手拨,它能发出声音。

  师:你是怎么拨,做给大家看看

  (生做实验演示)

  师:你在拨橡皮筋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橡皮筋变细了,变长了

  生:发出声音了

  生:声音不是很响

  师:大家仔细看,我们拨橡皮筋的时候,是不是拨了一下松开手后,橡皮筋就不动了?你们再做一遍

  (学生做拨橡皮筋的实验)

  生:不是

  师:那怎么样的呢?

  生:还在继续动的

  (学生继续汇报实验发现)

  生:小铃铛用手摇,能发出声音(学生边演示边说)

  生:塑料杯用手捏,能发出声音(学生边演示边说)

  师:那我们现在能说固体会发出声音了吗?

  生:能

  师:我们能说有些固体能发出声音。

  师:老师在你们桌上准备的材料中,除了固体材料外,还有什么?

  生:水

  师:水是……

  生:水是液体

  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能

  师:怎么验证?

  生:用吸管吹

  师:只能吹,可不能吸

  生:吸了脏的水会到嘴巴里去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手摇

  生:倒

  师:怎么倒

  生:用杯子舀起来,再倒到水槽中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用小棒搅拌

  师:(演示动作)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现在我们对照记录表2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边演示汇报)

  生:用吸管吹,水能发出声音。

  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发现许多泡泡。

  生:第2个实验用小棒搅拌,水也发出声音。

  师:这声音是怎样的?

  生:哗啦哗啦的

  生:我们发现倒水也能发出声音。

  生:倒的越高声音越响

  师:这真是新发现!

  师:那现在我们发现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能!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和液体能发出声音,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气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师:气体我们怎么研究呢?

  (老师演示实验“吹笔套”)

  (有些学生吹起了口哨)

  (学生实验“吹笔套”“捏塑料哨子”)

  生:气体也能发出声音!

  (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师:这些声音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知道

  师:这样吧,还是让我们做个游戏来研究吧。

  (1、请一同学上讲台蒙上眼睛做“分辨发声物体的方向”的游戏,发现这位同学不能分辨出方向,于是再请7位同学上讲台重新做“分辨发声物体的方向”的游戏。2、辨别声音远近的游戏。3、辨别声音大小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声音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有方向不同、远近不同、轻重不同

  师:声音的轻重不同就是声音的大小不同,声音轻也就是声音小,声音重就是……

  生:大

  师:声音除了方向、远近、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利用口琴吹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声音的高低不同”)

  师: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1:大小不同

  生2:远近不同

  生3:高低不同

  师:看来同学们对声音的高低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声音是高低不同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高低不同的声音。

  (用8个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敲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很惊讶!

  师:其实,我们回到家里,也可以用碗或玻璃杯做这个实验。我们做这个实验时思考一下:到底水量多的声音高还是水量少的声音高?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玻璃杯和水做成乐器演奏乐曲。大家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研究学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声音有方向不同、远近不同……

  生:我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生:我有意见,有的不会发出声音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灯泡

  师:物体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发出声音的,到底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出声音?这也就是我们下次科学课要研究的。

  师:现在我要考一考大家

  在小黑板上出示题目

  生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生2: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等不同。

  师:下课回去以后你准备做什么?

  生:我准备回去做敲碗的游戏

  师:准备怎么做

  生:碗里面水有多有少,再敲

  师:对了,等你们实验成功了,再告诉胡老师或你们的科学老师,好吗?

  生:好!

  下课。

  【反思与建议】

  这是我在“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中上的一节课。台州市教育局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名师送教”工程,举行“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台州市的小学、初中、高中的省市名师在台州市农村学校开设300多节示范课,向农村学校传经送宝。20xx年3月28日,台州市教育局在仙居县教育局八楼会议室举行了“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的启动仪式。3月29日,台州市小学、初中、高中的.各学科省市名师40余人分别到仙居下各、白塔等农村学校正式开示范课支教。小学科学学科市教育局选派台州市书生小学胡志林老师和路桥小学的郑灵亮老师参加支教,支教地点是仙居县下各小学。29日上午,小学科学组先由下各本校的王燕平教师执教《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由两位支教教师分别开设一节小学科学示范课。

  “听听声音”这节课,我在第一个活动“倾听周围的声音”中让学生先听同学的声音游戏引入,再听录音机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回忆并模仿平时听到的声音,静下心来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体验到声音是多样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在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听固体、液体和空气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在第三个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通过游戏使学生体会到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这节课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是:1、学生对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易混淆,学生搞不清楚声音轻重、响与不响是指大小呢还是指声音的高低;2、学生分辨声音的方向、远近也有一定的困难;3、对八个水量不同的玻璃杯能敲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很好奇,但究竟是水盛得多时声音高呢还是水盛的少时声音高听不出来。

  建议: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说明声音的高低、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音很响是指声音大不是声音高;用玻璃杯盛得水量不同,声音高低不同的实验中,老师们请注意:两只看起来大小一模一样的杯子,敲击空杯时声音的高低是不太相同的,有的高低相差很远。如果用这样的杯子去盛水,会影响学生得出“水盛得越多,声音越高;水盛得越少,声音越低”实验结论的。所以在给杯子盛水前老师要先敲敲空杯子的音高,要挑选空杯子时音高差不多的杯子盛水。盛水的量,有音乐经验的老师最好能在水杯上敲出音乐来,那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