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14:14: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四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习题。

  一节课好的习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习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用小棒找1/4,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教师结合大屏幕(课件)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还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们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4根小棒、8根小棒、20根、100根小棒,4个苹果、12朵花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二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10捆小棒、12朵花……(课件)然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一个正方形(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4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4根小棒,8根小棒,6只熊猫等都可以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在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的概念。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4、5/9、3/11、4/5几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课件)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

  接下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设计了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个糖等有趣的游戏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1、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学习百分数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5、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依托生活原型,实现再创造。选取与学生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法: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中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信息交流,引入课题

  1、学生展示课前调查资料

  说说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收集的?容易找吗?

  2、课件出示图

  师指出: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含义呢?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二)自主探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图

  ①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平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18%是 “谁”与“谁”相比较的结果?它表示谁是谁的18%?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18%”表示的是“小学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小学生人数的18∕100”。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初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初中生人数的49∕100 ;高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高中生人数的64.2∕100。

  ②比较这三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同时提醒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看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2)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小组交流)

  (3)讨论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关系。通常人们把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分数)那百分数与分数完全一样吗?看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哪个不能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

  ①72∕100升的75∕100是54∕100升。

  ②一批大米有50∕100吨,售出它的80∕100,售出40∕100吨。

  (2)观察讨论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自学百分数的读写

  (1)自学看书,边看边想: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交流

  ①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

  ②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③读法指导: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三)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九十八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2、从上题写出的五个百分数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1)火车提速后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 )。

  (2)1米是1千米的( )。

  (3)由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四)活动总结,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学习这节课的心情吗?

  四、说板书设计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4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教材:

  知识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经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级上的时候,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意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小节60-62页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个单元包括六个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段,即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从份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目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题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内容,尤其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只是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说学情:

  既然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到了五年级,他们对于分数究竟还知道些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应该在哪儿?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前测:

  要求:一个分数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它的含义(画图、文字叙述等等)。 情况如下:

  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画图的方式,用一个实物,如一个苹果,一块面包或者是用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个别1个孩子选择了线段图。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应该利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思考二:要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单位“1”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思考三:另外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既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给予支持,也要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学生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且去操作,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概念。

  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 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 学 方 式: 体验、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说明:以大量学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流程:

  见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大环节:本课的开始通过分一个月饼,产生引出在分物或测量时,在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

  第二大环节:

  第一层: 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说明自己所分图形表示的含义。

  观察我们刚才分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后引出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第二层: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

  1、 通过分一些物体4块月饼,8块月饼,20块月饼,一大堆月饼的'四分之一,

  让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数量逐步递进的月饼的设计就是对于单位“1”扩展的一个考虑,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单位“1”的概念,

  2、 同时让学生观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单位“1 ”

  设计意图: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无关。

  第三层 :动手操作分6个月饼,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把六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分月饼,表示每种分发用分数表示,并得出每种分法相对应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监控: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结果却不同呢? 小结:同样是把6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

  的直接体验中体会单位“1”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第四层: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监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分子)

  小结:我们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基础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第五层 揭示分数单位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指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分子都是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这样表示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第三大环节: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选择不同的单位1

  练习2,三个猜一猜的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练习3,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的设计特点:

  1、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决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准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6-27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9-21

分数意义说课稿09-22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01-05

《分数意义》说课稿12-01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05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2-16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四篇01-19

精选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三篇01-19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八篇02-01