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观潮》教案设计

《观潮》教案设计

时间:2022-01-23 17:00:46 教案 我要投稿

《观潮》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潮》教案设计

《观潮》教案设计1

  观 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 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 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 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六、 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七、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二、 引入新课。

  1. 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

  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 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观潮》教案设计2

  一、学习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形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观潮》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 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 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⑴ 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 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

  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⑴ 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⑵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⑶ 知其序:

  ①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

  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②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⑷ 训其说: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⑸ 解其声:

  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⑹ 解其形:

  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⑺ 解其情:

  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

  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

  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

  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⑻ 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思想线 声形线 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 潮来前 (静)(急)

  声巨大 闷雷 鼎沸

  越……越…… 白线 (喜)

  浪罕见 潮来时 长 粗 (动)

  城墙

  战马 (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 潮过后 (静)(赞)

《观潮》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观潮》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 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二、 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检查学生书写生字情况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3.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4.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1: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预设2: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预设3: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是的意思是:( )。

  ①、观看;②、观察;③、参观;④、景象。

  2.课文题目《观潮》的“观”的意思是( )

  ①、观看;②、观察;③、参观;④、景象。

  三、 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预设1:潮来前。

  (课件出示)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去雾中若隐若现。

  ①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在你的想象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②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塔、亭、台和山,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朗读。

  预设2:潮来时。

  (课件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过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谁能将这句话来读一读?

  ②在你的想象中,“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怎么样的?你在电视的画面中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重点指导“浩浩荡荡”“飞奔”“山崩地裂”“ 颤动”等词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③观看课件实录,感受现场气氛。

  ④带着这种气势凶猛的语气,自由读,全班齐读。

  ⑤示范读,读出语气。

  ⑥不看书本,你可以将潮来进的壮观景象说一说吗?

  ⑦想一想,这句话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方法?(比喻、夸张)

  ⑧小练笔: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拓展,想象画面,从而对潮来时的气势进行深入的理解感悟)

  预设3:潮过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入,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①“才”字,你发现了什么?

  ②“两丈来高”是多少高?让学生用手向上延伸,试着比画。

  ③指导朗读。

  2.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学习字词。

  过渡:文章讲了“潮”,还讲了什么?(人)人怎么样?(多)

  请你在文中出关与描写“人多”的词语,用“———”画出来,用“……”画出关于写“潮”的词语。(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人山人海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沸腾

  昂首东望 横贯江面

  踮脚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①你能读吗?同桌间相互读一读。

  ②这些词仿佛都有一幅画面,有一阵声音,你可以把它们读出来吗?教师指导朗读。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①观潮为什么要定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呢?

  ②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好地方?结合地图,给学生做简要分析,并培养其爱思考的好习惯。

  四、 回顾感知,拓展延伸(5分钟)

  再次朗读课文,整体回归感知。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潮来前,江面_____;潮来时,江面______;潮去后,江面________的壮观的大潮景象。

  2.找找相关资料,浙江还有哪些有名的“奇观”,说说它“奇”在何处。(课后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好吗)

  五、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观潮 潮来时 天下奇观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观潮》教案设计6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2.藏布大峡谷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观潮》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一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重点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风号浪吼、、山崩地裂、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一)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二)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

  教学内容

  《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本课。

  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播放潮水声的录音,同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听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声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看拼音、查字典等方法)

  2.生互相交流。

  3.检查(出示课件)

  出示生字词

  笼罩 沸腾 霎时 横贯江面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昂首东望 海宁县 钱塘江 屹立 蒙蒙的薄雾 盐官镇

  4.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注意这些字的读音闷(mèn)雷 风号(háo浪吼 薄(báo)雾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5.再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找出有关顺序的词语。(时间、从远到近)

  6.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主要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

  7.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三、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间亲切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思路,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精读品读,感情朗读

  (一)课件出示中心问题:“亲爱的同学们,请用心去读课文,想想钱塘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旁适当的做一些批注。”

  (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预设:

  1.潮来前的景象

  (1)了解钱塘江口地形。(课件出示)

  (2)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眼前江面广阔、平静,东宽西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待,盼望”,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也写出了观潮者的急切心情。

  2.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在评议“观察写作顺序和潮水特点”时,要抓住“①午后一点左右、②过了一会、③再近些、④浪潮越来越近、⑤霎时、⑥过了好久”这些词语,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使学生知道:作者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来时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3.潮过后的壮观景象

  (1)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

  (2)共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霎时”是时间极短的意思,说明了大潮来势之猛,速度之快。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四)整合课文,情感升华

  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江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并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的一些幻灯片

  3.师简介绍“世界八大奇观”(1.金字塔 2. 宙斯神像

  3.法洛斯灯塔 4. 巴比伦空中花园 5. 阿提密斯神殿 6. 秦始皇陵兵马俑7. 毛索洛斯墓 8. 罗得斯岛巨像)等。

  五、生字教学

  提示: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等

  六、作业

  出示课件:

  1.同学们,作者描写的景色真壮观啊!让我们把如此精彩的内容背诵下来吧!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搜集国内、国外奇观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开一次展示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潮来时是课文的重点,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遇到困难的地方,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设计意图:激发生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

《观潮》教案设计8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⑵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⑶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⑷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⑹ 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⑴ 自己读一读:

  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⑵ 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

  (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再学。

  十、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观潮》教案设计9

  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

  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問題點

  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观潮》教案设计10

  教材分析

  《观潮》人教小学第七册课文。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1、学生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观潮》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策略:

  复习归知创设情景、感受景的雄伟壮观——自主探究网络查询(网络考察)——制作导游图、解说词写、协作商议——利用网络汇报交流探究实质——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

  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反思与总结】

  《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的记叙顺序非常清晰。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中把教学侧重点就放在了帮助学生理清记叙顺序,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按潮前、潮中、潮后给课文分清段落,进而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同时,受到激励,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观潮》教案设计11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的理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互动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扣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材为凭借,训练感情朗读。通过录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认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观潮》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观潮》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观潮》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观潮》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教具准备: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

  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

  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

  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逐段分析课文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

  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抓住江面很平静、白蒙蒙的一层薄雾(板书,潮来前 江面平静)

  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

  (人山人海)

  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

  (等着、盼着)

  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

  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

  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声音、样子)

  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潮水的样子)

  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

  (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

  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

  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

  (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

  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四、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

《观潮》教案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是一种怎样的奇妙现象吗?哪位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发生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

  潮

  师:一位曾经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

  观

  2、听课文朗读,并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

  他描绘的观潮是一种怎样的景象(雄伟壮观)?你觉得文章写得美吗?美在哪儿?

  听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读。

  师: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可回答前两个问题,质疑第三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阅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顺序,并能按照课文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三个情景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时间、地点。)

  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潮来之前景象和观潮人的场面、心情。)

  相机板书:

  笼罩烟雾 风平浪静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⑴ 作者是按照远→稍近→近的顺序写的。

  板书:

  远→稍近→近

  ⑵ 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⑶ 启发质疑:

  ① 远处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② 稍近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⑷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⑸ 理解后练习背诵:

  指名学生读,其它学生边看课件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背诵3、4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拔: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5、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赞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学生小组进行小导游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观潮 潮来时 稍近 拉长 变租 横贯江面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观潮》教案设计15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目标①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

  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

  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课堂练习]

  1. 读,背。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涨潮 (状) 情

  水战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观潮 (盛) 融

【《观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设计15篇01-30

观潮说课稿06-24

《观潮》说课稿06-10

观潮的说课稿01-10

《观潮》教案01-22

教案:《观潮》01-26

观潮的教案04-10

观潮的教案02-1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