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考试> 湖北省-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23 10:30:39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 首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生态伦理思想”,尾段论证“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 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

  C. 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 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 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 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 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下片开头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影射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四、情景默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 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 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说家父得病,近日工作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到府上探望,敬请原谅。

  B. 令尊对我有恩,这次他来太原,我一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接他。

  C. 这节公开课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解惑答疑,不耻下问,形成了良性互动。

  D. 书稿终于完成,但还不知能否通过,在附言中我忐忑写道:“张编辑,请您斧正。”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生基础的态度。

  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1)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5-25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篇05-26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篇)05-26

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5-25

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05-24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篇05-26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5-25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5-25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05-24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