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6 04:11: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成功,确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高兴之后,我静下来反思课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室的心,也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

  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如下几点:

  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远的答案。

  根据这个学生的答案,每位同学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

  根据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确。

  交流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我的感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本课的反思可以概括为以几句:蹲,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活,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灵,灵活调节控制每个环节;个,凸现自己个性展现风格;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

  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平方米。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

  在学习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

  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

  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这比空洞的说教,牵强的附会的效果要好得多。

  思想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以数学教学过程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3

  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同学学习的“平安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同学: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干有胜利。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平安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 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同学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同学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动身,引导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外表,感知“物体的外表”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协助同学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同学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同学找找自身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资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同学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同学不只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同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同学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同学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同学内部认知矛盾的抵触,使同学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时激起同学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小朋友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同学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假如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同学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规范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同学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同学观察实物、操作丈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同学的学习目标,组织同学:摸一摸物体的外表,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只强化了同学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同学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资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4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然后教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5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同学生活实际,在同学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同学知识经验,符合同学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沛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同学充沛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外表的.大小;利用同学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同学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同学用1平方分米丈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同学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同学

  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充沛体验统一丈量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同学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同学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积,容易发生误会,并通过发明矛盾抵触,使同学明确要丈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让同学充沛地表示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同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同学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身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同学自身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同学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同学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同学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同学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同学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同学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描画身边的橡皮、尺子、硬币等物品,再涂一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渗透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学生在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积极性很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7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们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参与并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孩子们记忆才深刻。如果直接出示结果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没有真正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而且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无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孩子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最后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让孩子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首先,我让孩子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只凭看和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必须通过实践去证明猜测的正确与否。同时我让孩子们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学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直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1平方分米究竟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孩子们刚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我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结果孩子们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们探索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很容易的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孩子们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到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到了几点:

  1、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长度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有助与孩子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始终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孩子自己探索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容易的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8

  今天我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觉得本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二点:

  ①教学过程尊重同学的实际需求;

  ②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需求来自同学

  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充沛体验统一丈量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同学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同学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积,容易发生误会,并通过发明矛盾抵触,使同学明确要丈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有哪些呢?我不直接说明,让同学充沛地表示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同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同学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身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同学自身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同学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同学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同学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同学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同学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同学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比大小?你能举例说明。

  生1:声音可以比大小,老师讲话的声音比我的大。

  生2:物体可以比大小,××的身体比我大。

  生3:年龄可以比大小,爸爸的年龄比我大。

  生4:物体表面可以比大小,黑板表面比桌面大。

  师:其它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么样的呢?摸一摸自己两只手的背面,有没有大小?

  生:摸自己的两只手的背面,得出手背的面没有大小。

  师:摸一摸同桌同学手的背面,两人比较有没有大小?

  生:同桌同学相互摸对方手的背面,得出手背的面有大小。

  (二)体验感知,认识面积。

  (摸一摸各种物体的表面,比较大小,汇报。)

  生1:我摸了数学本的封面的.铅笔盒的表面,数学本的封面大,铅笔盒的表面小。

  生2:我摸了桌面,感觉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黑板面大。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的一个表面,描出它的图形,并涂成阴影部分。摸一摸它的大小,注意摸完整。(学生描出平面图形)

  师:你描出了什么图形,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我描出了自己的手掌。(边说边摸,下同)

  生2:我描出了一块橡皮。

  生3:我描出了一只三角尺。

  师:这些平面图形有没有大小?

  生齐答:有大小。

  师:请同桌之间比较一下描出图形的大小。(同桌比较)

  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1:还有正方形、长方形、圆。

  生2:有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你能指一指吗?(学生看图指点。)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数学上有一个专用名称,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面积。

  师:对,是它们的面积。面积是有大小的,请你选择一个物体的面,来表示一下胸卡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学生测量,汇报交流。)

  生1:大约有2块橡皮的大小。

  生2:不止的,大约3块橡皮的大小。

  师:你们的橡皮是怎么样的?举给大家看。

  生3:生1的橡皮大一些,生2的橡皮小一些。(大家表示同意)

  (还有许多同学展示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同样大小的胸卡表面,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表示呢?

  生1:橡皮是有大小的。

  生2:用来表示的物体本身的表面大小不一样。

  生3:最好用一个统一的物体表面来测量。

  师:是呀,数学上就是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准确测量的。你们听说过哪些面积单位?

  生1:听说过我家的面积是100多平方米。

  生2:听说过平方厘米。

  生3:我还知道有平方分米、平方千米。

  师:你们想先学哪个单位?

  多数生:先学习平方米。

  (三)合作交流,建构单位。

  师:1平方米有多大?你能估计一下吗?

  生1:我估计1平方米有1张课桌面那么大。

  生2:我认为和讲台桌的面差不多大。

  生3:老师,上次我爸爸要给我的房间买塑料地毯,我听他说要买18平方,这个平方是不是就是平方米啊?

  师:你真行,我们生活中常常把平方米简称为平方。(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纸边长是多少?测量一下,边长是多少?(学生测量边长。)

  生:这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师:摸一摸,感受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一生上台摸,其他摸空)

  师:估计一下,1平方米土地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生1:我想可以站8人。

  生

  2:我估计可以站9人,每排3人,站3排。

  师: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哪些同学愿意来站一站?(学生争先恐后上来,结果可以站10人。)

  师:估计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大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里的饭桌面的面积好象有1平方米。

  师: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合作测量、汇报。)

  生1:大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米。

  生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适宜用平方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生:我们的教室可以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

  师: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生1:教室是40平方米。

  生2:教室大约是50平方米。

  师:同学们真有眼力,我们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四)知识延伸。

  师:用平方米来测量橡皮的面积、书本面的面积方便吗?(同学们连连摇头)是呀,除了平方米,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0

  一、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过程,是“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二、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设计时,我分成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达到的目的

  1.活用教材,体现生活化。

  “面积”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到 “面积”的意义。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生活味和严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学习,本节课的组织活动主要有“感知面积、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尝试操作、学习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

  3.在比较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实破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时,借助之前学生得出的利用“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还是无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适时地让学生运用学龄、直观操作、合作探究。进而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比较中,真正感受和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的认识。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4.在操作中,渗透思想方法。

  《20xx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倡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如“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关注学习过程的探索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彰显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让我困惑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是否分成两课时来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我在备课时就感觉内容很多,也比较零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我觉得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表象,和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在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从物体的表面中抽出学生们很熟悉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继而自己感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又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操作,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在本节课中的两次小组合作就是为了这节课的两个重要概念展开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尤其在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用的时间更多,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从多种面积单位中选用比较常用的正方形作为单位更好。

  3、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是重点之一,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亲自看,并找一找生活中接近这些面积单位的表面,用学具去实际的量一量,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

  4、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从生活中发现从生活中提取。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问要测量橡皮的表面积、讲桌面的面积、地面的面积分别可采用哪些面积单位,使得学生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单位的用处,使得学有所用。

  5、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

  巩固练习先要让学生填单位名称,后又从小明小刚的日记中把面积单位进一步应用,还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一步区分,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充分,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还少欠火候,认识面积单位时可以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一些,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多选取一些事例,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02-09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4-01

面积教学反思02-2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03-1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04-22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02-04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2-25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04-16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