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7 13:07: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

  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写8、9和10。

  教学准备:

  1、课件、贴纸、数字卡片8、9和10、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8、9和10 20分钟,写8、9、10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 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写8、9、10各写了5排。

  教学反思: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找到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并能用语言描述。

  2、比较并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尝试利用不同的形体组合正方体。

  活动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平面制作图制作正方体;

  2、记号笔、积木、PPT、相机。

  活动预设:

  一、出示幼儿之前区域活动中做好的正方体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做的什么?(正方体)

  2、你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结合幼儿的照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制作正方体发现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请幼儿制作骰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语:正方体能变成什么呢?(请几名幼儿说说)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就来变正方体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时候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做骰子,一边做标记一边数正方体的骰子有几面。

  2、幼儿动手做骰子,师提醒幼儿边画边数,一定要数清楚骰子有几个面。

  3、师幼交流分享:你用什么来做标记?你的正方体骰子有几个面?请全体幼儿一起数一遍。

  4、师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玩“掷骰子”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正方体的骰子,我们来玩“掷骰子”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全体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若扔出的骰子数字相同,就换一人重新掷一次。

  问题1、说说图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的。

  问题2、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问题3、 从图中找出是正方体的物体。

  问题4、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猜猜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的正方体拼成的?请每桌用小正方体的积木拼出一个和照片中一样的大的正方体,并数一数用了几块小正方体。比比哪桌最快。

  问题5、请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用各种样子的积木拼一个大正方体。(师将幼儿拼成功的正方体拍照,集体分享)

  四、延伸活动: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请小朋友到区域活动探索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材料准备:

  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记录纸数张。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花生是孩子们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如果将剥花生和数学活动相结合一定很有趣。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并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剥花生和做记录的活动。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

  (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排序底卡、菠萝、桃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图片;制作奖品用的材料、规律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动员要经过三条小路,才能到达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

  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观察判断。

  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

  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2、3 的组成。

  ⒉认识分合符号,知道分合的记录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动准备:

  2、3的分合教具。(贴绒图片苹果、梨、数字等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分苹果,感知2的组成。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收到了好多水果。这里有两只苹果,我们准备把它们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让幼儿说说)我们用数字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边贴数字边说"2只苹果分成了1只苹果和1只苹果",分成我们可以用"分合符号"来表示(出示分合符号),读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们把分出去的苹果重新收回来,又是几只苹果了?(一只苹果和一只苹果合起来是两只苹果),告诉幼儿我们也可以用上面的这个式子来表示,读作:1和1 合起来是2。

  告诉幼儿:这个式子中的数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苹果,所以2就是"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两个数1和1就是"部分数"。

  二、幼儿操作活动通过分梨,感知3的组成。

  1。师:果园里还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只梨,我们要把这三只梨分别分到两只盆里,想想怎样分呢?分好后,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看看合起来又是几只梨了?

  2。幼儿边操作边用相应的.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

  3。交流记录情况。

  提问:你把三只苹果分成了几只和几只?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你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别的分法吗?怎样分呢?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是3。

  提问: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么数?(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是什么数?

  (部分数)

  三、全体、个别幼儿分别读2、3的组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数学教案01-12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1-02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02-20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02-03

大班《认识球体》数学教案04-19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1-27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