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9 19:10: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实验知道水压与水深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透明大塑料瓶,盆,水,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出示一桶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水)水有些什么用途呢?(简单的让孩子说—下)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但是丁老师告诉你们阿,水还会变魔术呢!

  演示水压的小实验:(用保鲜袋套住手)小朋友们,现在这个袋子里有些什么?(老师的手)(提示幼儿说空气)诶,水要来给我们变个魔术,它要一下子就把这个袋子里的空气变走。(演示)为什么空气没有了?(介绍压力:因为水中有压力的关系)

  2、活动开始

  (1)师:猜猜看,在水里压力是一样大的吗?(告诉幼儿在水里压力是不一样大的,请幼儿上前感受一下)水压与水的深浅有关。那么水越深压力越大还是水越浅压力越大呢?

  师:你觉得你的手在水桶上面受到的力大还是在下面受到的力大?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实验一下。瓶子上有三个孔,往瓶里倒水,请你们观察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远?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近?请你们用线条的长短来表示水喷射的远近。

  (2)幼儿分组做实验。四人一组,共五组。一人记录、两人倒水、一人观察。

  (3)请幼儿做回中间,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发现,共同实验验证一下。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水越浅,压力越小。

  3、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再做做这个实验,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科学小知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

  (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

  (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

  (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白兔的主要外形特征和饮食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让幼儿产生喜欢小白兔、关心小白兔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两只。

  2、胡萝卜、青菜、水果、水各三份。

  3、音乐《小白兔》。

  4、小白兔耳朵、嘴巴、尾巴、眼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面:眼睛红,毛衣白,长长的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谜底:小白兔

  二、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们喜欢小兔吗?今天,周老师请来了两只可爱的小白兔,请你看一看,摸一摸!”

  2、请幼儿看小白兔,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特征。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兔子?”(白的)

  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体看上去有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

  4、提问:“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小白兔的眼睛其实是透明的,但它的眼睛里有很多红血丝,所以看上去眼睛是红颜色的。)

  5、提问:“小白兔的`嘴巴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叫做三瓣嘴”。

  三、观察小白兔的饮食习性。

  1、提问:“小兔喜欢吃什么?”(胡萝卜、青菜)“今天,周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食物。请你看一看,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2、出示实物:胡萝卜、青菜、香蕉、橘子、水。

  3、幼儿观察,讲述小白兔吃了什么?怎么吃的?

  4、小结:小兔喜欢吃青菜、喝水。

  四、听音乐,结束活动。

  “好了,小白兔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们和它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挖掘,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实物小白兔,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幼儿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通过近距离的实物接触,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小白兔的习性。教师对幼儿看到的知识加以提升、总结,重点介绍小白兔的突出特点,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和观念。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12活动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活动评析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水彩笔、纸屑及几种常见的生活材料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过程中体验纸屑“飞”起来的心动感觉,感知摩擦生电这种科学现象。让幼儿边玩边学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王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明确重难点,以及活动中的三个环节也是一目了然。

  二、目标表述明确

  操作性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也具有科学性,并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活动结构合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三)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长江的宏伟和壮美,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发热爱长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学用课件,视频《长江》。

  2.幼儿已经了解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拼图地图、地图涂色纸、大幅长江和省市图。

  4.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5.电脑5台,幼儿用课件《长江流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长江吗?你见过的长江是什么样了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走近长江,欣赏长江的风采吧。

  看,这就是长江!从高空往下看,长江是什么样的呀?(暂停)是呀,长江蜿蜒曲折,穿过崇山峻岭。长江水奔腾不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近处看,长江满面怎么样呀?(暂停,动作提示。)非常宽阔,真是一望无际。

  看长江水怎么样啦?长江水波涛汹涌,此起彼伏,非常有力量,有气势。来让我们也来学一学长江水此起彼伏的样子吧!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长江的风采,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小结:长江就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有6300多公里呢。它还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了长江两岸的人民。

  (评析:活动一开始,结合着《长江之歌》背景音乐的长江的视频,一下子就让幼儿走进了长江。在欣赏中,孩子们从高处、近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长江的风采,又通过说说、议议、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着长江的气势磅礴。这一环节有效地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长江。)

  (二)多种形式,了解长江流域。

  1.整体感知长江。

  教师: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呀?谁能指出来?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图上这是西面,这是东面,长江是怎么样流的呀?

  教师介绍:在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东部就比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长江就是从西流向东的。

  (3)长江从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长江的源头。那它的尽头在哪里呢?(原来长江流到这里就进入大海了,这就是长江的尽头。)是在哪个城市呢?(点击进入。)东方明珠塔 是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课件的使用,点击后放大长江流域,及鼠标放于长江上,长江闪烁等电教手段的参与,突出了整个长江流域,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长江。)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省市。

  教师:长江从源头流到尽头都流经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5台电脑,待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如果不认识字,可以点击上面的色块,电脑就会告诉你了。比一比谁找到的又多又正确。

  ① 幼儿自由分组探索。

  ② 幼儿交流。

  教师:你知道长江经过哪些地方呢?谁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川剧(游戏变脸)、云南:孔雀舞(学动作)、江西:庐山(回忆古诗)。

  师幼小结:长江经过了哪些省市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省市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评析:这一环节的自主学习中,老师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电脑学具,鼓励孩子借助电脑,在与电脑的交互与互动中去探索长江流域。活动中,他们几个人自由组合,在电脑前通过点击课件,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同时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动物、景色或文化的图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剧等,很受幼儿喜欢。在游戏变脸中,师幼一起在一声声“变”中不断地变化表情,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学习材料不仅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致,更便于孩子主动学习和记忆,让孩子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长江流域。)

  3.自选游戏,巩固理解。

  教师:那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里有三种材料,看,这是第一种材料,它比较容易一些,请你把这11个省市拼到中国地图上;这一种材料有一点难度,请你把五角星贴在这11个省市上;在这块布上有着长江,请小朋友将这些省市图在长江两岸摆一摆。可能有点难,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

  ①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② 幼儿检查,个别幼儿介绍。

  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摆对了吗?为自己欢呼一下。如果没有摆对的小朋友,在课后还可以再去摆一摆。

  (评析:在这一巩固环节中,三种富有层次和差异的材料:拼图长江流域、贴星长江流域;在画有长江图案的布匹上拼长江流域,为不同能力的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方式,因为是自主选择,所以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三)了解张家港与长江的关系。

  教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长江流域,那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在哪个位置上吗?

  1.标出张家港。

  教师:张家港属于江苏省,在长江的南边,离上海很近,我们用一个圆形来标出张家港的位置吧。

  教师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江滩,张家港就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

  2.长江对张家港的益处。

  教师:那长江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请小朋友到电脑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①幼儿相互交流。

  ②个别幼儿介绍。

  提问: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小结:我们张家港可离不开长江呀。长江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多彩。我们要不要感谢长江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长江——感谢你,长江!

  (评析:这里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孩子借助电脑了解了长江对张家港人的作用:我们饮用的长江水、食用的长江鲜、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丰富的长江水资源的灌溉,长江带给我们家乡的是繁荣、便利和幸福。在这些画面的渲染下,孩子们感恩长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出来,由此也自然真实地呼唤出“感谢长江”的感人话语。)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老消防车的新工作》是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中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引发了孩子对消防车的兴趣。他们开始收集、交流自己对消防车、消防知识的了解,为此,我们带着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并请消防员介绍他们感兴趣的装备。孩子们对消防车上的秘密知道得不少,感受到叔叔的勇敢,但是回来后,他们在照片上和活动录像上又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他们没有见过消防员灭火的真实场景,对叔叔自身的防护、他们的本领了解不够。我还注意到,在主题目标中提到:了解交通设施及其与人们的关系。我认为在此活动上可以迁移这个目标,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日益重视的消防安全宣传“四进”活动中,越来越关注对提高孩子对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培养他们的抗御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比较、讨论、共享中进一步激发对消防装备和消防员的秘密的兴趣。

  2.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积极的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的消防叔叔和他的装备一套、工具若干、幼儿的服装一套、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① 回忆上次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引出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询问

  (说明:1、 语言上和第三者的互动对幼儿更是一种挑战。2、由于消防车内部非常复杂,让幼儿寻找无疑存在一定障碍,如表述不清,时间上拖沓,专业性东西多。与他们生活范围联系不强。3、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产生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这种认知冲突可以在交流分享中整合提升他们的经验。)

  ② 并提出消防车上有那么多用具可以帮忙,那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2.感知讨论:

  ① 询问除了车上这些东西自己还要带东西吗?

  原来叔叔需要一些可以帮助他救人并且保护自己的东西,猜猜看哪些工具是叔叔需要的?要这个做什么用?

  (说明1、 选择5样东西比较适和幼儿,易于观察、比较。2、体现一种经验的连续性有效性。从提问到讨论,后一个活动成为前一个活动的递进。)

  ②消防服。(警铃想起)什么声音?这个铃声是在告诉叔叔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消防员和叔叔比赛穿衣服好吗?。

  (说明:1.具体形象的比赛让幼儿真实感受到消防叔叔的速度,自然产生一种敬佩。2.焦点集中,活动紧凑,孩子的兴趣更高。)

  ③想想为什么叔叔穿得这么快?

  我穿上消防服提问:我可以像叔叔一样救火出警了吗?我要带上什么?

  这些东西我都带好了可以去吗?你们上次看到叔叔训练些什么?

  (说明:1..对孩子发现答案的再现和肯定,消防服为何穿得那么快。2.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新受的东西让孩子反复体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体验观摩

  ① 看叔叔在做什么?

  ② :原来他们还要天天练本领,这样在救火时既能飞快地赶到着火的地方,又能救助别人,保护自己。你们想做消防员吗?

  (说明:1.对先前若干问题的回应。2.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感受消防叔叔的不寻常、不容易,激发孩子热爱叔叔的情感。)

  活动反思

  1.注重孩子的经验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活动内容的交流讨论都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组合为新的经验。在学习活动《消防叔叔了不起》之前,我们参观了消防队里的部分装备,孩子们对消防车和消防叔叔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消防员叔叔除了车上有救助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我防护的物品等。

  2.整个活动能注意多方面的整合,尤其是情感上的关爱、愉快体验;数概念的组合:数数叔叔一共要几样防护品、左边的`大大、中间的小黑、右边的小小;常识性的如水带的扁与粗的变化、工具的不同等。

  3.师生关系融和,互动自然,语言上比较幽默。整个活动孩子的注意集中,主动性很高。他们敢于提问,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4.学习活动中,层次清楚,环节紧扣,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他们对消防工具、穿衣比赛,观看录像的兴趣是极高的,说明这几个点抓得好,目标达成。

  活动不足

  随机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不够灵活。比如,活动中消防斧的安全性问题、叔叔需要的五样工具都是绑在皮带上的等我都可以提一提,纬度和触点再伸长些。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运水中感知水的明显特征,知道要节约用水。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能仔细观察各种工具运水的不同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水盆若干、玩水工具若干、毛巾、玩具小鸭、一段视频活动过程:

  一、运一运--师:今天啊徐老师请了一位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它是谁?和它打个招呼。

  --师:小鸭子最喜欢做什么呀?这里有一个游泳池,小鸭子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运点水。

  --师:瞧,这里有许多工具,你们认识吗?这个是什么?

  --师:你觉得哪个工具能运水?

  --师:请你们去运运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二、说一说--师:你刚才用什么工具去运水的?它能运水吗?请把它放到红色的框子里。有没有哪个玩具不能运水?请你把它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师:小朋友认为碗、杯子、瓶子能运水,漏勺和纱网不能运水,为什么啊?

  --师: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师:水除了可以让小鸭子洗澡,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看一看--师:这里还有一个小鸭子的动画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跟动画片里的小鸭子一样没有水用了,会怎么样?那么以后我们用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明白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乐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解放了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乐学。“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身体力行,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价值”,就是“结果”。

  此外,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总结提升经验,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并记录物体通过振动会发出声音。

  2、体验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动现象的有趣过程。

  活动准备:

  1、新年敲钟视频,一段优美的钢琴声,一段吵杂的声音、goldwave软件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绑在长方形一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记录表18份、笔18支

  4、汉字:声音、振动活动过程:

  一、视频“敲钟”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声音的话题。(材料准备:敲钟视频、汉字“声音”)

  1、看看说说视频内容

  2、小结:对了人们一敲,钟就会——发出声音,不敲,钟就没有声音。

  二、探索

  1:初步了解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及记录纸、笔)

  1、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出声音

  2、设疑猜想: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3、探索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2)操作前设想:怎样让以上材料发出声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记录要求:

  a.每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b.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

  (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a.大鼓:雪花片怎么样了?

  b.橡皮筋发什么了变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一敲,你会发现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样了?)。

  4、交流讨论:让哪些材料发出了声音?发现了什么?

  5、进一步感受振动后发出声音的状态:两两幼儿边打招呼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不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

  6、小结: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因为“振动”发出了声音,出示汉字“振动”。 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

  三、听生活中的声音,辨乐音和噪音(材料准备:钢琴声+吵杂声的音乐,goldwave软件)

  1、交流讨论怎样的声音好听?

  2、欣赏准备音乐,观察软件画面,说说看到的现象及感受。

  3、小结延伸:那些听上去舒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而有的声音太响了,听上去很刺耳,这样的声音叫噪音。回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是悦音,哪些是噪音?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游戏拓展三个环节。“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在最后的“游戏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游戏,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泡泡03-31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精品科学教案09-30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02-20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