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13:27:1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7篇(精)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7篇(精)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懂得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掌握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了解淡水的有关知识,收集水污染的资料2、玻璃杯人手一份,白开水、盐开水、糖开水各一壶,透明水盆2只(分别装清洁的水、被污染的水)。

  活动过程: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特性。

  教师:你们喝的水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你们再来尝尝加过糖的或盐的水,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因为许多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当很多脏东西溶解在水里的'时候,水就被污染了。

  2、了解水污染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幼儿讨论。

  课件演示: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河流。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污染河流。

  3、了解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幼儿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自由参观、讨论,然后放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观看)。

  引导幼儿说出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

  教师:如果动植物接触了被污染的水会发生什么情况课件演示:鱼在清洁水和污染水里的生长情况。

  小结:人和动植物如果生活在污水的环境中,就会得病,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4、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讨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水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看到干旱的土地,8岁孩子在几十里的山路背水,污染的小河,直接震撼幼儿的心灵,这是他们很难看到的真实情景,引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情感上的共鸣,反应强烈。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目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片的成因。

  2、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翻页动画视频2:45分

  2、自制动画卡片(一面是笼子,一面是鳄鱼,中间卡纸做棍子)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么?

  2、你们喜欢看哪部动画片?

  3、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爱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你们看过么?

  4、我们都爱看动画片,但是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制作的么?

  5、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神奇的短片(播放视屏)

  6、有没有聪明的小博士告诉老师,刚刚的视频里演了什么?

  7、这个动画是用什么做的?

  8、用纸能做动画片?你们看错了吧?

  9、快速翻动纸片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

  10、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就是这样子做出来的,只是动画片是由更多的画面组成的,当这些画面被快速翻动的时候,卡片上的宝宝就好像活了一样,动起来了。

  1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卡片(出示自制卡片)

  12、观察正反面

  13、让卡片转起来,幼儿观察画面,看到了社呢吗?(笼子里关着鳄鱼)

  14、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将看到的.影像暂时保存,在影像消失之后,之前的影像还会暂时停留在眼前。因为老师在转动卡片时笼子的影像会暂时留在我们眼前,所以,老师转到另一面的时候,两个画面就会重叠,看起来鳄鱼就被关在笼子里了。

  15.每一部动画片背后都有许多叔叔阿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看动画片时,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16、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孩子在上课时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孩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好奇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根据培养儿童生活能力需要引出了该活动的设计。

  活动目标

  1、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2、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3、锻炼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活动准备

  常用小工具;能用这些工具进行修理的用品和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讨论导入

  向幼儿出示坏的椅子等物品。讨论:这些东西都坏了,不能使用了,怎么办呢?用什么工具修一修呢?

  二、教师示范与展示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修理椅子的工具,介绍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2、教师修理椅子,请幼儿观察教师修理椅子时使用工具的方法。

  3、向幼儿一一介绍常见的工具名称及基本用途、用法:剪子——用来剪绳子、线;钳子——用来拔钉子、拧铁丝;扳子——用来拧螺丝;锤子——用来钉钉子;螺丝刀——用来拧螺丝;锯条——用来锯木头等等。同时向幼儿介绍实用工具有哪些危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实践

  让幼儿独立或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对于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物品,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四、活动小结

  五、作业延伸

  统计一下家里的工具都有哪些,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使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常见的各种通讯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老师和小朋友在幼儿园上课,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小朋友的'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还有什么好办法?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1)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

  (2)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

  (3)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

  (4)像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三、了解其它现代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1)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

  (2)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3)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4)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四、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科学家们可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的通讯工具,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什么通讯工具?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的秘密。

  2、学习用表格记录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蛋宝宝、纸老鼠、钢珠、玻璃球、棉花、纸团、弹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1、玩不同重量的纸老鼠,发现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①这里有许多纸老鼠,其中有一些纸老鼠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请你们玩一玩,看谁第一个发现?

  ②纸老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讨论)

  2、探究纸老鼠会翻跟头的奥秘。

  ①提问:这些纸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

  小结:原来是肚子里的东西会帮他翻跟头。

  ②你会翻跟头吗?一起翻翻看。

  3、按能与不能翻跟头,给纸老鼠分类。

  二、猜测、验证并记录。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并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①看,纸老鼠的好朋友蛋宝宝也来了。哎,他不会翻跟头,可着急了,你能帮他吗?

  ②幼儿讨论。

  ③小结:小朋友想到给蛋宝宝肚子里放东西帮他翻跟头。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请你记录下来。

  2、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记录。

  看,这里有纸团、棉花、弹簧、钢珠。动动小脑筋,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你去试一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①讨论:刚才你在蛋宝宝里放的什么材料,他会翻跟头吗?

  ②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③讨论:为什么只有圆溜溜的钢珠能帮蛋宝宝翻跟头?

  ④老师小结。

  三、迁移已有的经验,制作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1、利用材料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别看小胶囊长长的`,他也能翻跟头呢,不信你试试!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四、结束部分。

  带上你的会翻跟头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讨论:是不是蛋宝宝肚子里的铁珠越重,蛋宝宝就会翻得越快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前几天,天气突然变冷,一阵北风吹过后,幼儿园的院子里落满了树叶,孩子们在帮清洁工奶奶捡落叶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男孩玩起了落叶,树叶被大风刮个不停,他们气喘吁吁地追逐树叶,并兴奋地凑在一起说树叶:“我捡到的法国梧桐叶变黄了”“你看我的这片叶子像小鱼的尾巴”“大风把树叶吹到天上了,像一架绿色的小飞机”等等。这不正是主题四中有关植物叶的话题吗?既接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又十分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小树叶》。旨在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自己周围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用等。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特征,简单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枯叶和绿叶,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枯叶和绿叶;

  2、石臼、擀面杖、剪刀、鹅卵石、记录表;

  3、茶叶包一个、茶壶、热水、布;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幼儿可以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教师一边和幼儿舞蹈,一边洒落树叶,幼儿每人捡起一片树叶。)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师:“叶宝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演示树叶外形结构的课件,使幼儿知道大多数树叶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

  2、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树叶每部分的作用。师:叶宝宝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的,那他们对叶宝宝来说都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教师演示树叶每部分作用的课件,向幼儿分别讲解叶柄、叶片、叶脉的作用。

  (三)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绿叶和枯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果叶宝宝从树上落了下来,慢慢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使幼儿知道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就会一天天地干掉,枯死,变成一片枯叶。

  2、教师出示一片枯叶:枯叶和小朋友手中的绿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回答)教师介绍记录表,教会幼儿记录的方法。幼儿选用桌上的工具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使幼儿明白枯叶与绿叶的根本区别:易碎、不易碎;没有叶汁、有叶汁。

  (四)使幼儿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师幼讨论,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变魔术,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小结: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它可以泡水喝,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而且有些树叶可以制成药材,给人治病;有些树叶可以制成树叶食品、树叶饮料,有利于人体健康。

  (五)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户外搜集落叶,做叶子粘贴画。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大班“奇妙的植物”主题中有关叶子的一个分支,我选择的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也是现在这个季节有明显变化的叶子——树叶。

  从整个活动设计上来看,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由几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内容组成的。我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相关内容和同领域中不同内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乐体验,又有动手操作;既利用了多媒体,又添加了小魔术,使孩子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从整个活动过程中来看,孩子们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对树叶的认识,有肢体语言、有实验记录、有语言描述等等,动手操作的小实验更让孩子的乐不思返,我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开放性的材料,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像此次活动中有的孩子发现枯叶是干的,没有叶汁,但是他却不知道怎样记录下来,当他得到老师的引导帮助后,很快地记了出来,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孩子思维的一个成长过程,使他们逐步地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同时,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了脑,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记录,在每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知道了枯叶和绿叶的区别,进一步了解了树叶。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一定还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及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将在大家诚恳的指导与帮助下继续努力!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感受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塑料杯;温度计;擦手干毛巾;冰块;湿毛巾;小脸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每组一块记录板、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这儿有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我想让它快些冷却下来,有哪些办法呢?

  (幼儿介绍)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1、引导幼儿分组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就按照自己记录的方法进行实验,让热水变冷,看看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温度降得快。"

  (1)"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实验步骤:

  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寻找材料--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结束,请每组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介绍)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5、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法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留疑)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