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考试>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20 09:46:10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2)_________ ,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念旧友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陶渊明的《饮酒》默写完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sè suō 着。(______)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 zá 的观众的心上。(______)

  (3)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______)

  (4)钟声响起,院长dǐng lǐ mó bài,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______)

  三、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块白玉通体晶莹,玲珑剔透,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B. 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万物的心灵交流。

  C. 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D. 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华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始终”)

  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却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四、综合性学习

  请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个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予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_________)

  (2)公输盘不说(_________)

  (3)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B. 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C. “公输盘诎,而曰‘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了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危险的意味。

  D.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云。一日,有鸱来报长②,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居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③。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

  【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徒弟。②长:公冶长。③邑宰:县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解衣欲睡 B. 子食其肉/设酒杀鸡作食

  C. 围一物而哗/无敢哗者 D. 长再三辩/主人日再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冶 长 冶 长 南 有 死 獐 子 食 其 肉 我 食 其 肠!

  3.你认为公冶长自食恶果的原因是什么?读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10分)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

  B.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分)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炸豆[1]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七、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八、名著阅读

  (甲)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乙)“我道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1.作者在选文(甲)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乙)文中的“无常”是个怎样的鬼?

  3.(乙)文经常提到现实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体会到他对“无常”抱有怎样的感情吗?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甘肃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5-24

甘肃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5-24

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5-25

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05-25

山东省莱阳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5-25

福建省南平市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5-25

辽宁省大连市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05-25

语文试卷教学反思03-06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12-22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