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

时间:2023-07-19 10:40: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1

  一、教学名称;

  按物体大小排序的教学

  二、教学要求:

  1、教幼儿能够对大小区别较明显的4-6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按物体大小排序》

  三、教学准备

  1、实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一组5张,每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积极性,并发给每个幼儿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各5个,先让幼儿摆弄观察,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颜色。

  (二)引导幼儿按大小进行排序

  1、先请幼儿把塑料片找出来放在一起。

  2、依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检查,对分类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4、请幼儿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排序,指定幼儿回答。

  (三)引导幼儿数数,并查出套娃有几个

  (四)拼摆游戏

  1、请幼儿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摆一种东西或图形

  2、教师巡视,对拼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请幼儿说说自己拼摆的东西一共用几个塑料片拼的……

  (五)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重叠的方法区别物体的的大小,并进行正逆排序。

  2、能将3个物体按大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体验正逆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礼物包(每种礼物3个)“小商店”活动区、布娃娃。

  一、组织幼儿观看“娃娃家做客”,引导幼儿尝试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

 师:小朋友,看到娃娃家里有几个娃娃?你知道哪个娃娃大,哪个娃娃小吗?

  :黄色的'大,粉红色的小。

  师:请小朋友给娃娃排排队,从小到大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再从大到小给它们排排队、

  二、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游戏“给娃娃送礼物”练习大小排序。

  师:娃娃想玩汽车,现在请小朋友把大汽车送给大娃娃,小汽车送给小娃娃玩、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

  2、出示礼物包,引导幼儿练习操作大小排序。

  组织幼儿观察礼物包中的礼物,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排序、然后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结果、会用目测和重叠法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礼物的大小为家人分配礼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妈妈。

  3、游戏“小商店”尝试江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鼓励幼儿到“小商店”为家人挑选一件礼物、比较出3件礼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并按从大到小进行正逆排序、说出结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妈妈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将3个物体进行排序,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3

  一、活动目标

  能对5个以内物体按大小排序,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及双重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套杯、纸制水果(动物、娃娃……)、几何图形、排序板。

  2、环境创设:将各种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后放在教学活动区内让幼儿依次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即每个物体比前一个物体大,同时又比后一个物体小。但是,由于中班幼儿思维的可逆性还比较差,理解这种关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活动设计首先要为幼儿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引起幼儿对序列中物体双重意义的思索。通过由浅入深的'讨论,使幼儿的排序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从而形成系列化的逻辑观念,为理解抽象的数序奠定基础。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

  (1)玩各种形状的套杯。

  (2)给大小差别明显的物体排序。

  (3)给大小差别细微的物体排序。

  (4)排几何图形。说明

  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要贴在相同大小的底板上,使幼儿在比大小时不能采用重叠的方法,只能通过目测完成。

  2、通过讨论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

  (1)出示大小不同的动物让幼儿排序。(三只动物)

  提问:为什么XX排在最前面,XX排在最后,XX排在中间?

  讨论:(指中间一只动物)它为什么排在中间?(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即相比较前一动物,它是小的;相比较后一动物,它又是大的了。)

  (2)出示两只动物,要求幼儿把它们排进刚才的序列中,并讨论排得是否正确。

  (3)出示5个娃娃,让幼儿思考怎样可以排得又快又对。

  说明

  教师可以先示范依次找出最大的,第二大的,然后让幼儿接着往下排,帮助幼儿理解,如果每次教拿出最大的,那么相继其后拿出的总是比已经拿出的小,而比没拿出的都大。

  3、通过复习活动为幼儿提供运用系列化观念的机会。

  (1)找错。让幼儿找出排错的物体并纠正。

  (2)给5个以上物体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4

  教材分析:中班幼儿对数字的认知是认识 1——10 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但数字对幼儿来说较为枯燥、乏味,本活动当 中,以风筝图片引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提高幼儿的操作兴趣,引导幼儿逐 步掌握 8 以内数量的排序,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启发幼儿发现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正确判断 8 以内的数量,并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2.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多少。

  3.喜欢排序活动,感受排序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幅、画有 5 个蝴蝶风筝、6 个燕子风筝、7 个蜻蜓风筝、

  8 个大雁风筝的卡片各一张(贴在背景图中)

  2.分别画有 1-8 朵花的操作卡(风筝飘飘);蝴蝶印章人手一份;空

  白卡纸每人 4 张,供幼儿印画用。

  活动建议:

  1.出示春天背景图,请幼儿观察图中的'各种风筝。

  提问:这些风筝有什么不同?每种风筝分别有几个?(分别为 5、6、7、8)

  2.引导幼儿为风筝排序。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风筝排序,其他幼儿观察验证。

  提问: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3.游戏:印风筝。

  听声音印风筝。教师分别拍手 5-7 下,幼儿印出相应数量的风筝,并按照数量的多少对 4 张卡片进行排序。

  4.操作活动:排一排。运用操作卡(风筝飘飘),分别为 8 张花卉卡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5.游戏“速度大比拼”。

  玩法

  每 8 名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前,两组幼儿分别拿着不同数量的花卉卡片,卡片背面朝上,游戏开始后,幼儿共同说:“看谁排的对又快!” 说完后各组幼儿迅速将卡片翻过来,并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物品的数量,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站成一排,速度最快且排列准确的一组获胜,游戏可反复进行。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序】相关文章:

按物体大小排序中班数学教案01-14

《按物体大小排序》教案06-25

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01-13

中班按规律排序数学教案03-15

中班数学教案:《大小排序》01-31

《按规律排序》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6篇06-0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02-13

《按规律排序》小班数学教案06-25

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