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01 16:57: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1

  新课程突出文明史观的地位,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也得到重视,但唯物史观的传统(正统)地位动摇了吗?传统史观与新史观的结合对很多年青教师来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离开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彻底抛弃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那我们的史学标准又是什么?难道神学史观、宿命论史观、英雄是史观、实用主义史观不会抬头?我们坚守的.意识形态阵地能放弃吗?

  如果专家能为教师编写一本史观理论方面的导向性书籍,教师认真地学习研究后,也许能够处理好唯物史观和新史观的关系。当然,我们需要和而不同的开放意识,关注现实的现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全球意识、辨证思维的历史意识、多元创新的发展意识、前车之鉴的成长意识和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但史学的灵魂(唯物史观)是不能模糊不清的,它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2

  新课改实践中求真务实,超越自我的批判精神从来都是教师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 。反思我们相对落后地区(其实差距很大)历史学科的教学,仍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

  反思一:重视史学理论的学习运用

  新课程突出文明史观的地位,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也得到重视,但唯物史观的传统(正统)地位动摇了吗?传统史观与新史观的结合对很多年青教师来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离开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彻底抛弃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那我们的史学标准又是什么?难道神学史观、宿命论史观、英雄是史观、实用主义史观不会抬头?我们坚守的意识形态阵地能放弃吗?如果专家能为教师编写一本史观理论方面的导向性书籍,教师认真地学习研究后,也许能够处理好唯物史观和新史观的关系 。当然,我们需要和而不同的开放意识,关注现实的现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全球意识、辨证思维的历史意识、多元创新的发展意识、前车之鉴的成长意识和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但史学的灵魂(唯物史观)是不能模糊不清的,它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反思二:整体把握课程资源,取舍有度

  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系统学习和指导,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粗浅,淡化其核心指导地位,往往抓住教材不放,并辅之以教辅资料,结果教学呆板,思路狭窄,拓展有限,没有深度 。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尤为关键,大到一个模块,小到一节课、一个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要特别重视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旧教材内容教师必须坚决放弃 。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必须吃透每节课的重、难点,拓展有度 。

  (3)不能死扣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历史高考命题的核心资源,但高考命题也会重视其他各类命题资源(历史类资源、历史题材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资源、非历史类资源),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正确理解高考题与教科书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要善于运用教师自身的人力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校本课程、互联网等课程资源 。

  (4)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师用书的引导作用,在教师自身经验和教学实际(学生基础)的有效结合中进行多种设计选择 。

  反思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引领着教学方法的新潮流 。作为教师首先要积极响应,至少掌握一两种新模式,关键还是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角色关系,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准确把握创新的课堂核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个性创新 。要客观辨证地审视传统教学法,讲授法至今仍然是非常好的最见教师功底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年青教师首先要运用好这一方法(多看百家讲坛,肯定受益匪浅),我们不应一说改革就六神无主,或者飘飘欲仙,必须脚踏实地,做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随便拿一个课件,照“件”宣读一节课,这样肯定不行,在课件资源十分丰富的条件下,必须注意两点:

  (1)学生的实际水平(地区差距);

  (2)取舍有度,切忌滥用课件,华而不实 。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创新,形成自己特色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

  反思四: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养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崇高人生理想 。要落实这些培养目标,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中要走出知识文化的狭隘圈子,站在文明的高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合理部分)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纠正多元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短视意识,不能看着学生成为道德成长中的“白眼狼” 。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中快乐成长 。要关注现实,在自我意识膨胀和性格脆弱的独生子女教育时代,培养坚强意志和合作精神尤为重要(事实上被忽视了),这是我们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忠诚是历史课程不变的真理,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8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09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4篇04-10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4篇)04-20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05-03

新课程教学反思02-14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04-29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2-30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03-19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