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4 11:16: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日月潭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教学反思合集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这些优美的词句值得品读和积累。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主要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写会生字;根据插图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四字词语的含义;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教学时,我采用由句到词再到字的顺序呈现生字,变换语境再现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了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胧”、形近字比较法记住了“绕”、换偏旁记住了“环”等。

  读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甚至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这些词语。

  课前的预设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并运用。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课堂上,学生在识记生字了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生字的巩固识记效果会好一些。

  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课堂上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经过—英雄降恶龙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

  “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今天这节课主要带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描写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风光的内容。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感知叠词

  《日月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像“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是学生感知叠词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词,让学生读准的基础上,概括出“叠词”这一概念;接着通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比如学生读“圆圆的太阳”,我适时评价:我好像看到了这太阳好圆呀等等,让学生感知到,叠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状、人的形态这一特点;最后,也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叠词是很有节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读

  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听范读,想画面,初步感知。接着,我运用多种方法逐句品读,使每个景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饱满起来。比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薄薄的雾”的画面及带来的感觉,或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这篇课文介绍的日月潭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特别的丰富,提供相关图片,补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感性积累不足的弊端,帮助学生实现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目标。最后,回归画面整体,通过学生的朗读把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呈现出来。

  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文字这一环节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没有走进这种情境中,所以学生也无法很投入,很难想象出画面。

日月潭教学反思5

  上星期三上午第三节,师傅来听了我的《日月潭》。虽然说是普通的听课,时间也比较紧张,但事先,我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备课,做课件,每件事情都做得一丝不苟的。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还在网上下载了日月潭的flah课件。

  课上完了,效果很不好,一篇优美的课文并没有让学生感兴趣,去认真读,学生关注的'最多的只是课件中美丽的图片,以及那小小的瑕疵,甚至为蒙蒙细雨的日月潭图片中那是小雨还是雪花争论不休。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这些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

  师傅对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并提了好多的修改意见。修改完我的设计之后,今天,我又在别的班上这一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堂课中,学生都沉浸在美丽的日月潭中。

  而这改变仅仅就因为改变了我的设计,我将原来分段学习改成用一条一起领略日月潭风光的主线串接。将那些不必要的课件全部删除,只用文字,让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读书领略那美丽的风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日月潭教学反思6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一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第一课时:不足: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日月潭教学反思7

  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天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因为它“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因为它有着别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学两课时的分割中,我是这样考虑的:第一课时在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关于日月潭的信息,比如“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湖中央的美丽小岛——光华岛,‘日潭’、‘月潭’名字的由来”等。第二课时围绕课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过“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来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美。

  【“碧绿”的感悟】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学生对“碧绿”一词发生了兴趣,理解也层层深入:

  (1)从“碧绿”读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

  (2)因为第1自然段中说“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而大树是绿色的,它的树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变得碧绿碧绿的。

  (3)它说“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别绿。

  【这个地方学生的发现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没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就这么过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再启发孩子往深处想想:水深跟“碧绿”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的解读】

  1、“仙境”:让孩子们充分自读,画一画美的句子后交流,第一个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写“蒙蒙细雨”的那句话,并对“仙境”作了解释,认为仙境就是脚踩白云,很美很美的。于是引导孩子比较细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们也能从“蒙蒙细雨”中体会到“仙境”的感觉。但在让孩子们美美地读这句话时,我非常随意地问了一句:你还读出了什么呢?

  2、“轻纱”:听完晓琪的一番话,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出这么一句话: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是如何体会的:

  我觉得“轻纱”这里也写得非常美,就像我们在《找春天》一课中讲到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细雨披上了一层轻纱,就变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样,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点评】

  孩子的体会做到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使日月潭的美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是我在备课中不曾预设的。本以为在“轻纱”的理解中,学生会联系到新娘的婚纱,但晓琪的回答真的让我惊讶,佩服之极,心中不由得冒出这样的念头:晓琪,我能有你,真是一种幸福!

  3、“清晨”“中午”不同的美:而后在体会日月潭不同时间段中的美时,孩子们的思维依然非常活跃。比如雨聆在理解“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时,她把日月潭比作了天上的银河,那“晨星”和“点点灯光”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般,这美也就不言而喻了。至于“中午”的美,孩子们也能感悟到日月潭不同于朦胧,而显现出来的清晰,从而也明白了“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反义词是“清清楚楚”。

  “把课堂留给学生,学生将还以精彩。”在最近的教学中,我更注重了备课,在环节设计中不再细腻,不再一环套一环,而是以版块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成,以生成促教学,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结构思路清晰,文字优美。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和传说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运用日月潭的传说,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兴趣。深刻理解“潭”字后齐读课题。

  2、认知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学习生字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运用课前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为什么早晨的景色是“隐隐约约”?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欢吗?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品读课文。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感觉有点紧张,书写不是很满意。课下需要加强书写练习。

  2、语速有点快,个别学生可能跟起来有点吃力。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教师话语有点多,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一、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

  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反思08-03

《日月潭》教学反思04-19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4-22

日月潭教学反思02-19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2-21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03-13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02-14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04-02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03-10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