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0 10:24: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题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记录并表达,初步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等换关系。

  2、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活动重点、难点:

  明白等量代换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尺、色带、吸管、小棒、绳子、筷子、记录表、水彩笔等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疑讨论:

  教师设置问题情景。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要上电影院看电影,从家里到电影院有两条路可走,走哪条道路比较近呢?”

  幼儿根据目测对此问题作出判断。

  教师提问,引出测量工具。

  ——“怎样才能确切知道答案呢?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量?”

  小结:可以用尺、色带、吸管、小棒、绳子、筷子等工具来测量。

  2、幼儿动手测量:

  教师提出测量的要求与方法。

  ——“测量时注意首尾相连,连续测量时记住数量;记录的内容自己能说清楚,别人能看懂。”

  幼儿实践(1):用一种工具测量教室中的两件物品(如:桌面与椅面),体验两种物品表面长度的差异。

  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幼儿实践(2):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感知理解测量工具的等量代换关系。

  幼儿交流实践(2)的'结果。

  3、教师解惑释疑:

  请幼儿提出自己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师生一起解答。

  明白等量代换的关系,学会寻找替代物进行测量等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物质准备: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味精、糖,记录纸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

  师:原来阿,鸡蛋宝宝想到水里玩个游戏,那老师这边就有两杯水,你们猜猜看,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会怎样,到了第二杯水里又会怎样呢?

  那老师这边有张纪录表,第一行记录我们的猜想,第二行记录我们动手的结果,你们都觉得鸡蛋会沉下去,那我在第一杯的下面打上↑的标记,记住噢,↑表示浮起来,↓表示沉下去。

  4、师:那我们来试试看,鸡蛋宝宝在这两杯水里到底会怎样呢?哪位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一下。小朋友,鸡蛋在第二杯水里又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下来。

  (分析:通过鸡蛋宝宝来做客导入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抛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老师也很想知道、猜猜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鸡蛋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

  2、师:其实啊,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猜出来了,第二杯水里加了东西,老师跟你们说,第二杯水里加了调味料,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三种调味料,有盐、糖、味精,你们试试看,哪种调味料能使鸡蛋浮起来。

  3、教师总结:原来啊,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分析:在实验操作中,让孩子自已做出了猜测并且大胆尝试--通过嘴自己的探索发现加盐能使鸡蛋浮起来,更好的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幼儿猜测,填写记录表,并进行操作。

  师:那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就会浮上来呢?加多少盐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你们猜猜看,老师这边有张记录表,第一行记录你的猜想,第二行记录动手的结果,如果你觉得加一勺盐鸡蛋能浮起来,那就在一勺盐的下面画个√,如果你觉得加入两勺盐鸡蛋会浮起来,那就在两勺盐的下面画√,小朋友操作之前,首先要把第一行填好,、记得加盐要加满满的一勺,每加完一勺,就要停下来观察和记录。

  我们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分析: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东西能在盐水里浮起来,比如土豆、黄瓜、苹果,番薯等。我们来看一看(播放番薯片断)。

  (分析: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五、活动延伸

  师:其实阿,在盐水里,不仅这些东西可以浮起来,人都可以浮起来呢,你们信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死海)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

  活动反思:

  “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按照要求做实验,在说实验要求时还需要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 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 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 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 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 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 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 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 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 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尝试将数字1——8进行4次好另外组合,分列成4个好另外号码。

  2、能积极动脑,树立本人处置困难的自疑心,体验成功的悲愉。

  准备:

  1、教具:1——8的数字贴。

  2、学具:幼儿操做纸人足一份。

  过程:

  1、 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2—3名幼儿道一道本人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用粉笔写在乌板上。

  小同伙,你们家皆有电话吗?(有)你知道本人家的电话号码是若干嘛?请你来道一道。(幼儿道完教师在乌板上写出来)我们来看看xx小同伙家的电话是若干呀,我们一同来念一念。(幼儿一同来念一念那个号码)

  (2)角力较劲争论战收明那些号码皆由哪些数字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可不异。

  a、小同伙们可实了不得,皆知道本人家的电话号码,然则,你知道吗,在那些号码里还藏着许多奥密呢!请你仔细地看看,那x个号码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异的,哪些地方是好另外?请你好好地比一比,也可以或许战身旁的好同伙筹商一下。(幼儿互相会商,教师可引导个别幼儿讲讲)

  b、教师小结:不异点是每个号码皆有8个数字构成,好别点是每个号码皆是纷歧样的.。你知道为什么要把每家的电话号码安拆的纷歧样吗?(随意请2名幼儿讲讲)

  方针:

  a、 8个数字不能重复, 只能用到一次。

  2、出示数字1——8的磁贴,提出设念要求。

  b、请你设念的号码中要有那8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我们来看看是哪8个数字?(教师边出示磁贴幼儿边念数字)

  3、小小设念员。

  c、 我们先给谁家设念电话号码呢?出示一个小植物磁贴,教师请幼儿来设念,若不行教师可示范着先设念一个,然后再请幼儿给其他几个小植物设念,可以或许为2—3个植物设念一下

  (1)植物园也要给小植物家拆电话了,你乐意为小植物们设念一个8位数的电话号码吗?

  丛林里还有好多小植物的家出拆上电话呢,我们一同来帮它们先设念一个电话号码吧,幼儿操做,教师巡回引导。

  (2) 请做得快的幼儿引见,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4、我的设念。

  (1) 请2——3位幼儿展示本人的纪录后果,大家查抄是可按要求完成。

  (2)为植物拆电话。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 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 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 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 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名称:

  雨从哪里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下雨前的现象以及雨与人们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3、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件:小雨点旅行记、雨的形成

  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电、露珠、太阳和大风等图片4套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声音……

  (放录音:打雷下雨的声音)

  2、讨论: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谁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故事欣赏《小雨点旅行记》(播放课件)注意故事中的修饰性词语

  讨论思考:

  1、小雨点住在哪里,是谁帮助小雨点去旅行的,又是谁帮助小雨点回家的?

  2、引导幼儿梳理小雨点的旅行过程,并根据故事内容对旅行过程排序。

  3、适当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水的各种形态:小雨点在旅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亲戚?你知道它还有哪些亲戚?

  (三)、加深理解雨的形成

  1、听了故事,小朋友现在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看《雨的形成》

  (播放课件——雨的形成)

  2、动手操作:排一排

  请幼儿按自己的理解,把用图片把雨的形成过程排出来,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述

  小结:水遇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上天-----遇冷----形成细小的云滴----小云滴相互碰撞凝结成大水滴-----当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就从云中落到地面,就形成了我们看见的雨

  (四)、活动延伸:下雨前的现象

  1、思考:引导幼儿说说下雨前的有哪些现象

  小朋友现在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了,那你们怎么才能提前知道要下雨了呢?(下雨前的征兆)

  2、放课件——下雨前

  3、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燕子低飞要下雨,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等

  小结:生活中小朋友要注意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一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五)、结束部分:欣赏歌曲《雪花和雨滴》。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

  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

  (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

  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活动结束

  附:知识背景: 毛细管:

  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