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1-20 17:28: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科学教案汇编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 导入:

  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 6500 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 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 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 38 亿年的历史。这 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名称、种类、生活习性等

  恐龙化石的发现及骨架还原的过程

  外形对应骨架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

  【板书设计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 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 q—热量—焦(j)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

  ·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演讲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用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对爱迪生评价的内涵,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重点】

  1.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的理解。

  2.学习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难点】

  通过较有深意的句子体味爱迪生的可贵品质.

  走进新课

  1、通过上一环节的交流感悟,同学们很有激情的大声喊出“爱迪生”的名字。

  2、看爱迪生的图片及他的几项发明图片,对爱迪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3、本文选自《胡适文集·胡适演讲集》,是为纪念爱迪生这位“发明大王”而写的一篇演讲稿。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幼年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得到专利的发明1100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电灯。其中为了寻找合适的电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

  4、演讲辞是一种适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正文部分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句;结尾要简洁有力。演讲辞属于议论文范畴。

  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爱迪生是 国 家,他一生中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 件,请举出两个 。

  2、按拼音写出汉字。地yìn( )子 gōng( ) 维péng shā( )

  cù( )新 耳 lóng( ) 八 fān ( )

  3、本文是一片演说辞,演讲,就是向听众宣传自己对某种事物或 的.看法、主张以及自己持这种主张的 。多用 的表的方式,相当于一篇文,多用 ,有鼓动性。

  4、谈谈对爱迪生的了解。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在这篇演说辞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的赞誉,说他是 ;第3、4段用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事实来论证他具有为科学而现身的精神;然后列举大量的事例论证爱迪生的 精神;最后用爱迪生一生耳聋而不悲观的事实论证他 的人生态度。

  3、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提及林肯,用意何在?

  5、引用打油诗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说“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他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精品细读

  1、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爱迪生及其发明进行评价的语句,说说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2、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像爱迪生的生命长河里,科学实验是主流,像他这样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何作用?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研究结果,并交流一下问题。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六)拓展创新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 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泡泡03-31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科学教案范文06-19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