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3 10:11:5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共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共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幼儿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即有物体、光的照射,并且物体挡住光。

  2.丰富词汇:照射。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玩具动物一只、幻灯机一台、 “手影”辅助道具若干。

  教学过程:

  1、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跟着你,就是从来不开口。

  2、教师出示玩具动物,请小朋友想想怎样让小动物出现影子。

  3、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你们说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能出现影子?

  4、教师利用幻灯机做若干实验,说明影子产生的条件。

  a 打开幻灯,让光线照射在墙上。问:现在墙上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没有物体)

  b 出现小动物,不开幻灯,问: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没有光的照射)

  c 打开幻灯,把小动物放在幻灯机后面,问“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物体没有挡住光线)

  d 打开幻灯,把小动物放在幻灯机前,问“为什么出现影子了”?

  通过实验,使幼儿归纳出影子产生的条件:物体,光的照射,物体必须挡住光。

  e 请幼儿谈谈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影子有哪些用途?

  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地想象,并进行启发,如:小朋友可以利用影子玩、“踩影子”游戏,还可以做手影等。

  f 教师做“兔子”、“孔雀”、“螃蟹”,让幼儿猜是什么小动物。

  g 幼儿两人一组用手影创编故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秒、分、时等地时间单位,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

  2、能在给予的时间上大胆表达与演示。并能在钟面上根据时间提示正确画出时针和分针。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挂图、闹钟、日历、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时间)时间可以从哪里知道呢?

  二、感知不同的时间单位。

  1、感知时间单位"秒"。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他们谁走的最快呢?那你知道一秒有多长吗?

  (2)听闹钟感知一秒的长短,

  (3)小结:秒针走一步滴答一声就是一秒。

  (4)你能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做什么事呢?(幼儿自由回答后师进行小结)

  2、感知时间单位"分"。

  提问:一秒钟我们做不了什么事,那一分钟有多久,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吗?

  (1)让幼儿知道60秒=1分钟,看闹钟知道一分钟有多久。

  (2)请幼儿用一分钟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

  3、感知时间单位"时"。

  (1)提问:你知道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吗?我们上几节课是一小时呢?

  (2)出示挂图:你觉得这些事能在一小时完成吗?

  (3)如果给你一小时,你会做什么呢?

  三、理解"天"。

  1、闹钟中能告诉我们秒、分、时的时间,日历中能告诉我们天、星期、月、年的时间。你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在一天中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呢?

  2、看幼儿用书说说一天中小朋友会做什么,在什么时候?

  3、第二天我们可能还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但我们的天数还一样吗?为什么?

  4、师结时间的一去不返,如何珍惜时间(用前面的谜语做小结: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抹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四、操作活动。

  看幼儿用书p3-4根据提示画出时针和分针。

  1、看操作书说说少了什么?

  2、讨论如何画时针和分针。

  3、幼儿操作。

  4、讲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

  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与孩子主动学习及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前几天,有一个小朋友在玩一只录音娃娃,捏一捏它的左手说句话,捏一捏它的右手就能听到,这只娃娃吸引了好多的孩子,谁都想玩一玩、试一试。于是,我决定就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们来探索,尝试一下"声音复制"这一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从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录音技术在很多场所广泛应用,如商场、学校、电台、公交车上等,现代的录音工具也日益丰富:mp3、复读机、录音笔、带录音的照相机、摄像机等。如何使孩子对这一科学技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同时,尝试学习运用这一科学技术呢?我给孩子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带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引导孩子在其中自学、互学、集体学、多层面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探索和学习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声音的复制。

  2.学习看标记使用复读机录音。

  3.体验声音复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活动准备:

  1.复读机若干,录音操作指示卡。

  2.课件一份,话筒一个。

  3.创设几个相对安静的录音空间。

  活动过程:

  (一)投石问路:声音从哪里来?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邵老师,今天X老师有事不在班上,她有一些事情要关照我们小朋友。

  播放录音。(小朋友好,我是X老师,提问:X老师人不在我们这里,她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我们要说的话完整地录下来,这就是声音的拷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录音。

  (二)心灵手巧:感知声音COPY。

  1.打开多媒体课件,(1)情境一:兔妈妈急着出门,她有一个任务要交给我们小兔,可我们怎么知道兔妈妈交待的是什么任务呢?

  教师:咦,这不是录音笔吗?(打开录音)快听听妈妈和我们说了一些什么?

  录音内容:兔宝宝们,妈妈有事出门了,你们要把门儿关关好,别让坏人进来,再过几天,小狗就要过生日了,妈妈想和宝宝们一起唱个歌给小狗听,你们在家先把本领练好哦!

  提问:兔妈妈用了什么好办法给我们交待任务的?

  小结:原来,声音是可以完整地录下来的,这就是声音的拷贝,也就是平时说的录音。

  (2)情境二:兔妈妈坐公共汽车去动物超市,可是,该怎么知道到动物超市了呢?

  教师:公共汽车里有报站名的声音会提醒我们,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里会用到录音?

  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会用到录音,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六一演出音乐,早操音乐、复读机、电话录音、公交车报站名)

  2.学习体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便捷。

  情境三:在动物超市里,小猴吆喝得满头大汗,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省力一点?

  (1)幼儿操作:帮小猴录制吆喝的.声音。

  1)学习看操作提示卡使用复读机。

  2)交待操作要求:5只小兔一组合作完成录音任务。

  3)教师重点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兔。

  (2)展示录音成果,总结录音经验。

  教师:在合作录音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教师讲解录音时的注意点:不要发出噪声,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空间进行录音,录音时声音要响亮。)

  小结:小猴现在省力多了,他很感谢我们兔宝宝的帮助。你们不但学会了录音的本领,还帮助了小猴,心里高兴吗?

  3.艺术再造:巩固学习,录制生日歌曲。

  (1)复习领唱、合唱的技能。

  教师:我们在以前学过一首《》,今天我们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把她唱出来。

  (2)录制歌曲。

  教师:本领练好了,我们要正式录制歌曲了,准备好了吗?

  (3)现场播放录音,感受成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录制的歌曲吧!

  4.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师:这么美妙的歌曲,我想送给小狗当生日礼物,小狗一定会很高兴。回到家,宝宝们还可以尝试用其他录音工具进行录制声音,希望你们能有更多发现,更多收获!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探索区内投放录音工具,让幼儿进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欢乐和便捷。

  2.游戏活动:讲录制好的歌曲放置在小舞台中,作为表演的背景音乐。

  3.家园共育: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录音的快乐,学习更多录音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小动物的可爱形象总能够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大千世界的动物皮毛都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而黑白两色皮毛的动物也有各种不同的花纹。本次活动希望通过说说画画,归纳幼儿原有的经验,感受黑白毛动物不同花纹的特性。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了解斑马、斑点狗、奶牛、企鹅身上黑色花纹的不同。

  2、体验朋友间相互分享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棉签、黑色水彩、斑马、斑点狗、企鹅的添画小图偏、生日快乐歌

  活动流程:谈话导入——观察讨论——尝试表现——交流延伸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引发经验)

  1、提问:奶牛妈妈今天过生日,她想请朋友来做客,奶牛妈妈有很多黑白毛的朋友,你们猜猜它们可能会是谁呢?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PPT图片。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区分几种动物黑色花纹的不同)

  1、师:奶牛妈妈请到了这么多黑白毛的客人,它太高兴了,想给大家拍张照……哎呀,照相机坏了,它们衣服上黑色的花纹没照出来,我们帮帮它们,把它们画下来好不好?

  2、提问:它们的黑白毛和奶牛妈妈的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的说)

  3、小结:斑马的黑毛是一条一条的,斑点狗的黑毛是一点一点的,企鹅的黑毛是一大块的。

  4、教师示范讲解。

  斑马的黑色是怎么样的呢?(教师示范,儿歌提示)

  那斑点狗的黑色呢?(是一点一点的,师幼示范结合)。

  企鹅的黑毛在哪一块?(背上,一大块,教师示范)

  5、小结:蘸一蘸,拉一拉,拉出一条黑直线。

  蘸一蘸,扭一扭,扭出一个黑点点。

  蘸一蘸,躺下来,变出一件黑衣服。

  三、尝试表现(体验画黑白毛动物的乐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图片进行操作,老师放《祝你生日快乐》的.背景音乐。

  2、指导。

  画出斑马身上的一条一条,斑点狗身上的一点一点,企鹅身上的一大块。

  引导幼儿先画完一种动物,再选择画另外两种。

  3、小结:小朋友们把斑马、斑点狗、企鹅的黑毛都画出来了,奶牛妈妈非常感谢你们,它请你们把画好的图片拼成一张大照片。(幼儿把添画的动物小图片贴到黑板上)

  四、交流延伸(经验交流分享)

  1、说说我的画。

  2、延伸:以后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动物是黑白毛的!

  自由活动

  观察要点:观察孩子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幼儿初步知道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幼儿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并了解河水变脏的一些主要原因;

  3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初步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动。

  学习准备:

  1清水、脏水各一杯;一些透明的盛水器皿;泥沙少许;

  2有关"水的用途"、"水污染的原因"的图片数幅;

  3幼儿与父母共同讨论河水变脏的原因,可能的话请父母带领幼儿观察居住地的河流、池塘的水质。

  学习过程:

  (一)出示清水,分析水的特性

  1组织师生谈话,引导幼儿分别用眼睛、鼻子、嘴和手来感知水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2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讲解: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会到处流动,因而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谈谈水的用途

  1组织幼儿讨论水有哪些用途,启发幼儿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否缺少水,除了人类以外,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动物、植物需不需要水。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水的种种用途,如饮用、洗手、洗衣服、浇花、灭火等。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水的用途。教师向幼儿说明: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如果说地球是妈妈,水就是妈妈的乳汁,它哺育着地球上的人、动物和植物。没有了水,我们人会渴死,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地球将变成一个荒凉的大沙球。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三)出示脏水,分析水污染的危害

  1引导幼儿比较脏水与清水的不同之处,说说幼儿对脏水的观感。

  2教师讲解、分析脏水的含义:江河受到污染,水就成了脏水。有时脏水的颜色黑乎乎的,还有一股臭味,技术人员将水取样进行化验,还会发现水里充满各种病菌和有毒物质;有时脏水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和原来一样清澈见底,但水里已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毒素。

  3组织幼儿讨论脏水的危害,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我们人喝了脏水会怎么样?脏水可以浇花、养鱼吗?

  4教师讲解并置疑:当今全世界包括我国水污染非常严重。全世界每年大约两万多人因喝了脏水而死去。有人住在大河边却没水喝,没有鲜鱼活虾吃,也无法用河水浇灌农作物,因为河里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为什么江河里的水会被污染变脏呢?

  (四)讨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引导幼儿回忆与父母讨论的结果及在父母带领下观察江水或池水,让幼儿讲述他们的想法。

  2出示图片,讲解、分析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这是严重的污染源。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中,久而之久,影响了江河的水质。

  (2)生活污水每个家庭每天也有许多污水产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粪便水,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会使江河里的水变质。

  (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成大垃圾箱,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倾倒进江河里,把江河搞脏搞臭了。

  (4)农药和化肥农田若施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残余的农药和化肥会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两岸的树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会毫无遮拦地流入江河,使河水变浑。

  (五)讨论保护江河的方法

  1引导幼儿根据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讨论保护江河的办法。

  2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如: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爱护花草树木;

  (3)垃圾分类处理;

  (4)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

  (六)延伸活动:开展"护水小卫士"竞赛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神秘杯》

  2、大小量杯若干、记录表、笔、药水等。

  3、贴有小动物的一次杯子若干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刻度杯

  1、教师出示刻度杯: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啊?(量杯),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小秘密呢?

  幼儿人手一个量杯有大有小,进行观察

  2、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量杯上的数字、线条及单位ml

  3、认识大小量杯的测量范围:看着上面的刻度,它最多可以量多少毫升,最少呢?

  4、教师小结:对了,这些数字和线条就是量杯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第二环节: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量杯

  1、如果要喝20毫升的药,你会选什么量杯,谁来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大小量杯进行喂药。(使用视频转换仪,请大家一起检查并由老师来纠正。)

  2、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小结给动物喂药的方法:

  (1)量杯要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

  (2)在倒药时身体慢慢蹲下,小眼睛与刻度线齐平

  (3)什么时候才倒好呢?就是药的水平面与刻度线齐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朋友们这两个杯子都是多少毫升啊?(20),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液体在两个杯子里会看起来不一样多呢?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知道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液面越高

  教师小结:原来啊当液体一样多时,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也,液面越高。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多种给小动物喂的方法

  1、收到一封由动物园医生阿姨寄来的信,信上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感冒了,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2、出示药量表:看看要量表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需要为多少毫升的药?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记录多种给小猴喂药的方法。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我想小猴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5、幼儿分组操作

  6、交流展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六、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 "睡莲"。

  (1)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b、将角对边折.

  (2)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 "睡莲"放入水中:

  (1)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3)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4)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 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