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5 08:48:4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潜水艇。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小百科: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风,是一年四季孩子们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所以孩子对风有着很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对风的形成、风力的认识并不很准确,充满新奇感。因此,虽然这是传统的教育内容,但我认为孩子们仍有必要探究和认识它。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以常见的的自然现象“风“为载体,通过提供丰富多样,适宜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主动地探究,从而直观、形象、生动的获得有关风的经验。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操作活动,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 初步感受风产生的原因,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通过探索操作活动,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难点:初步感受风产生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扇子、KT板、空塑料瓶若干、滚筒青蛙(铁饮料罐外包上手工纸,手工纸上画有青蛙)。

  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玩具电扇、扇子、图书、报纸、盒子、盘子、各类弹性瓶子。风车、打气筒、针筒、塑料垫板等),风与人们关系的PPT。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回忆说说风在哪里

  意图:通过回忆,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前几天,老师请你们回家去寻找风娃娃,说说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

  2、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风吹来了时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意图:幼儿通过各种材料和用具尝试制造风。

  1、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提问: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试一试怎样变出风娃娃?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3、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变出风的?(师:边总结变风的方法边出示记录卡)

  大班科学活动:风娃娃4、为什么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开关风叶转动会产生风?

  5、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当我们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

  意图:通过幼儿对风的观察和实验,感知风会产生动力。

  感知风会产生动力

  探究活动一

  1、出示(瓶子、嘴巴的图片、KT板)

  探究的问题: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手,就用瓶子、嘴巴、KT板让“小青蛙”跑起来?

  2、幼儿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在让“小青蛙”跑起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用瓶子捏一捏,“小青蛙”没有动;用嘴吹一吹,“小青蛙”跑得慢;用KT板扇一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这么快?

  2、幼儿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觉得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这么快?

  4、小结:原来是风的力量使“小青蛙”跑得这么快。风大“小青蛙”就跑得快,风小“小青蛙”就跑得慢。

  5、游戏:赶小青蛙(巩固经验)

  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意图: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师:今天我们动脑筋变出了风,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2、幼儿观看PPT,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小结:原来,合适的风可以帮助我们,而风太大了,反而会带来麻烦哦!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学习这一课题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迫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关“白色污染”对幼儿来说总有些抽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前组织幼儿清理园内的塑料垃圾,一边清理,一边让幼儿说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塑料制品,了解其特性,知道塑料制品用途广泛。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进一步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育幼儿不要乱丢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建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水、袋子、玻璃球、塑料球、金属勺子、塑料勺子等。

  3、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认识塑料制品,了解其用途

  师:小朋友,这里有许多的东西,谁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幼1:杯子。

  师:它是用什么做的?

  幼2:是用塑料制成的。

  师:把话说完整。

  幼1:我看到了一只杯子,可以用来喝水,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2:我看到了一个牛奶瓶,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3:我看到了一个花盆,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4:我看到了一把梳子,也是用塑料制成的。

  师:那所有这些用塑料制成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塑料制品。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已看到了哪些塑料制品,知道塑料制品的名称)。

  师:除了这些,你还看见过哪些塑料呀?

  幼1:积木,是用塑料做的。

  幼2:放橡皮泥的桶是用塑料做的。

  幼3:洗发水的瓶子也是用塑料做的。

  幼4:汽球是用塑料做的。

  幼5 :透明胶也是用塑料做的。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由于幼儿自带了很多的塑料制品,活动区里又投放了很多,因此,幼儿你一句、我一语的讨论着各种塑料制品,且讨论的话题非常强烈,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2、探索了解塑料制品的特性

  师: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塑料制品呢?

  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许许多多塑料制成的东西,请你用你的小手去摸一摸它有什么感觉,你能发现什么秘密?也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商量一下,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听。

  师:谁来说说你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感觉?

  幼1:塑料的汽球摸上去很软,可以吹大。

  幼2:塑料的杯子摸上去很光滑,有点硬。

  幼3:塑料的瓶子也很坚硬。

  幼4:塑料的筷子摸上去也很光滑。

  师:塑料制品,它的形状不同,颜色鲜艳、有的薄、有的厚、有的摸上去很软、有的摸上去很硬、塑料制品除了颜色鲜艳之外,看上去也很美观、很轻巧、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不容易摔坏。它不怕水、不渗水,塑料制品很受大家的喜欢。

  (评析: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在认识塑料制品的同时,进行探索,了解塑料的特性,让每个幼儿去摸摸、玩玩有什么感觉,观察塑料制品的不同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特征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3、操作,进一步探索其它特性

  (1)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参加每组的活动

  (2)出示玻璃球、塑料球、金属勺子、塑料勺子、各种食品的.袋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3)请幼儿把材料放到水里,再去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师:刚才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也发现了玻璃球、玻璃杯都是玻璃制成的,容易摔坏,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塑料杯、塑料球不容易摔坏,而且拿在手里感觉很轻、马夹袋也不容易漏水。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可以继续去探索一下。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玻璃杯、玻璃球、塑料杯、塑料球、马夹袋,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活动的乐趣)。

  4、教育幼儿不乱丢塑料制品,爱护环境

  (1)塑料制品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你们知道它的缺点是什么吗?

  幼1:不容易腐烂。

  幼2:烧了有易味。

  幼3:污染环境。

  幼4:有的塑料有毒。

  (2)那我们怎样来减少塑料制品的危害呢?

  幼1:不把塑料放在嘴里。

  幼2:不乱扔塑料制品。

  师:因为有的塑料有毒,对人、动物和植物有害,塑料不容易腐烂,容易污染环境。所以说不要随便乱扔塑料制品,吃下来的暑片袋子等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这样环境就不会受到污染,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评析:此环节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设计的,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们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便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创造环境,在活动区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设计都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每一个环节给幼儿提供了表达和探索的机会。通过看看、玩玩、摸摸,了解了塑料制品的特性和用途,以及塑料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广泛,幼儿对塑料制品是非常的熟悉,但是他们对塑料制品的了解又是零散的,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梳理原有的经验,让他们辨证地认识塑料制品的优势与危害,从而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比较了解塑料的特性、说说用途、了解塑料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等环节。通过与玻璃制品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具有轻巧、不容易碎、颜色漂亮等特点,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塑料的危害性,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从而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标志,发现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标志里的数字。

  2、通过猜想、分类、观察,了解可回收标志里数字的秘密。

  3、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可回收标志、带有数字1,2,4,5,6,7的可回收标志。

  2、各种塑料制品、超市货架。

  活动过程:

  一、逛超市,激发参与兴趣。

  1、带领幼儿逛“超市”,提醒幼儿看看、摸摸超市里的物品。

  2、请幼儿说说在超市里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提问:还知道哪些用塑料做成的物品?

  二、找标志,发现秘密数字。

  (一)认识可回收标志,找出可回收塑料制品。

  1、出示可回收标志,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其意义。

  2、分类:幼儿去“超市”,找出身上有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制品放到可回收标志下面。

  。

  (二)发现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原来都是塑料容器。

  1、师生同看:找到了些什么可回收的塑料制品?(饮料瓶、矿泉水瓶、洗发精瓶……)

  2、提问:这些可回收塑料制品又可以用来装什么?(装水、装饮料、装洗发精……)

  3、总结:凡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物品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容器;塑料做成的容器就叫塑料容器。

  (三)发现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标志里的数字。

  1、提问:塑料容器的回收标志里还有其他什么吗?(数字)

  2、观察:每人去拿一样塑料容器,看看回收标志里到底有数字几。(男女小朋友分组取)

  3、交流:幼儿观察后每说一个数字,老师就出示相应的回收标志数字贴到黑板上。

  三、做统计,探寻数字秘密。

  (一)猜想——分类——猜想,初探秘密数字的秘密。

  1、第一次猜想:为什么这个可回收标志里要有数字呢?

  2、幼儿分类操作:将相同数字的塑料容器放到相应的回收标志数字下面。

  3、第二次猜想:相同数字的容器在一起了,看看这些数字,再看看相应的容器里面装的东西,此时,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觉得这个数字会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操作——统计——交流,再探秘密数字的秘密。

  1、引导:为什么叫容器?看看每个回收标记数字下的容器,分别可以用来装什么?

  (1下面有矿泉水瓶和饮料瓶,可以装矿泉水和饮料……2下面有洗发精、沐浴露的'瓶子, 可以用来装洗发精、沐浴露……4下面有保鲜袋,可以用来装菜,让菜保鲜……5下面有餐盒,我看到家里用来装各种食品放到微波炉加热……6下面有泡方便面的盒子,可以用来装泡面……7下面有太空杯,可以用来装茶……)

  2、统计:出示操作统计表(见附件1),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联想,操作统计什么物品该装在数字几的塑料容器里。(操作卡片左上角贴上不同的标记)

  3、录像:看关于《塑料容器上秘密数字》的录像,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四、送瓶盖,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几个盖子跟身子数字不一样的容器请每组小朋友帮忙,看看他们该送到哪里?(细节:提醒幼儿合作,共同商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制吹泡泡工具,了解吹泡泡与工具的关系。

  2、能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积极参与吹泡泡活动,快乐学习相应诗歌。

  3、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吸管、铅丝、牙刷、树叶等若干;每个幼儿一个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教师:“你们吹过泡泡吗?用什么来吹泡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吹泡泡的工具,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出示吸管,让幼儿自吹泡泡,温习“吹泡泡”技能。

  (1)教师观察幼儿吹泡泡,及时提醒幼儿吸管要离开杯子吹。

  (2)提问:“吸管为什么能吹出泡泡来?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启发幼儿说出有孔的工具可以吹泡泡。

  (3)有节奏的说:“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

  3、出示铅丝,引导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

  (1)铁丝能吹出泡泡来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铁丝也变成吹泡泡的工具?

  (2)老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并给予提示:“绕啊绕,绕出许多小圈圈”。

  (3)教师小结幼儿制作工具情况:“为什么他制作的工具吹不出泡泡?(孔太大)孔小能不能吹出泡泡(能)要求幼儿重新制作工具。

  (4)比较幼儿制作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成功的秘密。教师小结。并且有节奏的'说儿歌:“我绕铁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

  (5)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幼儿猜测,教师演示。

  小结:原来不同形状的铁丝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4、出示牙刷,进行吹泡泡活动,了解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牙刷能吹出泡泡吗?

  (2)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牙刷,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吹泡泡。

  (3)老师边指导边说儿歌:“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的满天飘。”

  (4)学念儿歌: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我绕铅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得满天飘。

  老师小结。

  5、出示树叶,进一步探索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提问:“树叶能不能吹泡泡,为什么?用什么办法能用树叶吹出泡泡?(幼儿讨论)

  (2)教师示范并且小结。

  (3)讨论:“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有缝隙?什么东西还能吹出泡泡?”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对象:大班

  活动内容: 声音重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2.能分辨声音的差别。

  3、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将报纸、木珠、纸箱、塑料袋、不锈钢杯、玻璃瓶、瓶盖、易拉罐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布遮盖。

  2.《郊游》《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的音乐磁带。拉拉公主讲话磁带录音。

  3.拉拉公主的形象(用木偶代替)

  4.打击乐器人手一份,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录音。

  活动重难点:

  1、启发幼儿能大胆创造、制作出各种声音。

  2、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听声音猜一猜”游戏,放打击乐声音让幼儿猜,说出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听听好象有人来了。(放录音带)“大家好!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也可以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和大自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老师轻轻打开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发出沙球般的声音、敲玻璃瓶声像雨点打玻璃窗声)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敲、拍、打、吹、揉.搓.捏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呜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得用这些材料表现鸟呜声和流水声。

  3、请幼儿用手上已经解除魔法的物品来伴奏好吗?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选的材料伴奏。

  五、活动小结

  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2、幼儿欢呼庆祝胜利,放《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歌曲,幼儿边唱边用手上的废旧材料创造出有节奏的声音.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3、通过观察,发现,感受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已经进行过树叶的拓印画。

  2、物质准备:绘画操作单(见幼儿用书)、签字笔人手一份,梧桐树叶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的树叶拓印画,引出叶脉。

  师:这两天小朋友们在美工角给树叶拍了好看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师:梧桐树叶有叶脉吗?它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请你画一画。

  (2)幼儿猜测叶脉的结构并绘画,画好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结构——粗细,走向,分布等特点。

  提问:梧桐树叶的叶脉都是一样粗细吗?哪些地方是粗的?哪些地方是细的?

  师:这根在叶片中间的最粗的叶脉叫做主脉,在主脉的两侧稍微细一点儿的叫做侧脉,而在侧脉周围最细的叫做细脉。

  提问:梧桐树叶的`叶脉长得像什么?你能发现这些叶脉都是向什么方向长的吗?

  师:梧桐树叶叶脉的主脉和侧脉都是向叶片的尖端长的,而细脉是交错在一起长的,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就像一张网。

  师:我们仔细观察了梧桐树叶的叶脉,现在你知道梧桐树叶的叶脉是什么样子了吗?请你再来画一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师:为什么梧桐树叶的叶脉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为什么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1)看小视频,了解叶脉的用途。

  师:树叶都有叶脉,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有支撑树叶的作用。

  4、我们再去外面找找树叶看看它们的叶脉吧!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个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我长大了》,从前面的活动中孩子们基本上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升入大班以后身体上、行为习惯上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我将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探索不同材料进行测量的科学探索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学习用绳子、毛线等测量工具进行正确测量,学会简单的比较和记录方式,从而感受测量的乐趣。

  二、幼儿经验方面:

  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幼儿对测量的基本方法已经有了了解,并不是教授测量的方法,而是将重点放在提供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方面。

  三、活动思路:

  活动的开始从激发幼儿“长大了”的自豪感出发,从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直接导入课题。活动中,我注重通过创设自由的探索空间、努力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和经验水平,从而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每个活动环节后的教师小结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思维的重要内容。

  四、活动准备:

  1、同等长度的软材料:尼龙绳、毛线、丝带、彩带等。

  2、轻音乐、书、毛线、记录身高测量高度的大板纸

  3、各种记录表、彩笔、铅笔、各种尺子(卷尺、布尺、皮尺、直尺等)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直线,引导幼儿安静的进入活动。

  “来小朋友们,让我们的脚跟对脚尖,慢慢地走,走到自己位子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坐下……”

  (意图:这节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的一个要求就是首尾相接,所以活动的开始采用脚跟对脚尖走直线的方式,让幼儿安静的进入活动。)

  (二)交流成长变化,抛出问题,导入活动。

  “现在小朋友升入大班,成了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那你觉得现在的你和中班、小班的你在身体方面有了什么变化?”

  “刚才有小朋友说他长高了,那你知道今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谁最高吗?”(幼儿意见不统一,请三位大家认为“最高”的小朋友到前面,大家通过简单的比较指出“最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最高的小朋友,那你知道最高的小朋友到底有多高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高?”

  “有小朋友说用尺子量一量,这是个好方法,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尺子怎么办?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东西来当工具进行测量呢?”

  (三)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正确测量。

  1、方法一:用书做测量工具。(用直的、硬的材料进行测量)

  教师示范一:将书放到幼儿身体上进行测量,设问:这样测量方便准确吗?那我们可以怎样做?

  教师示范二:将幼儿的身高在墙面上做好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地面起点到标记处代表最高小朋友的身高。

  教师示范三:边提问边示范“应该从哪开始测量呢?”明确:用书的长边和起点要对齐,侧面要对齐,要沿直线向上测量。“测量了一次以后怎么做?”明确: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次再从哪里开始量呢?”明确:第二次测量要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

  幼儿示范四:请两位幼儿一组接着向上测量。教师带领全体小朋友给予他们语言上的指导。比如: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沿直线向上测量。

  示范记录五:引导幼儿将测量后的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中,明确每一栏中都应该记录什么内容。

  幼儿示范六:使用书的短边进行测量。“刚才我发现小朋友是用书的长边进行的测量,那可不可以用书的短边进行测量呢?谁想来试一试?”请两位幼儿上前示范测量。(教师提醒幼儿更换另一种颜色的标记笔,让幼儿明白更换的用处:为了与上一次的进行区分。

  幼儿记录七:教师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中记录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中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不同呢?”明确:测量同一个物体,选择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不相同。

  2、方法二:用毛线、尼龙绳做测量工具。(用软的材料进行测量)

  “刚才我们一起用了像书一样直直、硬硬的材料进行了测量,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更特别的测量工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尼龙绳)

  “那你用过这样的绳子进行测量了吗?那用这样的绳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小朋友分组可以去试一试”

  (四)分组合作,尝试用绳子进行测量。

  1、分组合作,尝试测量:“好的,每组老师够给大家准备了同等长度的绳子,那你想测量什么?”“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我们的小桌子的长边有多长,好吗?”“在测量之前,大家要商量好你们小组的分工,谁来测量?谁来记录?谁来做标记?等等”幼儿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对照记录表介绍相关的记录方法(播放音乐)

  2、总结记录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记录表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用同等长度的绳子给同等长度的桌子边测量,为什么大家量的数不一样呢?”请出现不同结果的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测量的问题。

  3、教师小结利用绳子等软材料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使用软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将工具拉直,每次测量都要在结束的地方做好标记,接下来每一次都要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否则结果就会不准确。

  4、再次小组合作使用绳子测量桌子的长边,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5、总结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的做法。

  (五)自选软材料进行测量并记录。(同等长度)

  “刚才我们只测量了小桌子的长边,小桌子腿有点不高兴了,他也想让小朋友帮忙测量一下,小朋友愿意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软的测量工具,大家看都有什么?小朋友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测量一下小桌子的腿,测量以后大家要在记录表中记录一下你测量的结果,需要铅笔做标记的小朋友可以从小筐子中取”(播放音乐)

  总结幼儿的记录表明确:使用相同长度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最后的结果相同。

  (六)活动延伸:探索用尺子进行测量。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很多材料都可以进行测量,比如我们的小手、小脚都可以用来测量。但是,使用最准确地还是尺子。那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卷尺、直尺,可能你家里还有更多不同的尺子,那小朋友可以回家用你家里的尺子测量一下你家的桌子、椅子,你的爸爸妈妈都是多高?然后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今天我们操作的'材料,老师也会放到区角活动中,小朋友可以继续去探索测量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基础是幼儿已经进行了用硬物体进行的测量的经验,因此活动开始部分用书的长边和短边测量身高只是对自然测量方法的巩固,但考虑到活动当天孩子的情况,所以当时讲的比较细,从后期幼儿的分组测量和幼儿的独立测量情况来看,可能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细致的讲解,所以后期孩子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测量的正确方法。面对像数学这么严谨的活动内容,我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更加严谨,每个活动环节后的小结也应该及时而准确,要能让幼儿通过老师的小结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也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比如在活动的第二环节,调整了用书的长边和短边进行两次的测量过程,目的是让幼儿明白:测量同一物体,使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不相同。

  另外,我也有疑问:像本次活动的目标中就涉及了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式,然后我们都设计了记录表的形式,那么记录表只为了让幼儿学习记录的方式,对于记录的结果用不用引导孩子去验证,也就是测量的最后用不用验证每个人的测量结果。如果需要验证,那么老师提供了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那要怎么验证?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来没有开展过数学活动,所以此次组织数学观摩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和挑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以前不曾涉及到的教学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对我以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引航灯的作用,带领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准备:

  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叙述“沉”与“浮”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提问: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教师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让鸡蛋浮的吗?

  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三、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为12组,每组获得一个鸡蛋、一个杯子、一个搅拌棒,一瓶水,进行实验,每桌放置一种调味料。

  实验结果: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四、死海的秘密

  教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

  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

  (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

  (3)练习拧螺母。

  (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

  (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

  (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

  活动结束:

  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