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2 11:40:32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1

  平定县第三中学校 翟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探索、敏锐观察、牢固记忆和丰富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平日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动的讲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到商朝历史时我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那么谁害死了韩非?是他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了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的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也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较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

  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这样就能记得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进行重点记忆,培养学生抓重点的好习惯。第三,比较分析法,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可以从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记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薄见,关于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运用恰当,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和对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性,只有经验加上反思才能更进一步的成长。因此,我要积极努力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较强适应力的学生。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2

  一、课题背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到外地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任务还很艰巨。

  2、老师个体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 “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林州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3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时,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的体会。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中,学习商鞅变法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以小组及个人为考察对象的量化考核,与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第四、挖掘趣味性材料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历史教材里穿插的有趣小故事还是挺多的,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例子作生动讲述。对于难度较大但书中又没什么解释的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有趣味的或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讲解,举出一两个例子,让学生感到有趣和亲切,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从而轻松地学到知识。比如在学习《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时,在对诸子百家思想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你认为在我们班级管理中,哪些思想主张比较实用?”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各抒己见,阐明理由,同学甲主张以儒家的“仁、礼”思想管理班级,滔滔不绝的阐明理由;同学乙已急不可待的把手举得老高,他主张依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管用,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就应该以严格的班规进行处罚?小小的一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热情,百家争鸣的局面再现在了课堂之中。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5

  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在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探索得来的心得付之笔端,与教育同行们探讨交流:

  问题一:

  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侵略战争,第二单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编写者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但由于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备课时有时候就感到很难备,上课时觉得课文内容不易上。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的学习。

  教师之所以在备课时感到难备的原因很多,因此,在进行群体教研活动时,在集体说课、备课时,应对课程标准进行固定时段的周期性解读,将《纲要》、《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本组教师教研活动相结合,同步进行,以便圈定传授该课的知识,而不是什么都教。

  问题二:

  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由于新课改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到位,加上评价方式的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追求内容的突出问题。例如:我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但对“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到底怎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特征和使用范围是什么,我还是处在心中无底阶段。讲合作、探究,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有可能使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后进生则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秀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问题三:

  评价方式相对滞后,导致我在课改创新活动中缩手缩脚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仍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本身,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双聘等多方面挂钩。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是想象中那样令人满意。我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造成迫于课改压力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而做一些表面化的装饰和表演,从而使课改有名无实。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成果展示评价、活动课中的现场发挥评价、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价、成绩进步评价、特长评价、实践表现评价。

  问题四:

  对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理解上有偏差。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我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和不足:

  (一)影响教学效果:有时我为了赶时间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抢夺思维空间: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用课件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具体实践了一年的完全多媒体教学后,决定在新学年只对个别的课时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当然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现存问题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我希望更多同行与我一起,为解决历史教学问题而共同努力吧!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04-29

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反思11-07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

历史教师教学反思03-10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6-29

【热门】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14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03-17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反思02-16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