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2 12:58:1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发现能力,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过程。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 记录单;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活动任务要求:

  * 第一个任务是;用老师准备的电池,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 第二个任务是: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观察、思考: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安装电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提示:记录表上有个X,√?幼儿也可以自己画笑脸、哭脸等。

  3、介绍活动一共分四桌,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指导重点:

  (1)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电池两头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安装时电池鼓的一端顶在哪儿?平的一端放在哪儿?

  (3)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

  (4)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电池?你知道你装的是几号电池吗?

  (5)幼儿的记录情况。

  5、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电池的一般常识和安装电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师检查幼儿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情况: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2) 老师引导幼儿把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有关电池的一般常识。

  * 提问: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第二步: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 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

  * 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6、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结束:

  幼儿可以到其他组去尝试,让别的玩具也亮起来、动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种子在易拉罐中跳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自己对声音大小的理解。

  3.喜欢听辨各种种子碰撞的声音。

  活动重点:

  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易拉罐中跳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自己对声音大小变化的理解。

  活动准备:

  芝麻、绿豆、蚕豆种子若干,幼儿人手一个易拉罐,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听辩,感受罐子里装不同种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1.请小朋友听听自己的罐子里的种子跳舞都发出了什么声音。

  2.请幼儿唱出自己听到得到声音,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小结:种子在易拉罐里“跳舞”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种子跳舞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按声音分类,了解种子颗粒大小与声音的关系。

  1.猜一猜:为什么声音会有不一样?

  2.按幼儿手中罐子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分类。(打开罐子让幼儿验证)

  3.小结:大种子跳舞的声音响,小种子跳舞的声音小。

  三、幼儿第二次听辩,尝试记录和表现三种不同种子跳舞发出的声音。

  1.请小朋友分别把芝麻、绿豆、蚕豆装进易拉罐,听听它们跳舞的声音,并用不同的线条把自己听到的声音画出来。

  2.说说自己的记录理由。

  四、学学种子跳舞,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声音大小的理解。

  五、用装种子的易拉罐当打击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排序并非掌握三种基本的排序规律( ab、abb、aabb)。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成品手链三条 国王,城堡背景图

  2、各种不同颜色 、大小、形状图形。

  3、ab,aab、aabb操作卡 各一份、与幼儿人数相符制作材料

  4、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参加国王舞会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从前有一个非常神气的国王,要举行一个甚大的舞会,想邀请所以的仙子们来参加,可是国王有个要求,要求来参加舞会的仙子必需带上自己制作的漂亮手链。仙子们听到可高兴了,开始制作起手链。

  二、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ab、abb、aabb。

  1、引导幼儿认识ab排序

  教师:红仙子做了两条不同的手链,不知要带哪条想请小朋友帮忙看那一看,选一选。(出示红仙子、和两条手链比较)

  a、提问:你觉得哪条更漂亮?为什么?(形状、颜色和排列顺序)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

  b、小结: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循环叫“排序”。

  c、教师:小朋友都认为这种有规律排序的手链更漂亮,红仙子手链是怎样有规律排序的?

  d、小结:我们把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这样有规律的循环叫ab排序。

  2、引导幼儿认识aab排序

  教师:红仙做了一条ab款的手链,看!黄仙子也做了一条。

  提问:

  a、黄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你能发现它排序的规律吗?(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

  c、小结:我们把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规律的循环叫aab排序。

  3、引导幼儿认识aabb排序

  教师:黄仙子做了一条aab款的手链,大家都说兰仙子的手链是最漂亮的。你能发现它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兰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他排序的规律密码是什么?(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据幼儿表述一次出示2三角形2吸管。

  c小结:把这种二隔二有规律的.循环排列叫aabb的排序。小朋友真棒兰仙子手链aabb的规律密码都被你发现。

  三、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练习闯关。

  导语:仙子们做好了漂亮的手链高兴的去参加舞会,这时她们却发现城门上有道关卡。咦!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国王又提了一个新要求,要求他们必需闯三关破密码以后才能真正到城堡参加舞会。”。

  1、导语:小仙子又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闯关。看看这三关国王分别给出了什么?

  2、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自己的排序方法。(给予鼓励)

  四、幼儿按照排序的方式制作手链,启发幼儿创造能力

  导语:小朋友们真棒帮助小仙子闯三关,解密码,小仙子们终于可以参加舞会了。老师也想参加国王的舞会吗?但是参加舞会需要手链,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1、讲解规则并提出要求:老师这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要求小朋友按照规律做一条漂亮手链,并把手链的规律密码记心里待会老师会提问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想清楚用什么规律排列以后再动手制作)、

  3、师幼共同验证制作结果:谁能把做好的手链拿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密码制作

  五、评价总结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做这么多漂亮有规律的手链,现在让我们戴上它去参加国王的舞会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主要的道路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的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不一样的路》教师资源。

  3.用大型积木、硬纸板、拱形门等创设一处模拟道路。

  活动过程

  1.交流“我眼里的路”,知道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同伴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路是什么样的?如:宽阔平整的马路,乡间的小路,海边的木栈道等,马路边有一排排的树木,还有路牌、站台、车站牌等。

  (2)提问:这下马路和路边的站牌、站台和站牌等设施有哪些用途?

  (3)教师小结:道路是为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提示路牌帮助人们辨识各种路,站台和站牌为人们等车出行带来方便。

  2.交流“我喜欢的家乡道路”知道家乡几条主要的道路。

  (1)请幼儿结合收集的家乡道路的图片,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喜欢的家乡道路,说说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认识几条家乡著名的道路,及本地重要的道路。

  3.教师利用视频拿到幼儿认识现代交通道路,感受不一样的路。

  (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这座桥叫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他?如果现在没有立交桥,我们的道路交通会怎样?

  (2)出示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的图片,引导幼儿注意这些道路的不同,初步知道他们的一些功能,如高速公路可以提高汽车行驶速度,极大地节省时间和精力,跨海大桥连接起海岸的两端,隧道可以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

  4.组织玩游戏。

  教师带幼儿进入模拟道路的场地,请幼儿做“汽车小司机”,“开车”逛家乡的“路”说说这些“路”的特点。如“什么路到了,这里的道路多宽敞等”。

  活动延伸:

  教师可结合“公共汽车站的游戏”的游戏,带领幼儿认识家乡的路。

  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4第18~19页,说说这些道路的名称,还知道家乡本地的哪些主要道路,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生成背景:

  最近天气较冷,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玻璃上有了哈气。今天晚餐后,鲁晓涵、李婉娜几个小朋友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看到旁边的王晶正在专心的在玻璃上印小手印,他俩看后也印了起来,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都争先恐后的在玻璃上画着、写着、涂着兴奋极了,在图画过程中,孩子开始讨论: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可以在上面画画?抓住孩子的兴趣及探索需求有趣的哈气这一探索活动开始了。

  二、生成过程:

  1、了解幼儿对哈气的已有经验:

  老师:为什么玻璃上能画画。幼儿兴奋地讨论着。

  嘉文:玻璃上有哈气。子萧:玻璃上有一层雾可以在雾上画画。王月恒:还有水珠留下来呢。

  (大多数孩子的已有经验就是哈气,但是哈气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不了解。我给孩子提出任务:寻找有关哈气产生原因,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并能主动相互交流。)

  2、试验、探索:

  幼儿通过协商后共同分为三组进行试验,他们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组搜集有关材料。

  第一组的幼儿找来镜子、玻璃、和一杯水,把玻璃盖在杯子上,过了一会儿玻璃没有一点变化,孩子们纷纷议论没有产生哈气的原因。王子萧说:哈气是热气遇到冷空气才产生的',我们用热水试一试。孩子们从保温桶里接了温水,又从暖瓶里接了开水,分别把镜子、玻璃、放在两别水上。不一会儿工夫镜子、玻璃上发上了变化,嘉文急忙说:“你们快看,温水的镜子上有哈气,热水的玻璃上开始有哈气,一会儿就有水珠流下来了。“其他小朋友也分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把实验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表征下来。

  第二组的幼儿来到三楼平台现场实验哈气产生的原因,幼儿大力的呼着气,发现呼出的气体是白的,然后到玻璃橱窗前呼着气,玻璃上顿时就形成了一层哈气,子萧说:“老师我们知道哈气,但在太阳下呼出的气为什么是白的呢?”我也装出惊奇的样子说:“是呀,这个问题太难了,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答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的方法:问爸爸、查书、上网,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答案的搜集中。

  第三组的幼儿在上午活动区活动时,他们用力往玻璃上哈着气,玻璃上有一层薄雾,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晒干,到了晚饭后玻璃上已经有水珠流下来,这一组幼儿通过早、晚玻璃上哈气的比较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每当冷空气遇到热空气就会形成小水珠,就是小朋友看到的玻璃上的哈气。

  第四组的幼儿有的看光盘、有的从自己带的书籍中查找有关哈气的资料并互相交流着。

  3、交流、分享:

  幼儿把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表征、互相交流。在表征后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把实验经过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而且提高了对知识的巩固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一组幼儿的答案是温差越大,哈气就越明显;第二幼儿通过看录像,他们了解到呼出的气是无色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体;第三组幼儿详细展示了他们的实验前后的表征图,把上午、下午哈气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比较,使其他幼儿看了一目了然,使哈气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经过幼儿的实验、探索,明白了它产生原因,使这一的形成问题在探索中得到解决。

  、体会与反思

  这次生成活动,使教师观察到位,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由探索、交流的气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矛盾点,鼓励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通过生成活动,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多种途径,通过实验、观看录像等形式来寻找答案,体现了《纲要》的指导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精神。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反思02-03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03-12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中班科学教案:睡觉02-07

夏天中班科学教案02-05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