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6 07:38: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碧螺春教学反思(精选4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碧螺春教学反思(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碧螺春教学反思(精选4篇)

  碧螺春教学反思1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为人师者都已熟知的观点,可是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从《碧螺春》一课的教学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教学中,不难发现,词语的理解由过去的教师简单的说教,转变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已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或有所疑惑,或跃跃欲试,或踊跃发言,或各抒己见。学生不再是等待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给予的东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究。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学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学习主人的地位得以凸显。

  合作的过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学生的心中有着自己的疑问,心中迫切希望解决它。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到了从学习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还不具备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东西。可以说,离开了这两个要素谈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学中,学生心中有着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他们想从伙伴那里得到帮助,这就有了合作的动力;通过合作,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也就证明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

  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激情的。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就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自己或同学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展开讨论。这时的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词语全部搞懂。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当他们从中获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时,他们的心中有着一种无以伦比的高兴和满足,这种心态下的学习,是洋溢着激情的。

  静心思考《碧螺春》一课的教学,我对合作学习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碧螺春教学反思2

  《碧螺春》是一篇散文,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原以为学生对这样的题材不感兴趣,没想到教学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总结有以下成功之处:

  首先,始终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触课文的语言。从初读时的自由朗读到理解课文时的默读再到感情朗读……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了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读出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其次,注重研读重点词句。如教学“清晨采茶图”时,引导学生抓住“银铃般的笑声、神采飞扬”等词语体会采茶姑娘的快乐;教学“入夜焙茶图”抓住几个动词感受茶手技艺的精湛,;教学“月夜品茶图”时,抓住沏茶和品茶的词语,感受那份意境。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情感。

  再次,一定程度上得借助于现代媒体,适时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如教学“清晨采茶图”时,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已经感受到茶园的美、采茶姑娘的美,但因为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我总感觉欠缺点东西。为此我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录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纷纷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我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受,水到渠成。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

  1、学生朗读时虽然入情但不够动情,我还要多进行朗读指导。

  2、焙茶,学生更不多见。尽管我播放焙茶手的炒茶录像,但学生的体会还不是特别到位。

  以上,是我教学《碧螺春》的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3

  初读《碧螺春》时,就被它那春日美丽的茶园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是那种对植物的绿情有独钟的人,同时,文中所描绘的月下品茶的惬意与悠闲,也是那么地令人向往——虽然我不是一个爱喝茶的人,但是那“碧绿清澈”的颜色,那扑鼻而来的清香,那“甜津津”的味道,那“叶芽伸展、茸毛轻舒”的姿态,又怎能不让人向往呢?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自然就把这两个方面,作为了授课的重点,可是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孩子们几乎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茶园,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对茶园有个清晰的印象,我从网上找了很多茶园景色的照片,然后经过认真的筛选,留下了自认为是能给孩子们以震撼感觉的照片,准备课上呈现给孩子们。事实证明,这些照片的出现,的确令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令他们的想象更加有灵性了。

  对于碧螺春制作的部分,我采取了:说说文字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看炒制碧螺春的视频,体会茶手技艺的高超——看炒制出来的“蜷曲成螺”的碧螺春的图片,体会“工艺茶”的名不虚传的步骤,带着孩子们边读边动手边体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品茶部分重点放在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的“品”上。当那一杯碧绿的碧螺春呈现在大屏幕上时,我看到有的孩子真的在深呼吸,我想他们是想闻一闻它的味道。教学至此,孩子们说出“在清香地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作为本课的一个拓展,我补充了一部分关于茶的知识。我是想让孩子们在文本之外,对茶文化有一个稍微深一层的接触,以便让他们用由此而激发出来的兴趣,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总体上来说,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感情朗读少了一些,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得到读的机会;由于是陌生的老师,课上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跃起来,不想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在课前,如果我和孩子们能有多一些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状况应该会有所改变。

  一节课结束了,但是不该结束的应该是我们的反思——有了不断地反思,才会有不断地进步!

  碧螺春教学反思4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应用也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使现代信息交互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因此,现代信息交互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运用交互技术势在必行,下面就本节课教学进行一下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6课《碧螺春》第二课时。

  2、在本课教学之前,农村学生对于茶还仅仅是一种“看过”的理解,对于有关茶的知识是少之又少,对于江南茶园更是从未见过。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前布置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搜集并了解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学生通过询问、网络等多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这些知识将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我就孩子们搜集图片及自己搜集视频制成课件,应用于本次教学过程中。

  3、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忆已学知识,在多媒体图片及老师创设的去碧螺春茶园游览的情境中,扮演导游,回忆上节课知识,回忆了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来历,学生们入情入境,进入文本,仿佛真到了江南一样。

  4、接着,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有图片有音乐伴奏,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朗读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5、接下来出示文字图片,学生感情朗读,勾画制茶时动作的词语,同桌讨论交流,再让孩子们结合图片模仿制茶时的繁忙情景,体会到茶手的勤劳、心灵手巧。

  6、最后播放一段制茶时的视频,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制茶的.工艺,对茶手那娴熟的炒茶技艺无比敬佩。

  总之,电子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写作时的意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兴趣,体现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节课我觉得十分成功。

【碧螺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碧螺春的教案02-26

《碧螺春》教案07-15

《碧螺春》教案范文08-26

《碧螺春》教案6篇03-06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的反思02-04

精选教学反思04-21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12-31

教学个人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