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04-20 10:04: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2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2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2.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特别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辨别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朋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朋友,来玩个游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样呢?(转过来) (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认识

  1.看看讲讲 (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 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 下面啊,小朋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边是 ,我右边是 ---

  师: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习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 )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 )

  3.我们敬礼用右手 --(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 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 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朋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 如果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朋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平时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刚才我们在街上看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左与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 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 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 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 用教学软件“百数图” 依次演示。

  3.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 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 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

  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

  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

  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

  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

  (2)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3)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信息窗2”,“你说我讲”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5、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6、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二、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二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X名,5号车在X号车的后面,在X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XX。我去动物园,还有X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和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 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 + 6 = □ 3 + 55 = □

  / \ │ /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 + 40 = □ 70 + 27 = □

  / \ /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从小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谁能说说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咱们的发言了,(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

  【评析:身体的变化是儿童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换牙又是本阶段的孩子必经的一件事,这样从学生最切身的体验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兴趣盎然!为了把学生发展的思维暂时收拢,并且保证兴趣不减,课中引入了大头儿子,这样不到1分钟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思维的融合贯通!于是把焦点集中在了对换牙的讨论上,同时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5

  活动一:认识我的前后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面、后面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吗?

  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三)班43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后(板书)

  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好像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他说的对吗?那什么是前?什么是后?

  师: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

  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面向窗户,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想像一下,如果面向走廊,你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听的小朋友就是小评委,听伙伴说完后还要评一评。

  活动二:排队买票

  过程: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

  1、上课前,笑笑向我透露一个消息,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她作为一个记者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现在她正在排队买票呢。(电脑出示)

  2、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3、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同桌互说)

  4、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你的同桌说的对吗?在说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活动三:按要求做动作

  1、那我们也要进场了,为了方便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编号,按顺序第一排1号,第二排2号依此类推。

  2、教师讲解规则教师要哪些人起立,那些人要迅速起立,做得又好又快的'可得到红花。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生复述。

  师:—同学小耳朵灵

  3、活动开始:①2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②5号后面的同学拍拍手。③3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④1号后面的同学跺跺脚。⑤2号后面4号前下、面的同学请起立。3号后面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⑦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

  活动四:百米赛跑

  过程: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

  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nhb

  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两人说一说。

  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你还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

  活动五:卡丁车赛

  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前后位置与顺序。

  1、紧张的百米赛跑刚刚结束,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准备进行现场报道。忽然信号不好,没有画面了。真遗憾,我们没办法看到比赛。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没关系,笑笑用手机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小朋友听仔细: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4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是4号车。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片摆出比赛的画面吗?

  3、四人一组摆图片(其中一组在黑板摆)

  4、反馈交流

  5、回答几个问题:1号车是第XXX名,4号车在XXX号车的后面,在XXX号车的前面。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六:机动(数车的辆数,动画出现)

  活动总结: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本领?

  2、现在应用我们所学“前后”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

  (1)我的前面是你,你的前面也是我;

  (2)我的后面是你,你的后面也是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6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7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8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加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面小旗子,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些小红旗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旗子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做手工。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展示主题图)

  (1) 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把两组物体(或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先走来1个同学,手中举着1只红纸鹤,接着又走来2个同学,手中各举1只蓝纸鹤。直观看到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了一块儿。

  (2)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在一块儿,1个同学和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说题意,让学生体会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他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由同学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1和2表示。

  (2)教室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多少只纸鹤,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室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 + 2 = 3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

  (3) 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1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强调:加号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 教读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同桌之间互读。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第23页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认真观察气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 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汇报,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0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习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

  (2)借助拼音读

  (3)离开拼音读

  (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习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习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习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准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欢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 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欢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欢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准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教师报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教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下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教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学生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欢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学生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如果,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学生讲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切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3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5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6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2、出示以下复习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旁边的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汤姆提醒学生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走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