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2 11:14:1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太阳虽然对幼儿来说经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儿,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好处,幼儿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太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光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太阳的特征,巩固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感知太阳,掌握太阳的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三棱镜、茶玻璃、太阳用处的碟片、七色光图、吹塑纸和蜡光纸剪成的几何图形、图画纸、颜料、彩色笔和红毛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猫找太阳》。

  二、用三棱镜发现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三、探索太阳是会发光、发热的:

  1、幼儿亲身站在太阳光下体验:明与暗,感知太阳会发光。

  2、感知“太阳光下”与“没有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阳的用处:

  1、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2、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太阳光照在人和动物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阳光,人和动物的发育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

  A组、用蜡光纸和吹塑纸剪成的'图形拼太阳、贴太阳。

  B组、用红毛线绕太阳。

  C组、用彩色笔画太阳。

  D组、将颜料滴在纸上,再把颜料向四周辐射地吹,吹出一个美丽的太阳。

  活动延伸:

  1、幼儿和太阳做影子游戏。踩影子、做手影、用镜子照太阳。

  2、通过画影子,记录太阳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认识太阳探索宇宙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在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时,幼儿对颜色辨别不清。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放碟片让幼儿观察雨后彩虹的颜色,然后融入太阳光颜色的辨别,这样就更好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五、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六、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七、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八、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

  (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

  (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

  (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教学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树叶书签》是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的一个探究实验的科学活动。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制作树叶书签,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探索、思考的欲望。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提供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请幼儿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探索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2、亲自尝试动手制作书签,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份各种形状的树叶(已在碱水中煮过)、桌上铺上干布

  (2)每人一个镊子、一个投入碱水的烧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论幼儿见过的各种树叶。

  2、设置悬念,怎样把树叶保存下来。

  二、讨论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1、探讨树叶的选择。

  2、探讨制作的方法。

  3、教师操作演示,幼儿仔细观察操作过程。

  三、幼儿动手制作书签。

  1、提出要求。

  2、幼儿操作。

  四、展示交流,感知各种树叶的叶脉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活动:认识白豆、眉豆

  时间:30min

  一、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己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老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子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白豆,知道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可以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来煮八宝粥,但不可以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老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现在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接着会长高,最后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起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可以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 蒸架 … …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 竹篓 … …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签 … …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2、幼儿大胆选择,使用材料装扮蔬菜。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蔬菜。

  2、剪好的蔬菜宝宝及四肢(用即时帖)。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过生日。

  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生日歌》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今天是谁的生日?”

  二、谁来过生日。

  1、(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我的孩子都要来为我庆祝生日。

  2、(出示辣椒爸爸)“我是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辣椒妈妈)“我是绿绿、长长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红红的、光光的小辣椒宝宝”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青菜奶奶:“谢谢,请坐请坐”。

  3、请幼儿猜一猜还会有哪些蔬菜来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呢?(扩散幼儿思维)

  请幼儿说出画面上的蔬菜名称及外形特征。

  师小结:黄瓜:细细长长的黄瓜,穿着绿衣服。

  西红柿:穿着红红的衣服,像小灯笼。

  胡萝卜:粗粗长长的胡萝卜,穿着橘黄色的衣服

  茄子:穿着紫衣服,像气球。

  4、引导幼儿说说吃过的或见过的蔬菜。

  5、为什么要吃蔬菜?

  教师小结:蔬菜里面含有很多营养,能补充维生素,小朋友们吃了它身体才会长的壮,有力气。科学家叔叔为了更好的给人们补充营养,又为我们研制出了五彩辣椒、红色、紫色、蓝色。引导幼儿观察。

  三、客人变漂亮。

  1、打扮蔬菜。

  小朋友们,蔬菜奶奶的生日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把蔬菜宝宝打扮的漂亮 一点好吗?(幼儿为蔬菜宝宝画上鼻子、嘴巴、四肢)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打扮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带上蔬菜宝宝去给蔬菜过生日了。音乐起,幼儿手拿蔬菜宝宝一起去给蔬菜奶奶过生日。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题目

  好玩的沙――巧提沙

  二、活动目标

  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让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干沙、湿沙、一次性塑料杯子、筷子、吸管、毛线、竹签等。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不用手端,能把装沙的'杯子提起来吗?

  幼儿讨论。

  (1)不能提起来。

  (2)把筷子插到沙子里。

  (3)我把毛线一头埋在沙子里。

  (4)我用树叶提沙。

  (5)我用吸管提沙。

  试一试。

  (1)把筷子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2)把毛线一头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3)把吸管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4)把水彩笔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说一说我的实验。

  (1)我用毛线把杯子提起来了。

  (2)我用水彩笔把杯子提起来了。

  (3)我用筷子把杯子提起来了。

  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六、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玩沙时不能用沙撒向他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