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听课报告>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时间:2024-04-16 16:11:08 晶敏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听课是我们交流经验的重要方式,你肯定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可以将这些收获写进听课报告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1

  一、多方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封闭状态,促进各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

  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4、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语文老师主张学习数学老师的精讲多练,学习音、美老师的形象、生动,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整合,必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高效,从而得到优化。故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想象,配乐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追求;又让学生为古诗配插图,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还有多媒体所展示的大幅的春光图,也取到了同样的作用。

  多方整合是以积累语言为基础的。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怎样的积累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他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涵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所以积累之功,重在整理构建,形成系统。

  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一问,调动了所有小学阶段描写春天的语言储量,把它重新整理、构建、形成系统,这样的积累,是个非常强的信号冲击,必定能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巧妙融通

  1、结构上的融通

  本堂课的结构,“曲径通幽”、“有张有合”,“游园不值”就像“一张嘴”,张开后,把“春日”吞进去,然后在里面咀嚼(学《春日》,体会“一时新”、“万紫千红”),最后再把门关上,回到第一首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二句,整个结构是一个圆,首尾呼应,形成“诗里有诗”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这正是和古诗的意境相和谐的。这样的设计,能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情感上的融通。

  《春日》一诗以白描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诗人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游园不值》一诗则通过一枝红杏,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表露的是诗人惊喜的心情。尽管写作角度不同,然而表达的都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学生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

  1)导语激情。教师的导语起着有效的激情作用,关键是要吐真音、抒真情,才能打动人。关牧村的歌声动人之处便是真、有个性。传神的导语起到了指点江山、冰消雪化的神效。

  2)媒体激情。适时使用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读“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时,教师可适时打出图片,当学生一下子看到繁花似锦的景象,好象整个春天一下子呈现在了眼前,情绪会一下子激动起来,争相动情朗读,通过自己投入、动情的朗读,“万紫千红”这个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

  3)朗读激情。朗读应引导学生读出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万紫千红”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如“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对“出”字的朗读把握,体会“出”为什么读得那么有力、带劲,领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有的学生认为“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苍苔。有的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可能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还有学生认为诗句意思是我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是谁爱惜苍苔呢?三位学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1:我们根据插图和诗句意思可以知道,诗人站在花园外面,久久敲那柴门却不见开,于是就想可能是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吧。

  反方1:那你们所指的苍苔是哪儿的苍苔呢?

  正方2:当然是花园里的苍苔!

  反方2:不对!诗句中所指的应该是园门外的苍苔。因为诗人到朋友花园游赏,不料园门紧闭,主人不在。主人外出当然要关了园门,可是关了园门难道就能说是主人爱惜苍苔吗?肯定不是!诗人站在门外久久地敲门,在那儿来回踱步,以至木屐踩坏了苍苔,因此发出了我应该爱惜脚下苍苔的感叹。

  正方3:可是根据注释,“应”是大概、可能的`意思。如果照你们所说,这一句就应该解释成“我大概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作者怎么连自己爱不爱惜苍苔都不敢肯定呢?

  听到这里,我联系自己从资料上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的看法:

  “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孔子曰:学贵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前进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当然。我也给大家留下一个课后作业,继续翻阅资料,找到足够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

  《春日》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试图沿着“诗意语文”所倡导的让学生整体把握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去理解、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给一下两个方面处理的很好:

  一、与学生配合读诗。轻轻松松的使得学生掌握了读诗的节奏,找到了读诗的感觉。

  二、在对“东风面”的讲解时,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东风面”是什么意思,但通过引导、举例使得学生明白了“东风面”实际上就是春天里所能看到的、能代表春天的所有景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

  1、知识点讲得很细,但总是缺少最后的总结,导致把学生思维发散出去了,让学生们说了很多,做了很多,最后却不知道所说、所做的这些是为什么服务的。

  2、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学会了倾听,能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发言过程中的优点,但缺少引导性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在发言时无法出现一个比一个说的更好、更准确的场面,导致我在上课时经常会出现提问了很多学生,但谁也不能给出我想要的答案的情况。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 2

  一、引言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某老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春日》和《游园不值》这两首古诗的授课过程。老师以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学生们走进这两首古诗的世界,体验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意境。以下是我对此次听课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春日》教学

  在《春日》的教学中,老师首先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们感受其韵律之美。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探讨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图片展示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老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老师还组织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诵和背诵活动,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游园不值》教学

  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老师首先介绍了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们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等句子所表达的作者游园未遂的'遗憾心情。

  此外,老师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欲望。最后,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特点与亮点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朗读、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高。

  注重情感体验: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了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此次听课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用心与智慧。通过对《春日》和《游园不值》这两首古诗的教学,老师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诵时,老师可以进一步强调朗诵的技巧和要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老师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总之,此次听课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不仅让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语文《春日》《游园不值》听课报告】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教案07-26

《游园不值》 教案09-18

《游园不值》教案02-19

游园不值说课稿06-10

《游园不值》教案03-07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02-11

小学《游园不值》教案03-06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10-27

《游园不值》教案(精品)03-09

《游园不值》教案15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