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5 10:45:2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锦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内容与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进一步萌发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材料与环境创设】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提问: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从小实验中找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设疑: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1、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指导: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能否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提醒幼儿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重点提问: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重点指导: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要求: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2、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三、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我们再去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充分体验游戏与在音乐中感受自制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范例一个(在瓶子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2、歌曲《表情歌》音乐磁带,幼儿自己自制好的人手一个画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宝宝,各种操作材料(花生、黄豆、米粒、小石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宝宝”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以瓶子宝宝的口吻引入:

  师:“听说中一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想跟你们交朋友做游戏,我也很棒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瓶子,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和我交朋友吗?今天我还邀请来了许多好伙伴呢。”

  2、让幼儿和瓶子宝宝说悄悄话。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拿1个瓶子宝宝摇一摇,和瓶子宝宝说一句悄悄话吧!

  二、引导幼儿思考。

  1、出示会唱歌的“瓶子宝宝”让幼儿观察。

  2、师:“怎样让你们的瓶子宝宝也唱起歌来呀?”(引导幼儿想象出让“瓶子宝宝”唱歌的方法。)

  三、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黄豆、花生、米粒、小石块,小朋友自己也来动动手,想想办法也让你的瓶子宝宝唱起歌来,好吗?(利用视屏展示仪一一出示材料,让孩子了解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待会儿小朋友可以选择一样材料放进瓶子里试一试,盖上盖子,摇一摇,听一听;它唱出来的.歌声是怎样的?试好了以后,再换另一样材料试一试,听一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哪一种最响亮?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①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装不同材料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②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1、感受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瓶子宝宝会唱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呢?你在瓶子宝宝里面放了哪样材料,它唱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摇一摇瓶子宝宝。)

  2、小结:小朋友说得真棒,豆子发出来的声音很脆、很亮、最好听。花生发出来的声音较粗、较沉。米粒发出来的声音沙沙沙,较轻、较小声。小石块发出来的声音咚咚咚,最响。

  3、放《表情歌》音乐,为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会唱歌瓶子宝宝,那我们来为歌曲伴奏好不好?

  4、老师和幼儿一起手拿瓶子有节奏地打击为乐曲伴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熟悉了解狗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道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爱护小狗,饲养小狗时知道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 请家中饲养小狗的幼儿带1只小狗到幼儿园。

  2. 有关狗狗与人们生活关系的挂图(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狗狗》《能干的狗狗》)或者视频。

  3. 幼儿操作材料:《我们的好朋友—狗狗》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将小狗牵入活动室

  1.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看一看,它是谁呀?

  (二)引导幼儿观察狗的外形特征。

  1. 教师:你们喜欢小狗吗?它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述:小狗身上全是毛,毛茸茸的,小小的头,长长的身体有四条腿,后面还有一条尾巴。小狗还会汪汪地叫。

  (三)借助挂图或视频,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并了解狗的生活习性。

  1. 教师:我们来看看,视频里也有一只小狗,它长什么样?它的身体构造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

  2.师幼共同小结:狗尖尖的'耳朵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狗长长的鼻子能闻出气味,嗅觉灵敏;狗锋利的牙齿能咬坚硬的东西,它喜欢啃骨头。

  (四)了解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 教师:你们为什么喜欢狗狗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有特殊本领的狗狗? 它们还会帮人们做哪些事?(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讲述自己的已有经验)

  2. 通过视频,了解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幼共同小结:狗能帮人看门,会表演马戏,会帮人拉车、放牧、打猎、追捕坏人,还

  可以供大家欣赏呢。

  (五)引发幼儿关爱狗狗的情感。

  1. 教师:狗能帮助人们做那么多的事,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作为好朋友,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它呢?(给它喂食、洗澡、治病、定期注射疫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儿童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假发套、镜子每人一个,蜡笔、纸每人一份,关于头发的课件,年老者一位。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⑴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⑵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⑴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⑵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⑶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每天洗头

  ,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

  ⑴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⑵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大家猜猜这是谁?并请出这两名幼儿与照片上比一比。

  ⑶人的头发会不会变呢?请出一位老者,让幼儿看头发(花白色秃发)。

  ⑷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4、玩假发套

  ⑴出示几种不同式样的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⑵按幼儿意愿打扮,帮老者带假发套。比比:重点观察年老者带了假发套以后,变得怎样了?(年轻了、漂亮了……)

  5、延伸活动: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吹泡泡,追泡泡,玩跑跑的游戏中观察,发现,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尝试使用洗涤用品调制能吹出泡泡的水,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

  2、教师自备一杯肥皂水、吸管,幼儿每人一个小杯和一根吸管。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户外游戏“追泡泡”

  1、教师将幼儿带至户外,吹出一连串的泡泡,并鼓励幼儿自由地去追逐,去抓。

  2、引导幼儿一边抓泡泡,一边仔细观察。

  ——教师:这些泡泡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哪些颜色?抓住了吗?抓在手心里会怎样?

  二、尝试在清水中吹泡泡

  1、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和一杯清水,让幼儿在清水中吹泡泡。

  ——教师:吹泡泡的时候要往外吹,不能往里吸。

  2、引导幼儿观察吹泡泡的声音和吹出来的泡泡形态。

  ——教师:一边吹一边听,有什么声音?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学教师的样子蘸水吹泡泡,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不一样。

  ——教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你们吹不出泡泡呢?

  三、探索调制泡泡水

  1、师幼共同讨论,找到调制泡泡水的方法。

  ——教师: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清水变成泡泡水?

  2、请幼儿把自己选择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再用吸管试试调制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来。

  3、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泡泡的效果。

  四、游戏“泡泡飞呀飞”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自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更多特点。

  ——教师: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在阳光下又是什么颜色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绿色物品浸在水中是否会褪色的现象。

  2、能记录并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愿意参与实验,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五组绿色物品材料:绿布、绿绉纹纸、绿雪花片、绿开司米线、绿色蜡光纸。

  2、每人一张记录表、一只记录笔、一次性杯子及搅拌棒人手一份、一次性台布。

  3、每组一只大塑料桶作为盛水容器,一只小塑料盆,一只脸盆作为染缸,能吸水的白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绿色毛巾掉色的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件事就发生在刘老师家里。刘老师的爸爸有一天晚上用了一块绿色的新毛巾洗脸后,就去上班了。结果到了单位,单位里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他们说,刘老师爸爸的脸怎么变成了大花脸。脸上这儿绿一块、那儿绿一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2、请幼儿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绿色的物品。

  3、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绿色物品。

  二、绿色褪出来

  1、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一猜上面的五种绿色物品哪一样会掉色,哪一样不会掉色。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过程。

  师:那么,到底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猜对呢?我们可以实验一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过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五组绿色的材料,我们小朋友要轮流把五种绿色的材料做过来。首先用塑料杯盛小半杯水,再拿一个绿色材料放进水里,还可以用粗吸管来搅拌,看看绿色物品是否掉色。如果杯子里的`水变成了绿颜色,就表示这个绿色的物品是掉颜色的,那么我们就将绿颜色水倒进染缸里。如果水没有掉色,我们也将水倒进我们的染缸里。并且还要将结果记录下来,如果你发现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4、幼儿巡回操作并记录结果。

  5、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6、幼儿交流记录结果并验证:哪些物品会褪色。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不光今天这些绿色的物品会掉色,还有其它的绿色物品也会掉色,我们小朋友可以在家里试一试。特别是妈妈如果给我们小朋友买了绿色的衣服、毛巾,可要提醒妈妈先要放在水里浸一浸,将绿颜色掉到一点后,再晒干用。

  三、试试染绿布

  1、师:今天我们弄出了这么漂亮的绿色颜料,我们一起给自己做一块绿色的小手帕吧!

  2、幼儿染布,相互欣赏。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3、培养探索树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长风公园,观察过秋天时物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公园里的植物。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现在公园里的树和我们原来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你们刚刚看到了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没有变化的植物?他们是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不长叶子了呢?

  小结:原来公园里的.竹子、松树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三、小结

  1、原来公园里的松树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2、请你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落叶树和几棵常绿树。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4-17

中班科学教案反思02-03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11-11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11-26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12-10

中班科学教案:睡觉02-07

夏天中班科学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